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根腐病

合集下载

山药病害最新研究进展

山药病害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灾害科学 2014, 37(1): 74-78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 V ol. 37, No. 1, 2014 swzhkx@ DOI:10.3969/j.issn.2095-3704.2014.01.014山药病害最新研究进展黄婷1,蒋军喜1*,余国庆2,熊爱芳2,王园秀3(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2. 江西省瑞昌农业局,江西瑞昌 332200;3.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摘要:山药是一种颇具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的蔬菜作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大有发展前途。

近年来,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也随之加重,其中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以及病毒病害等,而这些病害的发生在雨水多的季节尤为突出,其为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严重制约着山药的发展。

通过对山药病害发生种类、为害症状、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山药病害进行综述,指出了山药病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山药病害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药;病害;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7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04(2014)01-0074-05Latest Advance in Researches on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DiseasesHUANG Ting1, JIANG Jun-xi1*, YU Guo-qing2, XIONG Ai-fang2, WANG Yuan-xiu3(1. College of Agronom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2. Agricultural Bureau of Ruichang County, Ruichang 332200, China; 3.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x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Abstract: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having high medicinal and edible values, is a promising vegetable crop. In recent years, as the planting area of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increased, its diseases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diseases was reviewed from their symptoms, pathogens, occurrence regularities and control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diseases of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Key words: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diseases; research advance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nb),也称薯蓣、淮山药、山芋,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以块茎作蔬菜食用。

麻山药病害

麻山药病害

麻山药病害
多使用秸秆肥或生物有机肥,贮藏期腐烂病1、麻山药根结线虫病
2、麻山药根腐线虫病
3、山药镰刀菌根腐病
4、糊头病(疮痂病)
5、麻山药镰孢褐腐病
6、畸形麻山药
病害综合防治
1.优选种薯——药剂浸种:栽种前用噻霉酮100倍、鲁虹种伴350倍液浸泡种薯15分钟。

2.沟施萎菌净——防治地下病害:用萎菌净(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沟施,增加根际拮抗菌的数量,能有效保护山药主根免受枯萎菌等有害病菌的侵染。

在播种沟里放好种薯后将萎菌净均匀撒入播种沟,用量为每亩用1kg。

3.架材消毒:用碱式硫酸铜、络氨铜、噻霉酮300--500倍液对架材进行消毒后,再插架。

4.甩秧上架后发病前,时间在6月中下旬,喷第一遍药,用达科宁、噻霉酮、代森锰锌、安泰生,这是防治地上部病害的关键,必须要做。

这些药剂杀菌谱广。

是非常好的保护性杀菌剂。

5.从6月下旬开始,无病田继续使用代森锰锌、噻霉酮、安泰生,每隔10—15天喷一次。

发病田可用治疗效果较好的药剂,要选择内吸性好的药剂,最好具有上下传导性。

推荐大家使用氟硅唑、苯醚甲环唑(25%真高、10%世高)等等。

6、在用杀菌剂防治病害的同时,加入回生露500倍液,或者钙伽力500倍液,可增加药效,补充微量元素。

如果根结线虫严重的地块,建议用阿维菌素或灭线磷一类的杀线虫的颗粒剂随肥料施入。

山药两种病,危害很严重!怎么防治

山药两种病,危害很严重!怎么防治

山药两种病,危害很严重!怎么防治山药种植管理中,有两种病害要注意防治,一是根茎腐病,二是白锈病,这两种病对山药正常生长会产生严重危害,防治不好会造成山药枯死,减产绝收。

怎么防治呢?一、山药根茎腐病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

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

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山药根腐病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

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隔7~2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山药白锈病山药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

最初会在叶背面出现稍隆起的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即孢子堆。

其表面略有光泽,有的一张叶片上疱斑多达几十个,成熟的疱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孢子囊。

在叶正面则显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晰的不规则斑,有时交链孢菌在其上腐生,致病斑转呈黑色。

种株的花梗和花器受害,致畸形弯曲肥大,其肉质茎也出现乳白色疱状斑,成为本病重要特征。

此病除为害白菜、萝卜外,还侵染芥菜类、根菜类等十字花科蔬菜。

在温暖地区,寄主全年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完成其周年循环。

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

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地区和低温年份发病菌重,如内蒙古、吉林、云南此病有上升趋势,在广东一带如遇冬春寒雨天气,本病为害有时也很严重。

在这些地区如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好及地势低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

