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第二次浪潮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转移。
这一浪潮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背后,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而国内市场对于高附加值产品和创新型产业的需求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知识经济。
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
"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加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中国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创新基金,以支持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打破低附加值产业的束缚,迈向价值链的高端。
要实现这些机会,中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需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的质量。
中国还需要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以满足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需求。
中国还需要加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领先企业的合作,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要实现这些机会,中国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科学。
随着计算能力、数据量和算法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分别是符号主义浪潮、连接主义浪潮和深度学习浪潮。
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浪潮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符号主义浪潮符号主义浪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次浪潮,起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这个时期,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关注使用逻辑和符号推理来实现智能行为。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编写规则和程序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浪潮中,一些经典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被开发出来,比如IBM的Deep Blue和AT&T贝尔实验室的SHRDLU。
然而,符号主义浪潮也面临一些挑战。
人工智能的推理过程往往需要手工编写大量的规则和知识,这对人力和时间的要求非常高。
而且,这些规则往往是固定的,无法适应复杂和变化的环境。
因此,符号主义浪潮逐渐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连接主义浪潮连接主义浪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起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这个时期,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关注使用神经网络和统计模型来实现智能行为。
连接主义模型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实现了类似于人脑的信息处理。
连接主义浪潮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1997年,IBM的Deep Blue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另外,深度学习模型的兴起也是连接主义浪潮的重要成果,它使用多层神经网络来从大量数据中学习特征表示和模式识别。
连接主义浪潮的突出特点是其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且能够处理复杂和非线性的问题。
然而,连接主义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弱,很难理解学习到的特征和模式是如何作用的,这对一些应用场景来说是一个挑战。
深度学习浪潮深度学习浪潮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趋势,起始于上世纪十年代中期。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第一次经济浪潮:从1978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城市里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我们的GDP增长率一度达到了9.4%,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经济浪潮:从1992年到2001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第三次经济浪潮:从2001年到201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振兴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第四次经济浪潮:从2012年到现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常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稳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次经济浪潮,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工智能三次浪潮
第一次人工智能浪潮
第一次人工智能浪潮在1956年,当时在人工智能研讨会上,约翰.麦卡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起源,于是约翰.麦卡锡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这个阶段产生了很多理论基石,这些不仅成为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还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基石。
这个时间段的人工智能发展还是很快的,比如约翰.麦卡锡提出了逻辑语言LISP、通过机器学习出能够玩游戏的机器、实现了初步的自动驾驶(特定环境)。
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
此时的科学家们开始从公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变为了能够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专家系统,并且实现了应用。
科学家们将大量的规律和知识存入到计算机中,而计算机就是执行知识库的自动化工具,不过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人工智能,但也算从实验室走了出来。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大赛中战火冠军,让人们看到了深度学习的力量。
同时AlphaGo第一次战胜人类围棋选手,震惊了整个世界,这就像一个爆点,彻底点燃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
这也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延续到现在。
此时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人、文本生成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在20世纪下半叶兴起,以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为主要特征。
这一浪潮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中国能够借助外资和技术,加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不平衡。
随着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逐渐淡化,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主要是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新组织。
这一浪潮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等在中国快速崛起。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全球化竞争的机会。
