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
总结故事;立志为学,勇于实践。
板书:为——做学——学问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 “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来自百度文库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练习测评:
解释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 (2)第二段“吾昏、庸、聪、敏”的结果与为学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放在事无难易结论之后,可不可以颠倒过来?作 者为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例证,选取 这一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4)指导学生讨论“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 (5)你从最后的反问和小结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6)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7)第四段点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课文内容的挖掘和扩展: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过 有什么感受?
为.之. 资. 逮. 旦.旦. 倍. 迄. 屏. 卒. 鲁. 常. 鄙. 其. 语. 之. 恃. 买.舟. 犹. 明.年. 自. 还. 以. 色. 去. 顾.
是.故. 3、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划分句内停顿示例:1)“天下事│有│难易乎?”
2)“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3)“吾│一瓶一钵│足矣”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 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 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 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 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翻译句子: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 2)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自恃岂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17)不自限岂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学生归纳各段的意思:
三、点拨讲解:第一段 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 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6)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7)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8)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9)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10)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1)蜀之鄙有二僧
12)贫者语于富者曰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
1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板书:为学:为——容易
不为——困难
资:昏庸:旦旦而学——不知昏与庸 聪敏:弃而不用——与昏与庸无以异
蜀鄙二僧:贫:一瓶一钵(还)
富:数年、买舟(未能)
立志:聪敏:不学——自败
昏庸:力学——自力
四、练习测评:
1、表明到南海相当困难的句子是:
2、体现贫僧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句子是:
3、本文运用了对比,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学》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4、本文运用的论证法有:
五、布置作业:1、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有难易区别?
2、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
而失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为学 [清]彭端淑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
三、点拨讲解:
这个故事启示学生: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
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
实践。还要让学生了解这样设喻的客观效应:“人之为学”遇到困难时应有的根本
原则和态度。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1、蜀之.鄙有二僧
2、旦旦而.学之
吾欲之.南海
屏弃而.不用
西蜀之.去南海
子何恃而.往
为之.
3、鄙:古义:
今义:
4、语:古义:
今义:
5、越 古义:
今义:
五、布置作业:
1、学了本文后,你悟出什么道理?写出来。
2、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至少六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疏通课文大意。 2、 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 3、 告诉我们青年人做学问要持之以恒。 学习重难点: 1.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 践的精神。 课前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作者对本文有怎样的看法,又是怎样提出来的? 2、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本文是清朝散文家彭端淑写的,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此 文是彭老先生对晚辈的指导、劝导。所以“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示” 有明示、暗示之别。暗示带有启发性,明示则不然;暗示可培养人的悟性,明示则 有以告诫。这彭老先生不举与“为学”有直接关系的例子,想用“贫富僧朝南海” 的故事,让后辈去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真可谓循循善诱。同时,让我们再次明白 了开头为什么从天下事起笔,这为文中选取事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文章结构 的缜密。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