蔬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广西淮山根腐线虫病病原鉴定

广西淮山根腐线虫病病原鉴定

广西淮山根腐线虫病病原鉴定黄金玲;陆秀红;高淋淋;万宇力;刘志明【摘要】[目的]明确广西淮山根腐线虫病病原种类,为生产上淮山根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淮山主产区采集有病斑的淮山块茎,连同根际土壤一起带回实验室;通过直接浸泡分离法和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淮山病薯和病土中分离到一种线虫,其块茎虫口密度最高达704头/cm2.线虫虫体蠕虫形,较为短粗,唇区低平,口针粗而短,基部球宽,圆形;食道腺覆盖肠腹面,中食道球十分显著,卵圆形;雌虫阴门横裂,位于虫体后端,确定为短体线虫属.分离的线虫与咖啡短体线虫的28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与两个已知的咖啡短体线虫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一个分支,验证可信度均达97%.[结论]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确定危害广西淮山的根腐线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46)011【总页数】4页(P1990-1993)【关键词】淮山;根腐病;鉴定;广西【作者】黄金玲;陆秀红;高淋淋;万宇力;刘志明【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研究意义】淮山俗称山药,是薯蓣科植物的根茎,可药、菜两用,目前广西种植面积约4万ha,但随着淮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生产上普遍出现淮山根腐病,给淮山产业造成较大损失。

怀山药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怀山药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怀山药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怀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润肺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怀山药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其产量和质量。

对怀山药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1. 白粉病白粉病是怀山药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白粉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度大、温度高、通风不良等因素所致。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害部位,避免病害扩散。

(2)改善栽培环境,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水分过多。

(3)喷洒专用的杀菌剂,如硫磺粉等,进行病害防治。

2. 根腐病根腐病是怀山药常见的根部病害,其主要症状为根部腐烂,出现黑色腐烂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根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畅导致根部缺氧。

防治方法:(1)改善土壤排水情况,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2)使用含铜离子的杀菌剂进行浇灌,如铜氢氧化混悬液等。

(3)进行轮作栽培,避免连作带来的根腐病发生。

3. 蚜虫蚜虫是怀山药常见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危害怀山药的叶片,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卷曲、变形。

蚜虫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夏季节,繁殖速度较快。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可通过喷水、刷洗等方式清除蚜虫。

(2)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进行防治。

(3)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等。

4. 菌核斑病二、怀山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怀山药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施肥可以增强怀山药植株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 优良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的怀山药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4. 种植密度和间作栽培合理控制怀山药的种植密度和进行间作栽培,可以有效改善通风情况,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铁棍山药要如何种植后期如何管理

铁棍山药要如何种植后期如何管理

山药蓟马
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山药叶片和 茎秆,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 斑点。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 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用 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杀成 虫。
用药安全及注意事项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农药,不 得随意增加用药量和改变用药方式。
施药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妥善处理残留农药 和废弃物。
铁棍山药种植与管理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种植前期准备 • 种植阶段 • 生长阶段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收获与储存 •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01
种植前期准备
土地选择
土壤质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性 好的沙质土壤,以便于铁棍山
药的根系生长。
土壤酸碱度
铁棍山药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 生长,pH值最好在6.0-7.0之间。
06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市场价格及走势分析
价格趋势
近年来,铁棍山药的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冬季,市场对铁棍山药的需求量较大,价格相对较 高。
影响因素
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种植面积、产量等。此外,铁棍山药的品质、规格、销售渠道等 也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种植效益与风险评估
山药褐斑病
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叶,用75%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山药根腐病
根部皮层出现褐色水渍状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根部腐烂。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薯,加强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
除草
及时清除铁棍山药田间的杂草,以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滋生 。

山药常见病

山药常见病

一、山药斑纹病症状: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和蔓。

开始在叶片上出现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大小2-5毫米,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氮肥施用过多也容易发病。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斑纹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芋柱盘孢引起的。

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子盘和菌丝体在播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病菌就会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形成初次侵染。

当病原菌侵入茎叶后,菌丝在茎叶组织中细胞间生长,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会突破茎叶的表皮,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1~2d的潜伏,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

山药斑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2℃,所以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以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最重,可以延续到收获前。

斑纹病的发病与氮肥施用量有关,氮肥过多时容易发病。

山药斑纹病防治方法(1)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

(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

(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5)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

(6)出苗后喷洒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

(7)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分剂500倍液、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火把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上述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7-10天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效果更佳。

