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意义及创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意义及创设
数科院01(2)班史姗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意义重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发矛盾冲突,引进数学典故等等。而且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问题情境,意义,创设,原则
江泽民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性、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根据这一要求,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中求发展,在探究中求创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的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任何字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一.问题情境的意义
主要的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情去往往来自于好奇或心理上的某种满足。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兴趣时,他的心理活动处于最活跃水平,这时大脑中有关的学习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细胞则处于高度抑制状态,这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都有着探究知识奥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倾向和动机,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倾向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潜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了。要诱发兴趣,就要使学生对设置的问题情境有新奇感。给学生以新奇的心理感受,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调节学生的思维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时,学习会成为一种自身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时,拿出做好的任一四边形展示给学生,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请同学们观察猜想是什么
1
四边形?然后活动演示改变四边形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在整个运动变化过程中这一“中点四边形”的变化会出现什么?(有时象平形四边形,有时象矩形、菱形),学生自己动手,感觉兴趣大增,然后老师肯定学生猜想是正确的。此时自然有同学提出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引出课题,只要同学们学了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后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诱导,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2.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的课题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的确一堂数学课如果能巧妙地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学效率就高。但数学是抽象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常常感到乏味难懂。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首先出示新闻片段:第一条: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4%;第二条:200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下;第三条: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然后教师提问:新闻中出现的这些数你们认识吗?在哪里见过?从而引出课题。用这组新闻导入,学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体会到学好百分数对于指导我们生活有很大的用处。这样不仅引出了要讲的课题,也增加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
其他意义:
其实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的意义往往不止主要的两个意义,而问题情境也不是只能在教学过程前引用,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设置,并且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以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面对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例如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给公路局的局长当参谋的环节,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放录像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完全正确的。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同学的内需:“我还是告诉公路局局长,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汽车走的太快,一个人统计不过来。”同学们纷纷反对,被老师激发出斗志,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