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略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与综合,形成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思维过程。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学科当然不能例外。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任何戒备,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问题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作为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要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的态度,具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教师自然亲切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语言、适当巧妙和点拨、平等轻松的交流,一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思维活跃,勇于表达。在解答问题时,教师一定不要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思维,要充分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独特见解,及时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学生乐于创造,勤于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

培养思维观察力,是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初中

浅谈话题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话题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日趋开放和灵活,往往能给学生相对广阔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便于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能针对各自熟悉的话题,发挥写作特长,展现创造能力。那么,在话题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打破思维定势,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写作是学生个体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和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但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形成一种实际上是压抑学生个性思维的模式。学生思想僵化,运用定势思维作文,无病呻吟,写作内容严重偏离生活实际,作文格调趋向庸俗化,且有四处泛滥的趋势。这与话题作文的要求相离甚远。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写出鲜活有灵气的作文,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创造性发散型思维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理解和感悟,扩展富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话题作文的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要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其前提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想不经波折,轻轻松松就倚马千言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想浅尝辄止,寻求速成捷径,是形成不了独特见解的。话题作文教学中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势利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锻炼学生坚韧的毅力,形成富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话题作文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构开放、发散的思维形态,培植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体系”[1]克服思维上盲目从众的弊病;自由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作文指导:作文创新思维

作文指导:作文创新思维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命题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二、思路求新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三、材料喜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力。”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下面,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活动,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是非常的幼稚,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要简单的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遭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消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使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通过开展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关于创新思维的作文

关于创新思维的作文 创新思维的作文1江泽民爷爷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朋友,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一定要努力培养创新思维。 所以,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创新思维训练。 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猴子与帽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如果守着老经验不放,会连猴子也不如,一定要不断去创新。 接着,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1+1=1 2+1=1 5+7=1 4+9=1几个算式,让我们思考要什么情况下等式成立。 我们的眼珠骨碌碌直转,几分钟过去了,我们一个个疑云笼罩,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丁艺恒举起手来,大声说道:“1里+1里=1公里。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大家绞尽脑汁地想也没想出来,就被丁艺恒给说了,一个个都说自己笨。 那2+1=1怎么会等于1呢?我嘴里“嘶嘶吸着冷气。 对了,2+1=3,3和1又有什么联系呢?我听见有人嘴里不停地说着月份,却又想不出来是什么关系。 这时,我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 “2个月+1个月=1季度。

“天才呀!丁老师夸道。 “5个月+7个月=12个月=1年一个聪明的同学解出了第四题。 “4点+9点=13点=下午1点又一个天才“诞生了。 随后,丁老师又在黑板写下了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5、9。 让我们找出这三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 郑洁丽快速地把手举起来,似乎早已想好。 “第一组有4个数字,第二组有3个数字,第三组有......同学们陆续把手举起来。 王君峰说“第一组有奇数也有偶数,第二组全是偶数,第三组全是奇数。 “回答得真好!还有什么不同呢?丁老师继续问道。 我们的思维快速旋转起来,生拍被别人先找出答案。 过了几分钟,老师见我们实在没辙了,就开始启发我们:“请同学们把每组数字读读看,看从读音上能找出什么不同?丁艺恒反应最快,说:“第一组全部念平声,第二组全念去声,第三组念上声。 果真是的,我们吃惊地瞪大眼睛。 唉,谁又会从数字想到声调上去呢?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就是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乎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换一个思考的角度,就会得出异乎寻常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了一种独特而新颖

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一方面,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求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历史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也是无法创造的,但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可以从新的角度,得出新的结论。因此,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能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该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体会。 一、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手段(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技能(拥有多方面教学技能)、多学科借鉴能力(特别是语、政、地等学科)、专业知识(要及时充实、更新)以及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曾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为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未知情景,不应寻求统一的、固定的答案。 2、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构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是否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激发性的情境,善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录像等或制作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笔者的教学方案是按如下的思路设计的:一反传统的先因后果、顺理成章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和录像的方式来展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让学生在惊叹中来追寻其根源,同时将这一结果和原因与中共“八大”以后的历史加以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左”倾错误的认识。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适应了学生的好奇、求新心理,激发了学生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教学效果不错。当然,在资料出示之后,应显现事先设计的有一定新意的题目并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酝酿及发展其思考的问题,以提高回答的质量。因为创造性思维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尽量在课堂上少讲,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老师角的轻松学生学的省心。 第二: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参和课标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教学几年来,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越来越少,能给学生的也不多,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教师要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本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设计的诞生,不是你看课本所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第三: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和思考。 第四: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第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 教学就其效果判断,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所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导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有效性在实践上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学生是主体主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兴趣需要培养。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小学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