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

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

212021.4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刘丽华(建平县深井镇林业站,辽宁 建平 122400)摘要:近年来,文冠果作为一种生物能源植物,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本文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从建园、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对文冠果丰产技术进行概述,为地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文冠果;栽培;丰产1 建园1.1 园地选择由于文冠果喜光、不耐涝等特性,建园时应选在向阳、地势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梯田或缓坡地(不超过25度坡),向阳的陡坡虽也可种植文冠果,但不易进行水肥管理,影响其产量。

文冠果对土地的适应性较强,能在多种土壤类型下正常生长,但不适合种于红胶泥土壤。

土壤含盐量不可过高,否则影响成活率和产量。

1.2 种植密度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是保证文冠果丰产的重要因素。

种植早期可进行适度密植,株行距控制在(1.5~2米)×(3~4米)的范围内,每亩地种植量在100株左右。

采用先密后稀的计划栽植方式,根据冠幅大小和结实数量及时调整栽培密度。

2 栽培技术2.1 整地为疏松土壤,促进文冠果幼苗成活和茁壮成长,需要在种植前提前一年进行整地,时间一般选择在雨季。

主要采用挖沟或穴的方式进行整地,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挖宽度0.5~1米、深度0.5~0.7米的水平沟、带状沟或地穴。

挖好后,用上层熟土进行回填,并及时追施一定量基肥或填入草灌植物进行分层压青。

机械深翻整地的深度应在0.3米左右,且在辽西干旱地区不可进行春翻,防止失墒。

文冠果栽种三四年后,由于根系生长需要,也应进行深翻扩穴,时间通常选择在采果后至上冻前,深翻时应注意避免伤害粗壮的根系,且要用表层土进行回填,并及时灌溉。

2.2 定植选择根系长度超过20厘米,有6根以上侧根,且侧根直径不低于3毫米、长度超过18厘米的Ⅰ级健壮苗木进行栽植,栽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4月初,秋季栽植的成活率相对较低。

栽植前的苗木要做好全程保水处理,定植的栽植穴要根据苗木的大小确定,通常规格为穴径、深各60厘米。

山药病虫害都有哪些?什么时候收成

山药病虫害都有哪些?什么时候收成

山药病虫害都有哪些?什么时候收获山药也称薯蓣、淮山、山薯、白薯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在我国多有种植。

那山药什么时候收获?主要病虫害都有哪些?防治措施是什么?一、山药什么时候收获?山药从霜降时期,茎叶全部枯萎时就开始采收,大约在10-11月份,露天种植的收获期比较长。

但是大棚里面种植的不同,一样在6月20日左右采收。

二、山药主要病虫害都有哪些?1.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和茎部位,发病早期叶片显现黄白色的小病斑点,逐渐分散成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与叶片接合出呈褐色,中心部位显现黑色斑点。

2.褐斑病褐斑病又叫枯叶病,也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发病时在叶片下半部显现黄白色的病斑,后期病斑分散,并变为褐色,且中心部位有黑色的小粒点,这些小粒点破裂时,会导致叶片穿孔,常常在病发严重时植株的叶片枯萎而亡。

3.根腐病根腐病主要危害山药的根茎部位,发病在根系是不易发觉,植株在发病早期藤茎基部位置显现褐色小斑点,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扩大并变为深褐色,病斑中心位置凹陷。

发病严重时病斑有褐色霉丝状物,根茎萎缩腐烂,终究导致植株死亡。

4.蛴螬、红蜘蛛蛴螬主要危害山药的根系,常常啃食山药的根块,使其生长缓慢,而且影响品质;而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它常常群集于山药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失水而枯黄而掉落,造成植株萎缩和早衰。

三、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什么?(一)农业防治采取抗病品种、轮作、整地、田面清洁、施肥、灌溉等措施到达避免或减轻山药病虫害的产生。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山药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如:选用太谷毛山药可抗茎腐病。

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公道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

2.轮作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

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早轮作,防治成效更好。

3.整地能直接排除在土中越冬的病原菌。

挑选地势高燥、湿度较低、肥沃疏松沙壤土,进行秋季整地,可将遗留在地表上的病残体翻入土中,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经过冬冻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