与此全球价值链的重新组织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的机会。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扩展业务和寻求新市场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企业的重要市场。
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压力。
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形象,以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中国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全球价值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协作与合作。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应充分利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
中国也需要应对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以应对全球化浪潮变革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 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历了五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浪潮,每一次都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次经济浪潮:个体经济浪潮改革开放初期,政策逐渐放宽,个体经济应运而生。
过去,个体经营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受到严格限制。
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个体工商户开始活跃起来。
他们从小本生意做起,如卖小吃、服装、日用品等。
个体经济的兴起,解决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这个阶段,许多人凭借勤劳和智慧,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街头巷尾的小摊贩、小店铺逐渐增多,城市的商业氛围日益浓厚。
第二次经济浪潮:股票浪潮上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的股票市场开始起步。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股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然而,一些有远见和勇气的人率先投身其中。
当时,很多人对股票的认识有限,但随着股市的发展,一些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资金支持,得以扩大生产和发展业务。
同时,也有一部分股民在股市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但股票市场的波动较大,风险也较高,不少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在股市的起伏中遭受了损失。
第三次经济浪潮:房地产浪潮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住房的需求大幅增加。
房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许多开发商纷纷投身房地产开发,大量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房价也一路攀升,早期投资房地产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房价过高导致居民购房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等。
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第四次经济浪潮:电子商务浪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在 21 世纪初迅速崛起。
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购买到各种商品。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物流、快递等相关行业的繁荣,也为众多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第三次浪潮的时间和特点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第三次浪潮的时间和特点近几年,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Google Photos更快地寻找自己需要的图片,可以利用Google Now 的自动推送功能获取所需信息,可以通过Inbox自动撰写邮件回复等。
人工智能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第一次人工智能浪潮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夏季学术研讨会上,助理教授John McCarthy提出的“人工智能”概念被正式使用。
此后,人工智能的先驱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将人和机器分开进行测试,如果30%以上的被测试者无法确定他面对的是人还是机器,这台机器就顺利通过测试,被认为具有人工智能功能。
受图灵测试的刺激,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
在此阶段,研究方法方面符号主义方法盛行,数学证明、专家系统、知识推理等形式化的方法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因为那个时候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刚刚起步,运算速度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二、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工智能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因为传统的符号主义学派发展缓慢,有研究者尝试使用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新方法,促使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实现了进一步发展。
在模式识别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大放异彩。
在这个阶段,由于数据量不足,再加上测试环境有限,人工智能只限于学术研究,没能走出实验室,不具备实用价值。
三、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2006年,Hinton等人提出深度学习技术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
2015年,在图像识别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率首次超过了人类肉眼识图的准确率,人工智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随着机器视觉研究领域的突破,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深度学习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6年,微软英语语音识别错词率降至5.9%,与人类不相上下。
历史上的六次并购浪潮
1.历史上的六次并购浪潮:时间主题和典型案例名称。
第一次:时间:1887-1904 主题:以横向并购为主,结果是导致了很多行业的高度重视,案例名称:美国工厂并购浪潮,托拉斯组织;第二次:时间:1916-1929 主题:纵向并购,帮助地区性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服务全国市场,案例名称:GEC第三次:时间:1963-1973 主题:混合并购,案例名称:GEC与AEI合并第四次:时间:1984-1990 主题:杠杆收购和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案例名称:merger and Acquistions.第五次:时间:1994-21世纪初期主题: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绿地投资而成为主导方式。
案例名称:波音第六次:主题:2.杠杆收购的主要特征及杠杆收购的历史.财务杠杆的运用将放大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当投资的年回报率高于借贷资金的年资金成本时,财务杠杆的运用才会为PE带来企业正常盈利水平之外的“超额”利润。
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当时公开市场发展迅猛,杠杆收购书籍向借贷人敞开了方便之门,允许他们借贷数百万美元去购买那些本来是很勉强的项目(先前是绝不可能的)。
