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师版
————————————————————————————————作者: ————————————————————————————————日期:
《逻辑与语文学习》导学案
尹佳
学习目标:
1.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
2.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资料链接】
一、什么是逻辑
“逻辑”一词,源于古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理性、规律、思想、理智等等。后来,随着古希腊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大论战的兴起,产生了一门专以推理、论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古希腊学者就用这个词来给这门科学命名。在传统上,逻辑被当做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文法、修辞一同被称为古典三学科。
二、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开始,就分别产生于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在古希腊,逻辑学的建立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标志。中国古代逻辑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发展起来的,战国时后期墨家的《墨经》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逻辑理论的著作,所以中国古代逻辑又称“墨家逻辑”。在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学,总结古印度逻辑思想的第一部代表作是《正理经》。相比较而言,古希腊学者对逻辑理论的研究和建树更全面、更系统。因而在世界逻辑学发展史上影响也最大、最深。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被认为是古希腊逻辑学的创始人,他在著作《工具论》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形式逻辑,为逻辑发展史树起了第一座丰碑。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经过英国数学家布尔、德国数学家弗雷格、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等人接连不断的努力,吸收莱布尼兹的成果,建立了后来作为电子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正统数理逻辑”的现代公理系统,这是逻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导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阅读课本86-89页,并结合下列“知识储备”了解“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同时完成“知识储备”中需要填写的空格和相应练习。
1、概念
(1)、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我们可以借此准确地区分一事物与它事物,一现象与它现象。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①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具体范围的反映。
例如:生物的概念
内涵:自然界中有生命现象能生长繁殖的物体。
外延:动物、植物、微生物
“车”的概念
内涵: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外延:火车、汽车、马车、三轮车、板车……
“车”的概念
内涵: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外延:火车、汽车、马车、三轮车、板车……
②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相互依存
反比关系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
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3)、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妈妈——母亲学生——中学生青年——演员生——死俯视——仰视
其中矛盾,反对属于全异关系。
(4)、概念的划分
就是以对象一定的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即把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小概念。由母项、子项、根据三部分构成。
如:“社会产品”(母项)、根据其用途(根据)、分为“生产资料”(子项)和“生活资料”(子项)。
划分的规则:
①、必须相应相称,避免“多出子项”和“划分不全”。
如:“文学作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电影文学、散文(相应相称)。如果减一项就是划分不全。划分不全是对对象的概念考察不全,出现疏漏。如果加一项“美术作品”就是多出子项。多出子项是把不属于母项的子项划分进去了。
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如:“对仗”从形式上分为:工对、宽对,从意念上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5)、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来表示。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海”又称为“大海”,是指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可是同时北京有名胜“什刹海”,此处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
③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表达概念
2、命题
(1)、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如:①所有人是动物。②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③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以上句子都对某一事物作出了明确的判断,所以代表了命题。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
我们再看下列语句: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这里的语句②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③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④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语句①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①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2)、不能算作命题,即不能下定义的情况:否定句、比喻句、描述句、循环定义。(3)、命题与句子的关系
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如果没有特定的上下文,这样的句子就会造成歧义。
(4)、潜台词
逻辑学上叫“隐含义”、“预设义”,即话中有话,言外有意,弦外流音,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你真行啊!”,在不同的语境中,可夸奖,亦可责备,亦可讥笑。
3、推理
(1)、什么是推理
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推理往往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2)、推理的种类:
①直接推理:由一个判断直接推出结论。如: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
②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联结起来而推出结论。主要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推理形式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
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推理)
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结构: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结论是推出的新判断。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如: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大前提),
他已经年满18岁(小前提),
所以他有选举权(结论)。
归纳推理
也称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如: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沙皇是纸老虎,希特勒是纸老虎,墨索尼里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
类比推理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并列比较类推得出相同的属性,即一般结论。它是以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