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悲剧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作者:单婷学号:2008021314
学院:人文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吕维洪职称:副教授
日期:2012年5月10
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摘要
越剧《梁祝》是梨园的精品,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化解读、悲剧原因、性格形象分析、对比研究几个方面。

因为越剧长于抒情,最适合演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以越剧中的梁祝故事表现出了最美好的人性和最沉重的悲剧。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世纪中叶演出的徐进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人性之美和悲剧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性美以及爱情结局的悲剧化使这部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内蕴。

根据细读文本、归纳演绎、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从文学表现人性的最高标准和时空转化的哲学高度来看,越剧《梁祝》人性彰显得越美,其悲剧效果越突出,审美内蕴越浓,越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也正是越剧《梁祝》中的人性美和和悲剧美的震撼力,才使越剧《梁祝》历久弥新,散发出耀眼的艺术光芒,得以常唱不衰,备受广大民众喜欢。

关键词:越剧梁祝;唯美爱情;人性美;悲剧美
Abstract: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s a classic the Liyuan boutique Opera. Scholars study of the Story has remained mostly in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ragedy, character and imag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several aspects. Shaoxing opera longer than the lyric, the optimal co-star love story of the genius and beauty full of pathos, so the Story in Shaoxing showed the best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eaviest tragedy. Zhejiang Yue Opera performances by the mid-20th century Xu Jin adaptation of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showing the beauty of humanity and the tragedy of America has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love 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show strong aesthetic connotation. Read text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summar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highest standards from the literary ex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vantage 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space-time transformation,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human highlight the mo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gic effect is more prominent,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more concentrated, the more we make people have a lofty sense. Also is the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n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tragedy of America's shocking to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timeless, emitting a bright artistic light, can be often singing is not bad, much the general public likes.
Keywords: Yue Opera Butterfly Lovers; beautiful lov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beauty of Tragedy
目录
引言 (3)
文献综述 (3)
(一)国外研究 (3)
(二)国内研究 (4)
(三)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4)
研究方法 (5)
讨论与分析 (5)
一、越剧《梁祝》与川剧、京剧的比较 (5)
二、越剧《梁祝》中人性美 (6)
(一)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美 (6)
1.“草桥结拜”志同道合 (6)
2.“同窗三载”形影不离 (8)
3.“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8)
4.“和冢化蝶”永相依 (11)
(二)越剧《梁祝》中的亲情美 (11)
1.父女之爱 (11)
2.母子之爱 (13)
3.利他之爱 (13)
三、越剧《梁祝》的悲剧美 (16)
(一)有理想的悲剧美 (17)
(二)反应生活的悲剧美 (18)
(三)唯美的悲剧形式 (18)
四、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引言
因梁祝故事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研究角度也比较繁多。

就其之前的研究无外乎故事流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文化研究、悲剧原因研究、梁祝故事发生地研究、故事情节变异研究、对比研究、梁祝故事的现代解读这些方面。

本论文则根据越剧《梁祝》展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来阐释它的艺术生命力,因为越剧《梁祝》具有现代性,反封建性并不突出。

本论题从人性美和悲剧美来说,与其他作品相比具有普遍性,但从越剧《梁祝》的结局来说又具有中国悲剧的独特性。

尤其与中国其他剧种相比,越剧《梁祝》达到的悲剧美是登峰造极的。

对于人性、悲剧的探讨关乎哲学,对审美意义的发现涉及美学,看似有些形而上,但本论文紧紧围绕徐进编著的越剧《梁祝》文本来进行分析,使理论与文本结合。

最重要的一点是本论文全新的角度研究越剧《梁祝》,具有新颖性。

在越剧《梁祝》中,人性的刻画具有普遍性,传递的也是人类寻常情感,即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和对亲情的难违。

越剧的唯美舞台表演形式,上演一出哀婉凄美爱情悲剧,给人无穷的审美意蕴。

人性美首当其冲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语唱词上,比如《十八相送》里梁祝的为和唱词。

此外,剧中每个人物所做的事情都是人性美的体现:祝英台的求学欲望以及她和梁山伯的爱情理想都表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寻,祝父“劝婚”也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两个书童一心要促成梁祝两人的美好姻缘,师母也对梁祝成为眷属怀有玉成之心。

