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在我院实施效果的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输血是治疗及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输血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在输血检验方面可能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本文将围绕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展开讨论。
一、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1. 检验流程管理输血前的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而检验流程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流程管理制度,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储存、样本处理、检测方法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要对检验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检验流程,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2. 质量控制指标在输血检验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标本的质量、试剂的质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等。
在这些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标本采集时的操作规范、试剂的储存和保质期管理、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等。
还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为了保证输血检验的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建立质量控制实验室、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等。
这样可以确保输血检验的质量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输血安全。
二、输血安全策略1. 预防性策略在输血前,需要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受血者的基本情况和输血前后的情况,以此做到对输血的有效评估。
还需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以此避免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监测体系,包括对输血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的监控、以及对输血效果的评估等。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保障输血的安全。
3. 应急处理策略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包括输血不耐受、输血反应等,这时需要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发表时间:2016-07-22T13:40:26.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辛叶[导读]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的效果,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方法:以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为依据,2012年-2015年我院输血科参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检测,对输血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2012年-2015年,本输血科一共进行了12次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率100%。
结论: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关键词:医院输血科;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现阶段,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事业[1]。
为了对输血安全性进行有效保证,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室间质量评价指的是由多个实验室对同一个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由外部独立的机构进行收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进而针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2]。
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室间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用来对实验室的相关检测方法与检测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将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技术状态以及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反应出来,最终确定检验方法是否是有效的。
1.资料与方法1.1质评物质评物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放,每年发放三次,一共十二次。
每次包含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Rh(D)血型、ABO反定型以及ABO正定型,一共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有五个标本。
1.2方法与质控样品来源1.2.1 方法每年向各个参评单位的输血科定期性的发放质控品,然后再对检测结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通过采用回顾性评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进行有效验证。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探讨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探讨输血检验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成分、功能和病理状态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为了保证输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探讨输血检验流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式。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输血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如果结果错误,可能导致输血事故和不良反应。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合理选择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不同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要保证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质量稳定,通过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途径进行评估。
要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指对于每个检验项目,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顺序和技术要求等,以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操作规程应该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试剂配制、仪器校准和质控品检测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每次实验的条件一致。
要建立质控品库,选择合适的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
质控品是指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可以用来评估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质控品的选择应该与实际检验项目相符合,质控品的储存、管理和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还应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质控品检验,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外部质量评价是指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应注重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检验人员需要熟悉操作规程,掌握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质量控制的原理和目的,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文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文输血相容性检测是指在进行输血前,通过检测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和Rh抗原相容性,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血反应的检测。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目的1.1 确保输血过程中避免发生输血反应;1.2 保证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和Rh抗原相容性;1.3 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4 降低输血相关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所有环节,包括供血者筛选、受血者筛选、实验室检测和输血操作。
