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总结

合集下载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PN)的应用时机
• 对于营养风险较高的患者(NRS 2002≥5分,NUTRIC≥6 分),若48~72 h内EN无法满足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蛋白质 的 60% 时,建议给予SPN。
• 对于胃肠功能严重障碍且不能使用 EN 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建议尽早启动 PN。
• PN 相关感染性并发症多由于静脉导管、肠源性和配置过程 污染,规范选择导管途径和标准化维护、尽可能恢复肠内喂 养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举措。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无益。 • 较长时间PN治疗易发生PNALD,尽早启动肠内喂养、优化
PN 处方、控制感染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是防治的重要方法 。
• 为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应避免长时间过高热量及过量葡 萄糖的摄入,适当调整 PN 处方,如使用中/长链或结构脂 肪乳剂或鱼油脂肪乳剂。
•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经口进食或经胃肠道支持喂养 ,补充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以减少胆汁淤积均可减少肝功 能损害的发生。
肠外营养(PN)的停止时机
• 持续肠外营养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和肠外营养相关 肝病的风险就越大。
肠外营养(PN)的输注途径
•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应放置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水平 ,右侧入路优先于左侧入路,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单腔静脉导管可降低导管阻塞或感染的发生率。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风险较低,
感染性并发症较少,是较长时间 PN 输注的主要途径。
肠外营养(PN)相关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PN)的配制方法
• 与单瓶输注相比,“全合一”PN可减少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相关感染风险,更符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是PN建 议的应用模式。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一、外科营养支持的基础知识1. 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前通常会经历长期的不适饮食,身体虚弱,消耗过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因此,在外科营养支持过程中,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营养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估工具进行,包括NRS2002、MUST等,可以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营养支持的不同途径在外科营养支持中,通常采用口服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途径。

口服营养支持主要依靠病人口服营养制剂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而肠外营养支持则是通过胃管、空肠管或中心静脉营养等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

3. 营养支持的原则在外科营养支持中,有一些基本的营养支持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和手术特点制订营养支持方案;其次是适量原则,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机体的代谢情况确定营养素的摄入量;再次是渐进性原则,通过逐渐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监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外科营养支持的术前准备1. 术前营养调理术前的营养调理是为了提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手术的风险。

在术前,可以通过口服高能高蛋白营养制剂或者静脉注射氨基酸等方式来进行营养补充,以增加病人的体力储备和免疫功能。

2. 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在外科手术前,通常需要对病人的胃肠道进行准备,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胃管或者肠内营养制剂来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或者采用清肠剂来清洁肠道,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三、外科营养支持的术中营养支持1. 术中的能量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会发生改变。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肠外营养支持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能、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的目的,同时起到增强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使病人康复的作用。

因此,凡需维持或加强营养支持而不能从胃肠道摄入或摄入不足的病人,都应视为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一)绝对适应证1.肠道过短。

2.严重营养不良。

3.多发性创伤。

4.腹膜炎。

5.严重的肾或肝功能衰竭。

6.胰腺炎。

7.主要器官脓毒症。

8.大面积烧伤。

9.大手术后的病人。

10.非常不成熟的新生儿。

11.胃肠道畸形的婴儿。

(二)相对适应证1.术前/术后轻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2.术前/术后恶性肿瘤患者。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证1.病人的消化道功能正常,并可充分利用者。

2.预计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少于5天者。

3.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不宜强求术前肠外营养支持。

4.预计发生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可能带来的益处时。

三、营养液配制技术(一)肠外营养液的组成肠外营养液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混合制成。

1.葡萄糖糖类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为了提高足够的热能,在配方中常应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所需热能根据病人体重、消耗量、创伤及感染的程度而定。

一般每天需8386~16736kj(2000~4000kcal),但对高热或严重创伤病人,热能需要量可达20920kj(5000kcal)/日。

如果用5%葡萄糖液,1000ml仅能供热能8368kj(2000kcal)。

因此,临床上常用40%~50%的葡萄糖液配制营养液。

2.氨基酸氨基酸提供氮源,是合成蛋白质的基质,足够的氮源可补充和减轻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促进组织愈合及酶和激素的合成。

