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创新

合集下载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改进实验设计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改进实验设计

和食盐处理直接进入宅气,污染空气:@实验进行缺乏可控性.为解决上述问艇,我对该实
验进行了创新,刨新后的实验设计不仅克服了上述不足,而且取材生活化,非常有利于学 生进行自主撩究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实验仪器及试剂 学生电源,带支管的去底试管(2支),三通管(1个).尖嘴导管(2根),玻璃管(1 撮),小试管(1支),单孔橡胶塞(2个),双孔橡胶塞(1个).橡胶管(4段),透明带盖 塑料龠(1个),透明小塑料舡(1个),止水夹(2个),导线(2根),干电池中的石墨棒(2 根),沈瓶.酒辅灯.火柴.镊子,碘化钾淀粉试纸, 饱和氯化钠溶液,酚酞试渡,氧氧化钠稀溶液,蒸馏水。 ■、实验仪器装簧阁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5选材简单。所用的仪器和用品如U型具支试管、小试管、矿泉水瓶均为简单易得材料. 卦i装过程简便。
66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改进创新设计
秦风华 潮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水州市,425000 、丈验目的 电解饱和食盐水是电解原理的重要成用,在化T生产P有若撒要的意义。但是,电解 饱和食盐水,救材中并没有设计具体实验,如果用课本中电解Cuel:溶液的装置来电解饱
免这种现象的发牛。 2{连刺用量少.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直魂.可以清楚看出产物足烟.增强实骑说服力。 3.操作简单.装置安全,可多狄垣复实验。学生也很容易完成实验,埔大学生参与度, 4装置设H新颖独特。改进的装置取材于实验室废弃仪器和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低成本材
料进行再E惦.体现了尘验的生活化、探究化和微型化三者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 作者单位: 周卓娜 湖南醴陵一中,湖南,4122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714380.aspx
为了排除浓盐酸产生白雾的千扰,将氯化氢气体干燥后再与氪气反应。所以先用碱石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创新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创新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改进会同三中李玉军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原型是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的性质》的内容中出现的演示实验。

通过对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了解认识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性,加深理解氨与酸反应的性质。

二、实验设计的目的教材中的实验反应较快,现象不好观察,没有考虑排出气体的污染。

因此选择Y形试管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增加实验的演示效果。

三、实验原型及分析下图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教材中的该实验的不足之处:1、不利于观察该实验中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在空气中操作进行,实验现象受溶液的浓度、外界的气温、空气中的气流、背景颜色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白烟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装置不方便移动,等等缺点都不利于观察,特别是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达不到好的演示效果。

2、难以看出白色固体产物的生成该实验中难以明显看到生成的氯化铵白色固体。

3、不环保该实验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氯化氢逸出,不利于环保,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四、实验的改进1、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Y形试管(带橡皮塞)饮料吸管(2支)黑色电胶布试剂:浓盐酸浓氨水2、实验装置(图Ⅰ)五、操作过程:ⅠⅡⅢ取一支检查过气密性好的干燥洁净的Y形试管,在其左右两管分别插入两支饮料吸管;用滴管沿吸管分别加入少量浓氨水和浓盐酸;然后迅速取出吸管并马上盖紧橡皮塞,观察现象;观察现象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首先观察试管内产生的白烟和试管内壁上的白色固体第二步然后轻轻摇动Y形试管后观察现象第三步最后把Y形试管慢慢倾斜,将白烟和溶液一起倒入另一边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原理:产生大量的白烟(图Ⅱ),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生成(图Ⅲ),NH3+HCl==NH4Cl(白色固体)拓展知识:观察完后,将二者适量的溶液混合,观察实验并用手摸试管感觉NH3.H2O+HCl===NH4Cl+H2O (放热反应)六、实验创新的优点①利于环保由于该反应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氨气和氯化氢的逸出,有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环保,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改进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改进

原实验装置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 在空气中靠近但不接触。
1、浓氨水、浓盐酸的挥发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2、产物氯化铵暴露在空气中,没有进行回收,不符合 绿色化学思想。
1、浓氨水、浓盐酸的挥发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在带瓶塞的广口瓶中进行 反应,避免污染气体逸出。
2、产物氯化铵暴露在空气中,没有进行回收。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验趣味性 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看到NH3与HCl反 应,并从这个反应理解NH3是制备铵盐的 原料。
浓盐酸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 来的HCl与浓氨水挥发出来的NH3,在空气中相 遇反应生NH4Cl白烟。
向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形成 溶液,即可回收产生的氯化铵。
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且 反应物没有逸到空气中去,产物也得到 很好的回收,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 想。
谢谢

