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云的观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 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课后作业
复习知识点
回顾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完成习题
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相应的习题或实验报告,巩 固学习成果。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书籍或网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 学习。
03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
01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云的认识
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测,加 深对云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 力和科学素养。
04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表现评价
积极参与
观察能力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云观 测的兴趣。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云的特征,进行简单 的分类和描述。
探究能力
合作精神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提出假设 并进行验证,以及记录和分享观察结果。
2. 运用更多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和互动,鼓励学生敢 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想法。
05
相关教学资源推荐
教学视频资源
《云的观测》教学视频
该视频由专业教师授课,内容涵盖了云的观测方法、云的形成原理以及与天气变 化的关系等方面,适合四年级学生及家长观看。
教学内容与计划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云的分类、特征及天气意义,以及观测云的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先引导学生了解云的形成过程,再讲解云的分类及特征,最后组织学生进行 云的观测活动,并总结观测结果。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前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 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云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观测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工具观测云,并准确记录观测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践、合作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地观测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的观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云的观测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云。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望远镜等工具观测云,并记录观测结果。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心得,总结云的观测方法。

5.知识拓展:介绍更多关于云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测并记录一周内的云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观测云过程中的态度、合作能力和观测技能;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 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
【老师】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学生边描பைடு நூலகம்云,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网状图。
让学生自己说出在天气日历中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哪几种。
先在黑板上画出圆,描阴影让学生判断天气,在撒纸片。
尽可能收集多的云的形状,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
总结在什么样的天气中会分别看到这三类云。
教学重点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描述云
【老师】板书“云”字。提问学生: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那么,在古代人的眼里,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描述云的古诗。
【展示】描写云的古诗词。
【老师】云是千变万化的,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云是由千千万万是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老师】非常棒!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用云量来划分的呢?
二、观察云
【老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4页上的内容。
【总结】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当空中的云量小于1/4时,就是晴天;当空中的云量大于1/4,不超过3/4时,就是多云;当空中的云量大于3/4或覆盖整个圆面时,就是阴天。
【活动】(1)在一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上,撒一些用手撕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让学生说出此时的天气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将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天的云量。让学生判断当天的天气是晴天、多云还是阴天。在室外观察时,将提前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①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云的形成和分类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类型的云,了解云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云的分类、形成过程以及观测方法。

2.难点:云的形成过程的微观解释,观测工具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云的知识。

2.使用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摄像机等。

3.准备相关资料,如云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云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云,激发学生对云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云?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云的分类图谱,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云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发观测云的工具,学生进行云的观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不同类型云的特点。

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云的分类和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介绍一些专业的云观测工具,如雷达、卫星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云的研究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在观测云方面,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云的观测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并能够准确描述云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形成过程以及观测方法。

2.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共同完成观测任务。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云的特点,分享观测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云的图片、视频资料,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观测云的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中的云,激发学生对云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天空中有哪些类型的云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云的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同时,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如积云、层云、卷云等,并简要介绍每种云的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云进行观测。

教师提供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观测。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2023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CATALOGUE目录•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准备•说作业设计01说教材•本课说课内容为“云的观测之一”,主要涉及对云的认识和观测。

教学内容包括云的分类、云的形成、云的特点以及观测云的方法等。

说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云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了解云的形成和特点,理解观测云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观测工具,掌握观测云的技能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正确使用观测工具;云的形成和观测方法;本课教学重点为云的分类和特点;02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23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特征。

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03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指导思想0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0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探究学习学法03说教学程序自主合作学习制定观测计划根据课本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制定云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地点、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施观测学生根据观测计划,实地观测云的变化和特征,并记录观测结果。

概念普及通过观看气象云图和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分组交流观测心得,讨论云的形成原因和分类标准等问题,加深学生对云观测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对于云的分类和形成可能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学会观测云的方法。

3.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

2.观测云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云的图片。

3.观测云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云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云吗?2.呈现(15分钟)展示云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原因。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云的分类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云的实验,使用工具记录云的形态、高度、移动速度等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再次强调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观测云,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强调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张云的图片,描述云的形态、高度、移动速度等特点,并思考如何通过云的观测来预测天气。

8.板书(5分钟)板书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本次教学活动以云的观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和拓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云的观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6课。

研究的内容属于天气观测的范畴。

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观测云状和云量的方法。

第二部分到室外观测云。

第三部分阅读谚语。

本课所讲的内容属天气部分教材。

教师将重点指导学生在经历“阅读资料——学习观察方法——室外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习观测认识云,为学习天气变化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本班共有50多名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知识面很广,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善于提问。

科学课堂思维活跃,活动积极大胆,动手能力较强,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在平常生活体验中,他们对云并不陌生。