在杠杆收购发展之初的1980年,被认为是杠杆收购之基的四大并购项目,其累计交易额就达到了17亿美金。
1988年是杠杆收购的发展巅峰时期,当时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80亿美金。
这些通过大局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也就是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
这些所谓的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项目最终演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
3.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及流程.优先债权,约占收购资金的50%-60%,由银行提供给控股公司,平衡期限为3-4年;普通债权,约占收购资金的20%-30%,资金提供者获得由控股公司发行的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平均期限为5-8年;自由资金(股权资本),约占收购资本金的20%-30%,PE与目标公司管理层获得控股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其中,管理层股份5%-10%)。
中 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期间出现了五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浪潮,每一次都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面貌。
第一次经济浪潮:个体经济浪潮上世纪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个体经济开始崭露头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政策逐渐放宽,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商业活动。
那些头脑灵活、敢于尝试的人纷纷“下海”,摆起了地摊,开起了小店。
当时,个体户们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小百货等。
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浪潮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培养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商业头脑。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个体户通过辛勤努力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逐渐积累了财富,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个体经济的大潮中。
第二次经济浪潮:股票经济浪潮90 年代初,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运而生。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神秘和机遇的领域。
起初,很多人对股票一无所知,但随着一些企业成功上市,股票价格的飙升,人们开始意识到股票投资的巨大潜力。
一时间,炒股成为了热门话题,无数人涌入股市,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巨大的,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投资者往往在市场的起伏中遭受损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股票市场的出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
第三次经济浪潮:房地产经济浪潮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房地产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建材、装修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房价的不断上涨也让早期投资房地产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增值。
工厂实施精益的五个阶段
工厂实施精益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稳定(5S、TPM、目视管理、VSM&指标):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着生产,怎么把不稳定的因素把成稳定的因素,把流程中的变异受到控制,提供减少浪费的环境,展现快速工作上的冲击,是这个阶段要解决的事情。
比如:品质的不稳定、班组人员的不稳定、设备的不稳定、无量化的指标等。
在推行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把5S作为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5S是发现问题的根源,同时,精益屋把5S管理列为精益生产的根基。
所以5S在开始必须做好。
第二阶段:畅流(多能工、防呆、快速换款、供应商管理)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使生产流程不间断,减少在制品周转时间,增加流程弹性,减少工作站间的重复性,让这个制程无等待,减少浪费多能工是每个公司都应该尝试去做的事情,现在企业越来越难招人,怎么通过减少人员的构建就能够开线生产,这个是每个公司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让每个人多掌握一些技能,生产线原来需要15个人组装作业的,多能工的话,现在可能需要5个人就开始进行生产,所以,多能工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也是解决工厂招工难的一个方式。
第三阶段:同步化(节拍生产)这个阶段重视的是节拍生产,要求与客户需求进行同步,让产品的生产率与客户的需求一致,创造有规律的流程重复性(节拍生产放在后面详细说明)。
第四阶段:后拉式生产(广告牌管理、供应商管理)所谓后拉式生产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点,将正确的物料放在正确的位置,进而生产正确的数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当时,我们用的是卡片,通过卡片来拉动生产节拍。
目的是要创造一个以客户需求为主,与操作工序连接的物料填补环境。
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一般的企业没有坚定的决心很难推行下去。
这个阶段解决了公司当时的在制品库存问题,压缩了生产周期。
第五阶段:平准化生产(信息管理、讯息快速管理)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怎么将信息快速反馈给需求方,搭配e 化系统管理的管理模式,减少需求的改变或反应时间、减少上游排程的变异。
托夫勒的三次浪潮理论
托夫勒的三次浪潮——读《第三次浪潮》有感197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名叫《未来的冲击》的书,此书一问世立即轰动美国社会,其内容成为人们茶余酒后议论的话题。
由于书中立论新颖,涉及各行各业,因而该书不胫而走,连续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发行量已超过700多万册,直至自前每年仍可销售15万册,书中的有关章节已成为美国大学许多学科的课程内容。
一本非小说的社会理论书籍居然能够畅销到如此程度,受到社会各界如此重视,在美国来说是少见的。
该书作者阿尔文·托夫勒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美国社会名流。
1980年托夫勒又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把《未来的冲击》上升为理论,这本书也立即成为畅销书。
在《第三次浪潮》中, 阿尔温·托夫勒把人类的文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次浪潮时期——农业阶段,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时期——工业阶段,不过300多年之久;第三次浪潮时期——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主要标志,太阳能的利用、空间技术、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的出现为象征的信息化阶段。
有人也称为新技术革命阶段。
他搜集了众多学科的大量材料,把《未来的冲击》的内容上升为“三个浪潮”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其要点可综合如下:第一次和第二次浪潮新石器时代的游牧部落于大约1万年前开始懂得农业生产。
在游牧部落变为定居生活以后,在社会结构、家庭、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
这个农业革命就是第一次浪潮。
农业知识向周围传播的速度很慢,大约每年一公里,迄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地区尚未被这一浪潮波及而处于游牧狩猎状态。
300年前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浪潮。
这次浪潮传播速度很快,不久即席卷欧洲冲向世界。
