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病)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是指通过生物体(包括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多个因素,传染病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性传染病: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疟疾等。
3.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癣等。
4.寄生虫性传染病: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传播,如麻疹、肺结核等。
2.经口传播:通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引起感染,如痢疾、霍乱等。
3.经皮传播:通过病原体直接侵入皮肤引起感染,如疥疮、蜱虫传播的疾病等。
4.动物叮咬传播:通过某些昆虫或动物叮咬传播,如蚊虫传播的疾病、狂犬病等。
三、按临床表现分类1.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呼吸道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感冒、肺炎等。
2.肠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肠道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痢疾、风疹等。
3.皮肤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疱疹、疥疮等。
4.性传播疾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疫情防控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传染病:指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后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3.:一类微小的病原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寄生细胞内复制繁殖。
4.细菌:一类微生物,单细胞有机体,可以孤立生活,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5.真菌:一类真核生物,包括发酵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6.寄生虫:生活在宿主体内或外部,从中获取养份而给宿主带来损害的生物。
7.飞沫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潜在的病原体携带在飞沫中,传播给周围的人。
8.动物叮咬传播:指通过某些昆虫或动物的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的方式。
9.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途径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0.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肠道引起的传染病,多由食物或水源传播。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成 Βιβλιοθήκη 培养法 1 ] 次取材直接涂片漏诊率高达 4 %, 3次取材 5 而
直接镜检 的累积阳性 率可达 9 %l 。应用显色培 养法经 3 9 7 j 7 4 观察菌落色泽和形态即可做 出鉴定 , 8h 阳性率 8 .% 。 86
32 G试 验 . - 几 乎 各 种 致 病 性 真 菌 细胞 壁 上 均 有 B1 一 一— D葡 3 聚糖 。在 真 菌入 血 后 , 用 MB8 生 物 快 速 动 态 检 测 系 统 , 应 .O微
感染 最 易 累 及 肺 部 , 要 致 病 菌 有 曲霉 菌 、 曲 霉 菌 、 曲 霉 主 土 烟 菌 、 曲霉 菌 , 中 以烟 曲 霉 菌最 常 见 。 黑 其
3 3 血清学检测 常用抗原检测方法有新生 隐球 菌荚膜抗 原 .
乳胶凝集试验 , 检测 念珠菌和曲霉菌抗原 的酶联 免疫吸附实验 ( HS ) ; E A 等 抗体检测方面有检测 念珠 菌 、 曲霉菌和隐球菌 的单
取 尿 液 或 脑 脊 液等 离 心 去 上 清 , 检 , 般 2 镜 一 0—3 i 可 完 0m n即
条件致病性 真菌主要有念 珠菌 、 隐球菌 、 曲霉菌 、 毛霉 菌 、
放 线 菌 和奴 卡 菌 等 。念 珠 菌 属 在 以 往 的 院 内 感 染 中 占 主 导 地 位 , 年来 , 家 的 9 个 研 究 室 组 的 全 球 监 测 中心 也 证 明 这 一 近 国 9
11 念珠菌属 .
