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布尔什维克的含义及由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每千居 民受过 普通教 育人数
婴儿死亡 率(‰, 注:越小 越好)
俄国
18
16
0.18
5.5
66.5
260
美国 45.7 36.9 1.44 35.8 197
162
德国 64.8 24.8 0.5 15.7 157.4 207
英国 75.8 —— —— 14.0 142.3 145
法国 44.1 28.8 0.5
互相监督”的方针
1949年,《共 同纲领》; 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 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 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 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 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线索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 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3.严重破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 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 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 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 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学情分析】【新设计】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列宁画像和苏联国旗)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导师列宁,他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间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让我们大家也把目光投向俄国的大地,去了解那场改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探讨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实证分析能力。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数据库等,进行历史研究,提高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旨在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临时政府的成立、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等;2.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包括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各地武装起义等;3.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包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
2.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研究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例如,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撰写反思日记,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体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结构性,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板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左上方为课程标题和日期,中间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右下方为课堂小结和思考题。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和回顾。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在黑板上画好框架,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内容,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填充信息,引导学生跟随板书进行思考和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复杂历史概念的理解困难等。我将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适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会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包括沙皇制度的腐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等,让学生对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接着详细讲述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的成立,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3.然后重点讲解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十月革命的过程,通过革命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发展脉络。
4.最后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包括对俄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革命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四月提纲》的重要意义
课文注释:《四月提纲》的重要意义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领导革命,1917年4月16日夜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从国外回到首都彼得格勒。
次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4月20日,《真理报》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为题发表了列宁这篇报告的提纲,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在这篇提纲中,列宁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就是资产阶级已经从沙皇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就应该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列宁认为,由于当时苏维埃还对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临时政府,夺取政权的方式是:只要苏维埃能掌握全部政权,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
无产阶级可以在苏维埃内部展开斗争,逐步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苏维埃,最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因此,列宁号召人民“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同时,列宁还认为,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当时气氛比较浓厚的革命护国主义。
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许多人都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也就必须继续进行战争。
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力量,伺机反扑。
针对这种情况,列宁指出当时仍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只有苏维埃掌握了全部政权,才能以民主的、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
列宁的这些主张遭到了孟什维克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直到5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列宁的主张才获得通过,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纲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撰写小论文和阅读书籍,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冗余。
2.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要程度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3.在板书过程中,适时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历史背景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图片等,用于直观展示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
3.技术工具:利用PPT、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各课知识点史料、解读与注释-优质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之源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
当每个人可以假借法律去拼命捞钱,那就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财富,所有的财富总是落在少数人手里,被他们分掉,其余的人就变成穷困不堪。
……因此,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
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英]托马斯·莫尔①《乌托邦》②【解读】这段材料选自托马斯·莫尔的名著《乌托邦》,其要点是:①人若拥有私有财产,就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②少数人假借法律的名义捞取钱财的结果,除了他们占有了国家的财富之外,还造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贫困。
③只有废除私有制,社会财富才能得到公平的分配。
资料显示:①莫尔认为:财富的私人占有制度是社会的万恶之源,也是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本原因。
②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宁。
③由于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莫尔并没有明确指出他所谓的财产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也没有明确指出依靠谁和通过什么方式消灭私有制。
【注释】①托马斯·莫尔(1478—1535),16世纪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除了用“羊吃人”来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和设计了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没有贫穷的理想社会之外,莫尔还深刻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产生根源。
