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的缺陷性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择理论的缺陷性认识

正统经济学家给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是: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总和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基于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经济市场中的个人选择行为与政治市场中的公共选择行为纳入统一分析模式,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凯恩斯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选择理论的不可否认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从经济人假设来看,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首先在于他把公共部门的决策严格地建立在“经济人”的行为准则之上, 并将此作为考察个人与政府决策行为的出发点。在他们看来, 将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不能认为人们在经济市场中的行为是自私的、丑恶的, 而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要纯洁得多, 高尚得多。实际上, 支配人们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动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以自利为行为准则。这里的“经济人”是一个“有理性、会算计、有创造性并能获取最大利益的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人的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一样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参与政治。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是一个简化了的个人范式, 是

一个相当有用的分析工具, 其独到之处在于把亚当·斯密创立的“经济人”假说由经济活动分析推广到政治活动分析, 把人的行为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经济人”分析框架, 从而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正统政治学建立在各自不同的人性假说之上的局限, 不仅恢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而且促使人们考虑从政治角度解决经济问题, 将经济与政治、法律融为一体, 填补了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空白, 为经济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一代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分析的工具, 向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做深层掘进。

但是,我们也同时要看到,它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概括一切人的行为动机, 把在市场经济中片面的、简单化的“经济人”假定引入政治决策领域, 则把“经济人”假设极端化了。

( 1)“经济人”不是一个永恒范畴, 而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作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高等动物, 他的行为动机是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利己和利他的两面性, 只强调其中的单方面都是片面的。从历史的纵断面上看, 自利并不是人的永恒本性。在原始社会, 生产力极端不发达, 如果人的行为主要从利己的动机出发, 原始公社制度就无法存在。实际上, 人的自利动机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私有财产和社会分工的形成, 使得产品交换成为可能和必要, 交换双方都必须仔细权衡利害得失, 否则就会使交换失去公平性。由此可见, “经济人”概念直到商品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的亚当·斯密时代才逐渐形成。因此, “经济人”概念属于一个历史范畴, 把追求自身利益当作人的基本的、不变的动机, 实际上把人

的动机贬低为动物动机, 抹煞了人的动机中的社会属性。

( 2) “经济人”假设抹煞了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差异性。首先, 与经济活动不同, 个人在政治活动中对他的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并不直接承担, 对他的行为带来的收益也不是独享, 这就削弱了个人对政治活动进行成本收益计算的动机。其次, 政治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 其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使得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的动机难以服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 个人也可能出于理想、信仰、同情心的非经济因素去参与政治活动。不加区分的用“经济人”假设去说明一切政治家的行为, 混淆了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 抹煞了人的理想主义情怀, 对那些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的政治家来说是极大的不尊重。

( 3)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在支配个人行为中的作用, 而完全忽视了支配个人行为的利他主义、自我牺牲和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 抹煞了个人的行为动机将会因时、因地、因人而产生的差异性。在亚当·斯密那里, “经济人”的两种属性是有机统一的,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利己主义和伦理学中的利他主义。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则抽取了这种利他的属性, 没有了仁爱之德和正义之德, 是一种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模式。这种模式不能给出个体属性的最接近实际的解释, 因为自利不是理性人的全部属性。人的需要从结构上看是多元的。事实表明, 理想、信仰、情感和利他也会成为人的行为动机, 在某些场合, 这些动机完全有可能会压倒个人的自利动机。

( 4)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说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总是某个集体或集团的一员, 他对他所置身其中的社会关系是无法选择的。因此,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就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集体是个人的自愿联合体, 没有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就成了空中楼阁; 个人利益又要通过集体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 没有集体利益的存在, 个人利益有时候就无法达到最大化。事实上, 个人利益有时候往往屈从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家族利益和集团利益, 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 5)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把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加以机械类比, 把商品经济的交换原则无限制地运用于政治领域, 从而掩盖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 的阶级实质, 没有把西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联系起来考察, 进而把资本主义政府谋取私利的特性推广到所有的政府; 公共选择理论家也往往因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而得出反对国家干预, 要求放任自流的保守主义结论。

另外,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也是该学派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把社会看作是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当根据个人来解释社会和政治,这就产生了三点缺陷:第一,无法把握人类行为中各种价值目标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意识形态的起源方式;第二,无法解释历史上许多集团行动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非利他主义行为广泛存在的现实;第三,无法真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