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定量实验设计

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定量实验设计

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定量实验设计作者:王发应来源:《化学教学》2016年第01期摘要:针对教材中氨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足,利用医用注射器进行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教材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还将原来的定性实验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同时,将实验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使其具有验证“分子运动”、“阿伏伽德罗定律”和“气体扩散定律”等多种功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降低了实验成本,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氨与氯化氢反应;分子运动气体扩散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98页图4-28的氨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但因实验是在敞开的体系中进行的,实验中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氨和氯化氢气体分散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只有少部分接触生成微小的NH4Cl固体,分散在空气中而形成白烟。

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白烟很快消散到空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近处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现象,稍远的学生就会观察不到任何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该实验改进的众多文献,发现这些文献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于是笔者利用医用注射器从定量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

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不仅使氨与氯化氢的反应在一密闭装置中进行,避免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实验现象,从定性的角度说明分子运动和气体扩散定律,而且由于注射器上带有刻度,还能从定量的角度测量两种气体间反应的体积关系,从而验证阿伏伽德罗定律。

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实验原理(1)无色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细小的氯化铵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烟:NH3(无色气体)+HCl(无色气体)=NH4Cl(白色固体)。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运动论之一)。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优视化改进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优视化改进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优视化改进作者:凌一洲唐文伟来源:《化学教学》2018年第02期摘要: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中,气体和白烟状态变化的细节过程难以被肉眼清晰地观察,需要做优视化改进。

用塑料长管(一维横向)、量筒(一维竖直)、平板扁盒(二维)等作为反应容器,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团脱脂棉放入其中,待氨气和氯化氢挥发、相遇后发生反应。

反应时,用pH试纸显示容器内各部位气体的酸碱度,用摄像机记录实验过程,以此实现无色气体、白烟等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优视化。

本改进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直观清晰地展现原本无法观察的细节现象,体现了氨气和氯化氢酸碱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密度不同等多种性质,拓展了实验的内涵。

关键词: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改进;优视化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20061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引言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教材实验具有散发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等缺陷。

现有的改进[1—3]主要是绿色化改进,但视觉效果仍然欠佳。

学生能看见白烟的产生,却无法看清气体和白烟变化的细节过程。

因此,笔者选取各种形状的密封容器,使用自己裁切的pH试纸将各种气体移动、反应的过程展现出来,达到优视化的效果。

优视化是指通过某些方法,使实验中原本无法被清晰观察的现象和变化过程能够被清晰观察,是对可视化(使原本不可见的现象能够被观察)的进一步优化[4]。

优视化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真实、丰富、感性的直接经验,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方便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思维发展的机会[5]。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在优视化改进后,学生可以观察到更清楚、更丰富、更细微的现象。

实验的内涵也得到了拓展,不再只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成为一个能体现氨气和氯化氢酸碱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密度不同等多种性质的综合性探究实验。

2实验设计思路2.1无色气体的优视化常规实验中,由于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均為无色气体,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绿色化改进期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绿色化改进期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748400)余新红1问题的提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在旧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材中,其操作步骤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教材中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但忽视了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对人眼、鼻、喉的黏膜的刺激作用,以及氯化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咽痛、眼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病症)。

而新人教版《化学1(必修)》和《实验化学(选修6)》中只给出实验现象,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为了不产生有害气体,笔者利用破底具支试管和医用注射器对该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

2改进后的实验2.1实验用品注射器(50 ml,不带针头)、集气瓶(60 ml、两个)、T形管、直角导气管(4个)、双孔橡胶塞(两个)、单孔橡胶塞(两个)、气球、破底具支试管、乳胶管(3 cm、3根)、胶头滴管(两支)、浓盐酸、浓氨水等。

2.2破底具支试管的准备找一个底部破裂的具支试管,在酒精喷灯上预热后加热至红热状态,用镊子和锉将具支试管底部磨平,再在酒精喷灯上灼烧,使之圆口光滑。

2.3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4实验操作(1)按图4所示组装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通过推注射器的活塞向集气瓶中吹入空气,如果观察到破底具支试管上的气球胀大,说明气密性良好。

(2)用胶头滴管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浓氨水和浓盐酸56滴,快速旋转集气瓶使浓氨水和浓盐酸尽可能均匀分布于瓶底,塞紧双孔橡胶塞。

(3)用注射器通过T形管缓慢地向集气瓶中吹入空气,这时可以看到破底具支试管中首先产生少量的白烟(氯化铵小晶体)。

不断轻轻地用注射器吹入空气,白烟会越来越浓,充满整个破底具支试管。

(4)最后可以看到白烟消失,破底具支试管内有白色的NH4Cl晶体生成。

3实验优点(1)装置简单、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氨与氯化氢”反应的演示实验改进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氨与氯化氢”反应的演示实验改进

