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歌中的眼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15
最新完整版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最新完整版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086b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png)
最新完整版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儿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儿歌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他们最初接触的祖国的传统文化。
古今儿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和灵性。
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儿歌,让一年级的孩子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对儿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中获取养分。
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研究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诵读简单的儿歌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师:儿歌又叫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
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
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1.师:让我们来研究《小青蛙》这首儿歌吧!2.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的孩子认真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3.生:小小青蛙大眼睛,很可爱的小青蛙。
4.生:保护庄稼捉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5.生:我们要保护小青蛙,因为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6.师:好!这么可爱的小青蛙,我们要怎么才能读出它的可爱,让儿歌好听又好玩呢?老师提议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读儿歌,并鼓励他们和同桌合作。
学生们展示了各种有趣的读法,比如边念边跳和拍桌子打节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53aa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4. 口语表达: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5. 价值观教育: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友善、合作、尊重等。
6. 创意活动:设计相关的手工、绘画、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查找其他关于友善、合作和尊重的故事或文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将所学理念付诸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 让学生尝试与不同背景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授《红眼睛绿眼睛》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首先,我通过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进入故事情境。其次,我在讲解故事情节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红眼睛绿眼睛》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3)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谓宾结构、形容词、副词等基本的语法知识。
(4)价值观教育:通过故事情节,使学生树立友善、合作、尊重等正确的价值观。
(5)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寻找诗歌中的“眼”——诗歌教学新尝试
![寻找诗歌中的“眼”——诗歌教学新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fd6036e4f18583d048645948.png)
寻找诗歌中的“眼”——诗歌教学新尝试作者:杨春燕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7年第3期【教学内容】《泊船瓜洲》《从军行》《夜宿山寺》《江雪》《秋浦歌之十五》【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味、意境。
2.学习用抓住诗眼的方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1.回顾:(出示《泊船瓜洲》整首诗,找出千古名句。
让学生讲述诗人炼字——“绿”的故事。
再次回顾“绿”的妙处。
)人有眼,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世界;诗有“眼”,可以更传神地表达情感。
2.明确:(指出“绿”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或者句。
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古诗世界,去寻找诗歌中的“眼”。
3.板书课题:寻找诗歌中的“眼”。
二、找诗眼,品诗眼1.出示已经学过的一首古诗《从军行》,抽生朗读。
思考:当时我们学的时候是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这首诗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暗”“孤…穿”等字作深入理解。
你发现了什么?3.提炼:诗眼一般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4.换词法理解,发现诗眼无可替代,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
5.提炼学法:读、找、品、悟。
6.屏幕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完成口头填写。
三、学思并用,小试牛刀1.朗读《夜宿山寺》。
2.抽生讲述诗歌的大意,体会夜晚上高楼的意境。
3.四人小组讨论该诗的诗眼。
围绕“高”,诗人是怎样描述或者表现的?4.交流汇报组内讨论过程和结果。
5.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一组一张)四、静心研读,巩固学法1.发放“学习助力单”,结合注释和写作背景,自主研读《江雪》和《秋浦歌之十五》。
2.在“助力单”上圈出诗眼,品读、感悟,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3.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交流,自主发现寻找诗眼的方法。
《江雪》中“独”的意境体现在哪里?结合写作背景,猜一猜《秋浦歌之十五》中诗人的“愁”是因为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c3b2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7.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眼睛》这篇课文,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读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珍贵的感悟,培养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眼睛》课文的理解和研究。
2.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相关的生物词汇。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眼睛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下:- 你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 你知道眼睛有哪些部分构成吗?- 你知道眼睛能够看见什么吗?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师生共读课文《眼睛》,并一起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研究并掌握生词和词组的拼音和读音。
第三步:探索眼睛的结构(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了解眼睛的构造。
2. 分组合作,学生仿照课本上的图片,画出眼睛的结构图。
3. 学生根据结构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步:巩固和扩展(10分钟)1. 随堂小练:让学生用拼音写下眼睛相关的词汇,并读出来。
2. 分组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的眼睛进行介绍,包括结构和功能。
3. 总结: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眼睛的研究做一个小结。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题。
