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
03遥远的地平线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近大远小
请填空近宽远 窄来自近大远小请填空
近疏远 密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变线:指与透明
画面成纵深角度的 线段在透视方向有 了变化,本来相互 平行的线段出现了 近宽远窄直至消失 到一点的现象。
地平线:
指向水平方向望去, 天跟地交接的线。
消失点
视平线: 指与画 者眼睛平 行的线。
想一想:
画家是在哪 个位置作画 的?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作业要求:
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 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 视纸中画出来。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了解线性透视现象;
技能目标:能利用线性透视进行简单的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线性透视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了解线性透视形成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性透视吗?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代表四种视觉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画分别是那种视觉现象?
不同的视觉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地平
线和消失点在哪里?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十分准确,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2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仔细找一找这几幅图中的视平线在哪里?
生:认真观看后,仔细寻找;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的很认真,也找的十分的准确;
三、实践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尝试画出校园内某处的风景,要求画出风景的地平线和消失点;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课件
02
《遥远的地平线》作品解析
作品背景
01
02
03
创作年代
这幅作品创作于XXXX年 代,是艺术家对自然与人 类关系的深刻思考的体现 。
文化背景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 化氛围,通过艺术的形式 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向往。
个人背景
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 ,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低谷 ,作品也融入了个人情感 和心境。
作品内容
主题
作品以“遥远的地平线”为主题 ,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
系。
构图
作品采用水平线构图,将画面分为 前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层次,层次 感强。
色彩
作品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馨、 宁静的感觉,同时通过色彩的渐变 和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
作品风格与技巧
风格
作品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 ,强调对自然美的追求和 对情感的表达。
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上还需加强练习。
延伸学习建议
继续探索
01
阅读相关书籍
03
0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地平线的表现方式 ,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
04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地平线表现的美术书籍 ,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创作练习
05
06
布置作业,让学生创作一幅以地平线为主 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技巧。
技巧
艺术家运用了丰富的绘画 技巧,如点彩、渲染等, 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创新之处
作品在表现手法和构图上 都有所创新,展现了艺术 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 理念。
03
美术知识与技能训练
色彩运用
色彩运用
通过观察和欣赏《遥远的地平线》作 品,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 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实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仔细视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肯定情境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第1 课时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老师请同学们先观赏一张图片,你们发觉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改变?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逝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好玩的现象,今日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二)视察分析,了解改变: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改变的图片,引导学生视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很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改变,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改变?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改变。
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改变?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常养成细致视察的习惯,就会发觉更多好玩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驾驭画法: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好玩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觉它们的大小有改变吗?师:假如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觉它们的大小有改变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改变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觉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改变!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课件)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近高远低 近大远小 近疏远密
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 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 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 近稀远密的变化。
作品欣赏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 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两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与 远处的路面各有什么不同?路有什么变化?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课时1
地平线: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 天跟地交界的线。
消失线
消失点
地平线
消失线
消失点
地平线
消失线
消失线
消失点
地平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 | 湘美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认识小学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
2.理解自然景观的表现方法;
3.学习画布的构成和运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世界著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
2.难点:通过绘画手法表达自然景观的远近和空间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艺术背景介绍
本节课讲解的画家是美国画家亨利·康斯坦(Henry Koerner)。
康斯坦在二次大战时期曾担任美国空军军官,在此期间他曾被困于德国,在战场中直接接触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这也成为他后来创作艺术的主题。
2. 欣赏与分析
1.小组分享主题:让学生认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的不同特点,并理解画家康斯坦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这些不同特征。
2.欣赏康斯坦的作品《遥远的地平线》(The Distant Horizon),理解其构图、色彩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
3.分析画品,询问学生在画品中看到什么特点,从视角、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画家如何通过构图和色彩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手工制作活动
1.学生自选素材,画出遥远的地平线,要求表现远近关系和空间感。
2.注重构图和素材的搭配与运用。
4. 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个人创作心得与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康斯坦作品的欣赏和学生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画家的手法,自由发挥表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个人创作心得与体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绘画技巧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地平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平线。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平线景观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平线景观图片,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一、课程地点、时间和对象本次美术课程是针对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面向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课程时间是一个课时,大约为40分钟。
本次课程将在教室内开展。
二、课程内容简介本次美术课程的主题是“遥远的地平线”,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线条及形态的绘制表现远方地平线的虚实感和距离感。
本课将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探究遥远景色中的线形及风格。
同时,学生将进一步认识颜色的混合、阴影及明暗原理,使画面的构成更加完整,理解深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地平线的基本知识和用途;1.2 从视觉及形态上了解远方的地平线;1.3 掌握一些线条及造形的表现方法,如线性透视法及自由线条法等;1.4 具备色彩混合和明暗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能力目标2.1 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视察和分析景色及场所的能力;2.2 培养创造和表现力,提高绘画水平;2.3 培养观察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3.1 提高对自然及美的热爱;3.2 培养学生的耐性及毅力;3.3 培养学习过程中分享、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4.1 通过视觉来分析景色及场所;4.2 通过绘画来表现目的、形式、技术、材料等。
五、教学难点5.1 如何通过色彩混合及明暗技巧来表现画面的距离感和虚实感;5.2 如何掌握线性透视法及自由线条的表现方法。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6.1 视频解析法;6.2 课堂讲解法;6.3 示范操作法;6.4 自主实践法。
七、教学步骤1.导入1.1 师生问答。
用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它的作用和表现方法等。
1.2 展示一些描绘遥远地平线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从画面感受其虚实感和距离感,并引导学生自由展开讨论。
2.讲解阐述2.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充分说明线性透视方法及自由线条方法的画面,并介绍这些方法的表现原理。
2.2 为学生呈现一些充分说明色彩混合和明暗原理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光线影影响的。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2014秋) (共20张PPT)
地平线消 透视现象
失点
一条地平线 近大远小
一个消失点 近高远低
两组变线
近疏远密
近宽远窄
小训练
参照以上的四种 视觉现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如树木、车 辆等。)
画作赏析
西方绘画中运 用焦点透视表 现空间的经典 作品
霍贝玛《林荫道》
金色麦田
通往远方的 小路
松树
希施金《黑麦田》
生活的丰富 和质朴的美,
作业要求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并简单上 色。 注意画中景物的透视现象以及遮挡关系。
错觉摄影
在摄影里,通过摆置 设局,自己制造所要 拍的场景,在一个特 殊的视点进行拍摄来 质疑现实,探讨视觉 语言的可能性。
近大远小、特定的角 度、特定的位置
班 级 秀
谢谢欣赏!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阜阳市育新小学 肖杨
我知道
地平线: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
消失点:当两边的物体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 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变线: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 到一点的现象
练一练
你 找 对 了 吗 ?