悲剧美则体现在传奇式爱情的唯美悲剧结局,梁祝故事可谓是才子佳人化蝶双飞的爱情悲歌,一个奇女子的爱情悲剧。

悲剧美通过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结局相比得出,通过化蝶双飞表现追求永恒爱情的唯美悲剧结局。

梁祝化蝶与奥维德《变形记》中讲述的男女主人公希望化成两颗树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无论东西方对爱情的态度是如此的契合,也就是梁祝对爱情的执着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追求。

本论文将从文本出发,对越剧《梁祝》进行剖析,通过对比论证、文本细读,找出越剧《梁祝》何以超越时空而永久存在。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从国外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对越剧《梁祝》的研究的资料传进我国的并不是太多,但因其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使其流传遍及全球,如朝鲜、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在王蓉《简析梁祝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学理论 2010年10期)一文中,她对梁祝故事传播的国家做了清新全面的分析研究。

梁祝故事的传播最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罗著名唐代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传到高丽古国,高丽古籍中至今保留《蛱蝶》诗和梁祝传说。

最近关于梁祝故事的研究是日本学者渡边明次。

渡边明次在其论文《梁祝故事真实性初探》中考证出:“梁山伯是公元4世纪的一位清官, 20 岁当上县令, 一年以后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积劳而亡”。

他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梁山伯和祝英台三年同窗,二人志向相投,胸怀大志,梁山伯当时曾表示将
来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后来他却死在了任上, 为理想献出生命。

祝英台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 并且为梁山伯报效国家的精神所感动, 她觉得应该坚守当初关于理想和爱情的誓言,于是在出嫁时毅然自杀了,这才应该是真实的故事”。

此外,日本梁祝文化研究所所长渡边明次还翻译出版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的传说》,这对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日本读者对现代中国的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梁祝故事以戏曲、戏剧、电影、动漫等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同时,数千万的学者也对它的不同艺术形式做了各方面的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本文论题越剧《梁祝》的研究很少,但越剧《梁祝》的传播涉及很多国家并受到国外一些著名人士的好评。

越剧《梁祝》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经典,传播到德国、苏联、瑞士等国得到政治家伏罗希洛夫和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好评。

(二)国内研究
古籍专著:唐代张读《宣室志》、北宋李茂诚《义忠王庙记》、南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明朝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绍金彪《祝英台小传》和清代吴骞《桃溪客语》。

这些著作都介绍了梁祝故事的大体结构,并随着时间朝代的推移而在结构和情节上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梁祝故在这些著作里情节是逐渐丰富,结构不断完善的。

今人著作比较庞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文化层面的著作。

这方面的研究以周静书和施孝峰两人合著的《梁祝文化论》(人民出版社2012.12.1)代表。

深入细致地梳理了梁祝传说渊源、流变、传播、文献、文艺、文化、研究、保护、传承等全面的系统的情况。

可以说,这是一部对已经收集、整理到的梁祝文献、资料、民俗、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全面评述的著作。

这是迄今为止,综合研究过梁祝文化,最有意义、有价值的梁祝研究成果。

第二,梁祝故事编著类。

代表有路工《梁祝故事说唱集》(上海出版公司 1955)、周静书《梁祝文化大观》(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9年)、钱南扬《梁祝戏剧辑存》(民俗周刊 1930.2)、陶玮《名家谈<梁山伯与祝英台>》(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徐进编越剧《梁祝》等等。

梁祝故事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梁祝文化研究。

梁祝文化研究可分为人物研究和故事研究。

第二,梁祝悲剧原因分析。

梁祝悲剧是梁祝故事的核心部分,因而对它的研究非常多。

第三,对比研究。

这类论文主要对比梁祝故事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第四,故事流传演变研究。

关于越剧《梁祝》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越剧《梁祝》评论;第二,著名越剧演员对越剧《梁祝》的独到见解。

第三,越剧《梁祝》服装设计研究;第三,论越剧的形式美。

这论题以吴美祝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论新版越剧<梁祝>的形式美》(文学界 2010年05期)为代表。

(三)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学者对越剧《梁祝》的研究除上述总结的几个方面外,还有对越剧《梁祝》的服饰研究及背景音乐研究和场景突破研究。