第二次浪潮有五个基本特点:一,群体化。
这个词有大规模化,集体化,普遍化等多方面的含意,意味着生产、分配、教育、通讯等都走向群体化;二标准化。
这是说在产品、时间、政治信仰、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强调标准化,县至语言本身,由于电视的普及,各地方言和口音也逐渐趋向标准化统一、三,同步化。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开始于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与全球化进程相比较落后。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
在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已经开始兴起。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形成了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全球化新格局。
中国正处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交织之中,这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使其有更多机会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和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产能之一,中国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丰富、价格合理的商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市场。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正吸引着全球投资和人才的关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的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喜爱。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和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新的增长点。
与此全球化的浪潮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贸易,而全球化浪潮的变化和波动使中国的出口受到了一定冲击。
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还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全球化正在导致全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三次浪潮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1956-1974年):AI思潮赋予机器逻辑推理能力。
伴随着“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概念的兴起,人们对AI的未来充满了想象,人工智能迎来第一次发展浪潮。
这一阶段,人工智能主要用于解决代数、几何问题,以及学习和使用英语程序,研发主要围绕机器的逻辑推理能力展开。
其中20世纪60年代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大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也将人工智能带入了第一波高潮。
但受限于当时计算机算力不足,同时由于国会压力下美英政府于1973年停止向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拨款,人工智能研发变现周期拉长、行业遇冷。
第二次浪潮(1980-1987年):专家系统使得人工智能实用化。
最早的专家系统是1968年由费根鲍姆研发的DENDRAL系统,可以帮助化学家判断某特定物质的分子结构;DENDRAL首次对知识库提出定义,也为第二次AI发展浪潮埋下伏笔。
20世纪80年代起,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AI程序被更广泛的采纳,该系统能够根据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推理出专业问题的答案,AI也由此变得更加“实用”,专家系统所依赖的知识库系统和知识工程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研究方向。
然而专家系统的实用性只局限于特定领域,同时升级难度高、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发展再次遇到瓶颈。
1990年人工智能DARPA项目失败,宣告AI的第二次浪潮步入低谷。
不过,同时期BP神经网络的提出,为之后机器感知、交互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浪潮(1993年至今):深度学习助力感知智能步入成熟。
不断提高的计算机算力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也推动感知智能进入成熟阶段,AI与多个应用场景结合落地、产业焕发新生机。
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的提出、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训练集上图像识别精度取得重大突破,直接推升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
2016年,AlphaGo打败围棋职业选手后人工智能再次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度。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1956年以前)回溯遥远的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拟人智能”机器的踪影,很早以前人们就试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以提高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据记载公元前900多年我国就有歌舞机器人,此外,还有能击鼓报时的“机关人”、能捕鼠的木制“钟馗”、能化缘的“木僧人”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我国历史上的萌芽。
公元前850年,古希腊就有帮助人们劳动的机器人,“机器人”(Robot)一词来源于斯洛伐克语,即古典戏剧中的“机器奴仆”,人们幻想利用“机器奴仆”来模仿代替人类从事服务和劳动。
很多科学家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
1642年,帕斯卡发明加法器,开创计算机械时代。
莱布尼兹提出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的思想,是现代机器思维设计思想的萌芽。
布尔创立布尔代数,开始用符号语言描述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
1936年,图灵提出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模型,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奠定理论基础。
1937年至1941年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阿塔那索夫-贝瑞计算机”问世,为人工智能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1943年,麦克洛奇和皮兹提出M-P神经网络模型,开创神经计算时代。
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1948年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信息论诞生,1948年维纳创立控制论。
1950年,图灵在其论文中阐述了“机器能思维”的想法,给人工智能下定义并论证其存在的可能性。
至此人工智能雏形基本形成,诞生条件基本具备,这一阶段称之为人工智能的萌芽期。
我们可以发现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第一次浪潮(1956-1970年)1956年,麦卡锡、西蒙、纽厄尔等10位在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在美国Dartmouth大学组织了为期两个月关于“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夏季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人工智能”术语第一次正式使用,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国际产业转移历程中的四次浪潮
国际产业转移历程中的四次浪潮1、第一次浪潮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
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也是第一个“世界工厂”。
当时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在19世纪前70年里,一直控制着世界工业生产的1/3到1/2,世界贸易的1/5到1/4。