2. 自主扩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眼睛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浏览互联网。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研究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 批改作业,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拼音书写的准确性。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展示的内容,提供积极建议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设计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眼睛》这篇课文,并深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公开课 童诗里的眼睛教案
![小学群文阅读公开课 童诗里的眼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df0f6f524ccbff12184d3.png)
《童诗里的眼睛》设计理念:儿童诗充满童真童趣,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简短易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识字量有限,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所以我选取了一组儿童诗进行群文阅读,阅读重点指向童诗中的“眼睛”-----童诗里反复出现的词语,为此选文有《风》《老祖母的牙齿》《空中舞台》《怕打的小孩》《小雨沙沙》。
选文:《风》《老祖母的牙齿》《空中舞台》《怕打的小孩》《小雨沙沙》。
执教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朗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阅读儿童诗,体会重复词语在儿童诗中的妙用,感悟童诗的乐趣。
2、能试着用重复词语创编一两句儿童诗。
教学准备:组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引语:同学们,看老师的黑板上写的什么字?学过儿童诗吗?请看这两首。
回忆学过的儿童诗《小小的船》《小小竹排画中游》。
2、孩子们记性真好,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童诗,不光是学童诗,还要发现藏在童诗里的秘密,走,去看看。
二、师生共读:《风》教师出示《风》PPT,师生共学。
过渡:请看老师带来的第一首诗,请你读题目。
请你。
(谢谢,你们读得字正腔圆),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诗吧。
1、学生自由读《风》。
(你们是一个团结的班级,老师更希望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下面请自由读诗。
)2、我要读诗:抽个别孩子展示读诗,相机指导朗读。
(宝贝们声音真好听,我想请谁给大家读一读。
这可是你们第一次的朗读展示,谁来做最勇敢的孩子。
)3、过渡:整首诗我们会读了,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句子,请你来读你感兴趣的那一句。
(老师对这句很喜欢,请看,谁帮我读,是啊,读到它,你想做什么动作?读到它,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小结:老师告诉你,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去寻找藏在童诗里重复出现的词语。
4、比较读:这样重复出现的词语对于童诗而言,有什么作用呢?去掉诗歌中的重复词语与原诗比较朗读,谈谈它的妙用。
(有了它,诗歌更完整,有了它,诗歌更好玩,有了它,诗歌有生动。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75f0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5.png)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儿童诗群文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儿童阅读、欣赏和理解各种形式的诗歌文学作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种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诗歌阅读经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 教师精选诗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挑选适合的诗歌作品。
2. 制作教具:根据选定的诗歌,设计相应的图片、卡片或道具,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创设课堂氛围:以温馨、愉悦的方式布置教室,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部分:课堂实施1. 导入活动:选取一首生动、活泼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读或演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诗歌导读:通过简单的口头介绍,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内容的好奇心,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3. 集体朗读:以集体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跟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4. 图片解读:出示选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与诗歌相关的内容,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5. 音乐伴奏:将适合的背景音乐与诗歌配合,让学生借助音乐的旋律和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6.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儿童诗歌作品,并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7. 表演展示: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组表演,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演绎诗歌,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1. 亲子互动:鼓励学生将诗歌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促进亲子共读和文学交流。
2.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主题或韵律创作自己的小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诗歌展览: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制成展板或小册子,在学校或社区开展诗歌展览,展示学生的成果并激发更多人对诗歌的关注。
4. 诗歌比赛:组织校内外的儿童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诗歌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六《奇妙眼睛》教学设计2教科版〔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六《奇妙眼睛》教学设计2教科版〔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a344c4bd64783e09122beb.png)
《巧妙的“眼睛”》教材简析《巧妙的“眼睛”》这首小孩诗,介绍了3种巧妙“眼睛”的特色和作用,内容奇特、风趣,简单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
设计理念让学生带着文前提示的问题,充足阅读、怀疑、议论、沟通,认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和潜望镜的特色和作用,感觉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念书的兴趣。
教课目的1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会认“眼、镜”等10个生字。
2 .知道巧妙的“眼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教课重、难点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知道巧妙的“眼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途。
教课准备学生采集、认识有关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的知识。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间:1课时。
教课过程一、启迪讲话,引入课题我们都有一双光亮的眼睛(板书“眼睛”),用它能够看书、看报、学习新的知识。
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巧妙的眼睛”(板书完好课题),课文里的眼睛其实不是人的眼睛,但也是用来看东西的,因此课文里的“眼睛”这个词加上了引号。