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4):406-411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鉴定丁慧琳1,翟雅鑫1,2,薛丽芳1,杨春1,王建明1,郝晓娟1(1.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阳泉市郊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西阳泉 045000)摘要:为明确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从乡宁县山药种植区采集发病症状典型的山药地下块茎,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采用菌饼接种法分析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从发病地下块茎分离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XNSY-3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后呈淡粉色,背面中间黄色,边缘粉色,气生菌丝棉絮状;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08 cm/d;大型分生孢子呈马特形,稍弯曲,两端圆钝,2~3分隔,大小为(14.11~27.21)μm×(3.03~7.27)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肾形,0~1分隔,多为无隔,大小为(7.08~17.59)μm×(3.03~6.47)μm;厚垣孢子圆形或卵圆形,可由菌丝顶端或中间产生,直径3.81~11.85 μm。

在以ITS联合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XNSY-3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聚于一支。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XNSY-3后,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

关键词:山药褐腐病;病原菌鉴定;腐皮镰孢菌;山西省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04‒0406‒06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 Causing Brown Rot of Yam in Shanxi ProvinceDING Huilin1,ZHAI Yaxin1,2,XUE Lifang1,YANG Chun1,WANG Jianming1,HAO Xiaojuan1(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2.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 Center of Yangquan Suburb,Yangquan 045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types of the pathogen of yam brown rot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is study, yam underground tubers with typical symptom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am planting area of Xiangni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he methods of tissue isolation were used to isolate the pathogen, pathogenicity was analyzed using the inoculation methods of placing the mycelial plugs on the yam tuber,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w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ge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strains with the sa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fected underground tuber, the colony of representative strain XNSY-3 on PDA medium was round, the surface was white and then light pink, the back middle was yellow, edge was pink, and the mycelium was cotton-like.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mycelia was 1.08 cm/d. Macroconidium were martiella-shaped, slightly curved, and rounded and blunt at both ends, mostly with 2-3 septum, the size was(14.11-27.21) μm×(3.03-7.27) μm. Microconidium were elliptic, ovate or kidney-shaped, 0-1 septum, mostly without septum, the size was(7.08-17.59) μm×(3.03-6.47) μm. Chlamydospores were round or oval, produced from the apex or middle of mycelia, the diameter was 3.81-11.85 μm.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with ITS and EF-1α gene sequence, strain XNSY-3 and Fusarium solani were clustered in one branch. The results of pathogenic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symptom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fiel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XNSY-3. W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results, it was defined that the pathogen causing yam brown rot in Shanxi province was Fusarium solani.Key words:yam brown ro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Fusarium solani; Shanxi province山药(Dioscorea opposita)原名薯蓣,又名淮山、怀山药、淮山药、山薯等[1],属薯蓣科薯蓣属[2]。

山药各种病害病图谱

山药各种病害病图谱

山药各种病害病图谱要问山药各种病害病图谱,据悉对于山药疫病,可以选用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喷施防治,防治2-3次,间隔7天防治一次,其发病症状有叶片会显现绿色油渍状小斑点等;对于灰斑病可以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防治,其发病症状有叶片显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一、疫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其中叶片会显现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叶柄病部逐渐变成褐色,茎蔓发病早期的症状与叶片类似,围茎近一周时,其上部茎蔓萎蔫枯死。

2、防治方法可以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70%新万生或大生的6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喷施防治,连续喷施2-3次,间隔5-7天喷施一次,建议药液交替使用。

二、灰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部灰白色至褐色,边沿酒囊饭袋暗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干枯脱落。

2、防治方法发病早期选用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百霜净胶悬剂600倍液喷施防治。

三、根茎腐病1、症状发病早期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之后发展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发病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

2、防治方法发病早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间隔7-20天防治一次。

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陕西榆林地区具有广泛种植和应用价值。

然而,山药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山药根腐病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陕西榆林地区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病原菌分离方法2.1 样品采集从陕西榆林地区山药根腐病病株中采集病部组织作为样品。

采样时应选择病情较重的病株,并避免与健康植株的交叉污染。

2.2 组织处理将采集到的病部组织用无菌水清洗,去除附着的土壤和其他杂质。

然后,使用无菌剪刀将样品切成小块,去除较大的块状组织。

2.3 分离培养基选择适合山药根腐病菌生长的分离培养基,如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

按照制备说明将培养基制备好,并进行无菌检测。

2.4 分离过程1.将处理好的山药病组织块均匀地放置在培养基表面,避免重叠。

2.密封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通常为3-7天)。

3.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菌落出现,如果有,则进行单菌落分离。

2.5 单菌落分离1.选择一个单独的菌落,用无菌铁环将其划取到新的培养基上。

2.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纯净的单菌落。

三、病原菌鉴定方法3.1 形态学观察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观察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并与已知的山药根腐病菌进行对比。