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出地是英国,目的地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北美。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
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又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使“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先在北美殖民地尔后又在美利坚合众国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到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上大约有200个造铁厂,年产铁约3万吨。
超过它的只有英国本土、法国、瑞典和俄国”。
正是对这次来自英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奠定了美国后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美国对英国的产业转移的承接或承接的力度不是足够大,那么,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时间就要推迟,产生的影响力就要大大缩水。
美国以承接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为历史前提,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为技术基础,才推动了本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当之为愧成为世界工业发展史的第二个“世界工厂”。
可以说,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了“世界工厂”的第一次变1迁。
2、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转移。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美国国内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美国之所以将国内的部分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首先是处于冷战状态下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决定的。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
第二次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中国机会近年来,全球化浪潮不断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交织,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是指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信息传输和生产流程逐渐全球化,企业产业链条的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产品制造能力受到了全球企业的青睐。
这一时期,中国出口依赖度不断上升,加快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和国际市场化程度,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则是指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赋能了全球贸易、供应链和数字经济产业的高度发展。
中国在这个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逐步由加工型转向创新型、服务型经济。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最大数字经济市场之一,拓展了国内外市场的空间和机遇,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全球化使得市场规模和需求空间更全球化、多样化。
市场规模巨大、需求繁多的特点,对于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来说,都提供了机遇。
其次,全球化浪潮促进了科技与市场的结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这为创新思维、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第三,全球化使得物流、贸易、金融等行业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为中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物流、贸易、金融等行业,加深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综上所述,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交织下,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中国应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引言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而工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则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析其主要特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特征一: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随着电力的发展和应用,许多行业从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转向了机器生产。
电力推动了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例如,电力使得工厂能够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力的普及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电气化的进程。
2. 特征二:化学工业的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化学工业的兴起为许多领域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同时也推动了医药、家居和日用品等行业的发展。
例如,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 特征三:大规模生产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标志是大规模生产的兴起。
通过引入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制造业能够大量生产标准化和统一化的产品。
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廉价的商品。
这使得商品的普及化成为可能,使得大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生活。
4. 特征四: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还表现在交通和通信领域的发展。
汽车、飞机和铁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加速了人与物的流动速度。
此外,电报和电话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使得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球化。
5. 特征五:城市化的加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尤其是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过程。
工业革命使得城市成为工业和经济中心,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原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
原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自从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浪潮式的发展。
这些发展浪潮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改变,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并分析每一次浪潮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次浪潮:符号主义的兴起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浪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