三、管理机构3.1 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由医疗机构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负责;3.2 成立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并监督和指导各环节的执行。
四、工作职责4.1 供血者筛选:4.1.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供血者的资格合格;4.1.2 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血型的准确性;4.1.3 建立健全供血者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供血者的相关信息。
4.2 受血者筛选:4.2.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受血者的资格合格;4.2.2 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血型的准确性;4.2.3 当有患者需要输血时,及时调查受血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确保受血者的安全;4.2.4 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建立临时档案和记录,并妥善保存。
4.3 实验室检测:4.3.1 建立高质量的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人员;4.3.2 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4.3.3 建立合理的质控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4.3.4 检测结果出来后,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确保输血的及时性。
4.4 输血操作:4.4.1 定期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4.4.2 根据受血者的检测结果,选择相适应的供血者;4.4.3 确保输血操作的有效性,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4.4.4 在输血操作中,对受血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1. 输血前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对于输血前的血液血制品的质量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的质量缺陷或风险。
其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得到的血制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并尽可能消除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因此,对于血液血制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血液中的病原体是造成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血液采集、分装、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应该在输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以下是过程中的常见质量控制措施:(1) 血液采集和蓄血技术的质量控制:血液的质量取决于采集、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质量控制。
因此,在血液采集和蓄血操作中,应该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保证采集到的血液不受到污染和外界污染。
(2) 质量控制的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方法对血液和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十分重要。
血液和血制品应该以正确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状态下储存和运输。
此外,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护血液不受到振动和震动等影响。
血液和血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质量参数的检测和测定。
检测方法目的是检测和评估血液中的病原体、核酸和蛋白质等,而测定方法则包括血型检测、抗体筛查和清除病原体的方法等。
2.输血前的血清学检查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血清学检查必不可少。
血清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输血受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因此,在输血前,应该对受者进行一系列的血清学检查,包括:(1)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
(3) 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抗体和抗原HIV。
(5) 检测疟原虫、钩端螺旋体和胡乱伤寒等微生物病原体的抗体等。
在进行血清学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 确定检测的时限和方法:输血前的血清学检查应该在输血前进行。
另外,检测的方法应该是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2) 检测结果的解释:检测结果的解释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解释时需要注意与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的病史进行对比。
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齐莹(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500)摘要: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临床输血前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为输入不相合的血液而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阐述过程中详细地介绍其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输血;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102本文引用格式:齐莹.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131,135.0 引言血液相容性是指血液对外源性物质和材料产生合乎要求的反应现象。
大量研究显示,不同聚合物对之间相互容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
临床医学中,不同个体间血液相容性同样存在很大差异,当患者需要进行输血处理的时候,如果对应血型不符合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严重时还会出现血液排斥现象,影响患者身体机能。
这也是临床输血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为此,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前做好对患者的相容性检测对于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帮助。
1 重要性阐述血液是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主要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包括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种,主要用于调节机体温度、防御、运输和平衡酸碱功能以及调整人体渗透压等。
而血型是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表面的抗原类型。
血液相容性不符合,会导致患者在输血的时候出现溶血反应,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临床为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一般会在患者输血前做好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免疫学相容性检测试验,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供应,以此保证输入的血液能够在患者体内有效的发挥作用,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保证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输血是治疗或救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不当时易导致输血反应或疾病传播等问题。
为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1.标本采集:输血检验的第一步是确保采样过程严格执行规范,避免错误标本采样和污染,从源头上保证样品质量。
2.检测方法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比如血型鉴定是否需要进行血型确认试验、是否需要检测一些常见病原体等。
同时要尽量采用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3.人员素质: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并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
培训与考核是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4.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方案、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估等方面。
1.临床血液制品使用:在注射血液制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肝功能等情况,并在注射时监测患者的体征。
对于高风险增加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抑制性疾病患者等,应特别注意其血液制品的使用。
2.血型鉴定: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对输血安全有重要影响,应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对于采集到不同的结果和未拿到结果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
