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答案】1、黄琬巧对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注释⑴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⑷右军:指东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⑹听政:处理政务。
⑺笔札:书法。
⑻内侍:此指太监。
⑼数(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规:勉励,劝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来,原来。
⒂临:面对。
⒃用意:用心。
意,内。
(17)示:让。
(18)遣:派,让。
(19)善:足够好。
阅读提示太宗学习书法,也许是兴致所至,偶一为之,大可不必认真。
而王著却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待皇上这样的学生也是严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为师学习。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不耻下问,坚持不懈地练字,勤学苦练,终有所为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敬佩。
练习题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匆忙。
【试题】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C2、更加;精益求精。
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译文】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太监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
(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â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一一、敏慧(一)、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
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
曹操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尝.③邪.④异.⑤之2、翻译:①善属文.①善于写文章;②奈何请人②为什么要请人?③太祖甚异之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答: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默写《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二)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太宗论学》原文、译文及注释
《太宗论学》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太宗论学
唐代-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对照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
为人大须学问。
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云:
古人说:
‘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
不徒言也。
’
不只是说说。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注释:
〔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笔札〕书法。
〔遽〕立刻,马上。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译文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注释⑴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⑷右军:指东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⑹听政:处理政务。
⑺笔札:书法。
⑻内侍:此指太监。
⑼数(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规:勉励,劝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来,原来。
⒂临:面对。
⒃用意:用心。
意,内。
(17)示:让。
(18)遣:派,让。
(19)善:足够好。
阅读提示太宗学习书法,也许是兴致所至,偶一为之,大可不必认真。
而王著却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待皇上这样的学生也是严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为师学习。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不耻下问,坚持不懈地练字,勤学苦练,终有所为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敬佩。
练习题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也。
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此童终为令器。
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
袭父别爵吉阳县五等侯。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史,西曹主簿,举秀才,嘉兴令,有能名。
元嘉十二年,东诸郡大水,民人饥馑,吴义兴及吴郡之钱唐,升米三百。
以演之及尚书祠部郎江邃并兼散骑常侍,巡行拯恤,许以便宜从事。
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
转别驾从事史,深为义康所待,故在府州前后十余年。
后刘湛、刘斌等结党,欲排废尚书仆射殷景仁,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
尝因论事不合旨,康变色曰:自今而后,我不复相信!演之与景仁素善,尽心于朝廷,太祖甚嘉之,以为尚书吏部郎。
十七年,义康出籓,诛湛等,以演之为右卫将军。
景仁寻卒,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二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
大祖谓之曰: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
上欲伐林邑,朝臣不同,唯广州刺史陆徽与演之赞成上意。
及平,赐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演之所得偏多。
上谓之曰:庙堂之谋,卿参其力,平此远夷,未足多建茅土。
廓清京都,鸣鸾东岱,不忧河山不开也。
二十一年,诏曰:总司戎政,翼赞东朝,惟允之举,匪贤莫授。
侍中领右卫将军演之,清业贞审,器思沈济。
右卫将军晔,才应通敏,理怀清要。
并美彰出内,诚亮在公,能克懋厥猷,树绩所莅。
演之可中领军,哗可太子詹事。
晔怀逆谋,演之觉其有异,言之太祖,晔寻事发伏诛。
迁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
虽未为宰相,任寄不异也。
(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十七年,义康出籓出:贬谪。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
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王著教帝学书原文及翻译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注释⑴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⑷右军:指东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⑹听政:处理政务。
⑺笔札:书法。
⑻内侍:此指太监。
⑼数(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规:勉励,劝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来,原来。
⒂临:面对。
⒃用意:用心。
意,内。
(17)示:让。
(18)遣:派,让。
(19)善:足够好。
阅读提示太宗学习书法,也许是兴致所至,偶一为之,大可不必认真。
而王著却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待皇上这样的学生也是严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为师学习。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不耻下问,坚持不懈地练字,勤学苦练,终有所为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敬佩。