当时,人们对于模拟人类智能的研究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了符号主义的方法来实现人工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符号的表示和处理来实现。
著名的例子就是推理系统Expert系统,它使用了符号逻辑来模拟人类的推理过程。
然而,符号主义的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符号主义很难处理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模糊的信息,因为符号逻辑只关注符号本身的意义,而缺乏对于语义和语境的理解。
其次,符号主义对于知识的表示和获取也面临困难,因为人类的知识是大量的、复杂的、分散的,很难通过简单的符号表示来表达。
第二次浪潮:连接主义的崛起人工智能的第二次浪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这个时期,连接主义成为了主流的人工智能研究方法。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来实现。
著名的例子就是神经网络,它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组成,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实现智能的表现。
连接主义相对于符号主义有一些优势。
首先,连接主义可以处理更为复杂和模糊的信息,因为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和提取出数据中的模式和潜在规律。
其次,连接主义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从而改善系统的性能和准确度。
然而,连接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连接主义的模型往往是黑盒子,无法提供对于决策和推理的解释。
此外,连接主义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广度和效率。
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的革新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可以说是深度学习的时代。
深度学习是连接主义的一种演进,它利用深层神经网络来实现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智能表现。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 响
单项选择题
读图判断,与第一 次工业革命无关的 是:( C)
A
B
C
D
�
子计算机的应用
(1946年美国-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诞生)为代 表,还包括人工合成 ,
材料, 材料,分子生物学和 遗传工程)等高新技
术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革命的成果? 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E
G
H
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1首先了生在英 首先了生在英 国,从发明和使用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 产机器; 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 开始于轻工业 棉纺织)部门, (棉纺织)部门, 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 人和技师; 人和技师; 3大机器生产代 大机器生产代 替工场手工业 1有坚实的科学基 础,科学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紧密结合,与技术结 合.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 发生,规模广泛, 发生,规模广泛,发 展迅速; 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 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 合相互促进; 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间相互渗透, 间相互渗透,高度分 化又高度综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点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影响比较
次第 项目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生产力迅猛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 2社会关系:垄断与 社会关系: 广泛建立; 广泛建立; 垄断组织形成, 垄断组织形成,主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入帝国主义阶段; 大对立阶级; 大对立阶级;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瓜分世界,殖民侵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瓜分世界,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略进入以资本输出 为主的时期;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为主的时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方从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平衡加剧,世界力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平衡加剧, 量对比格局发生改 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 量对比格局发生改 变. 品输出为主时期. 品输出为主时期.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的手段改变;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 生活发生变革; 生活发生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的调整-- --扩大了发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又是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益的第二次浪潮增长的客户需求,还有成本压力都让组织努力运转得更有效率。
谈到更有效率地运转,“精益”这个词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
毕竟,谁能拒绝精益“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承诺呢?AMT研究院将Roger Burlton、Peter Matthijssen发表的”精益的第二次浪潮”编译如下,使更多的读者能得到最前沿的精益管理思想方法。
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采用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生产组织、医院、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和政府部门都开始了它们的精益项目。
不幸的是,开展精益项目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
我们都听说过应用精益管理成功的案例,但是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调查,就会发现只有很少的组织能够采用精益管理获得持续性的成功。
周转时间可能会降低,但当精益项目结束的时候,它们又会升高。
当企业在欢庆成本缩减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因为其他问题的出现,花销并没有真正减少。
企业认为他们关注价值传递,但是消费者仍然在抱怨。
甚至有一个组织声称他们做了现状调研(AS-IS analysis)和企业业务蓝图分析和设计(TO-BE design),但是他们仍然慢慢回到了原有的状态(AS-WAS state)。
很多人会说“我们采用了精益的方法,但它不适合我们企业。
现在我们需要别的管理方法。
”所以企业的问题仍然存在。
精益管理真的不好吗?还是我们可以尝试对它做出改善?什么是精益(Lean)?精益思想和精益技术起源于1950年的日本。
丰田想在经济困难的时代存活下来。
他们用有限的方法提出了“丰田生产系统(TPS):一种思想方法和一系列的技术和最佳实践,使得他们能在竞争中运转得更有效率。
这在使丰田成为世界最成功的汽车生产商之一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后,James Womack研究了丰田的成功,并提出了精益(Lean)的管理方法。
但是我们在随后的例子会看见很多企业在精益生产的实施中忽略了TPS哲学的关键部分,例如成功的核心:个体雇员。
精益思想关注每天做得更好一点,认为很多小的改进会最终带来战略性的改进和更好的表现。
一些精益的重要原则有:1.客户价值和客户服务质量企业流程中总是有很多不增值的流程。