回顾国内外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可谓众彩纷呈。

日本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虽没有科学的依据,但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国内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主要表现在形成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专著和用新方法解读中国戏剧,如周静书的《梁祝文化大观》、苏力教授的论文。

由于梁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丰富,艺术价值较高,国内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

不足之处是:某些观点太主观,如日本学者渡边明次的结论;比较未抓住最本质的方面,如
东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

本论文以越剧《梁祝》文本为重要资料,论述越剧《梁祝》的人性真、善、美和悲剧的审美内涵。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本细读法、文献法、对比研究。

①细读文本,对原著及其研究类文献有整体把握;②使用文献法,通过查阅并分析文献获取相关研究资料,论证此命题;③采用英美新评分析、论证此命题
讨论与分析
一、越剧《梁祝》与川剧、京剧的比较
梁祝故事较著名的有川剧、京剧和越剧,即川剧的《柳荫记》,程砚秋编演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和徐进编的越剧《梁祝》。

《柳荫记》剧本分九折,即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说媒许亲、英台思兄、祝庄访友、马家逼婚和祭坟化鸟。

按川剧旧本,原只有“结拜”、“相送”、“访友”、“骂媒”四个单折,现在补成全本,实际只保存了前三折,“骂媒”几乎全删了。

越剧本分为十三折,前四节内容大体相同,第五节以下出目是:“思兄下山”、“回十八”、“劝婚访祝”、“楼台会”、“送兄”、“闻耗”、“吊孝哭灵”、“逼嫁”、“祷墓化蝶”。

很明白可以看出,越剧本的着力,主要是在后部,前部只强调的写了十八相送。

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因为梁祝故事,本质上就是悲剧的故事,前面尽量烘托“十八相送”的喜剧氛围,这给后部“哭灵化蝶”一个强烈对照,借此把后部的悲剧性衬托得更悲。

川剧后部分量虽重,占五折,但“许亲”、“思兄”两折,是可以不要的场子,事实只有三折,在三折之中,又仅只有访友一折支撑全局,这样就不可能像越剧那样一步跟一步,一折悲一折,逐折加紧,把悲剧的气氛,完满的、有层次的造成和达到最高峰。

程派名剧《英台抗婚》,与越剧《梁祝》相比,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说媒”、“思兄”、“访友”、“求方”、“逼婚”、“哭坟”十场,增加了祝夫人这一慈母角色,尼山书院老师这一角色,能说会道只认钱的,在剧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媒婆角色和家院这一次要角色;银心、四九等人出场、说话的次数增多;另外,还增加了英台在课堂上大展其才,通过侧面描写(梁山伯、钱公望等人对对联时的表现)出祝英台才思敏捷。

又通过她对孔子说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进行一番有理有据的阔论,说明她具有远见卓识。

在祝英台许马家后,梁山伯怨道“只顾马家连理并,全不念弟兄的情爱海样深。

一要怨你爹爹心肠狠,二要怨月老做事不公平。

三要怨祝贤弟言而无信,一身二许为何因?同林鸟竟遭弓弹损,比目鱼却被猛浪分。

提将起口把心问,不由人珠泪淋淋。

”[1]并没有过多的挣扎,这就削弱剧本的悲剧性。

此外,京剧剧本中的人物从各自的利益立场出发,阻碍梁祝成婚,反映的是人性的丑恶。

与京剧、川剧不同的是,越剧《梁祝》全方位的反映了人性美与悲剧美。

人性美体现在爱情美、亲情美。

悲剧美,更多的体现在一些细节性的场景中。

梁祝两人在书院写诗时,梁山伯对祝英台的“耳洞”产生疑惑。

其间表现出祝英台的羞涩美,这一场景可以说是二人同窗三载书院生活的剪影,为下文两人难舍难分做了铺垫。

此外,在祝英台“思兄”这一场中的句句心语,无不渲染了两人的悲剧结局,在“哭坟”这一场,祝英台撕心裂肺的呼喊使悲剧气氛达到高潮。

另外,梁母面对早夭的儿子,凄凄惨惨、欲哭无泪,头发散乱的样子,哭泣着替山伯完成最后心愿,传达出一种悲剧美。

二、越剧《梁祝》中人性美
越剧《梁祝》中,人性美贯穿全剧始终,集中表现在爱情、亲情上。

不可否认,梁祝爱情已成为中国不老的传说,梁祝化蝶的故事已成为千古绝唱。

他们生死不离,生不同床,死要同穴的信念成了千万男女的景愿。

剧中除爱情之外的亲情亦感动了中华儿女:白发老父祝员外为祝英台求学的事操透了心,秉着为女儿幸福的着想的心劝其女嫁入豪门贵族,亦是良苦用心;孤苦的梁母为梁山伯求学费尽了心血,对梁山伯的死,她悲痛欲绝。