其需要量可以从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以氮为单位,一般为8g/m2体表面积或0.2g~0.3g/kg,在氮丢失过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

现供临床应用的结晶氨基酸混合液的配方有多种,可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证据总结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证据总结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证据总结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4)1. 营养状况评估的重要性 (5)2. 营养状况评估的方法 (6)三、肠内营养在成人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6)1. 肠内营养的定义和优点 (8)2.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 (9)3.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0)四、肠外营养在成人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11)1. 肠外营养的定义和优点 (12)2. 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 (13)3. 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 (14)五、肠内肠外营养在成人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应用 (15)1.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联合应用 (16)2.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调整与优化 (17)3. 肠内肠外营养在成人重度烧伤患者中的长期应用 (19)六、结论与建议 (20)1.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现状与问题 (22)2. 对成人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建议与展望 (23)一、内容概要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身体和代谢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在烧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适当的EN可以刺激肠道蠕动,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和内毒素吸收。

改善营养状况:通过提供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要素饮食、非要素饮食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逐步增加喂养量:开始时,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足够能量需求。

维持适当的喂养速率和温度:注意喂养管的位置和通畅性,以及喂养的速度和温度,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补充不足的营养:对于存在严重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肠外营养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改善整体营养状况:尽管肠内营养是首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肠外营养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跳过消化系统,直接将营养物质输入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

它被广泛应用于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或无法以常规途径消化吸收的患者。

下面是对肠外营养支持的综述。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指征1. 整个消化系统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的患者,如重症肠道疾病、严重胰腺炎等。

2. 消化系统吸收能力减弱或受限的患者,如严重腹泻、严重吸收不良症等。

3. 消化系统暂时性功能受损,需要恢复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期、重症监护室患者等。

4. 营养需要增加或不能通过口服满足的患者,如长期低营养状态、营养不良、氮平衡受损等。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1. 静脉全营养支持(TPN):通过中央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电解质等的完全营养制剂。

2. 静脉部分营养支持(PPN):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包括葡萄糖、电解质等的部分营养制剂,不含氨基酸和脂肪乳剂。

3. 中央静脉营养支持(CVNP):将部分或全部营养溶液通过中央静脉输注,适用于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

4. 脐静脉营养支持(PVNP):将部分或全部营养溶液通过脐静脉输注,适用于婴儿营养支持。

三、肠外营养支持的组成1. 氨基酸:提供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和免疫系统功能维持。

2. 脂肪:提供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减少高血糖反应,促进蛋白质保留和代谢。

常用的脂肪乳剂有植物油和鱼油两种。

3. 葡萄糖:提供能量,维持血糖水平,减少蛋白质分解。

一般情况下,葡萄糖的用量为4-5g/kg/天。

4. 电解质:提供必需的矿物质,维持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有钙、钾、钠、镁等。

5. 微量元素:提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铁、锰等。

微量元素在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减轻营养相关并发症和促进伤口愈合有重要影响。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1. 感染:静脉插管、气囊排空、注射泡腾剂等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2. 营养相关脂肪肝:长期高脂肪输注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影响肝脏功能。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摘要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输送营养物质来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包括评估患者适宜性、护理配合、血糖监测、感染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背景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绕过胃肠道,直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消化道功能受损、不能正常摄取或消化吸收的患者。

肠外营养的有效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并正确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评估患者适宜性在给予肠外营养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宜性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营养需求、静脉通路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是否需要断食、是否有肠梗阻等情况,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外营养治疗。

护理配合在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工作: 1. 确定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2.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避免发生漏液、渗透或堵塞等问题。

3. 观察患者的肠外营养配方是否适合,如有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

血糖监测肠外营养患者常常伴随有血糖升高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包括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感染防控肠外营养患者由于经过静脉输液,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

2. 定期更换肠外营养配方,避免穿刺口感染。

3. 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及时处理。

结果通过合理的肠外营养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解决患者在肠外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关注度是成功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关键。

结论肠外营养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评估患者适宜性、护理配合、血糖监测、感染防控等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剂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