3.2 生理生化特性试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如碳源利用、氮源利用、温度适应性等试验,进一步鉴定病原菌。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鉴定病原菌的种属和亚种。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可以选择合适的基因作为靶标,如16S rRNA基因、ITS序列等。

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与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确定病原菌的种属和亚种。

3.4 病原性测定通过病原性测定,验证分离到的菌株是否为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 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 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山药常见病害种类山药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山药别名山芋、诸萸、署药、儿草等,具有延缓衰老、滋补健身和益智健脑等作用。

种植中常出现的病害大大的影响产量,所以做好病害防治迫在眉睫。

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山药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详情如下:山药常见病害种类1、灰斑病发病部位为叶片。

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

叶背面紫灰色霉层。

2、炭疽病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

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3、白锈病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

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

4、斑点病发病部位为叶片。

病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有明显边缘,内生小黑点。

5、黑粉病发病部位在叶脉或叶柄上,初叶脉或叶柄皮层下生出灰褐色疣形斑,被组织所包围,可引起畸形,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末。

6、茎腐病主要危害块茎,发病初地上茎部地表处出现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物,发病后期斑点逐渐扩大成深褐色长圆形病斑,病部有凹陷,严重时地下茎干缩,并有淡褐色丝状霉点出现。

7、褐斑病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 mm。

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

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

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

8、山药根腐线虫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危害种薯幼根幼茎,后期危害山药块茎。

根系受害表面出现水渍状暗黄色伤口,后变黑褐色缢缩点。

块茎受害,先出现浅黄色点状物,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内部则为黑褐色海绵状物。

9、根结线虫病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 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

山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山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苦、 石灰 氮、 紫拟青霉 等 , 淡 一般采用 注入法消 毒 ,
即每 隔 3 m 用 土 壤 注 射 器 集 中注 入 1 浓 度 为 0c 次
病 害。而且 山药的根再生能力很弱 , 一旦受伤吸收
能力 就 会 受 到 很 大 影 响 。所 以 , 山药 生 长 期 追肥 一
方君 , 丽 , 西 省 南郑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 编 张 陕 邮 7 3 0 ; 小兵 , 郑 县 红 庙 农 技 中心 服 务 站 ; 汉 生 , 2 10 杜 南 徐
收 稿 日期 : 0 1 0 — 3 2 1- 2 2
撒 于 沟 内 ,或 用 灭 菌 星+ 菌灌 根 。若 措 施 不 当 , 克 7 月 底 到 8月 上 旬 就 会 出 现 大量 落 叶 , 成 减 产 甚 至 造 绝产 。 5 药剂 防治
物质 积 累 的关 键 时 期 , 此期 正 处 于 高 温 高 湿 气候 而 条件下 , 山药 易发 生 多 种 病 害 , 不 及 时 进 行 防 治 , 如 对 产 量 影 响极 大 。对 病 害 的预 防 , 从 6月 下 旬 开 可 始 ,选 择 7 % 甲基 托 布 津 10 0倍 液 、 0 0 0 5 %多 菌 灵
叶面 喷 雾 。 52 生长 后 期 6月下 旬 至 8月 上 旬 , 山药 营 养 . 是
4 — 0 —






害或 涝 害 ,营养 条 件 不 适 可 发 生缺 素 症 或 肥 害 等 ,
是 适 宜 发 病 的环 境 条 件 。 蔬 菜病 害发 生 程 度如 何 ,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在 品种 的抗 性 。蔬 菜 苗 期发 病 多 在 “ 奶 期 ” 即 子 叶 断 , 展 开 、 叶 还 未 形 成 时 期 , 期 幼 苗 根 系 发 育 还 不 真 此

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1 麻山药病虫害种类1.1 麻山药主要虫害。

二十八星星瓢虫、绿盲蝽蟓、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1.2 麻山药主要病害。

褐斑病、炭疽病、白锈病、斑枯病、根腐病、枯萎病、根腐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

2 病虫危害症状2.1 地老虎、蝼蛄。

地老虎从地面处咬断麻山药出土幼苗,致使整株枯死;蝼蛄在土层中打洞,破坏麻山药根系,使块茎受伤,在植株较密的田块危害相对较重。

2.2 金针虫。

其在麻山药块茎中打洞穿行破坏。

2.3 蛴螬。

在地下取食麻山药块茎,其伤口又为病菌等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块茎因此腐烂坏损。

