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特征教学目标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3、实验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4、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2. 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3. 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平行线现象,如黑板边的线条、书本的对边等。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新课内容2.1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2 讲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3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3. 实践活动3.1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3.2 进行“寻找平行线”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4.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4.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对以后研究角的大小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
本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建立平行线的数学模型,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条件和特征的区别和综合运用。
确定为难点的原因是:①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较为相似.②七年级的学生年纪又比较小,逻辑思维比较弱,对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容易混淆.③定理的运用对于初学者也是难点。
二、教学策略学情分析:①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学生已经学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特征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②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的心里特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教法分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
结合本节的特点和具体内容,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把问题放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学生感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就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本节采用: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平行线》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平行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平行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2、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
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按要求就近入学。
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
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2. 新知探索:
- 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线的性质:
- 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
3. 实例解析:
-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4. 练习巩固:
- 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加深理解。
5. 小结与反思: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或困惑。
四、作业布置
- 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平行线。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应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讲解并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特征教案)教案
a bc1 745 6 3 2 83.平行线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
3. 通过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
2.难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 ∵---------------------(2) ∴a ∥b(---------------------)(3) ∵---------------------(4) ∴a ∥b (---------------------) (5) ∵---------------------(6) ∴a ∥b (---------------------)二、情境引入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10°。
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 ,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手画图)三、探索发现1.让学生自行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后,提出问题:(1)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2)请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3)图中还有其他位置关系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呢?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结论的。
(4)由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和简记。
四、牛刀小试 1.完成下列填空 (1)∵ AD//BC (已知)∴ ∠B=∠1 (-------------------) (2)∵ AB//CD (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AD//BC (已知)∴ ∠C +∠D =180 (-------------------)2.如图所示,AB ∥CD ,AD ∥BC,分别找出与∠ADC相等或互补的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共同讨论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画法及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1.对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相交线混淆;
2.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画出平行线的能力有待提高;
3.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不够熟练,解题时难以灵活运用;
4.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平行线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几何思维。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2)平行线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设计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在实际情境中的作用和价值。
(3)几何图形的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平行线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铁轨、斑马线等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这样的吗?这些线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出平行线的概念。
3.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平行线,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画平行线。
4.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认识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并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引出其他的有关的特征;2、能够结合平行线,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对平行线的三个主要特征有较深的认识。
教学分析:重点: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难点:如何对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
教学设想:教学中以渗透逻辑推理为主要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在本节中,教材通过测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然后通过说理,使学生了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教学中应淡化平行线的三个特征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直线的平行关系,注意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
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平移的思想。
二、新课拆析:1、知识思索:从上节课中所学习的“平行线的识别”,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根据角与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说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知道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也就是说,我们利用角的等量关系来得到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反之,我们能否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来等到一些特殊角的特殊的等量关系?2、知识形成: 如果我们让直线EF 分别与一对平行线AB 、CD 相交,交点分别是P 、Q ,并由此得到一对同位角:1∠、2∠。
这时,借助量角器,我们将很容易得知:21∠=∠即:由CD ∥AB 得21∠=∠也就是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B C D E F Q P 12概括:(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运用相同的方法,我们也将能得到:概括:(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应用:如下图示,a ∥b ,则(1) ∵ a ∥b (已知)∴ 2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 a ∥b (已知)∴ 3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 a ∥b (已知) ∴ ︒=∠+∠1804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例题讲解: 例:1、如上图,已知直线a ∥b ,︒=∠501,求2∠的度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学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
2.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平行线的特征。
3. 演示平行线的性质:利用教具展示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
5. 讲解平行线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设计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练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的准确性和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平行线教案5篇
平行线教案5篇平行线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学生活动:同分内角.师: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互补.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平行线教案篇2平行线的判定(1)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二、练一练1、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2)(3)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b.由∠1+∠2=∠6+∠7,得ce∠eic.由∠1+∠2+∠3+∠5=180°,得ce∠fi;d.由∠5=∠4,得ab∠fg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5.2.2平行线的判定(2)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学习过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二.巩固练习: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第1题) (第2题)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二、选择题.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1=∠4,所以de∠abb.因为∠2=∠3,所以ab∠ecc.因为∠5=∠a,所以ab∠de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三、解答题.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平行线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2、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023年平行线特征说课稿
2023年平行线特征说课稿2023年平行线特征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
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是“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可以说这节课的知识贯穿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是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初步运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特征: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且能将平行线这三条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线的三个特征与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的区别和混合应用。
四、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再加上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训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复杂图形的分析,以及与平行线条件的区别和综合运用,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的大量练习,使他们能慢慢的体会和掌握这种逻辑思考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探索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主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如下环节:一、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平行线的条件,导入新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平行线三个条件的运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二、通过学生的测量探索出平行线的三个特征;三、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其特征和条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023年平行线特征说课稿2平行线的特征“相交线与平行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又是构成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关于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够准确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
2. 学习: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并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如如何判定三条线是否平行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范
2. 学生合作学习
3. 练习题训练
4. 提问引导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题成绩
3. 课堂小测验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应用练习: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印刷排版等方面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分享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平行线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最新-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平行线的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2、通过说理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索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平行线识别的。
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
难点: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学会用数学语言简单的说理。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硬纸片(角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2)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3)再把角的两边反向延长得OD、OC,把角的一边靠在延长线OD上,再把这个角画出来得∠OPE;(4)探索这个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角的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样的移动称为平移。
在平移前后的相同位置构成了一对同位角,其大小始终不变,因此,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
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一句话来叙述。
3、学生分组交流二、探索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2,那么a∠b。
如果∠1=∠3,可得a∠b吗?同样,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吗?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4=,能识别两直线a∠b吗?让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略)三、识别方法的应用例1、按课本讲,但注意书写格式:∠∠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 教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教材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研究平行线打下了基础。
2. 学生能力水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本节课的研究。
3. 学生研究兴趣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车轨道、桌子的腿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行线?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行线的性质,并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平行线性质,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板书。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章节: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特征:a)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b) 平行线永不相交。
c)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特点。
3. 讲解平行线的特征:分别讲解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距离相等的特点。
4.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检查理解程度。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平行线。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法: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法:同旁内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讲解同位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法、同旁内角互补法的原理及应用。
3.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b) 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c) 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2. 平行线的应用:a) 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b) 求解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
c) 求解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数学平行线教学教案
数学平行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
(2)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对应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内错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同位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特征。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自主尝试证明平行线上的对应角、内错角和同位角相等,教师给予指导和提示。
3. 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性质推导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平行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