念珠 菌属又称假丝酵母 菌, 广泛存 在于 自然
界 中 , 生 于人 类 的 皮肤 和黏 膜 , 条 件 致 病 菌 , 染 易 发 生 于 寄 属 感 严 重免 疫 缺 陷 患 者或 接 受 肠 道外 营养 患 者 的各 个 部 位 , 白色 以 念珠 菌 致 病 力最 强 。 其 次 是 热 带 念 珠 菌 、 滑 念 珠 菌 、 柔 念 光 克 珠 菌 、 也蒙 念 珠 菌 。但 随 着 预 防 性 药 物 的 应 用 增 多 , 白色 季 非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四)病原学检查
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 均提示有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1. 直接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是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最快速的诊断方法。
脑脊液隐球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
(四)病原学检查
2. 分离培养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
六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多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
(二)T淋巴细胞检测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外观澄清或稍为混浊,细胞数一般在(40~
4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葡萄糖和氧化 物水平下降。
➢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37℃培养,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在几天内可形成光 滑的褐色菌落,非致病性的隐球菌菌种生长不良或几乎不生长。
➢ 隐球菌对紫外线敏感,日晒可以杀死隐球菌。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 球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HE染色1000倍
离到,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该菌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但并不引起发病
二
病原学
二、病原学
➢ 隐球菌属于酵母型真菌,至少有38个种。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 10µm,外周围绕着一层宽厚的多糖荚膜。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的差 异可分为A、B、C、D和AD五种血清型,以A型最常见。
隐球菌阿申蓝染色
隐球菌PAS染色
(六)血清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病情恶化快
Nolla-Salas J, Sitges-Serra A, Leon-Gil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997;23:23-30
肝脾念珠菌病
由门脉循环引起
系统性念珠菌病
由胃肠道播散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白念珠菌
念珠菌血症菌种分布 (1992-2003)
% of Isolates by Year(no.tested) 1992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Species (235) (332) (413) (320) (2770) (1715) Candida albicans 44.3 53.3 54.0 54.7 59.8 65.1 Candida glabreta 16.6 20.5 15.3 15.3 16.4 14.2 Candida parapsilosi 21.7 9.0 18.9 10.3 10.7 9.3 Candida tropicalis 11.9 11.4 7.0 11.9 7.9 6.9 Candida krusei 2.6 4.2 1.7 2.8 2.7 2.7 Candida lusitaniae 2.1 0.6 0.0 2.2 1.3 0.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0.4 0.4 1.9 0.9 0.6 0.3
现状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第一位,但有下降趋势;非白念珠菌增加(其中热带第一位,克柔、近平滑增加)
途径:内源性为主(正常菌群)
抗真菌病药(1)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毒性大,主要有:
①滴注过程中可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 滴注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②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 功能损害;
③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④会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可见贫血、血小板和白 细胞减少及有肝损害、低血钾症,
⑤本品的强刺激性可引起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 脉炎。
深部、浅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念珠菌、 隐球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主要用于各种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艾滋病患 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可治疗各种皮肤 癣、甲癣,并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白血病、白 细胞减少病人发生的真菌感染。
氟康唑
【不良反应】
毒性较低,患者一般能耐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轻度消化道反应; ②皮疹等过敏反应; ③少数人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 ④长期应用可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
制霉素(制霉菌素、米可定)
【作用与适应证】 为多烯类抗生素,作用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甾
醇相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抑制和杀灭真 菌的作用。对细菌无效。
具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活性最强。但毒性 大,不作注射用,口服难吸收,几乎全部保留于胃 肠道,故不用于全身真菌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近1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由于深部真菌病大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 者身上,而且早期易误诊,所以病死率高。
抗真菌病药
深部真菌病是由致病真菌(念珠菌属、曲霉菌、 隐球菌以及毛霉菌等)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 附近淋巴管的感染,也可牵连多系统器官合并或 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
多数深部真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有关,正常情 况下它们能存在于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但当人 体免疫力低下时(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 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增 多),就很容易感染此病。呼吸道、消化道的感 染最多。
抗真菌药物
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浅表真菌及某些深部真 菌均有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差,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效果不如 amphotericin B。 静脉给药不良反应重多。 因此本药仅局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和皮肤、 黏膜念珠菌感染。