剧中其他次要人物也是不可或缺的,虽起的是铺垫作用,但体现了人性之美。

师母知梁祝情深,愿做媒,欲成其百年之好;两书童一心向着他们的主子,希望梁祝成眷属。

具体说来,越剧《梁祝》的人性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展示。

(一)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美
1.“草桥结拜”志同道合
梁祝偶遇草亭,两人都要去杭州求学,对男女有平等求知权达成共识,可谓是志同道合。

祝英台唱:“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梁山伯唱:“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

[2]这里可以看出梁祝两人有思想上的共通之处。

两人结成金兰兄弟,相处时互敬互爱。

在“草桥结拜”这一场中:草亭巧遇,为两人的相识提供契机;志同道合,为两人心灵相通奠下基础;结拜兄弟,为两人进一步相处牵线搭桥。

这一场,我们知道梁祝两人是互相欣赏,志同道合的。

在越剧《梁祝》这一场中,观众看到的是一种流畅的自然而然的交流方式,表达了两个青年的理想和激情,他们是儒雅的书生,尊重着对方。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是十分美丽动人的,他们的外表是美的,翩翩少年,容光焕发,充满青春的亮丽。

他们的内心更是美的结晶,真诚纯洁,向往平等自由的人间大爱在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梁山伯和祝英台是藐视流俗的真正知音英台立志成才,求知若渴;山伯立言“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

梁山伯与祝两人志同道合,义结金兰。

追求理想,矢志不移,具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无比勇气和博大精神,鲜明地体现了热血青年的本质要求和普遍愿望。

求知是人的一种本性,女扮男装去求学更体现了求知欲望的强烈。

有书童相伴,有志者相随,有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一路意气风发,一起千里迢迢的求学,这样的画面本身就是美的。

请看这一场景。

祝英台(白)哦,仁兄有所不知。

(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
画件件会。

此番求学到杭城,九妹一心想同来,我以为男儿固
须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只怪我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
小九妹。

梁山伯(白)(称赞)妙哉高论,妙哉高论!
(唱)仁兄宏论令人敬,志同道合称我心。

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
也该读书求学问!
祝英台(白)(谦谢)承兄夸奖,岂敢,岂敢!(背地赞赏)
(唱)我只道天下男子一般样,难得他也为女子抱不平。

梁山伯(唱)像这般良朋益友世间少,我有心与他结为兄弟盟。

(白)祝仁兄,小弟有言,只是难以启齿。

祝英台(白)有何见教?无不从命。

梁山伯(白)如此直言了。

(唱)想山伯无兄又无弟,亦无妹来亦无姐。

有缘千里来相会,得遇
仁兄心欢喜,意欲与你两结拜,未知仁兄可愿意?
祝英台(白)哦!(想了一想)
(唱)多承仁兄不见弃,金兰结拜为兄弟,从此读书有良伴,小弟哪
有不愿意?
(白)旅途之中未带香烛,这便如何是好?
梁山伯(白)不妨撮土为香。

请问祝仁兄今年……
祝英台(白)二八。

梁山伯(白)我今年已是一十七岁了。

祝英台(白)有道长者为兄,幼者为弟。

梁山伯(白)如此你我对天一拜。

祝英台(白)对天一拜。

(祝英台学梁山伯的动作而拜)
梁山伯(白)贤弟请上,受愚兄一拜。

祝英台(白)小弟也有一拜。

从求学途中相遇,在谈论各自对求知的看法后,两人一拍即合,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可见,他们豪爽纯洁,富有青春的活力。

2.“同窗三载”形影不离
梁祝二人同床、同桌、同写文章三年。

两人形影不离的画面是美好的,正如车尔尼雪夫斯提出“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认为“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3]在“托媒”这一场中,祝英台磨砚,梁山伯写文章,这样的情境具有红袖添香的古典美。

