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莘老师“学习共同体”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莘老师“学习共同体”之我见
晓天镇中心小学黄登英
单位: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中心小学
【摘要】
教育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 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林莘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以“尊重儿童生命”为出发点,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她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语)。它正引发出一场“学习的革命”。
【关键词】安全安静倾听学习共同体柔软润泽
【正文】
四月是百花争艳的季节,也是理想放飞的季节。
2017年4月14日,我有幸去黄山参加了第十七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会上我观看并聆听了十多位全国教育名师和教育专家的示范课以及他们的专题讲座。专家们独立的教育思想和他们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其中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福州市教育学院四附小校长林莘老师的教育改革思想以及她所呈现的安静、柔软、润泽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氛围更是触动我的心灵,它已深深植入了我的思想。
林莘老师为我们示范的是二年级的绘本(《咚咚咚,是谁呀》)教学。她用一本简单的绘画作为教本,以猜画面、想画面、说画面、读画面为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细腻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她让学生的猜测有根有据,学生们也把画面描绘得活灵活现。她的课新颖、灵动、活泼,有着一种清新之美,一如她的相貌——清丽而明媚,充分展现了她闽派语文的独特魅力。她如春风般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滋养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孩子,也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而她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是引起我们观课老师的深深思考。
一、翻转课堂,建构“学习共同体”
在开课之前,林莘老师为我们介绍她们学校——福州市教育学院四附小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转课堂新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林莘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与往日不同的场景。课桌摆放不再是面对讲台整齐排列,而是被摆放成U字形。教师的中心不再是黑板、多媒体投影,而是在U形通道上、课桌间。来回穿梭的教师,就像孩子们的朋友,给每一个学生“等距离”的爱。十多位现场的教师作为课堂观察员被邀请坐到孩子们中间,以便近距离观察课堂。林莘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她说这样摆放课桌,实践的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模式。由于孩子
们是第一次进入这样的课堂,林莘老师又明确告诉孩子们课堂上的规则,规则其实很简单,包括小声讨论,不影响第三人;组员是学习共同体,互求互助,共同完成每次思考和回答,并且,林老师向孩子们着重强调了“倾听”和“互助”的重要性。课堂就在我们的好奇和期待中开始了。
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一些神奇的现象:课堂不再是“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而是同桌之间两两互动,像说悄悄话一样轻声讨论。在安静的课堂中,学生的思考在真实地生发,学生在真实地生长!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孤身奋战”,而是两两起立,一个回答,另一补充。这样的氛围,再胆怯的同学,也能在同伴的带动、陪伴下,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不再“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是经常说“与同伴交流一下,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能不能给你带来启发?”“不懂的同学不要总是一个人思考,可以问问你的学习伙伴”等柔软而富有启发的话语。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堂呈现出的是相互倾听、细声讨论的“润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成就,还有家一样的温暖,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安全的,他们不担心说错了什么,更不会害怕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他们轻声地互相询问、交流,思想的火花一次又一次碰撞出璀璨之光……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多么优秀的老师啊!我不得不为林老师的广博与睿智而深深叹服!
我忽然想到一个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老师的问题: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不爱发言了。我们总把原因归结为:孩子年龄大了,成熟了,他们不愿意表现了。事实上,这些孩子一旦脱离课堂与同学玩耍时,他们又是那么喜欢讲话,那么愿意表现自己。
反思我们的教学,当我们把答案唯一的时候,学生的安全感渐渐消失,因为他只有答到点上才能得满分。这样,学生的愉悦感就会渐渐消失,因为只有看教参,才能使回答正确。这样的课堂僵硬死板,还有什么学习兴趣呢。
二、“大道至简”,强调“慢”艺术
课后,林莘老师还做了关于“学习共同体”的专题讲座,她让我们更认识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她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什么事都是以“速度”追求“高效”的时代,“学习共同体”却偏偏主张“放慢脚步”。她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2]。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3]。她说在自己的课堂上,她总是设置一个主题,完成一个目标,想办法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个孩子都上台发表自己观点,她反复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强调教育需要经历先慢后快的过程。林莘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在她们“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观察员老师和家长曾记下的几个感人的场景。
场景一
当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讨论的时候,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微笑地对身边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孩子说:“这是我的想法,那你的呢?”当学习力较弱的孩子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也说出了同样的话。眼神专注,话语轻柔,氛围美好如画——不是“我来教你”的高姿态,而是“与你分享”的同行者;不是“对不起,我不行”的怯弱,而是“我也来试一把”的勇敢。(吴晓玲老师)
场景二
“没关系,你慢慢说。”男生趴着身子,尽可能凑近怯懦的小女孩,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极少开口的同伴,低声鼓励着。温暖就像水波一样缓缓漾开,将他们包围其间,却湿润了我的眼。这样的画面我等待了许久。女生是班级中的学困生,而男生是班级中很腼腆的一个,他们均与班上不少同学协同学习过,但我始终看不到他们明显的改变,直到他们彼此相遇。“同质”型的同伴,似两块磁石,相互吸引。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独特的自我,学习的信心在彼此的关心之中悄然建立。(刘颖老师)
场景三
每次提问,儿子反应慢,老师都会等,一旦他回答,全班同学都会热烈鼓掌;每次掉队,同学都会及时提醒他;每次课间,同学都会像呵护小Baby一样陪伴他。(方凌寒妈妈)
多么动人的场面,多么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啊!真佩服这样的教育先行者,“改革”需要的极大的智慧、勇气。这样的课堂也真的是称得上“改革”,因为,它触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教育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放慢脚步,亲密合作,精彩也将无法预约。
三、弘扬“容爱精神”,“尊重儿童生命”
在专题会上,林莘校长说她们的“闽派语文”主张弘扬福州先贤林则徐、谢婉莹的思想精神,秉承“开放、多元、创新”的理念,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以“容爱精神”立校育人,以合作引领树团队精神,以课改创新育一代新人,以多元开放建优质学校,以“尊重儿童生命”为出发点,所有活动都力图还原孩子的生活。她介绍说她们学校正创新开展德育活动的基点:阳光少年评选,跨栏、空竹等阳光运动,歌舞快闪、抢红包等开学仪式,敦煌、“趣”非洲等六一主题活动……都体现孩子自身的价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得真知,体验真正的幸福。
面对书本世界,她形成了“情趣、灵动、智慧”的教学特色。她不拘泥于教本,总是化繁为简,让人物、事件走出课本,她与学生融为一体,学他们的话,做他们的游戏,模糊教师与学生的界限,互相倾听、对话、辩论。她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课堂充满感动,体验生命律动的教学境界。她精心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尽己所能给孩子温暖和关怀。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每一片经脉不一样的叶子。卢梭《爱弥儿》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要学习林莘老师以“尊重儿童生命”为出发点,用真心、真爱呵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