它利用科学仪器能够看到人的眼睛不可以看到的东西,因此叫“巧妙的眼睛”。
“眼睛”究竟怎么巧妙?让我们快点走进快乐念书屋,阅读这篇课文吧!二、自主读文,研读感悟阅读文前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碰到读不通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把生字宝宝用笔圈出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等。
1检查学生自主念书的状况。
同桌合作,相助互评读文,并相互检查“眼、镜、以、显、极、海、军、战、士、敌”10个字的读音。
展现自我:你感觉哪句话读得最棒,读给大家听。
其他的同学以为他读得好,也能够模拟读,大家共同提升。
指名分节读文,师生共评。
沟通议论,理解文意。
(1) 小组沟通:经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 (2) 全班沟通:巧妙的“眼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途 ?学生在报告时,教师抓住要点词语进行深入指导。
①“遥远”:用“遥远”说一句话。
从“遥远”这个词领会望远镜的特色。
②“极小”:把原句中的“极小”换成“小”让学生比较,领会显微镜的特色。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眼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56ef71580216fc710afd27.png)
《奇妙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诗中的10个生字。
2、了解文中奇妙的“眼睛”是什么,知道它们有什么用。
3、体会诗中比喻的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的眼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主动交流。
教具准备:
各种仪器的图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你们猜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学生交流)
你们知道眼睛的作用吗?它的功劳可大了,今天,我们就走进“快乐读书屋五”来看看奇妙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诗歌
1、自由读一读,可以借助拼音来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自己对照拼音把生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读准字音,怎样记住字形,可以怎样使用。
3、小组汇报:领读生字,记字形,组词。
四、理解感悟
1、再读诗歌,诗歌中讲到了几种“眼睛”?分别是什么?
(展示三种仪器的图片)
2、讨论:这些“眼睛”奇妙在哪?它们有什么用?
3、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4、这些“眼睛”这么奇妙,你应该怎样读出来呢?指导朗读。
五、思维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仪器?它们又是谁的眼睛?(让学生仿照文中说一说。
)
六、总结:
今天你在“快乐读书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谈感受)。
童趣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童趣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b4b1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4.png)
童趣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童趣诗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准备工作1.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 培养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能力。
-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 教学材料:- 童趣诗群文资料(包括多种风格的儿童诗歌)- 阅读笔记本和铅笔- 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 教师准备的辅助资料(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诗歌解读等)3.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讨论- 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通过猜谜、问答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儿童诗歌,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诗歌阅读学生自选一首诗歌,阅读后用读后感形式记录下来,并和同桌分享。
随后,学生将读后感写入笔记本中,并归纳出所读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根据诗歌的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并为作品配上合适的诗歌背景音乐。
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互相欣赏和点评。
4. 教师辅导教师提供一些辅导材料,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并讲解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5. 总结与展示小组展示他们创作的绘画作品和配乐,并针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
四、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阅读诗歌,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小组合作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较为紧凑,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诗歌类型和风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加入更多的诗歌形式,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综合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眼睛》说课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
![《眼睛》说课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eb052f549649b6648d7475e.png)
《眼睛》说课设计教学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孩子们童稚的心灵是一个诗的国度,他们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未经雕琢的语言就是世界上最纯、最美的诗句。
《眼睛》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小诗。
它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生动,韵律和谐优美。
如何把握儿童情趣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张扬他们的个性,让诗情画意始终萦绕在课堂,让“活化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课堂是备课时思考的一个重点。
一、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在“情趣”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出一股清泉,让纯真的语言化为盎然的诗句洋溢在课堂教学之中。
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在音乐、画面、诗歌这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设计1、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686834f01dc281e43af012.png)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诗歌的学习,找出诗歌中的奇妙想象,了解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展开想象的特点。
2、能运用拟人或比喻展开想象创作诗歌。
本质议题:通过一组诗歌的学习,了解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展开想象的特点。
能运用拟人或比喻展开想象创作诗歌。
议题综述: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儿童诗中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儿童诗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本组织:《水果们的晚会》《林中月夜》《雨中森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展开想象、猜一猜师: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让死板的画面活起来,瞧!(出示植物、动物的图片)师:柳树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谁还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这幅图更生动、更有趣?生:柳树在风中梳着它那长长的头发。