3.感染病毒检测:确保输血前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开展相关检验,如献血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检测,以及相关新型病毒的检测等。
4.安全操作:确保输血包装的完整性、标签的准确性以及输血器械的卫生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策略的制定是维护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输血质量和安全的管控和监测,建立有效的质控定位和改进机制。
同时,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试验的室内质控体会
剂相接触会产生交叉污染 , 从 而 对 血 TB A 的 测 定 结 果 造 成 影
响 , 因此在实际的循环酶法测 定过程 中 , 一 定要 对此些干 扰 因 素 提 高 重视 , 并通过切实 、 可行 、 有效 的改进措 施来规 避污染 ,
尽 最 大 程 度 的保 证 血 清 TB A 测 定 结 果 的准 确 性 。
・
7 O 2 ・
国 际检 验医学 杂志 2 0 1 5 年 3月第 3 6 卷 第 5期
] n t J L a bMe d , Ma r c h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5
2 . 2 特 殊 冲洗 后 生 化 试 剂 组 合 T B A 的测 定 结 果 在 循 环 酶
确性 , 便 也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
因此 , 本 文 就 以血 清 T B A作为观察对象 , 再 选 择 部 分 生 化 常 规 试剂 作 为 干扰 项 目 , 并 分 析 不 同生 化 试 剂 对 循 环 酶 法 测 定 血清 T B A 的 干 预 以 及 原 因 。通 过 本 次 的 试 验 结 果 和 分 析 可
综上所 述 , 循 环 酶 法 测 定 血 清 TB A 时 与 部 分 常 规 生 化 试
检验显著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 . 0 5 ) , 见表 2 。
3 讨 论
临床生化检测时发现 , 一些生化 试剂会 对血清 T B A 产 生 不 同 程 度 的影 响 , 例如 , 最 常见 的生化试 剂 : HD I , C 、 UA、 TG
参 考 文 献
[ 1 ] 冯 旭 慧. 肝胆 疾 病 血 清 总 胆 汁 酸 测 定 分 析 [ J ] . 中 国高 等 医 学 教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输血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是通过检测受血者血液中的抗体和供血者血液中的血型来筛选合适的输血患者和供血者。
质量控制是输血检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受到的输血安全。
本文将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策略。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影响输血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标本采集不当会导致血液凝固、溶血、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在采集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采用一次性无菌器具进行采集,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输血检验的关键环节。
实验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误差,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必须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能考核,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外部控制标本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分析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数据分析包括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处理。
只有在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定和处理,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二、输血安全策略1.血源管理血源管理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血液管理包括供血者的筛查、采血、贮存和运输等方面。
对于供血者的筛查,必须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检查,以排除感染、遗传性疾病等风险。
采血、贮存和运输等过程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程,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2.抗血清的使用抗血清的使用对血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适当的抗血清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受血者体内的抗体情况,从而建立合理的输血方案。
抗血清的质量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输血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补充失血、改善贫血等状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一、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和保存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首先要确保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符合规范的。
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标本受污染或者破坏。
在标本采集后,要及时进行保存,避免因为保存不当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室检验流程实验室检验流程是输血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在进行输血检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影响检验结果。
在检验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
3.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进行输血检验时,仪器设备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仪器设备。
4.质量控制的文件记录和管理在进行输血检验时,要对每一步的操作进行记录,包括标本采集、检验流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进行事后的质量控制和问题排查,确保输血检验的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要对这些记录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因为丢失或者篡改而影响后续工作。
5.参与外部质量评估为了确保输血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验室应该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评估。
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工作水平,并且发现问题进行改进,提高输血检验的质量。
二、输血安全策略的探讨1.多种血型配对在进行输血前,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配对,确保血型的匹配性。
因为血型配对不当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对血型配对要非常重视,避免发生因为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问题。
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效果及原因分析
员园怨援 [12] 邓奎援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
床效果评价[允]援北方药学,圆园员愿,员缘(员园):猿缘援 [13] 王欣荣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
果探讨[允]援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圆园员愿,猿缘(远):远源圆鄄远源猿援 [14] 白旭晨,刘淼援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年 5 月第 48 卷第 10 期 Shanxi Med J,May 2019,Vol. 48. 腺苷受体,从而发挥抑制作用,对血小板 膜糖蛋白 郧孕域遭鄄芋葬 复合物产生活化阻止作用,继 而阻止血小板进行凝聚[员3,员4]。另外,氯吡格雷还能 阻止二磷酸腺苷对血小板起到活化扩增的效果,抑 制激动剂生成,减小血小板的凝聚性,但不会损害 磷脂酶、血栓素 粤圆 的活性[员5]。本药品发挥药效迅 速,服药后 员.5 h 内即能避免血栓生成,连续服药 猿~苑 d,则能发挥稳定的抗血小板凝结反应,药效能 保持 猿 个月左右,若停止 员 周服药,患者随即复原 凝血状态,预防出血。所以,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 用,可以使得抗血栓作用增强,用于 粤酝陨 治疗达到 良好的抗血栓效果。血小板并非完全依靠血栓素 粤圆 进行聚合,在聚合过程中,二磷酸腺苷、血栓素 粤圆 属于独立因子,能相互抑制对方,达到血小板双 途径抵抗作用,故联合使用,能强化抗血小板机制, 降低凝血系统活性,阻止冠状动脉内生成血栓[员6,员7]。 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 远 个月内心血管不良 事件发生率 源豫相比对照组 员猿豫低;进一步说明两 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高,能避免相关心血管不良事 件,有助于预后。
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效果
刘礼梅 . 妇 产科 护 理 中不 安 全 隐 患 的 现 状 分 析 及 对 策 【 『 l _ 检,7( 2 4) : 2 0 5 — 2 0 6 . 姜华平 妇产科护理 中人 性化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 I ]健康 必读( 中 旬干 0) ,2 0 1 1 ,6 ( 1 1 ) : 5 3 — 5 4 .