论小学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写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不断留心身边的事情。读决定写,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优美的语言,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写起,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写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面向21 世纪,世界教育提出另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重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1让小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翅膀 1.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积累·运用七》的作文练习中让学生围绕“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1.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另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插图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论文: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

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

2015高考语文满分作文36计之创造性思维素材

创造性思维 一、“细察深思”,丰富对生活的认知 我们说,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应是实现创意构想的合理化。那么,靠什么才能实现创意构想的合理化呢?我们认为,形成有价值的,逐渐清晰、豁朗,最终实现构想合理化的作文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细察深思”,这也是在生活、生产领域和科学领域一切创造的必由之路。这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从鲁班因被带刺的野草划破手掌而发明木工利器——锯、詹天佑在与友人一握之间触发灵感——发明火车挂钩这种种传说,到牛顿看到苹果坠地而打开万有引力定律的大门、瓦特发现壶盖被沸水冲起而迸发改良蒸汽机的思维火花这桩桩轶事,无不在述说着“细察深思”对于创造的决定性作用。 中学生,处于大致相同的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教育思想、文艺作品和新闻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很显然,要想打破这种具有根本性质的单一思维模式,绝不是作文教学一家所能承担的,它需要极大地拓扩学生的生活及思想环境。但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对生活“细察深思”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汲取滋养,调动、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无疑是有意义的。 让我们看一篇作文的片段。 [例文片段]我竟在街上遇见了她——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是中考使我们分道扬镳。为此,我们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并相约要永远保持联络。起初,她的信每周一封,给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平添了无数亮点。到高二,信明显减少;进了高三,我们便像绝交一样,再没联络。而今我们竟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意外重逢。这是一种缘分,还是一种预示?“许久不见,一向还好吗?”笑容荡漾在她因惊讶而略微拉长的脸庞上。我们互致问候,接着,笑容消失了。沉默……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的思维也似乎在这一刻僵滞。记忆中,我们之间从未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我俩强迫自己去找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前段《铁嘴铜牙纪晓岚》,看了吗?你觉得王刚演得怎么样?”“我早不看那玩艺了……”又是沉默——我们在尴尬中各奔前程。 这一作文片段描写的是旧交重逢已形同陌路的尴尬。其中对语言和神情的描写不精采之笔。但由于观察不够细致,细节不够丰富,使得文段身量不足,表情达意不够充分。从作文创新的角度评价,作者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次展示和超越的机会。要展示和超越,要实现展示与超越的合理化,必须细察深思,丰富细节。在老师要求下,这位同学调动积累,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5-07-14T14:23:05.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作者:卢国政 [导读]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 卢国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历史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期给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学生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一有限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运用且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做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可以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兴趣,认同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地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你,甚至还能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笔者意识到应依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耻”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要充分灵活地运用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有形资源和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等无形资源。 四、角色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收,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地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笔者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讲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和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 五、有效组织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本课堂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检测也是重要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一种是课后练习,另一种是课后测试。当然,及时地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并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笔者只是谈了一些很浅显的认识。笔者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都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真正学习作文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作文