药剂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

药剂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临床营养支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有幸参与了这一领域的实践工作,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二、工作总结1. 角色定位与职责理解:作为临床药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临床营养支持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即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确保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能获得合理的营养支持。

2. 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不断运用所学的临床营养知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通过与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我们共同解决了许多因营养不当导致的临床问题。

3. 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提升:临床营养支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员有效沟通,共同推进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4.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随着营养支持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

为了保持专业竞争力,我始终坚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经验分享1. 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我会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这不仅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还能优化药物治疗效果。

2. 跨学科团队的协作模式: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我深刻体会到跨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护士合作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操作,与其他科室协调解决营养相关问题等。

3. 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除了生理上的营养支持,我还注重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建议,以及指导患者如何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有效的营养支持。

4. 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新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的制定等。

这些新进展为我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和实践机会。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ICU患者肠外营养支持

ICU患者肠外营养支持

ICU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肠外营养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或肠内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来说,肠外营养是一种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概念、适应症、实施方法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挑战。

一、概述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物质,以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元素和能量。

它通常适用于无法通过口服或肠内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道功能障碍、管路阻塞、严重腹泻等情况。

ICU患者常常处于严重疾病状态,其代谢水平和能量消耗较高,因此肠外营养对于维持其营养平衡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二、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障碍:包括肠梗阻、肠瘘、胃肠瘘等情况,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肠内途径摄取足够营养的情况下,肠外营养支持是必需的。

2. 重大手术或创伤:手术后的恢复期以及严重创伤后,患者往往需要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素。

3.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在MODS患者中,晚期肠功能障碍常常出现,肠外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态的稳定。

4. 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静脉营养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胰腺负担。

5. 严重腹泻:长时间的严重腹泻导致体液和营养的大量丧失,肠外营养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

三、实施方法1. 营养评估:在决定是否使用肠外营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营养状况以及预测能量和营养需求等方面。

2. 静脉通路插管:在选择静脉通路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常见的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

3. 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营养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营养配方,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 营养输注控制:在开始肠外营养支持之前,需要明确输注的速度、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监控相关的指标,如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023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

2023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

2023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对2023年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进行总结。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进展1. 肠外营养支持技术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

目前,已经出现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系统,方便了医生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同时,新的营养配方的开发也为肠外营养支持提供了更多选择。

2. 肠外营养支持的个体化在过去的几年里,肠外营养支持的个体化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通过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医生能够更精确地确定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剂量,提供更符合患者需求的肠外营养支持。

3. 肠外营养支持的全程管理肠外营养支持需要全程管理,包括评估、制订计划、执行、监测和调整等环节。

2023年,肠外营养支持的全程管理将日益完善,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预后。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挑战1. 营养支持的不均衡在实践中,很多患者接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或者接受了过多或不合适的营养支持。

这些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营养状态不稳定,甚至出现并发症。

2. 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问题肠外营养支持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如感染、血栓、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安全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格外重视,加强监测和管理。

3. 肠外营养支持的经济负担肠外营养支持的费用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在2023年,如何降低肠外营养支持的费用,提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方向1. 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的推广在2023年及以后,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将成为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

通过精准的评估和管理,医生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最适合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2. 优化肠外营养支持配方的研发目前,已有一些新的肠外营养支持配方问世,2023年及以后,将继续加强肠外营养支持配方的研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编辑课件
31
单独输注葡萄糖的缺陷
高血糖
葡萄糖输入过快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功效下降,如“胰岛素抵抗”
感染、高代谢、代谢性疾病、脏器功能不全
低血糖
输入外源性葡萄糖,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停输
后血糖骤降,但胰岛素浓度逐渐下降
编辑课件
32
单瓶输注脂肪乳的缺陷
脂肪乳剂输注过快的后果
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浓度迅速增高
保存条件(光线、温度、 时间)
输液袋材料(醋酸乙烯 EVA、透气性)
抗氧化剂浓度(VitE、C 、 A等)
VitA,K,C光稳定性差
微量元素硒、铜、铁、锌、 锰
编辑课件
新生儿、危重症人和HPN 患者尤其应注意
27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肠外营养不同于肠内营养,属强制性的营养支持手 段,不同于正常经口摄食时的生理过程,故更易出现各 类并发症。
Velickovic G, et al, Med Hyg, 1995
Tristan Udriot M, et al, Med. Hyg. 1993
编辑课件
26
“全合一”的稳定性
包装容器
透氧,不能长期储存
脂肪乳剂的过氧化问题
氧气 脂肪乳剂的成分
吸附
光线
维生素B2是光增敏剂, 促进氨基酸的光分解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肠源 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肠源性感染 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1.局部感染
2.导管性败血症
3.肠源性感染
编辑课件
30
(三)代谢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本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本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本概述: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输液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满足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需求。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口服或经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肠外营养支持的原理、适应证、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综述。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原理:1.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可以适应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营养成分,保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2.维持营养平衡: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定制,补充体内所缺乏的营养成分,维持体内的营养平衡。