护理质 量控 制在妇 产科 中的应 用 U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 【 J 孟 秀兰 . [ 3 ]
2 0 1 1 .1 1(1 4) : 3 0 8 — 3 1 0
梁秋 梅
妇 产科 护理 质 量控 制 与安全 管理 U J l亚 太传统 医药 ,
综 上所 述 , 对 于妇 科 的护理 工作 , 要想 保证 护理 的 质量 与安全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4 — 9 3 0 8 2 0 1 5 0 5 . 1 4 ( )
因致伤害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 0
例 ,其 中观 察 组有 男 性 患 者 1 8 例 ,女 性 患 者 l 2 例 ,年 龄 范 嗣 是
1 6 8 Ch i n aCo n t i n u i n qMe d i c a| Ed u c a d o n Vo 1 . 7 No. 5 - 医学检验前沿
应该 不 断 学 习法 律 知 识 ,提 高 自身 的 法律 素 养 ,在 遇 到护 患 纠 纷
参 考文 献
情况 时 , 能够 不慌 不忙 , 充分 利用 法 律的 手段来 保 护 自己 的权 益 ,
1 . 2 方 法
C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B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 s p e c i t o n P r o c e s s Qu a i f t y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有效研究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有效研究【摘要】目的:研讨在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应用效果。
方法:针对本医院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从2020.9-2021.4入院患者中抽取50例,为患者进行抽签方式分组,均分每组25例,分析组应用质量控制输血检验,常规组采取常规输血检验,评价对比指标:输血质量评分。
结果:分析组患者采集标本准确性、项目检查、输血指征符合、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申请单填写等评分对比常规组均较高(P<0.05)。
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质量控制可提升输血质量。
【关键词】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质量;血样标本输血能够有效挽救生命,但输血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因此,应在输血治疗时有效做到安全输血。
为确保输血质量,提升输血工作的安全性,预防输血式安全事故产生,应注重输血检验,并对于质量进行控制。
输血检验步骤较为繁琐,环节相对较多,稍有不慎均可引发医疗事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本次对于输血治疗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于2020.9-2021.4院内实施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共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患者进行抽签分配为分析组、常规组,纳入标准:经临床医生诊断符合输血治疗标准、认知、听力无障碍者;排除标准: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分析组纳入男患者12例、另纳入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均处于21-65岁,42.85±3.04岁为年龄均值,常规组纳入男患者11例、另纳入女患者14例,患者年龄均处于22-64岁,42.79±3.13岁为年龄均值,为患者实施分组后采取统计学软件对于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两组对比,得到P>0.05,两组分组成立。
1.2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输血检验,分析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①构建合理监督机制:应根据院内实际情况,检验管理机构应对于输血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绘制,完善细致管理制度,监督各项工作,并由感染科、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负责,实现不定期及定期检查,有效分析、归纳输血检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陈振东定西市中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行常规输血检验,干预组64例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
比较输血质量评估结果、输血前后凝血因子检测结果。
结果:干预组采集标本准确、符合输血指征、输血前项目检查、申请单正确填写、完整记录输血过程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输血后2 h,干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输血前2 h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APTT、TT均大于输血前2 h(P<0.05),FIB小于输血前2 h(P<0.05);输血后2 h,干预组PT、TT均小于对照组(P<0.05),FIB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质量控制应用到输血检验中,能显著提高输血质量,且不会引起凝血因子异常改变。
【关键词】质量控制;输血检验;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141-02输血是挽救生命的常用医疗手段,但输血过程同样存在着潜在风险,故适时输血的同时须做到安全输血[1]。
为保证输血质量,显著提高输血安全性,防范输血安全事故,有必要重视输血检验工作,加强质控。
输血检验步骤繁琐,环节较多,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危及患者健康、生命[2]。
因此,各级医院均高度重视健全输血工作,提出应加强输血过程管理,围绕输血检验实施质量控制,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以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3]。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男、女分别有37例、2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为(45.48±10.24)岁,14例有输血史;干预组64例,男、女分别有39例、2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为(44.95±10.06)岁,12例有输血史。
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探讨