真正学习作文,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 我们学语文,包括学作文、学阅读,好处很多,意义很大。 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一讲。 语文,是孩子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人的思维大体上有两种:一是逻辑思维,一是形象思维。 在孩子的早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慢慢的就有了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就包括我们说的想象;逻辑思维就包括归纳和演绎。 但因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能力要同时发展,我们也没有意识到作文是训练这两个能力的好办法。 我们不少家长,十分重视数学。 从思维的角度讲,这是在训练孩子逻辑方面的能力。 但是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忘记了孩子形象思维的培养。 相反的做法是,有一些家长重视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忽视了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而形象思维很弱,极端一点的说,就是有板有眼型的。 形象思维能力强,而逻辑能力差,极端一点的说,是狂放不羁型。 两个极端,都是书呆子。 攻乎异端,斯害已矣。 不能犯顾此失彼走极端的毛病。 我们培养孩子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逻辑中要有想象,想象中要有逻辑,古今中外集大成者,都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表面上看是文、理兼长,内在的来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具备。 在创造思维这个层面上看,这两个能力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面。 语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形象思维的训练,本来是具有美感的训练,而现在的孩子所用的方法,学起来太痛苦,因为太僵化、太教条。 要抄,要背,搞不好还要受罚。 文字在孩子的脑子里,如果就是横、竖、撇、捺、点,有什么意思可学?有什么意趣可品?因为没有图案,没有想象,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遇到了极大的破坏。 作文方面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思维的训练。 如果认为作文是随意涂鸦,想到哪写到哪,没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规律,也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叫创造性思维。 真正成绩好的,都是这两个思维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统一。 一个孩子要考上一个象样的大学,第一个要求是不能偏科。 偏了科了,好的那一科,考多高的分,也拉不回来。 一定要均等发展。 文理不能偏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不能偏。 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不行。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论述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充分了解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承担新时代新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这篇文章讲主要从定义,方法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并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关键字:创新、方法、思维、途径,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 正文: 一、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一)何为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创新在,商业,技术,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二)何为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并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更新与进取。 (三)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四)何为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创新角度和创新方法,这都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创新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造个性 (一)创新方法 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说理论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在旧理论体系的禁锢和束缚中,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江波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的核心。日本一家新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认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会不断地问“如果……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把通常分开的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如果某个人、东西、地方、事件或观念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会怎么样?如果我改变这个东西的原料,会怎么样?如果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下他们的角色或行为,结果会怎么样?……还有,《乌鸦喝水》大家都知道,文章里的方法是把石子往瓶子里丢,可如果改用吸管,会怎么样?如果把瓶子踢到坑里去,会怎么样?创造性写作训练就是这样,我们不准备会有什么成果(当然能有最好),只对这个过程感兴趣。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了,自打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发表《创造性思维》的演说以来,这种研究正在朝着不同方向不断地深入。从50年代起,欧美各国就开始专门探究创造性的写作教学,也最终导致了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在传统意义上的全面颠覆。 近年来,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我国在创造性写作教学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探究,表现出来的结果如前些年开始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高考、中考作文近年来对题材、体裁的限制逐步放宽等。但是这些尝试具体到某个教师的个体教学的意义层面来看,还十分不够,让人感到操作性不强。那么在操作层面上来讲,该如何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二、创造性写作训练的土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首先应该要有一块合适创造性思维生长的土壤。在创造性写作训练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可以借着师生的互动,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反馈学生创意的努力(过程)、结果,赞扬他们创意的性格,构建一个支持创造性思维的时空维度,以达到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这间时空维度里应有下列存设:1、鼓励学生独立学习。2、提供支持学生有不同想法的知识基础。3、延缓评论学生的想法,直到他们充分的发展和确切的阐述。4、鼓励弹性思考。 5、鼓励学生自我评估。 6、认真看待学生的建议和问题。 7、提供学生广泛多样化的材料及许多不同情境的机会。 8、帮助学生处理挫折与失败,使他们有创新的勇气。 三、创造性写作训练的方法 一)塑造性写作训练 按照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教授的看法,塑造性写作训练是指在提供一定材料基础上所进行的延续性、扩展性、补充性写作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多样,品种丰富。 1、延续补充类。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有目的的删去其中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例如我曾经让学生做过这么一个续写: “荒原上,饥饿的狼遇到了一只梅花鹿……”补充后来的情景。 有个学生续写的大意是这样的:梅花鹿尝试了各种办法想逃走,但最终还是被饥饿的狼吃掉了。这个结局很好,虽然最终还是个悲剧。但它符合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生活有时就必须面对悲剧。 也有学生这样续写:正当饥饿的狼向梅花鹿扑去的时候,来了一位猎人,开枪杀死了狼,梅花鹿得救之后被放回了大草原。这个结局也很好,它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锄强扶弱一向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我们看到这个结尾,晚上可以做个好梦了。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9-09-18T09:35:25.5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7期作者:韩少伟[导读]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055350 摘要: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地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得好。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地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得好。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引用历史故事增加趣味 历史学科对于初中生确是十分枯燥无趣的一门学科。恰当引用历史故事就是一个提升学习兴趣不错的办法。通过适当的故事的应用,不但使知识变得生动,也变得更加容易记忆。当然,在具体应用这一方法时也必须要注意几点问题,那就是一定要保证所引用故事的真实性。此外,也要保证所引入的故事具有针对性,能够与所讲课程相呼应。在保证故事的真实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采取这一方式将会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述红军长征这部分时,就可以引用在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各个故事,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出长征的大致过程以及长征精神。通过这种故事形式的传授,相较于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模式,不但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相反的,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地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阶段。故事的引用使得红军长征的过程生动的出现在学生眼前,与此同时,故事中包含的长征精神也通过故事的描述展示在学生眼前,由此作为基础,当学生面对课本上所描写的长征意义时也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二、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例如: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三、采取指导性的学案模式 课堂上。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成绩,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因此,我们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在历史的塑像前感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如在讲世界历史《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课时,学生针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一目时,纷纷发表自己了的见解。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及时地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高层次需求的学生,我一方面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我引导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全面地去看待问题,记得当时我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艺术。历史教师要想法设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引用历史故事增加趣味、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采取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亓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龚新举历史课堂教学浅析[N].学知报,201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