2.4 线虫病。

根腐线虫在块茎中寄生,使麻山药地上部叶色变淡,生长弱,块茎表皮和内部组织变成深褐色,折断块茎可看到内部腐烂或变硬,呈木材状;根结线虫还可使块茎表面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2.5 炭疽病。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7~8月份,高温多雨条件下,数日之内流行成灾,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

一般先从山药植株下部发病,叶片和茎蔓均可染病。

多在叶柄与叶片交界处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很快脱落致整株枯死。

2.6 枯萎病。

主要以种块带菌和土壤传染。

山药出苗初期侵染幼株茎基部的种块以上、地表面以下部位,形成褐色病斑,当病斑发展成绕茎2/3以上时,就出现死株。

2.7 褐斑病。

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枝,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

发病初期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

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长2~5毫米的病斑。

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枯死叶片一般不掉落。

茎蔓感病和叶柄感病症状相仿,出现长圆形或不规贞U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上下病斑融合,引起茎蔓枯死。

3 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法3.1种薯选择及处理3.1.1 选种薯。

应选择无病、无损伤、非畸形的麻山药做种薯。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种植的观赏和食用类蔬菜,属于薯类植物,其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具有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

但是,在山药栽培过程中,由于气温变化、连作障碍、土壤病原和害虫以及管理不当等原因,山药易发生病害。

本文将介绍山药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根腐病根腐病是山药生长期间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片逐渐黄化、凋萎,苗基部和根部发生软腐并呈黑褐色。

导致山药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细菌感染,特别是当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养分时,容易引起病原菌大量繁殖。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根腐病的方法:1.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2.避免使用含有过高盐分和氮肥含量的肥料。

可使用以磷、钾含量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生物含量。

3.定期施用有机氮肥,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山药的抗病能力。

二、叶枯病叶枯病是山药病害的又一常见病害,主要是由于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叶片损伤和干枯。

叶枯病的症状如下:•叶片上出现小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变成棕色。

•叶子逐渐变黄,并且叶片上有“毛刺”。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叶枯病的方法:1.种植山药时,应选择原生态、无病害的苗木。

2.及时清除早期受侵染的叶片部位,防止病害扩散。

2.给山药提供充足的日光和空气流通,同时适当控制湿度,避免潮湿的环境。

三、炭疽病炭疽病是山药生长期中更为严重的病害。

其症状为根叶发黑,根部软化,铁锈色的小斑点散布在叶片上,最终导致整株山药死亡。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方法:1.在种植山药之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处理方法为,在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让种子浸泡1-2小时。

2.对大棚和其他山药种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除田间积存的落叶、干枝。

3.及时基部剪掉受感染的叶片和病块部位,以减少病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染。

山药根腐病

山药根腐病

1山药根腐病山药根腐病主要为害山药地下茎块,茎块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深褐色病斑,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生茎块内部腐烂。

有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植株叶色不正,叶脉附近褪绿或叶缘坏死,带菌块茎储藏时容易腐烂。

7—8月时段,山药作物已分行,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加之那段时间焦作地区雨量偏多,更适合病害的发生。

首先,要预防为主。

一注意轮作,山药要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作物3年轮作1次。

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可实行水旱轮作;二要认真整田。

选择地势高、湿度低、肥沃疏松土壤播种。

秋季整地时,将遗留地表的病残体翻入土中。

同时要利用自然条件,初冬季翻耕土壤、冬季冰冻、春季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三清除田间残体。

山药收获时,尽可能将遗留病残体、杂草、腐烂茎集中烧毁,或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田间病原物;四要适当密植,加强整枝,改善通透;五要注意排水。

春夏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六要增施腐熟有机肥,有效增加土壤的通透、疏松,减少根腐病。

其次,化学防治要早。

一是茎块要化学处理。

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或50%恶霉灵1000倍液,将块茎在药液中浸泡20分钟,外理时可结合杀线虫剂一同浸泡。

二是植株喷药和灌根。

雨季前及雨季对茎蔓基部喷药。

用90%疫霜灵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也可用90%疫霜灵+细菌一号水剂(1支)600倍液喷雾,可预防疫病的发生。