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就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展开相关分析,以促进临床输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血液相溶性检测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77-02红细胞相容性检测管理主要是针对抗体筛检、ABO正反定型、RhD及交叉配血检测等关健环节而采取的控制方法,通常可通过RhD血清试剂抗体种类、ABO血清试剂的效价、室内质控品选择、结果相容和相合性的分析等方法对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现把质量控制及管理的相关过程作以下分析。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1项目的组合检测输血申请是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中的第一步,医生所开出《输血治疗申请单》既能申请血液,又能代替相容性检测申请单[1]。
1.2患者准备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前,为了保证标本质量,应对患者服用的药物、饮食及生理状态进行有效控制。
1.3标本采集及处理(1)标本的采集。
试管是否具有一定的抗凝及抗凝剂种类在血液标本的采集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此外,采集血液标本时,还需对患者进行有效识别,并需对标本试管做好相关标记,要明确规定,1个护士只能采集1名患者的血液标本[2]。
(2)标本的运送。
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时,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使用专用运输箱把血液标本运输到血科,并做好相应的运输记录。
(3)标本接收与处理。
接到标本后,应及时确认标本信息及标识,确认无误后立即离心,并观察其是否无乳糜、无溶血,当标本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后确认接收[3]。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2.1选择相容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及程序对相容检测项目及其所适应的检测方法进行科学选择,且其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通过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审核。
2.2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上岗前,对检测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使他们对免疫血液学、检测原理及方法、输血相关检测技能等有一定认识[4]。
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闫晓芳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6(013)020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4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并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实验组患者则加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加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能让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让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得以有效保证。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闫晓芳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J], 郭希;蔡柳;符金玉
2.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分析 [J], 刘丽娜;何林璞;毛建玉
3.质量控制运用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J], 罗荣珍;
4.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J], 陈振东
5.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策略分析 [J], 宋小彦;马品;王一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
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567例输血患者,将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567例输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输血前实施常规检验程序,观察组输血前给予质量控制流程,比较两组安全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3.6%(11/309),对照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19.0%(49/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职业暴露、输血性传染病及输血前后消毒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问卷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检验控制流程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合格率,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quality control in blood type laboratory transfusion test.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567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2013-2015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uthor's Hospital,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est data,and according to a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method,567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proced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r inspection,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before transfus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safety accident rate,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the unqualified rate of cross matching was 3.6%(11/309)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cross matching was 19%(49/258)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transfusi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is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blood transfusion test control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ross matching rat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safety accid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Blood type laboratory;blood transfusion test;quality control;application effect 输血治疗是临床一项十分重要的急救措施,尤其是对失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危重症患者,输血是挽救其生命不可或缺的急救措施之一。