课例研究新教师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有许多收获。

有的学生发现:菜品命名富有诗意,有着非常丰富的学问。

有的学生发现:实践的重要性和巧妙性,懂得了“为”字的真正含义。

有的同学还从活动中获得人生感悟,“实践才是硬道理啊!”还有同学谈到:“人生就如做菜,你得认真的对待,一不小心把盐当作味精,那你就准备品尝苦‘寒’,火候不够或是过了,你都无法体会其中的美味。

”活动之后,学生写记叙文挖掘主题更深刻,角度也更新颖。

更关键的是,我让学生懂得:生活是我们作文的“大本营”,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处处有语文,大到时事要闻,国家政策,国际形势,小到百姓琐事,柴米油盐,街头闲谈,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教学反思:语文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生活学习语文学习写作,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随处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发展积极创新的能力,真正地形成大语文观: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是氨的性质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98页),课本中的操作是在敞开的环境中,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然后将两根玻璃棒相互接近,看生成的氯化铵白烟冉冉飘散(如图所示)。

教材中的实验操作,虽然简单方便,现象明显,但也存在着白烟任意扩散,污染教室环境之患。

一、教材中演示实验的不足1.该实验在教室的封闭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对人的眼睛,鼻喉的黏膜有刺激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污染教室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虽然两根玻璃棒蘸取的两种浓溶液量少,相互接触生产的气体量也少,产生白烟的持续时间不长,如果有气流,白烟扩散快,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观察,达不到演示实验的效果,而且白烟扩散到室内,污染教室环境。

一种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改进型实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改进型实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改进型实验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林师龙
申请号:CN201621338878.7
申请日:20161208
公开号:CN206388418U
公开日:
201708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改进型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内壁有两个凹槽且凹槽对侧各挖有一孔的硬质玻璃管(1)、第一普通橡皮塞(2)、第一单孔橡皮塞(3)、装有浓氨水的第一胶头滴管(4)、第二单孔橡皮塞(5)、装有浓盐酸的第二胶头滴管(6)、第二普通橡皮塞(7)组成。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现象不明显、不环保;不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现象明显、环保;通用性强,不仅适用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还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

申请人:林师龙
地址:364399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中学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改进
会同三中李玉军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原型是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的性质》的内容中出现的演示实验。

通过对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了解认识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性,加深理解氨与酸反应的性质。

二、实验设计的目的
教材中的实验反应较快,现象不好观察,没有考虑排出气体的污染。

因此选择Y形试管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增加实验的演示效果。

三、实验原型及分析
下图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
教材中的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1、不利于观察
该实验中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在空气中操作进行,实验现象受溶液的浓度、外界的气温、空气中的气流、背景颜色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白烟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装置不方便移动,等等缺点都不利于观察,特别是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达不到好的演示效果。

2、难以看出白色固体产物的生成
该实验中难以明显看到生成的氯化铵白色固体。

3、不环保
该实验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氯化氢逸出,不利于环保,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四、实验的改进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Y形试管(带橡皮塞)饮料吸管(2支)黑色电胶布
试剂:浓盐酸浓氨水
2、实验装置(图Ⅰ)
五、操作过程:
ⅠⅡⅢ取一支检查过气密性好的干燥洁净的Y形试管,在其左右两管分别插入两支饮料吸管;用滴管沿吸管分别加入少量浓氨水和浓盐酸;然后迅速取出吸管并马上盖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首先观察试管内产生的白烟和试管内壁上的白色固体
第二步然后轻轻摇动Y形试管后观察现象
第三步最后把Y形试管慢慢倾斜,将白烟和溶液一起倒入另一边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原理:产生大量的白烟(图Ⅱ),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图Ⅲ),NH
3+HCl==NH
4
Cl(白色固体)
拓展知识:观察完后,将二者适量的溶液混合,观察实验并用手摸试管感觉
NH
3.H
2
O+HCl===NH
4
Cl+H
2
O (放热反应)
六、实验创新的优点
①利于环保
由于该反应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氨气和氯化氢的逸出,有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环保,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实验操作简捷明快,产生的白烟很浓,产生的固体很多,改变背景色后现象更明显。

③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观察
由于在封闭体系内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持续挥发,使反应得以持续进行;还可以将实验装置拿到教室行间走动,让每一位学生都仔细观察,更适合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演示效果。

④实验操作具有层次性
实验现象观察和操作的三步进行,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延展,体现了该实验“肚小量大”的特点。

⑤趣味性更强
该实验产生的白烟好似在山顶看到的云海,翻滚不已,白烟缭绕,如同创造了一个“仙境”;当大量白烟顺势而下时又如一帘“瀑布”,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展示了实验探究的无限魅力。

七、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可以推广,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1、操作方便、装置简单,实验微型化;
2、实验反应持续时间长,现象更明显,直观,趣味性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3、实验过程无污染物排出,符合科学性和绿色化学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