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从阿波罗精神说开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之比较

从“阿波罗精神”说开去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在人们心目中,阿波罗是一个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容貌英俊,前额宽阔,显得精明、坚定、安详、端庄和自豪。

阿波罗是希腊精神文化的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希腊文明发展的特点和希腊人的观念。他反对混乱,主张公正、和谐,是适可而止,清醒节制的象征。同时他被视为理智的化身,代表着深受希腊文明影响的西方文明中理性的一面。这种理性与酒神狄奥尼索斯所代表的激情与非理性一起构成了西方人道主义精神财富的两块基石。

本文从阿波罗精神出发,以其所代表的理性精神以及强调的适度原则为基础,联想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与习俗,结合当今中西方生活实际,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

适度原则强调有自知之明,“认识你自己”“勿过度”。这是对其信奉者的一种要求规范,与生命紧密相连。关注生命个体,时刻在人的生命中寻找美。这里的适度法则并不仅仅是指向艺术,也指向当下的生活。

提到适度原则在生活中的运用,乐活族是其中显著代表。乐活族又称乐活生活、洛哈思主义,是西方一个新兴生活型态族群。乐活由音译LOHAS而来,LOHAS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乐活”是一种环保理念,一种文化内涵,一种时代产物,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日神精神的适度法则。

乐活族崇尚义利合一、天人合一与身心灵均衡发展的价值观,树立离苦得乐、与自然和他人共乐的人生观,主动放弃违背道德、健康、环保与可持续的“不乐活”的思想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都能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既不盲目崇洋,也不刻意复古,走在经典与时尚之间,走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降低自身的欲望,放慢生活的节奏,平缓自己的呼吸,减少浮躁的行动,逐渐体验慢生活、简单生活、宁静生活与悠闲生活的价值与趣味。

在中国,孔子的“食无求饱”观念与传统医学中的“过食损寿,节食益寿”的养生之道,传统推崇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竭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与西方日神精神相对应的理性精神体系。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中国文化里知足常乐,量力而行,中庸之道,均是对过犹不及,适度原则的良好诠释。

在饮食上,乐活族倡导只吃七分饱。这与孔子推崇“食无求饱”不谋而合。事实上,许多专家提出过人类的饮食并非十分饱才是最健康的,真正的健康是七分饱。许多人仍在盲目的信奉者愈饱愈好的错误理念。

孔子的饮食生活和饮食思想都是值得在当代广泛推行的。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孔子却享有73岁高寿,充分证明了孔子饮食思想的正确性。孔子认为:“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孔子不贪图口腹之欲的满足,相反还警惕自己安于贫顿“不足”,以使自己永远有“禁”,有“度”。孔子在物质生活上安于简约淡素。

在饮食方面,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觉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这也是孔子从其礼学、仁学出发,对统治阶层人物以及一般人提出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符合古今“修身养性”的养生之道。更是体现了他节制饮食,适可而止的饮食文化思想。所谓适度,就是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特征,其次是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最后才是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坚持恰如其分,坚持精选式的生活方式。

简单生活、享受生活,用心地做某一件微小的事情,不苛求自己,不过度劳累。中西方文化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人类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做出选择,要求我们用理性的观点对待万事万物,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大自然,共同构建和谐理想的人类世界。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诱惑,许多人会茫然失措,在功名与利禄中碌碌一生,与自己成为陌生人。我们应该学会善用上天赐予的丰富资源――“我自己的身体感官”来观察世界,在身心归零之后,发自真我的内心,快乐与人相处,甚至快乐与物相处。

通过对阿波罗精神的分析理解,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告诉我们要坚持阿波罗的理性精神,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审美的选择,才能享受审美的人生,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