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模式介绍,探讨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积极作用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以及对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借鉴,提出了等相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农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80-02
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政策变化和要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试验的初期阶段(1993年-1996年9月)。本阶段小额信贷试点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利用来源于国外捐助和软贷款,以及自筹的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依据也不完善,主要以国家整体的扶贫政策和国际相关经验为参考。
第二,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9月-2000年)。这一阶段在国外援助和自筹资金继续试验的同时,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操作的国内扶贫资金也加入进来并逐渐占到主导地位,在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推广,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
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可能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年-2005年)。在央行的推动下,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2000年起,农村信用社开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试点并逐渐成为主力军。且在该阶段中央政府和央行都研究出台了促其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第四,中央管理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试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2005年至今)。
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与积极作用
2.1 风险
作为一种金融活动,农村小额信贷具有的风险为以下几点:
(1)外部环境风险,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农户投资的产品的市场突然出现某些外部因素使得农户偿贷能力下降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大量农户同时违约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产品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2)银行管理风险,有时由于信用档案资料更新不够及时,评级带有主观盲目性;信用评价人为因素多方干扰,使得数据虚报;信用评级单一性等造成评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等,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3)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最积极的往往可能是最不具偿还能力的农户。由于受小额信贷无抵押的影响,农户产生依赖思想,还款意识薄弱。
2.2 积极作用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实施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也为扶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1)调动了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潜能。把资金直接贷给贫困农户,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机会和条件通过小额信贷,农户就有了起步资金,而且在还贷的压力下,农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逐步培养起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
(2)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扶贫资金利用率低,还贷率低的状况。由于低收入农户取得贷款后一般都是从事符合自身特长的项目,从实践来看即使某一家暂时还不起,小组其他成员也必须帮助其还贷,从人性的角度讲,当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直接相关时,小组成员之间都会相互监督,督促其还款。因此小额信贷还贷率很高,高还贷率就保证了扶贫资金的不流失,还贷次数多则保证了资金有效利用律和周转率,使得农户收益逐年增多,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收益面越来越宽。
(3)弥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它能很好的解决农户在商业银行贷款中提供严格担保和抵押困难的问题,只要农信社在提供小额贷款时能提供相宜的技术和信息证明其有法提高生产能力保证按期还款,就可以获得贷款。为农信社拓宽信贷渠道,开发农村低收入阶层在金融服务市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4)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扶贫压力。农信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贷,使得农户有了初始资金来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创造收益,这就为国家减轻了扶贫负担。
(5)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农户小额信贷改进和新建立了一套适合农户的金融制度。
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3.1 政策性约束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最初是作为一项扶贫手段推广开来的,因此其首先考虑的是政策性目标而非赢利性目的。目前我国农信社小额信贷余额占整个小额信贷余额的67%,居于主体。但农信社大都承担着扶贫的政策性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执行低利率,承担经济损失。而从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看,盈利性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商业化运作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国小额信贷的政策约束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3.2 政府干预过多
我国金融机构都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我国小农信贷金融机构的市场商业化运作受到严重损害,权、责、利关系模糊。
3.3 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总量不足,受益农户范围窄
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不愿意直接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而将业务重点转向获利高的行业。这样农村小额信贷资金供应渠道狭窄、总量不足。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支农资金在总量上难以满足农户所需。
3.4 风险控制
由于小额信贷本身存在的外部因素风险,银行管理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且这些风险还具有系统性特点,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单一农户,而是波及整个地区,再加上贷款对象点多面广,贷款机构信贷违约风险剧增,联保机制形同虚设。
3.5 小额信贷投放方式过于呆板,贷款种类单一且期限过于固定
一方面是贷款投向单一。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投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极少投放在个体工商业。二是贷款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三是借款期限短,由于期限规定过于呆板.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可能尚未产生效益,无力偿还贷款。
4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与借鉴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是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默罕默德•尤里斯教授以自己的资金作为担保让银行贷款给贫困农民,以使他们可以生产自救。在该实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后,孟加拉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扶贫模式——“乡村银行”。
GB主要向贫困农民提供存、贷、保险等综合性服务,实行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程管理。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即贷款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从事无抵押、短期的小额信贷。贷款人分期还款,并定期参加中心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
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我国小额信贷的积极发展:
5.1 逐步推进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
小额信贷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推进商业化运作。将其从单一的扶贫政策中解放出来,按照现代金融活动的原则创建可持续的资金运营模式。
5.2 加强信用风险控制,完善担保机制,建立资信
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杜绝多方关系的人为干扰,保证程序、管理、风险控制到位。借鉴GB模式中的小组联保提高还贷率。
5.3 实行外部风险补偿机制
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保险,使得农业风险能够转移,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保险公司和农信社共同承担。
5.4 多元化资金来源途径
农信社除依靠自身的存款和央行的再贷款外,还可以发展同业拆借,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能相互融通,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再者适当允许小额信贷公司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或适时通过资本市场发行短期融债券,股票等形式进行融资,解决可持续经营问题。
5.5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这一点必须十分注意政府支持的界限,不能把支持变成了过多的干预控制,应注意是宏观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持。
5.6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严格监督
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就得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督管理,防范内部风险,使得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不断完善,满足农村小额信贷逐步扩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