为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差,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在肝代谢灭活,t1/2为20~24 h。
有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月经紊乱、 男性乳房增大、性欲减退和肝损伤等。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
降低胃液酸度的药物(如胃酸中和药、H2 受体阻断药、H+泵抑制药)减少酮康唑吸 收。 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 药可加速本药代谢。 酮康唑对肝药酶(CYP3A4)具有抑制作 用,可抑制华法令、咪唑安定、三唑仑、 环孢霉素A、苯妥英钠等的代谢。
局部应用: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疗效优于 克霉唑和制霉菌素 口服应用:轻度食管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作为amphotericin B无效或不能 耐受时的替代药,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感。 鞘内给药:可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
全身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恶心、 呕吐、腹泻、头晕、皮疹、贫血、血 小板减少等。 静脉注射可引起畏寒、发热、心律不 齐、血栓性静脉炎等。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B 制霉菌素 Nystatin 三唑类 氟康唑 Fluconazole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咪唑类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丙烯类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咪 唑 类
1.抗菌谱广,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均有效。
2.抗菌机制相同。
3.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4.在肝代谢,抑制人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其结 果有二:干扰肾上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因而用药者可出现男子乳腺发育、妇女不孕、月 经异常等;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5.不良反应相同:轻微胃肠不适、肝功异常、影响其 他药物和(或)体内甾醇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中国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中国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研究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01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02
03
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因感染的具体病菌和部位而异,但通常包括发热、疲劳、 咳嗽、呼吸困难等。诊断通常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综合手段。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因地区、人群和病菌种类而异。在中国,一些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包括肺隐球菌病、念珠菌病 和曲霉病等。这些感染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
02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在人体 深部组织引起的感染,通常发生 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这些 感染通常比浅部真菌感染更严重, 需要更多的医疗治疗和管理。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01
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类
02
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真菌毒力
02
不同真菌的毒力不同,毒力强的真菌更易引起感染。
真菌耐药性
03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部分真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更
加困难。
05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策略
提高公众认识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 及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提 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与治疗
卡氏肺孢子菌
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类似于ARDS 主要见于艾滋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与真菌有60%相似性, 而与原虫有20%相似性
双相真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 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病多为皮肤外伤后感染,其它真菌主要 由呼吸道感染;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深部真菌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全身 组织和器官感染(播散性感染),预后多严重
条件致病菌:曲菌和酵母菌。念珠菌、曲霉菌、隐 球菌、毛霉菌等;多免疫受损患儿条件致病
致病性真菌:双相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皮 炎芽生菌等。免疫功能正常患儿原发感染
及血栓形成。 胃肠道毛霉菌病,多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及结肠、
食道及胃亦可累及。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胞浆菌
传染性强,呼吸道进入 原发性:如同急性粟粒性肺炎 弥漫性:肝脾肿大,淋巴腺病,骨髓受累 儿童暴发性:免疫受损病例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肺孢子菌典型影像表现
重要真菌感染部位与表现
状晚;少数囊肿结节;抗原阳性 骨和关节以及前列腺、肝、脾、淋巴结等组织
器官均可累及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新型隐球菌典型影像表现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毛霉菌
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脑型毛霉菌病系毛霉菌从鼻腔,副鼻窦沿小血管
到达脑部,引成血栓及坏死。 肺毛霉菌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亦有肺梗塞
以上>2 周)
免疫屏障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7天,联合使 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大标题: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和上报要求。
一、传染病的分类病种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结核病、肺炎、脑膜炎、破伤风等。
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是易于发生暴发流行,传播途径一般是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血液传播。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迅速,易于变异,传播途径包括经飞沫、食物、水源和媒介昆虫传播。
3.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经皮肤破损引起。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指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有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和媒介传播。