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输血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100例输血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应用常规输血检验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在输血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观察指标:输血质量、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输血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结论:在输血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可促进输血质量的显著提高,有效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质量控制;输血检验;应用效果在临床医护人员救治失血过多、贫血等疾病患者过程中,输血治疗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然而,人体血液的成分复杂,再加上不同患者的血液存在差异性,一旦发生血液污染的情况,或是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发传染病,例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
与此同时,部分因素的影响甚至会诱发不良反应,造成无效输血而威胁患者生存[3]。
因此,重视输血作用,加大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力度,对输血检验流程进行完善是保障输血治疗期间患者身心安全的主要措施[4]。
基于此,本文就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均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纳入,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
由30例男性、20例女性患者构成对照组,该组年龄:25~60岁,均值(40.37±10.54)岁;输血原因:术中10例,术后7例,贫血12例,急性出血消化道4例,其他17例。
由25例男性、25例女性患者构成观察组,该组年龄:25~60岁,均值(40.24±10.69)岁;原因:术中8例,术后8例,贫血10例,急性出血消化道6例,其他18例。
纳入标准:(1)患者于本院接受治疗,具备输血指征;(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6T02:30:18.84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1期作者:邬军,吴慧,卢春生,熊勇,高以娟,胡炜[导读] 目的:探析在输血检验中采用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邬军,吴慧,卢春生,熊勇,高以娟,胡炜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深圳光明 518107 【摘要】目的:探析在输血检验中采用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方法:甄选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采用输血治疗患者70例,根据住院病例数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5例。
常规组患者采用临床基础输血检验方法;实验组患者在输血检验时采用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在输血后治疗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在输血治疗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事故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高于实验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质量控制,提升患者输血的安全性,进而提升输血治疗的满意度,更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符合临床需求。
【关键词】质量控制;输血检验;效果临床中,针对患者输血治疗应掌握输血原则,在治疗时应严格对输血治疗的范围进行控制,患者应尽量不采用输血治疗,可以少量输血达到效果的尽量少输,或者不输。
在临床中,当患者受到外伤影响,发生失血过多的情况时,由于患者不能自身补充血液[1]。
因此,患者应进行输血治疗,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威胁。
由于临床中输血不同于其他输液治疗,其输血的流程较为复杂,且当输血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当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出现差错,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影响医患关系[2]。
本文就针对输血治疗的70例患者开展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应用,观察临床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在我院实施效果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规范了临床输血管理的重
要环节,从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输血前的相容性检测包括输血前对受血
者病史资料的了解,标本要求以及正确的ABO和Rh定型、抗体筛选和鉴定、复
查受者供者血液ABO血型以及用两种以上方法交配配血试验和准确记录结果及血
液登记发放,把正确的血液及时准确的发放给临床。
结果2008年1月到2010
年12月三年时间,输血科共完成16800人次的血型鉴定,11927人次的交叉配血实验,未出现过错误的血型结果和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2例迟发型溶血性
输血反应。
结论建立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55-02
临床输血的中心任务是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
因此在输血前都
必须对患者和供者血液准确作出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
其目的是:准确选择用
于患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剂,使输注的血液成分能在患者体内存活并发挥其有效作用。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输入的红细胞在患者体内不溶血,输入的血浆成分不破