练习题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宋太宗读书文言文翻译
太宗尝曰:“朕每听政之暇,必求古今圣贤之书读之。
所以广见闻,增智识,俾吾民得以安生乐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善读之则害心术。
朕常思,人君之德,以明理为本,以养性为要。
明理则政事可理,养性则民心可安。
是以,朕自即位以来,未尝一日废书,虽遇军国大事,亦必先阅书,以究其理。
”太宗曰:“古之圣君,如尧、舜、禹、汤,皆以道德为治,不以权谋为务。
是以,天下归心,四夷宾服。
朕虽德薄,亦欲效法古圣,以道德教化天下。
夫道德之要,莫大于孝悌,其次则忠信、礼义。
是以,朕每读《孝经》、《论语》、《孟子》,皆能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以此为吾民之楷模。
”太宗又曰:“夫读书之道,贵在得法。
法者,所以求其义也。
义者,所以求其理也。
理者,所以求其道也。
道者,所以求其德也。
德者,所以求其用也。
用者,所以求其效也。
是以,朕每读书,必先求其义,次求其理,再求其道,终求其德,然后求其用,最后求其效。
如此,则可以无惑,可以无蔽,可以无乱。
”太宗曰:“朕闻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则专心致志,不驰于外;眼到,则细读深思,不苟同于俗;口到,则反复咀嚼,不厌其详。
能如此,则读书之效,自可显著。
”太宗又曰:“朕尝观古之人,读书有得,往往能以所学致用于天下。
如诸葛亮居草庐之中,而能以所学佐刘备,成三分天下之业;王安石居陋巷之中,而能以所学变法,致国富民强。
朕虽德薄,亦愿效法古人,以所学辅吾民,使国家昌盛。
”太宗曰:“夫读书之益,莫大于明理。
明理则能辨是非,明理则能知得失,明理则能识时务。
是以,朕每读书,必以明理为先务。
夫理不明,则政事乱,民心不安。
故朕常以读书为急务,以明理为至要。
”译文:宋太宗曾经说过:“我在处理政务之余,必定阅读古今圣贤的书籍。
这样做是为了拓宽见识,增长智慧,从而使我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书籍就像药物一样,善于阅读它能够治愈愚昧,不善于阅读则会损害心术。
我常常思考,人君的德行,以明理为根本,以修养性情为关键。
[宋太宗学书翻译和原文]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翻译和原文]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篇(一):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1、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温馨提示:文言文对比阅读是期中必考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根据期中范围,《学弈》是本次必考文章,希望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③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注:①手:亲手。
②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③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通过之善.弈者也(2)弗若..之矣(3)思援.弓而缴之(4)日沃汤.数次2.翻译下列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甲】文在写二人学弈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吗?【答案】1.(1)擅长,善于(2)不如(3)拉,引(4)热水2.(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2)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3.对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示例: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善:擅长,善于;(2)句意: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弗若:不如;(3)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援:拉,引;(4)句意: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汤:热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为:因为;是:这样;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同“欤”,吗;(2)如是:像这样;始:才;已:停止。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蕴涵的道理。
根据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知,将专心致志学下棋的人与三心二意想拉弓射大雁的人的学棋状态与学习效果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专心致志学习的人学习效果好;启发我们学习要专心,不能分心(三心二意)。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注释⑴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⑷右军:指东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⑹听政:处理政务。
⑺笔札:书法。
⑻内侍:此指太监。
⑼数(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规:勉励,劝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来,原来。
⒂临:面对。
⒃用意:用心。
意,内。
(17)示:让。
(18)遣:派,让。
(19)善:足够好。
阅读提示太宗学习书法,也许是兴致所至,偶一为之,大可不必认真。
而王著却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待皇上这样的学生也是严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为师学习。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不耻下问,坚持不懈地练字,勤学苦练,终有所为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敬佩。
练习题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年幼敏睿文言文答案
太宗年幼敏睿文言文答案1. 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2分)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C小题3:⑴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⑵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内容)。
小题4: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小题5: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小题1:勒:编纂。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A.其:代词,自己/他(李蟠)。
B.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C.且:连词,并且。
D.之:代词,此,这/助词,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翻译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翻译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翻译
原文: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苑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说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
又拿了写的书法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他写得)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④若遽称善⑥帝笔法精绝
2、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翻译: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字请示王著,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