其主要思想多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传承。
②《乌托邦》全称叫《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是莫尔采取游记的体裁,通过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谈海外奇遇的方式讲述了“最完美的国家制度”。
“乌托邦”词源出于希腊文,意思是“子虚乌有的地方”。
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就得名于莫尔的这本书。
十月革命高中历史知识点
十月革命高中历史知识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俄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以下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知识点:1.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这为革命提供了土壤。
2. 布尔什维克党: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十月革命的主要力量。
布尔什维克党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 二月革命: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 四月提纲:列宁在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后,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目标和策略。
5. 七月事件: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试图发动起义,但被临时政府镇压,列宁被迫逃亡。
6. 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起义,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7.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革命成功后,苏维埃政权立即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8. 内战:革命胜利后,俄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内战,布尔什维克党与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9. 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为了恢复经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NEP),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经济存在,以促进经济恢复。
10. 影响: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对20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月革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过程、主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背景l.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2)政治条件: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激化。
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主观条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1)任务: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战争,不能满足民众要求(2)内容: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4.十月革命(1917年ll月)(1)经过:①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起义开始,8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②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2)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选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2.措施(1)政治上: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3.意义: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1)对人类历史: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宪法的制定;三大改造。
2.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如何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积极性及局限性。
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的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那二月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问题。
(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革命的背景20世纪初期的俄国,虽然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却仍然有很浓厚的封建残余,这种残余包含两个方面——从政治上来讲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从经济上来讲,最主要的仍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正因为基于此,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这本身已经让俄国孕育着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
如: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发展的矛盾(由于一直以来实行的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这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所以便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故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矛盾也尖锐化)。
而它偏偏在这个时候参加了一战,这不仅使原来的这些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如: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不断下降等等),而且还增加了新的矛盾,即: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
因此,20世纪初期的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而因为俄国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实力的不足对西方强国处于依赖地位。
因此,俄国便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此时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课文注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在大战期间,沙皇政府不断加强反动统治,工会组织大部分被解散,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家议会中的代表被逮捕,党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大战还给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极端混乱的局面,约1 400万青壮劳动力脱离生产,被拉去当兵。
由于燃料不足,工厂减少了生产,1916年有30多座高炉熄火。
农村大片土地荒芜,物价飞涨,食品奇缺。
为了应付战争开支,沙皇政府大借外债,仅在军需订货方面,就欠英、法、美三国的债务达7769亿卢布。
俄国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1916年,许多城市开始发生饥荒,工人运动急剧高涨。
这一年罢工有1 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
1917年初,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运动在彼得格勒发生,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过及其意义
课文注释: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过及其意义1905年1月16日,也就是俄历1月3日,俄国首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一万多名工人为反对工厂主开除4名工人举行罢工。
其他工厂的工人也群起响应,几天内罢工工人人数达到15万人。
1月22日,这一天是星期天,14万罢工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前往冬宫广场,准备向沙皇呈递请愿书。
请愿书中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八小时工作制、土地归农民、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召开立宪会议等要求。
他们幻想着“至高无上”的沙皇能体恤下情,接受他们的要求。
然而,事与愿违,在游行队伍的前进途中,早已埋伏好的军警野蛮地向和平请愿的工人们开枪射击,一千多人遭到杀害,数千人受伤。
历史上把这一惨剧称为“流血的星期天”。
军警的暴行激起了人们更大的愤怒,莫斯科等许多城市的工人也举行总罢工。
到这一年的8月,全国的罢工人数达到80万人。
在罢工斗争中,工人们日益成熟,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这一组织形式,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出现了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
同时,士兵中的不满情绪增加。
6月,俄国黑海舰队的装甲舰“波将金”号的水兵自发举行起义,击毙反对起义的军官,把军舰开到正在举行总罢工的敖德萨。
10月20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司机开始罢工,全俄政治罢工开始。
25日,全俄有75万铁路工人参加罢工。
此后罢工逐渐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政治罢工,二百多万工人参加罢工。
沙皇见势不妙,颁布诏书,答应了工人的一些要求。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深入,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2月20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莫斯科工人代表苏维埃举行政治总罢工,成立了工人义勇队。
工人们武装起来,同军警进行斗争,一度占领了几乎所有的车站。
其他许多地方也发生了武装起义。
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起义力量比较分散,起义很快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
在1905年革命中,俄国的工人阶级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
这次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苏联的成立相关史料解读
苏联的成立相关史料解读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行使政权的声明(节选)全体工人、士兵和农民们:第二届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开幕了。
大会代表了大多数的苏维埃,其中还包括了若干农民苏维埃的代表。