师:多奇妙的想象呀,谁还想说?生:柳树在风中歌唱。
师:一定是一首动听、快乐的歌。
师:谁能让这幅图也动起来呢?(单张动物图)生: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师:舞姿一定很美,谁还想说?生:蝴蝶正在和花儿游戏呢!师:你的想象很丰富。
谁能让这张图片也动起来了?生:两只小白兔正在说悄悄话呢!师:一定在说有趣的事吧。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想象的天才,能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这些画面都活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三首儿童诗,去感受想象的无穷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诗歌它们是:《水果们的晚会》《林中月夜》《雨中森林》。
(二)、板书: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让图片“活”起来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打开想象的空间。
】二、学习诗歌,感受想象的魅力。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一篇诗歌去感受想象的魅力,读之前老师要给孩子们一个自读小提示:出示自读小提示:请你自由小声的读《水果们的晚会》,勾画出你认想象最奇妙的地方。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https://img.taocdn.com/s3/m/508d6d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5.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儿童时期是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儿童诗歌,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字、音韵和表达的兴趣。
本文将会介绍一种针对儿童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帮助他们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字、音韵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儿童诗歌为主要内容,选取一些充满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内容如下:-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诗歌,例如《小白兔》、《蜗牛与黄鹂鸟》等;- 针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声调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理解和感受儿童诗歌。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唱一首与儿童诗歌相关的歌曲,或者展示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小小水滴和阳光的故事》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引导阅读教师可以将一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并逐句慢慢地读给学生听。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朗读,并解释诗歌中一些生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三步:感知音乐元素教师可以播放诗歌配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音乐元素,例如节奏、音调、音乐的起伏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音乐的元素,并配合诗歌朗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第四步:分析诗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觉得这首诗歌有趣,或者诗歌中用了哪些比喻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第五步:创作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例如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组成一个有趣的句子或者小诗歌。
小学语文三年级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aa81148bd63186bdebbc44.png)
-1-
我要把自己寄给你
(美)格思里
我要把自己包在纸里,
再用胶水涂遍我的身体, 头上还要多贴些邮票, 我要把自己寄给你! 扎上红红的绳子, 系上蓝蓝的缎带,
爬进我那小小的信箱, 我要把自己寄给你! 你打开信箱一看 发现 我在那里,
立刻剪断绳子先让我喘口
气,
把我手上的胶水洗掉, 还在我嘴里塞上几块牛奶
糖
啊——真是甜如蜜!
你把我从纸筒里拖出来, 有把我贴满邮票的脑袋洗
了又洗,
给我满满倒了一杯冰淇淋 苏打水,
最后把我放进温暖的被窝
匆匆奔来 丢下一路贝壳娃娃 海浪是按摩家, I~调皮地滚来, 挠痒我的小脚丫
-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奇妙的“眼睛”1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奇妙的“眼睛”1](https://img.taocdn.com/s3/m/f5f5c54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巧妙的“眼睛”教课目的:1.有感情朗诵课文,认识诗中的 10 个生字。
2.认识文中巧妙的“眼睛”是什么,知道它们有什么用。
3.领会诗中比喻的手法。
教课要点:认识文中的眼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认识10 个生字。
教课难点:自主学习,主动沟通。
教具准备:各样仪器的图片,部署学生采集资料。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请你们猜一个谜语“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学生沟通)你们知道眼睛的作用吗?它的功绩可大了,今日,我们就走进“快乐念书屋五”来看看巧妙的眼睛。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诗歌1.自由读一读,能够借助拼音来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同桌相互读,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诵,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1.自己比较拼音把生字读一读。
2.小组沟通:读准字音,如何记着字形,能够如何使用。
3.小组报告:领读生字,记字形,组词。
四、理解感悟1.再读诗歌,诗歌中讲到了几种“眼睛”?分别是什么?(展现三种仪器的图片)2.议论:这些“眼睛”巧妙在哪?它们有什么用?3.小组沟通报告,教师合时指导。
(沟通课前采集的相关图片和资料)4.这些“眼睛”这么巧妙,你应当如何读出来呢?指导朗诵。
五、思想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仪器?它们又是谁的眼睛?(让学生模仿文中说一说。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六、总结:今日你在“快乐念书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谈感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f87045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9.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集体阅读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一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使一年级学生能够: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如儿童诗歌、寓言故事等。
2. 将文学作品进行分段,每段不宜过长,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步:全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注释,确保学生对课文有基本的理解。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学作品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你们觉得这段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通过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第五步:个人思考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思考并书写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文、绘画、制作模型等形式来表达。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发言的质量等。