但他们很少想到甚至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来观测云,更没有深层次地思考有关云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用云状和云量观测云。

b.知道云状的种类和云状的含义。

c.初步了解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及含义,并能用谚语预测天气。

2、过程与方法能观测和记录云状、云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欣赏云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观测云的乐趣。

b.意识到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阅读资料——学习观察方法——室外观察记录”教学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五、教学准备:1、室内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云状、云量等图片。

2、室外教学准备:成立观测小组,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戴上遮阳眼镜等。

六、说教法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直观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按云量辨天气时通过课件展示了对比强烈的晴天、阴天、阴雨天三张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天气,天上的云也不同。

再进一步让学生用词描绘一下晴天、阴天、雨天的情景,由此引出:观测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应该观察云的哪些特征,来预测天气?进入下一个环节。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以观测云为主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云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并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观测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3.云与天气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天气案例,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3.准备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

4.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云?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云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如水蒸气凝结、空气上升等。

教授观测云的方法,如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实践。

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观察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云的观测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云的观测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云的观测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中的一节课,课程主题为“云的观测”。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什么是云,云的种类、形状以及云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1.了解云的种类和形态,学生能说出云的名称和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来描述云,了解自然现象的道理。

3.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云的种类和形态1.介绍不同的云朵及其特征。

2.介绍云朵常见的颜色。

3.引导学生了解云层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知识点二:云的运动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云的运动轨迹。

2.介绍影响云运动方向的因素。

知识点三:人类如何利用云?1.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2.介绍根据云来判断天气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情况和天空中有什么东西。

呈现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云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云层的变化,记录并比较云层变化前后的不同。

同时,引导学生描述云层的运动规律,分析影响云层运动的因素。

拓展介绍根据云来判断天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云来判断天气,并帮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总结让学生归纳今天所学的云的种类、形态和运动规律,总结云层变化前后的不同,并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评估方式对于本节课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云观察记录表单,让学生在观察云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记录云的变化规律,同时可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建议1.通过实际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云朵形态和运动规律。

2.教师在讲解云朵种类和特征时,可以适当结合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云朵实地观察,并记录下相关信息,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云朵种类、形态和运动规律的掌握。

小结本节课能够让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观察云朵,了解自然环境现象以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云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工具进行云的观测,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保护环境、探索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云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云的观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摄像机等。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表和指导语。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空,询问他们看到了哪些云。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云的观测》。

呈现(10分钟)1.展示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和视频,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2.讲解每种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云进行观测。

2.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进行云的观测,并记录下观测结果。

巩固(5分钟)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结果,分享观测心得。

2.教师对各小组的观测结果进行点评,指出观测方法和技巧方面的优缺点。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云的观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云的观测在气象、农业、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天空中的云也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云的观测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云的观测方法和云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空中的云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云的观测方法和分类,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云的观测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云的观测方法和云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云的观测方法和云的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掌握云的观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观察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云的观测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空中的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激发他们对云的观测的兴趣。

2.探究云的观测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高度等特征,总结出云的观测方法。

3.学习云的分类:根据云的观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云的分类,掌握各种类型云的特点。

4.实践与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运用所学的云的观测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总结云的观测方法和分类,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云的多样性,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实践中掌握云的观测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法掌握云的观测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测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

3.实践观测: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法。

4.成果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观测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云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7.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云的观测记录表,并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云的分类 | 云的形成 | 云的观测方法———–|———–|————-1.层云 | 1. 凝结 | 1. 目测2.积云 | 2. 升华 | 2. 工具观测3.卷云 | 3. 冷却 | 3. 拍照记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使学生了解云的多种形态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科学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关于天气、大气的基本知识。

他们对云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观察到各种云,但对云的观测方法和技巧尚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学会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观测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云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探究云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云的观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望远镜、云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画笔、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云?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云的分类、形成及观测方法。

云的分类:根据形状和高度,云分为四大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和垂直云。

云的形成:水蒸气经过冷却、凝结形成云。

观测方法: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云的颜色、形状、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云的观测实验。

学生分组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云,记录云的颜色、形状、高度等特征。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01说教材•本节课主要涉及云的观测和特征识别。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不同云的形成原理、云的分类、观测工具的使用和云的特征识别等方面。

说教材内容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掌握云的特征识别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掌握云的形成原理和分类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云的分类和云的特征识别,教学难点是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云的特征识别。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实验、探究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02说教法通过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云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模拟云的生成、变化和消散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云的形成原理和变化特点。

模拟情境情境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云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云的美丽和神秘。

实物展示在课堂上展示云的图片、模型等实物,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云的形态和特征。

直观演示法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探究一种特定的云的特征、形成原理等,并相互交流、讨论和总结。