根腐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

也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毫升。

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块,要轮换使用以上药剂。

山药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的农药污染。

化学防治时要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

2药用植物山药红斑病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

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

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2—4mm;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2—3mm,最深为1cm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怀山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怀山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乡村科技2016.06一、前期预防1.种栽消毒。

种植前选择色泽新鲜、粗壮、无病斑、长15~20厘米的种栽,于发芽前用50%多菌灵600倍液和48%乐斯本1000倍液浸泡30分钟左右,再捞出晾干即可,以杀死种栽上所带的线虫和其他病菌。

2.土壤处理。

重茬种植山药时必须进行土壤处理,否则会导致严重减产。

播种时,可每667平方米用5%辛硫磷颗粒剂2.0~2.5千克(用50%辛硫磷乳油1千克,拌直径2毫米左右的炉渣10千克制成)+50%福美双毒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千克与15~20千克细土混匀),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覆土。

采用此法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立枯病、线虫病等多种病虫害。

对于未进行土壤处理的地块,可在山药“甩条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麸皮5千克,于傍晚撒施于田间,以诱杀地老虎、蝼蛄;或用40%~50%乐果乳油100毫升兑水5千克,然后拌炒至糊香的饵料(麦麸、豆饼或玉米碎粒等)50千克,在田间每隔2~3米挖一个碗口大的坑,放入一撮毒饵后覆土,每667平方米用饵料1.5~2.0千克,可有效诱杀蝼蛄和蛴螬。

二、生长期防治1.蛴螬的防治。

在山药生长前期,蛴螬会咬断根茎,造成缺苗断苗;后期则啃食山药根茎形成孔洞,刮皮加工后泛红、煮不熟,失去商品价值,药农称其为“牛筋”,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研究表明,重茬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蛴螬数量明显增多,山药受蛴螬危害的程度也会逐年加重。

防治蛴螬,应以山药生长发育中后期(7月中旬—9月下旬)为重点。

①人工捕杀。

收获山药时,发现蛴螬幼虫即掐死;还可利用成虫交尾不动习性,于傍晚时分进行人工捕捉。

②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和喷药的杨树枝把进行诱杀。

③土壤处理。

每667平方米用白僵菌3~4千克或选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西维因粉2~3千克,在防治适期进行土壤处理,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药根腐病山药根腐病主要为害山药地下茎块,茎块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深褐色病斑,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生茎块内部腐烂。

有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植株叶色不正,叶脉附近褪绿或叶缘坏死,带菌块茎储藏时容易腐烂。

7—8月时段,山药作物已分行,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加之那段时间焦作地区雨量偏多,更适合病害的发生。

首先,要预防为主。

一注意轮作,山药要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作物3年轮作1次。

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可实行水旱轮作;二要认真整田。

选择地势高、湿度低、肥沃疏松土壤播种。

秋季整地时,将遗留地表的病残体翻入土中。

同时要利用自然条件,初冬季翻耕土壤、冬季冰冻、春季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三清除田间残体。

山药收获时,尽可能将遗留病残体、杂草、腐烂茎集中烧毁,或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田间病原物;四要适当密植,加强整枝,改善通透;五要注意排水。

春夏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六要增施腐熟有机肥,有效增加土壤的通透、疏松,减少根腐病。

其次,化学防治要早。

一是茎块要化学处理。

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或50%恶霉灵1000倍液,将块茎在药液中浸泡20分钟,外理时可结合杀线虫剂一同浸泡。

二是植株喷药和灌根。

雨季前及雨季对茎蔓基部喷药。

用90%疫霜灵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也可用90%疫霜灵+细菌一号水剂(1支)600倍液喷雾,可预防疫病的发生。

根腐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

也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毫升。

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块,要轮换使用以上药剂。

山药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的农药污染。

化学防治时要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

2药用植物山药红斑病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

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

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2—4mm;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2—3mm,最深为1cm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病原 Pratylenchus dioscoreae sp.nov.称薯蓣短体线虫,是短体线虫属一新种,属植物寄生线虫。

薯蓣短体线虫头部具两个环纹,侧带处有6—8条侧线,雌虫受精囊大而圆,身体平均长度为695.5μm,口针平均长度为18.3μm,尾部指状,尾端通常平滑。

因此,不同于短体属现有的其他种。

薯蓣短体线虫和短小短体线虫尸Pratylechus brachyurus、咖啡短体线虫尸.coffeae及钝尾短体线虫P.obtusicaudatus 相似。

和短小短体线虫的区别在于身体较长,短小短体.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薯蓣短体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秧(病芦头)、病残体、病田土壤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圆豆不传病。