精益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客户价值并关注增值活动。
2.去除浪费环节我们的流程和组织充满了“垃圾”环节。
精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浪费环节的标准并提供最佳实践减少或去除浪费环节。
3.增加流动性事物在流动时可以增值,静止时则不能。
所以我们需要在流程中增加活动流。
而精益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存货和等待时间并提升流程的流动性。
精益就像是提供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检测工具和提升流程的最佳方法。
但这不是全部。
在成功实施精益管理的组织,精益思想已经扎根于组织文化中。
你可以在雇员的行为和管理思想上看见精益的影子。
从上层到下层每个人都采用精益的方法。
精益每天都帮助他们“做对的事情”,“将事情做对”以及“自信地运用常识”。
精益方法的误用由于严酷的经济环境,很多组织都选择采用精益的方法。
但是他们是否运用了精益思想的整套方法?还是他们只是为了运用一个“上去能提高效率的方法”而草草实施?很不幸的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只关注“快速的成本减少”。
他们运用精益方法都从部门流程开始。
通常情况下,这样做没有考虑到价值链下游其他部门的流程,也没有意识到终端客户价值的驱动因素。
他们所考虑的只是应用技术获得短期成功。
这些组织可能在短期获得一些财务利益,但是这种状况通常不会持续。
减少成本忽略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精益管理带来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者高风险等不良的后果。
最终是问题的症状,而不是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被解决了。
这些经营管理的实施通常会不同程度地为人们带来对精益思想消极的看法。
所以精益总是被看成是一种节约开销的工具。
雇员们总是不相信管理层的意图,很害怕精益管理会使自己失去工作。
所以精益的文化被建立起来,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精益文化。
在很多方面,与精益的文化恰恰相反。
在实施精益的热情过后,精益管理总是不了了之。
我们总是听到人们说:“精益不适合我们”。
但事实如此吗?很明显,这些组织没有真正地运用TPS的整套实践和思想。
他们只是误用了一些精益的技术。
仅仅使用精益的技术是无法使起效的。
如果你想真正从精益管理获利,你应该对精益管理和你组织将有的转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我们想鼓励组织去践行他们的诺言,并且采用经过第二次浪潮改良后的“精益管理”。
精益的第二次浪潮Roger Burlton和Peter Matthijssen认为,精益方法与哲学并没有问题。
所有的组织都可以从精益的法则和思想中获利。
但是他们常常错误地使用精益方法。
在精益哲学中没有捷径,它需要长时间地实施精益管理。
就算是像丰田这样的组织也在每天一点点地变好。
如果采用TPS的精益方法,精益的思想将会扎根于雇员的头脑和组织文化中。
我们都知道,你不能像为电脑安装一个软件一样轻易地将一种文化推行到雇员中。
这需要时间,教导与坚持。
精益管理的四个成功关键因素:1.坚持实施精益管理我们需要一直实施精益管理。
要有真正在管理层面上改变的决心。
精益需要管理层有支持性地行动。
管理者需要成为一些行为的榜样。
很多精益实践的失败都是因为管理层只关注部门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的坚持总体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终端产品重新制定与部门目标和测评无关的激励计划。
2.对客户价值和质量的关注我们需要真正地了解我们的客户。
什么是他们真正的需要和期待,决定了他们需要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效果和质量永远应该比成本更重要。
我们可以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通过做对的事情来省钱。
而最昂贵的成本是劣质产品带来的消极影响(返工,消费者投诉,因为声誉被毁坏而失去业务)。
3.使雇员参与精益生产在一个组织里,实际工作是在门店里或是基层完成的。
这里才是产品增值和建立与消费者关系的地方。
这里也是我们能发现哪些是有价值的流程的地方。
如果我们想提升,我们应该使基层的雇员们参与、支持并真正喜爱精益生产而不是把精益生产强加给他们。
4.流程思想业务流程通常是“无形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服务型企业来说。
为了将精益技术最优化,我们需要“发现流程”。
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流程可视化并分析它们。
精益提升应该被放在整个价值链中考虑。
所以我们应同时实施流程管理与精益管理。
“精益架构”(图1)展现了对于精益的一些重要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在组织中长期使用精益技术来作为坚固的基石。
移除浪费环节提升流动性也是精益生产非常重要的要求。
但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来帮助实现精益生产,比如:帮助实现流程和质量评估可视化的技术,评估和维持持续改进的技术。
这些技术都可以帮助我们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实现真正的改进。
图1 精益架构通过每天采用这些技术,精益文化会慢慢被加入企业文化中。
只有当我们实现了所有这些精益管理的要求时,精益架构才能承担“持续的改进”。
所以精益的第二次浪潮是采用更多的方法、思想和工具,以及长期建立精益思想,也是有关对于改变组织架构、决定和习惯的充分准备。
为了消费者(当然也是为了企业)我们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可以提升的机会。
持续的改进精益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提升,最终达到战略性的提升。
每天出现的问题都会被定义、衡量、分析、修正和控制。
精益提供了很多技术来支持这个闭环的活动。
深挖问题的根本总是一个挑战。
当问题出现时,人们通常会责怪流程设计的缺陷和IT辅助支撑的缺位。
找出这些“惯犯”是我们提升的机会。
但是他们是否是问题的真正原因?还是只是一些隐藏得更深的问题引起的“症状”?实际情况是:组织里的很多问题根源都不在流程配置或是IT上,而是流程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进问题的根源,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一些诸如“组织结构”,“业务规则”,“雇员激励”的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采取精益管理,这些问题必须被讨论。
“比同五边形”是一个有效的流程环境优化工具,见图2。
图2 比同五边形业务流程在组织表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流程环境可以对流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同五边形展现了流程的环境怎样为企业表现最优化对流程提供支撑。
业务流程通常是“无形”的,但是流程环境更为“有形”。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改进提升都没有考虑整体情况而直接放在流程环境上。
我们都听说过IT中心、组织架构中心、政策中心的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改进项目。
这样是短浅的并且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为了优化组织表现,以下重要的因素需要被整合考虑:s 策略s 表现s 技术s 业务规则s 信息s 知识s 便利性,设备和工作地点s 组织s 人力资源领先的精益管理组织将业务流程作为优化整合调整流程环境的一种技术。
通过以流程是否“增值”的视角来评判流程,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可以得到保证,多余流程可以被去除。
比同五边形是一个发现与分析流程环境的有力援助。
它可以帮助你提升客户中心度,处理浪费以及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结束语精益的思想是以最终结果为导向每天做得更好一点点的思想。
精益的第二次浪潮是要雇员们参与进精益生产中,运用创造力学习并享受这个过程!企业精益生产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出在看系统的角度上。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一个流程导向的系统视角,没有看到企业系统不同部分之间内在、本质的关联,导致管理各环节的脱节。
因此,AMT在帮助企业进行管理提升和导入流程管理时更关注“整体最优化“,即更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的端到端流程视角,打破部门壁垒,流程的设计与管理站在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考虑。
精益管理也需要流程环境的变革,“更大的价值和更少的成本”,如何把精益管理通过流程融入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们在残酷竞争环境中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