三年的朝夕相处,祝英台一边求学,一边掩饰自己是女性的身份。

梁山伯痴痴凝视祝英台的耳洞,祝英台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回答了梁山伯的质疑,并表现出不高兴的神色,梁山伯只得知趣的让步。

这两人的故事就像正常男女之间的痴嗔娇怪,让人想起生活。

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梁祝两人在一起的画面是美的。

请看这一场景。

(祝英台磨砚,梁山伯作文,梁山伯忽发现祝英台耳环痕)
祝英台(白)嗳,你做什么?
梁山伯(唱)贤弟啊,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忽见耳环痕,只有女子戴耳
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唱)梁兄你做文章不专心,为什么看来看去看不停?若说我的耳环
痕,想起此事笑死人,祝家庄年年有庙会,村里人叫我扮观
音。

梁山伯(白)(笑)哦。

祝英台(唱)以后你再瞎猜疑,我就要……
梁山伯(接唱)贤弟不必怒气生。

贤弟,你看我这一篇文章做得如何?(银
心在外面探头望,机警地喊)
银心(白)梁相公,梁相公,先生唤你。

梁山伯(白)啊,先生唤我,亏得我的文章已经做成了,贤弟少待,愚兄去去就来。

(下)
这是梁祝同窗三年的生活剪影,一个研墨,一个写诗,具有古典的文雅气息。

越剧《梁祝》并未过多具体介绍梁祝两人的生活场景,只这样一笔带过,却突出了两人纯洁的关系。

在越剧的这一场舞台设计中,可见出,两人生活非常典雅,具有文人气息。

更诗意一点来看,这是才子佳人的高雅生活:一个才华横溢,一个红袖添香。

3.“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十八相送”这一场,表现了彼此的不舍。

祝英台开始尽力暗示自己是女性,表现出自己对梁山伯真挚热烈的爱。

梁山伯则十八里相送,不愿分开。

此时,他们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祝英台一路的比喻与暗示:梅花透春、樵夫为妻打柴、摘牡丹、配鸳鸯、雌鹅叫哥、牛郎织女、狗咬红妆、双照影、观音面前拜堂。

请看这场景。

祝英台(唱)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百鸟对打对。

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唱)弟兄两人下山来,门前喜鹊成双对。

从来喜鹊报喜信,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白)梁兄请。

梁山伯(白)贤弟请。

祝英台(唱)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将柴砍。

梁山伯(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很难。

祝英台(唱)他为何人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唱)他为妻子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唱)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唱)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唱)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唱)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唱)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

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唱)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唱)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唱)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唱)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唱)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唱)未曾看见鹅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唱)你不见雌鹅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象呆头鹅!
梁山伯(唱)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

(梁山伯生气,祝英台向之赔罪)祝英台(白)梁兄……
银心(唱)眼前一条独木桥。

(梁山伯先上了桥)
梁山伯(白)贤弟,你快过来啊!
祝英台(唱)心又慌来胆又小。

梁山伯(唱)愚兄扶你过桥去。

(梁山伯扶祝英台过桥,至桥中心)
祝英台(唱)你我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梁山伯扶祝英台下桥,四九、银
心随之过桥)幕后(合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狗叫汪汪。

祝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汉,。

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唱)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放大胆量莫惊慌,愚兄打
犬你过庄。

祝英台(唱)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投石井中)
梁山伯(唱)井水深浅不关情,还是赶路最要紧。

(祝英台要梁山伯照影,
遂相扶至井前视)
祝英台(唱)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唱)愚兄明明是男子汉,你不该将我比女人!
幕后(合唱)过一井来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

梁山伯(唱)观音堂,观音堂,送
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唱)观音大士媒来做,来来来,我与你双双来拜堂。

(拉梁山伯同跪)
梁山伯(唱)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走吧!
幕后(合唱)离了古庙往前走。

银心(唱)但见过来一头牛。

四九(唱)牧童骑在牛背上。

银心(唱)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唱)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唱)非是愚兄动了怒,谁教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唱)请梁兄,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梁山伯(白)好了,快走吧。

祝英台(唱)多承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

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