薯蓣短体线虫生活史极不整齐,经常可查到各个虫态,年约生2代,只侵染薯蓣,当6月上旬新块茎开始形成,线虫即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直至收获。

块茎从芦头至40cm以上处均可受害,以0一20cm处病斑较多。

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茄子、番茄、芥菜、萝卜、胡萝卜、西瓜、板蓝根、紫菀、黄花、北沙参、白术、苋菜、马齿苋等不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结合轮作用0.1%一0.3%TMK浸病种秧24小时,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用病种秧和重茬种植情况下,播前每667m’沟施15%TMK颗粒剂2kg,防效75%。

(3)无病田繁殖无病种秧,或用TMK处理种秧,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病肥料等综合防病措施。

3山药白涩病山药白涩病,又称山药斑纹病。

〔病原菌学名〕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lto〔寄主作物〕山药。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

叶片发病,多是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

初时在叶片上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黄白色小斑点,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边缘变褐稍隆,中间浅褐色,散生许多小黑点。

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穿孔或枯死。

致病菌为薯芋柱盘孢。

病菌分生孢子盘叶两面生,聚生或散生,初埋生,黑褐色,后突出表皮而上部呈白色至黄白色,分生孢子梗长圆柱形,不分枝,直或微弯,单胞无色,分生孢子针状,二端较圆或一端较尖,直或稍弯,无色,具1~3个隔膜。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田间发病。

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温湿度条件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潜育期仅1~2天。

病害再侵染频繁,病情扩展较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7、8月份发病,是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1)选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地块种植。

要深翻地,精细整地。

(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3)施足腐熟的粪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

合理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

(4)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

(5)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微粒粉剂6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山药炭疽病【症状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

叶片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的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有黑色小粒点。

藤茎上病斑黑褐色,略凹陷,危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藤茎枯死。

【发病规律】: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1)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

(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

(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5)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

(6)出苗后喷洒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

(7)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可湿性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7-10天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效果更佳。

5山药斑枯病一、病原Setoria dioscoreae薯损壳针孢。

属于半知菌类真葡。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近球形,优于叶面,散生或聚生,突破表皮外露,器壁膜暗褐色,大小90—144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状,近圆样形,正百或略弯曲,宽窄不一,无色,透明,具隔膜2一间个,基邯钝圆形,顶端较钝,大小60—70X4~6微米。

二、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生褐色小点,G病斑畏多角形货不规则形,大小6—10毫米,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情严重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的分化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在侵染,使病毒不断扩展。

滋病苗期和秋季发年较普遍。

三、防治方法(1)选用早白薯、鹤颈薯、黎洞薯、红肉薯等耐涝品种,可减轻发病。

(2)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注意加强水肥管理。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在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污排渍,改善植地通透性。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扒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炭必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荧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U00倍液加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灭病威)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l300倍液、60%防霉在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连续防治2一3次。

6山药斑纹病病原称薯芋柱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

分生孢子盘生于叶两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250微米;分生孢子梗线性长圆柱状,无色,单胞,正直或略弯不分校,大小20—25X2.56—3微米。

症状又称山涩病,薯损柱盘孢褐疏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分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大小2—5毫米,后期病斑四周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严重的病斑融合,至叶面穿孔货枯死。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一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温室条件,经1—2天潜育,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在侵染。

该病一般于7月中旬、下旬开始发生,8月发生重,一直延续到收获。

湿度大、多雨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几种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从六月初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1:1:200—300倍式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隔七至十天一次,连续防治两到三次。

7山药镰刀菌枯萎病症状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

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邯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估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

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称山药尖镰饱,属半知菌类真菌。

在石竹叶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菌丛反面无色,絮状,小分生饱子数量多,生在单茁瓶梗或较短的分生饱子梗上,肾形、椭圆形至圆筒形,大小4一7X2.5一4微米;大分生饱子纺锤形或镰刀形,两端尖,具3一4个隔膜,个别5个~个隔膜的大小22一40X4一5微米;厚垣饱子球状,具1一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偶串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即有发病可能,湖北6月开始发生,广东、云南7一9月发生,收获后带有病菌的山药及繁殖用的山药尾子,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下种。

高温阴雨、地势低注、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发病。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是个潜在的威胁,生产上应予注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