作为妥协产物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切特权随即终止。
由于受到占压倒多数的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支持,并立足于工人和彼得格勒驻军的胜利起义,大会兹决定将政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临时政府已被解散,其中大多成员已被逮捕。
苏维埃权力机关将立即提出建议:对所有国家实现民主的和平,并立即在所有前线实行停战。
它保护地主的、皇室的和寺院的全部土地,将它无偿地转移给农民委员会;它将保卫士兵的权利,引导军队实现完全民主化;它将创立工人监督工业生产制度;它将保证在规定日期召开立宪会议;它将以面包供给城市,以首要必需品供农村;它将保卫俄国境内各个民族都有自决的权利。
大会决定将地方权力转移给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由它们负责加强革命秩序的任务。
大会号召在战壕里的士兵要保持警惕与坚定。
苏维埃大会深信革命的军队一定会知道如何捍卫革命,以粉碎帝国主义的一切企图,直到新政府把正在直接向各国提出的民主的和平条约缔结为止。
──《布尔什维克革命(文献和材料)》【解读】1917年11月7日晚10点45分,就在起义者攻打冬宫的同时,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
会议发表了这份声明,指出:①这次大会代表了俄国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将起着国家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职能的作用,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切特权终止。
③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全部土地无偿地收归国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④对社会进行民主化改造,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⑤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将奉行民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资料显示:①俄国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苏维埃这种俄国式的无产阶级政权之后,立即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苏维埃政权首先要解决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关切的土地、和平、面包以及民主权利问题,这充分地体现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节俄国十月社会主
第2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素材包) 1.苏维埃:俄文COBET的音译,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
它是在1905年革命中由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
它既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又是新政权的萌芽,为列宁首先建立、肯定并发展。
二月革命后成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后正式成为苏俄权力机关的名称,后为苏联宪法所肯定。
后来,苏维埃通行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成为工农革命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代名词。
2.布尔什维克:俄语音译,意为多数派。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
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
3.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
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共产国际的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
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必须执行它的决定。
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
为了联合英美进行反法西斯斗争,1943年6月,共产国际宣告解散。
提升点二单列视点——十月革命的特点及意义史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教你读史]史料一是《四月提纲》的部分内容,解读史料结合句号标点分出层意,第一个句号说明革命目标的转移,第二、三个句号说明革命的原因及其最终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图画说明:攻打冬宫
图画说明:攻打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革命的开始,攻占冬宫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高潮。
1917年10月20日(俄历10月7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
他指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拖延就是犯罪,就等于自取灭亡。
他还拟订了起义的具体计划。
10月23日,党中央举行会议,讨论武装起义问题。
会议以10票对2票的多数通过决议,确认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会上成立了由列宁、斯大林等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
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下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
10月29日,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
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双方都加紧准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赤卫队共约二十万人,而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掌握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各军校的士官生、哥萨克部队,约有几万人。
11月6日拂晓,临时政府先发制人,派士官生查封布尔什维克党机关报《工人之路》的印刷厂,下令封锁主要交通要道和桥梁等。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提前发动起义。
当晚11时,列宁化装后秘密来到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
到7日晨,起义部队已经夺取了主要桥梁、火车站、电话总局、银行等战略据点,控制了全城。
只有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少数据点尚未攻克。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下午6时,冬宫被包围。
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起义部队向冬宫发起冲击。
第二天凌晨2时10分,战斗全部结束。
临时政府的16名部长被捕。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最后胜利。
这幅油画反映了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课文注释: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10点40分,正当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
到会的共有673名代表,代表全国400多个苏维埃组织。
其中布尔什维克党人占多数(390名),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处于孤立地位。
第二天清晨5时左右,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同日晚11时左右,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
它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9日2时左右,通过《土地法令》。
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
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人民委员会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司法、内务、民族事务等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
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
清晨5点钟,大会胜利闭幕。
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5.19课文注释:俄国二月革命及其结果
课文注释:俄国二月革命及其结果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
1917年初,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等俄国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罢工运动最为突出。
俄历2月18日,即公历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很快,罢工浪潮遍及全城。
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女工和妇女为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举行政治罢工、集会和示威游行,高呼“面包”、“打倒战争”和“打倒专制制度”;很多男工也加入游行行列,罢工总人数达到九万多人。
次日,彼得格勒的罢工人数增加到二十多万人,涉及224家企业。
俄历2月25日,整个彼得格勒到处都是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罢工人数增加到25万人,罢工发展为政治总罢工。
当晚,沙皇赶紧命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准备镇压。
大批军警占领了市中心和各主要交通要道,在屋顶上和角楼里架起了机枪,准备向参加游行和示威的群众射击,密探们也四处搜查和逮捕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遭到破坏,5人被捕。
广大人民没有被沙皇的镇压所吓倒,继续坚持斗争。
26日,在兹纳缅斯克广场,集会群众遭到警察镇压,四十多人被杀。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号召进行反对沙皇制度的武装斗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
这一号召得到了工人的响应,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
27日,起义席卷全城。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长期在军队中做宣传工作,彼得格勒卫戍部队中的广大士兵拒绝向起义群众开枪,并掉转枪口,参加起义。
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夺取了彼得格勒的主要军火库──兵工总厂,缴获了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的弹药。
起义者占领了火车站、发电站等许多重要部门,逮捕了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地方沙皇政权。
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当天,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下,资产阶级组成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
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