2. 收集学生的个人思考作品,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比赛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比如写一篇类似的故事,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等。
观察的眼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观察的眼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fc8f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c.png)
观察的眼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并加以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将主要围绕"观察的眼睛"这一主题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介绍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重要性以及观察的方法;2.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不同环境下的事物,并进行记录;3. 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4.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示范观察(10分钟)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观察任务,例如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教师详细讲解观察任务的目的、方法和记录方式,并向学生展示一份观察表格作为示范。
Step 3:学生观察与记录(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例如家中的宠物、街上的交通工具等。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
Step 4:学生展示与交流(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并向其他组的同学介绍观察对象以及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有趣的事物。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举例或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
Step 5:分析与讨论(15分钟)学生回顾并分析观察结果,讨论观察到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观察所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更深入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Step 6:创作与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相关的创作和表达,例如绘制画作、写作文、拍摄照片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Step 7: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通过写下自己观察的感悟和体会,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同学进行分享,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3.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个性表达。
小学一年级语文《眼睛》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眼睛》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e4c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f.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眼睛》原文及教案【篇一】学校一班级语文《眼睛》原文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灯塔是航船的眼睛。
我牵着盲人过公路,我就是盲人的眼睛。
【篇二】学校一班级语文《眼睛》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 熟悉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育同学仔细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1、熟悉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留意正音。
2、出示生字,同学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
空”“晴”“盲” 等字是后鼻音。
同学反复认读。
“的” “与” “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 是左右结构。
留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留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 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留意笔画的变形。
(3)同学书空,练习。
教学反思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绽开肯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育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1、把握字义,朗读课文。
2、绽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留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同学朗读。
同学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3、同学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
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绽开联想。
2、争论:我们应怎样关心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歌中的眼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找到儿童诗歌的眼睛;
2.根据儿童诗歌的眼睛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会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一二年级学过的儿童诗歌,导入儿童诗歌的主题。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透过人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很有灵气,那么一首儿童诗歌如果也有眼睛,会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就是《儿童诗歌中的眼睛》。
以《小刺猬理发》为例
小刺猬理发
鲁兵
小刺猬,去理发,
嚓嚓嚓,嚓嚓嚓
理完头发瞧瞧他,
不是小刺猬,
是个小娃娃。
问题一、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问题二、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读出小刺猬的活泼、可爱以及头发的坚硬。
)
师生共读,引出叠音词。
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想做什么样的动作?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像这样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叫叠音词,我们把出现在童诗中的叠音词称之为儿童诗歌的眼睛。
比较读
孩子们,我们整首诗的阅读没有问题,你们太棒了,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人的眼睛,我们知道了这个人更加有灵气。
那么,童诗的眼睛有什
形象,更加有趣。
二、拓展延伸
透过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儿童诗歌并不难,找寻眼睛也很容易,老师给同学
1.请孩子们默读这四首儿童诗歌,每首读3遍;
2.找眼睛,用——勾画出四首诗的叠音词;
老师喜欢坐的端正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欢边读边画,有的孩子喜欢读完再画,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三、我来挑战
1、填一填
把叠音词放进去,让童诗有眼睛。
(啊!啊!啊!)(羞!羞!羞!)(呀!呀!呀!)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
小妹妹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
真是气死我了!
2、写一写
创作一首儿童诗,一定要有儿童诗的眼睛哦!(叠音词)
四、总结
1、分享学生的作品并点评。
2、有的孩子还在创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写好的同学,我们可以课下再创作,老师愿意等着你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相信你们如果多阅读,一定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