3.促进康复: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1.消化道功能不良:包括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肠梗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2.手术后或创伤患者:手术后或创伤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肠道休息,此时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轻身体的负担。

3.重度烧伤患者:重度烧伤患者因伤情严重、大面积损伤,口服摄入营养不足,此时肠外营养支持对其康复至关重要。

4.肠道传输功能障碍者:如严重的胃肠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三、肠外营养支持的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微量元素等。

2.确定适宜的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和营养需求确定适宜的输液速度,避免快速输液引起的代谢负担。

3.注意输液途径的安全性:肠外营养支持常采用静脉输液途径,要注意输液管道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4.监测肠外营养效果:对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体重、血糖、血脂和电解质等检查,监测肠外营养的效果和患者的代谢情况。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1.避免肠过度萎缩:在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一定要适时适量地刺激肠道,避免肠道功能的进一步退化。

胃肠外营养知识点总结

胃肠外营养知识点总结

胃肠外营养知识点总结一、胃肠外营养的适应症1. 消化系统肿瘤、梗阻或功能障碍(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导致不能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2. 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包括消化系统的手术、大面积创伤、危重病人等;3. 消化系统出血、吸收不良、营养不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4. 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导致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5. 慢性卧床或不能摄入足够营养的老年人。

二、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形式胃肠外营养最常用的形式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

营养液常由氨基酸、脂肪乳和葡萄糖组成,通过混合配制后通过静脉导管输注到患者体内。

此外,也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三、胃肠外营养的监测与管理1. 体重监测:患者在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期间,需要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以评估营养状态和调整营养液输注量。

2. 血液监测:包括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的监测,以及监测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浓度,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

3. 导管护理:静脉导管的护理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更换穿刺点,定期清洁导管,以防止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4. 营养液输注:需要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输注营养液,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量,避免发生液体过载。

5. 患者情况观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1. 感染: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胃肠出血或穿孔引起的感染等。

2. 肝功能异常:长期使用胃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导致脂肪肝或胆汁淤积等肝功能异常。

3. 电解质紊乱:输注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4. 血栓形成:长期静脉导管留置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静脉栓塞的风险。

五、胃肠外营养的营养液组成1. 氨基酸:提供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帮助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 脂肪乳:提供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帮助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3. 葡萄糖:提供能量,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

营养科专项工作总结范文(3篇)

营养科专项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营养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患者提供专业营养诊疗服务的重任。

本年度,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营养科专项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医疗工作1. 业务量稳步增长:本年度,我科共接待患者XX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住院患者XX人次,门诊患者XX人次。

2. 营养诊疗水平提升: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我科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

本年度,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率达到了XX%,患者满意度达到XX%。

3. 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本年度,我科成功开展了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营养评估与监测等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

4. 疑难病例讨论:积极参与院内组织的疑难病例讨论和大会诊,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二)教学工作1. 培训与交流:本年度,我科共举办营养知识讲座XX场,培训医护人员XX人次,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营养诊疗水平。

2. 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分享我科在营养诊疗方面的经验,提升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

(三)科研工作1. 科研项目:本年度,我科承担了XX项科研项目,涉及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干预等方面。