二、传染病的上报要求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传染病上报要求。
下面是常见的传染病上报要求:1. 病例报告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需要立即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卫生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检验结果等。
不同传染病的上报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要求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传染病暴发或集体感染事件,卫生主管部门会对疫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追踪、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写、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区域协调在较大范围内的传染病暴发或跨区域流行时,需要进行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策略。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需加强沟通,及时分享信息,确保疫情的全面掌握和有效应对。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深部真菌分类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1) 酵母菌(yeasts):在组织和培养基中由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不产生菌丝,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的一类真菌,如隐球菌属; (2) 类酵母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中也是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但有由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芽体组成的假菌丝(pseudohypha),它们的菌落形态与酵母菌的菌落相似,但在菌落表面除有生芽细胞外,还有伸长的生芽细胞所组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属(念珠菌属);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生长条件改变而相互变更的一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霉菌(mold):指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的一类真菌,如曲霉、毛霉菌等。
04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05
细胞阴性
06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07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08
神志改变
09
脑膜刺激征
10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临床标准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毛霉菌病
根霉菌属 毛霉菌属
rhizopus mucor
条致病菌
青霉菌病
马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肺常见真菌感染影像表现
2、侵袭型: 为曲霉菌的吸入或血行播散至肺,引起的肺部炎症、坏死、脓肿 及肉芽肿性病变。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者。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咳棕黄色痰,伴有肺栓塞时出现咯血、胸痛等。病 情进展迅速。 常见胸部X线表现:支气管肺炎样阴影,斑片状实变影,常为多发,可为肺 段、肺叶性实变,或呈边缘模糊的结节或肿块状阴影。部分病例有空洞形成。 CT表现:(1)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常见磨玻璃样的晕影环绕, 即“晕征”,在肺曲霉菌病早期出现率较高,故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病理基础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所造成的病灶周围出血,增强后可 以轻度强化。 (2)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影。 (3)空洞: 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空洞,此时空洞壁 可厚薄均匀或不均匀,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 “空气新月征”
深部致病真菌可分为: ①真性致病菌:球抱子菌、副球抱子菌、组织胞浆 菌 和芽生菌。 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曲霉、毛霉菌和隐球菌等。 真性致病菌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侵犯免疫功能正 常者。常呈地域性分布。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与机体抵抗 力降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一)年龄与性别 (二) 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诊断依 据。 (三) 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有多种基 础疾病并存。 (四)影像表现:见下页 (五)病原学检查传统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是肺部真菌感染诊 断的重要依据。 (六)其它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真菌的鉴定、 分型
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型 :是由曲霉菌抗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特征:(1)哮喘史。(2)支气管壁炎症、 增厚、管腔扩张或伴有粘液栓。(3) 纤支镜检示管腔内棕黄色粘稠物阻塞。(4)实验室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记数及血IgE明显 增高。曲霉菌皮肤试验阳性。 X线表现主要为:游走性肺浸润,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支气管壁增厚,中心性支 气管扩张。 CT表现:(1)游走性肺部浸润影,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状。 (2)支气管壁增 厚,表现为轨道征,管状影,平行线。 (3)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黏液嵌塞。 扩张支气管内粘液栓填塞时,呈指套状或Y、V形密度增高影,病变远端支气管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 : (1)肺内表现需与其他变态反应类肺炎鉴别。形态上并无特异性,结合 临床哮喘病史,血嗜酸性细胞及血IgE明显增高,可鉴别。 (2)支气管病变需与支 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和支气管扩张征鉴别。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增强扫描有强化,而支气 管黏液嵌塞不强化。支气管扩张症伴支气管黏液嵌塞,多见于远端小支气管,而该病多 发生于除一二级以外的大支气管,两者发生部位不同有助鉴别
医学知识之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一概述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
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
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真菌性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二病因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三临床表现1.浅表真菌病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
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2.皮肤真菌病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3.皮下真菌病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4.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