坏患者的红细胞,即输入的血液与受者血液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才能使患
者获益。
输血前检查主要包括:了解患者与输血相关的病史资料,血液标本接受
时的检查、核对及正确保存;ABO血型系统和RhD抗原定型;红细胞同种抗体筛
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试验记录、血液登记与发放[1]。
现将我科如何建
立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血型鉴定、红细胞同种抗体筛
选和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正确性,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10年l2月本院16800人次的血型鉴定,8910次的抗体筛选试验,11927人次的交叉配血试验。
1.2 试剂
1.2.1 抗A、抗B单克隆抗体血型试剂,批号为20071201,20081010,20091104,20100311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2 ABO血型反定型用A、B、O试剂红细胞,由我科自己配制,用单克隆
抗-A、抗-B试剂验证红细胞血型抗原特异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证实没有被致敏
后用于血型血清学试验[2]。
1.2.3 抗D试剂批号分别为:20070801,20081110,20091204 Millipore(UK)Ltd生产。
1.2.4 筛选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为20071203,20080223,20090389。
1.2.5 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
为20070707,20080509,20090409,20100311。
1.3 建立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1.3.1 了解病史资料核对患者的有关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输血史、妊娠史,以便于抗体检测。
1.3.2 核对输血前血液标本所有标本必须有准确的标签、并能代表患者当前的
免疫学状态。
血液稀释、溶血、抽血前使用肝素、右旋糖酐、PVP治疗的血液标
本而又没有经特殊处理的不能使用。
1.3.3 ABO和Rh定型采用盐水试管法并设Oc管[3],单克隆抗-A,抗-B,抗-D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次在使用前应检测特异性及效价。
1.3.4 抗体筛选和鉴定用微柱法抗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IgM和IgG,阳性者根据
抗体特异性及抗球蛋白试验鉴别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再送往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
抗体鉴定。
进行红细胞意外抗体筛选时至少应选择1种可检出IgG抗体的方法,
所有试剂都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使用前应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
[2]。
1.3.5 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介质法和低离子聚凝胺介质法配血,并同时复查受者和供者的ABO血型[3]。
所有试剂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前先进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2]。
1.3.6 发血核对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到输血科取血,发血者与取血者必须严格进行核对并双方签名确认,最为关键的是确认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
的血型是否相符。
2结果
2.1 血型鉴定结果 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三年时间,输血科共完成16800
人次的血型鉴定,未出现过血型鉴定错误。
2.2 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三年时间共测定抗体筛选8910人次,其中53例阳性,阳性率0.6%;抗体筛选阳性的,送往我市中心血站做抗体鉴定,表1为意外
抗体特异性分布情况。
表1 53例意外抗体特异性分布
特异性抗体例数百分比(%)
抗-E 33 62
抗-cE 4 6.7
抗-CE 2 3.8
抗-D 1 1.9
抗-e 4 6.7
抗-JKb 4 6.7
抗-M 5 9.4
抗-P 2 3.8
2.3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008年至2010年三年时间共交叉配血11927人次,未出现交叉配血差错;交叉配血的同时复查供者和受者血样ABO血型,发现1例供者的血样的血型和血袋标签不符,2例受者的血样和以往鉴定的血型鉴定结果不符,经核实后,为血站血袋标签弄错,受者的血样标本1例是实验过程中标本拿错,1例为病房送错病人血样。
3讨论
我医院从临床申请用血开始到执行完输血,包括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等
整个过程所发生的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同时临床
输血管理委员会通过每星期的查房和病例抽查,监督临床和输血科临床用血执行
情况,使我院的临床用血已能做到安全,有效。
完全杜绝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中,出现了2例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这2例以前均有输
血史,1例追踪做抗体筛选和直接抗球蛋白为阳性,经分析为抗体回忆反应,该
患者输血前检查抗体筛选时为阴性,分析为患者体内抗体在外来抗原的刺激下,
引起免疫回忆反应,体内抗体的浓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例追踪做抗体筛选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均为阴性,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为同种
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
预防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坚持每次做严格的输血前试验,并尽可能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做意外抗体筛查,每次输血前试验所用血样本要能正确反应患者当前的免疫状态。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比人们想象多得多。
Pinda等报道每输11000多单位可发生一次。
我院这三年中共输血18950U红细胞,出现2例迟发性溶血反应,与报道基本相符。
说明我院通过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确保了临床安全、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1]胡丽华.输血输血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8.
[2]田兆嵩,何子毅.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26-227.
[3]王德平,叶海辉.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