互动交流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组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小组合作学习法03说学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制定具体的探究方案,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自主探究学习法提供清晰明了的观察指导,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简单易懂的观察表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云的形态、颜色、高度等特征,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天空、记录云的变化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原理。

2.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识别不同的云朵。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学会正确观测云的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3.准备记录云的变化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中的云朵,激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使用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学会正确观测云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云的观测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记录云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天空,记录云的变化,并尝试解释云的变化原因。

8.板书(5分钟)云的分类、形成原理、观测方法总计:50分钟以上是针对《云的观测》这一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云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云的观测》教案.第一篇: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6《云的观测》教案.《云的观测》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描述云出示“云”字。

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气泡图记录学生想法。

探究内容: 观察云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反馈为什么要观测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云的观测“那老师有一个问题。

问:“为什么要观测云?”答:“云的变化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如人工降雨或人工消雹等”云是由什么组成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云的观测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但是在观测云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云。

问:“云到底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答:“云是由大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 问:“水滴大家都知道那么什么是冰晶?” 答:“冰晶是小颗粒的冰。

”现在我们了解了云,知道了云是什么组成的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观测云了。

回忆自己看到过的云,你联想到了什么? 问:“我们先回忆一下自己以前看到过的云,你有没有对云的形状产生过联想?”答:“一些云像棉花;一些像羽毛;有的像小动物等。

云的观测说课稿(共6篇)

云的观测说课稿(共6篇)

篇一: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天气现象并记录了天气日历,那么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生答:云二、观察云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用网状图记录学生的想法(课件伴随)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不能猜测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

(课件出示云的图片)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

4、师生反馈。

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的描述。

三、对云的分类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一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中的第六课。

今天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即: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和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定位
本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六课,是在学习了《温度》、《气温》、《风向》、《风速》以及《降水测量》相关内容之后,出现的一节专门观察学习云的内容。

本册总共分为《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整本教材内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逐渐延伸开来,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顺应皮亚杰的个体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天气》单元在本册教学安排中属于基础单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物体都在发生变化,是学生接触自然变化的开端,也是学生接触物理变化的开端,为下一单元《溶解》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思维基础。

《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欣赏美丽的天空、观察并绘制有关天气的图画;欣赏有关天气的美文;找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云的观测,包括认识云的形成、按照云量的多少划分天气状况、按照云的高低对云进行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云预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属于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起始,是学生接触《科学》这一学科的开端,所涉及内容均为基础课程,为以后的《科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由于四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云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天气的分类和
云的分类认识还远远不足,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云的形成,学会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进行划分;
2、掌握根据云的形状和高低区分云。

(四)、教学重点
通过开展观察天空中云的活动,建构起“云是会变化的”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天气划分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对云的分类认识还不够,而且这些内容属于后期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这方面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由于四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并且,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全,概括归纳的能力还比较差,很难一下子总结出三种云不同之处,因此,我将云的分类作为本课教学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四级学生大多处于9---12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在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初步具有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不完整。

这一阶段应顺应儿童思维发展顺序,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云的观测》一课具有相当强的实际操作性。

在小学生的视角而言,生活中的未知事物远比书本中描述的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且小学生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观测云,能够很好的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一是多媒体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形成”小视频,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指导学生观察云,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云量的多少;通过观察图片引入“云是不断变化的”的科学概念。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参与学生的讨论研究活动,做每个学生的学习伙伴,最后总结云量的变化规律。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大胆地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云的分类依据,以及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层层深入得出结论,同时进行知识的拓展,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二)、学法
1、自主学习。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尤其是处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期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对已知不足、未知居多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发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百闻不如一见,直接参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科学知识。

体验“柳暗花明”的快感,感受科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通过上述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同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多少、颜色、形状、高低进行比较观察,从而总结得出结论。

本课是由整体到局部转变的一课,不仅云有多少的变化,还有高低和形状的变化。

尽管学生对云的经验是丰富的,但对云的变化认识不够,特别是对云的分类和预示天气认识不够。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观察云:
1、观察图片云量的多少,总结得出根据云量的多少划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2、观察三种云的图片,注意云的高低和形状,总结得出云的划分依据。

五、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1、说教材
定位基础
内容云的形成、云量、云的分类
目标了解云的形成、学会划分天气、掌握云的分类
重点学会划分天气、掌握云的分类
难点掌握云的分类
2、说学情
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
3、说教法、学法
教法:
①、讨论教学法
②、问题教学法
学法:
①、自主学习
②、探究学习
4、教学过程
观察讨论总结
六、教学反思(学前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我的预设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声音偏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二是小组观察讨论时,部分同学参与度不强,未参与到讨论之中。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