真菌动态测定
2.精密度: 批间 CV < 10%
3.准确性: 回收率 75-125%
4.曲线范围: 5 9000pg/ml
5.相关系数 r 0.980
真菌动态测定
第8页
GKT-5 M SET临床验证
7家医院试验汇总结果
组别 正常组 试验组
疾病对照组
类 健康 真菌
但也有文件报道新生隐球菌感染后血清 葡聚糖升高也十分显著[5]。所以, 相关隐 球菌感染后葡聚糖改变还有待深入试验 验证。
真菌动态测定
第15页
讨论--5
咱们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均经细菌培养 证实为念珠菌感染, 包含白色念珠菌23株、 热带念珠菌8株、季也蒙念珠菌1株、克 柔念珠菌1株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2株, 无隐球菌感染。
真菌动态测定
第13页
讨论--3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 经吞噬细胞吞噬、 消化等处理, 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 从而 使血液及其它体液(如尿、脑脊液, 腹水, 胸水等)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
当真菌在体内含量降低时, 机体免疫可快速去除1-3--β-D 葡聚糖。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 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 出来, 故其在体液中量不增高。
我国:
GKT-5M SET
其它(无)
真菌动态测定
第6页
GKT-5 M SET检测原理
与(1-3)-β-D-Glucan检
测机理1 相同,为动态检 测反应原理.不受反应液 本身颜色干扰影响,同时 不受抗生素类药品等干 扰影响. 该检测试剂盒当前在我 国属于第一家
真菌动态测定
第7页
GKT-5 M SET主要技术指标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
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
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
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
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
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体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它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根据传播途径、病原体类型等因素,传染病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分类。
1.按病原体类型分:(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结核病、脑膜炎、霍乱、破伤风等。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是引起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3)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如白色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4) 寄生虫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2.按传播途径分:(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粉尘等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2)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食物或水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如霍乱、肠道感染等。
(3) 虫媒传播:通过带有病原体的媒介昆虫传播,如疟疾、登革热等。
(4) 接触传播:通过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寄生虫感染等。
3.按临床症状分:(1)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如流感、肺结核等。
(2)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等,如霍乱、肠道感染等。
(3) 血液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等,如疟疾、艾滋病等。
(4) 皮肤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疹、溃疡等,如水痘、疥疮等。
4.按传染源分:(1) 人源传染病:由人传播给人,如麻疹、艾滋病等。
(2) 动物源传染病:由动物传播给人,如狂犬病、禽流感等。
(3) 环境源传染病:由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给人,如霍乱、白喉等。
5.按疫情传播特点分:(1) 局部流行传染病:在一定地区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播速度,但未超过国家或地区的控制能力,如流感等。
(2) 流行病: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感染,如登革热等。
(3) 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造成广泛感染,如新冠肺炎等。
总之,传染病的分类可以从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传染源和传播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
病)
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称真菌病
真菌病为AIDS重要机会感染
浅部真菌病:主要侵犯含有角质的组织如皮肤、毛发、指甲等处,引起各种癣病
深部真菌病:侵犯皮肤深层和内脏,危害较大
真菌病病变:
①轻度非特异性炎:病灶中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甚至无明显反应,如脑隐球菌感染;
②化脓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如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等;
③坏死性炎:出现大小不等的亚急坏死灶,常有明显出血,炎细胞较少,如毛霉菌病、曲菌感染等;
④肉芽肿性炎:
深部真菌病常见于免疫抑制的个体如AIDS、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于个体罕见
1 念珠菌病
由念珠菌引起
常发生于婴儿及消耗性疾病患者口腔,糖尿病妇女的阴道、会阴。
阴道念珠菌病可发生于健康妇女,尤其是孕妇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多为继发性,常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疾病终末期患者、恶性肿瘤及AIDS患者
2 曲菌病
由曲菌引起。
曲菌可在身体许多部位引起病变,以肺部最常见
3 毛霉菌病
起始病灶常位于鼻腔,以后很快扩展至鼻窦和中枢神经系统,再扩张至肺和胃肠道
几乎全为继发性
4 隐球菌病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也可发生在其他器官
多为继发性
开始吸入定位于肺,再播散至其他部位,特别是脑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
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呈增长趋势。
病原体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后经血液循环播散于脑膜。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及鸽粪中。
表现:
①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
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大多合并全身性基础疾病。
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②临床分为四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
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③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VI脑神经。
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④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
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