我思考
• • •
当变线消失在地平线上一点时, 两边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现象是什么?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近高远低Fra bibliotek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宽远窄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疏远密
快速竞答
近大 远小
近大远 小
试一试
透视现象并不是独立存在 的,他们相互依存。
图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分别是什么? 地平线在哪里?消失点和变线呢?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教案03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一、基本说明1、模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年级:小学六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4、所属的章节:第3课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3、学情分析:透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更谈不上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丰富的前后空间关系的画面了。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
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5、设计思路:我紧扣教学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欣赏中感受透视变化——在观察分析中了解透视规律——在探究练习中掌握透视画法——在教师示范中拓展学生思维——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成就,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近大远小”的这种独特的透视规律!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看一看环节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透视现象。
学生通过欣赏对透视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说一说环节,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让学生知道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平线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和画法,能够运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
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给予个别指导。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绘画材料。
2.投影仪、幻灯片。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遥远的地平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新湘教版美术六下3《遥远的地平线》PPT课件
作业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 线、消失点。
添画训练
小训练要求
参照以上 的四种视觉现 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
(如树木、 车辆等。)
我能表现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地平线
•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 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 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 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 常用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时 候。
欣赏:
——透视的摄影作品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河道》 摄影作品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地平线:
向水平方向望去,天与地交接的线 。
地平线
消失线
消失点
地平线
观察他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我发现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Hale Waihona Puke 我发现近大远小请填空
近宽远 窄
我发现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消失点
地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34
欣赏: ----学生作品
地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欣赏: ----名作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表现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画法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地平线的处理不够准确,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和美观。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知道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
2.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地平线的作用和画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处理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平线的画法和特点。
教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平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它在画面中起到稳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讲解如何利用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在画纸上描绘地平线。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课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课件概述 3 教学内容分析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概述
课件简介
课件主题:《遥远的地平线》
特点:地平线是视觉上最远、最清晰的线,通常在晴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
形成原因:由于地球是球体,越远的地方越向上,因此当人们站在地面上看时,远处的天空与地 面相交,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这就是地平线。
意义:地平线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人们观察和感知空间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它也 是许多艺术家和摄影师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平线的 远近关系
掌握地平线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地平线 的变化
难点:如何将遥远的地平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难点解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将遥远的地平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让学生通过 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出地平线的独特美感。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的特点,如它的形状、色彩和远近关系等, 并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地平线,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物展示物品
PPT课件:包 含本课的教学 目标、重点难 点、知识点解 析等内容,方 便学生了解本 课的学习要求。
实物展示物品: 包括绘画工具、 颜料、画布等, 供学生进行绘 画实践,加深 对美术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教学工具:画笔、颜料、画纸等美术用品
画笔:用于描绘和 创作美术作品
创作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改变地平 线的形状和色彩等方式,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3)-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遥远的地平线(3)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和空间感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地平线画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介绍地平线的定义,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
2. 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讲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展现空间感。
3. 创作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创作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2. 难点:理解地平线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地平线。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以地平线为主题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平线的概念,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和运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地平线主题的创作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遥远的地平线(3)2. 内容: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创作实践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以“遥远的地平线”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作业要求:要求运用所学的地平线知识和绘画技巧,展现空间感和透视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平线的概念,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
在创作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地平线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平线的概念、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2. 难点: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表现,绘画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地平线相关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平线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地平线的概念、在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分析绘画步骤及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平线绘画练习。
5. 评价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表现出地平线的特点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地平线的概念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及绘画步骤与技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1. 平坦地面的地平线:在平坦的地面上,地平线通常是一条清晰、连贯的直线。
在绘画时,要注意地平线的水平性,可以通过使用直尺辅助绘制,以确保地平线的平稳。
地平线的颜色和纹理也需要与地面相协调,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3
课遥远的地平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
导入课题: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
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
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
(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
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
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
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3.拓展:
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瞧!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
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