2. 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营养相关论文XX篇,其中SCI论文XX篇。

三、工作亮点1. 团队建设:我科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本年度,我科共培养营养师XX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学术影响力:通过科研和学术交流,提升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工作不足与改进1. 工作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营养知识掌握不足,影响了我科工作的开展。

2. 改进措施:加强营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诊疗水平;开展营养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营养健康的认识。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1.肠外营养
又称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补给病人每天所需的全部营养或部分营养。

(1)补给途径:①浅静脉营养。

通常适用于不超过2周的短期肠外营养,或较长期输入接近等渗的营养液,多选用氨基酸-中浓度葡萄糖-脂肪乳剂系统。

②深静脉营养。

长时间静脉营养,特别是输入25%葡萄糖液,宜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向上腔静脉插入硅胶管,24小时或夜间连续滴入。

(2)常用的静脉营养液。

有葡萄糖液、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3)适应证:①无法有效进食或有消化吸收障碍:如高位小肠瘘、短肠综合征、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严重等。

②消化道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

③特殊病情: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2.肠内营养
符合生理状况,远比静脉营养简便安全,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

(1)补给途径:以口服为首选,不能口服者,采用管饲。

以后者占多数。

①鼻饲。

经鼻腔插入长约1.5m、直径3~4mm的硅胶重头管,借胃蠕动推送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②胃肠造瘘。

经胃造口引导入十二指肠,或于屈氏韧带下15~20cm行空肠造口。

(2)营养液:①多聚膳。

含未经消化的蛋白、糖、中等量脂肪,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的患者。

②单体膳。

亦称要素饮食,含不需消化或稍消化即可吸收的分子状态营养物,如葡萄糖、氨基酸、水解蛋白、乳化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适用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吸收功能尚可的患者。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一、前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一种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营养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予以汇报。

二、肠外营养应用情况概述1. 应用对象:本次点评涉及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等。

2. 应用时间:本次点评的时间范围为过去一年内。

3. 应用科室:涉及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

4. 应用情况:根据临床实际需求,我院肠外营养的应用情况如下:(1)重症患者:占比约为30%,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胰腺炎、重症感染、MODS等疾病。

(2)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占比约为20%,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出血等疾病。

(3)围手术期患者:占比约为25%,主要用于术前营养支持、术后康复等。

(4)营养不良患者:占比约为15%,主要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疾病。

三、肠外营养点评结果1. 点评指标:(1)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包括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

(2)肠外营养的配置:包括营养液的配制、输注速度、输注时间等。

(3)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4)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2. 点评结果:(1)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我院在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上,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采用个体化方案。

点评结果显示,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基本成分的使用比例合理,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

(2)肠外营养的配置:点评结果显示,我院肠外营养的配置过程规范,输注速度、输注时间等参数设置合理。

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营养液输注不足或过量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3)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点评结果显示,经过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24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2篇)

2024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2篇)

2024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范文【篇一】2024年肠外营养支持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肠外营养支持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生存率。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广泛应用了肠外营养支持来治疗各种不同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情况,如癌症、胃肠道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等。

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营养方案制定,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肠外营养支持在2024年的应用效果逐渐得到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支持的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物质,增加了感染和静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对于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判断还不够明确,临床医生在选择肠外营养支持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此外,对于肠外营养支持的剂量和调整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肠外营养支持。

首先,加强与临床营养科的跨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的营养治疗团队,共同制定肠外营养支持的指南和标准,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

其次,加强对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于肠外营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降低肠外营养支持的费用,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加强研究和宣传、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肠衰竭儿童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

肠衰竭儿童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

肠衰竭儿童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肠衰竭儿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导致消化吸收不良的儿童。

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而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使得肠衰竭儿童的治疗极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将总结肠衰竭儿童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

肠衰竭儿童的营养支持需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确保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以满足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其次,要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最后,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肠衰竭儿童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两种常用的方式。

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直接输入体内,适用于不能经胃肠道摄入食物的儿童。

而肠内营养是通过经口或经管道摄入食物,适用于部分能够耐受胃肠道喂养的儿童。

在对肠衰竭儿童进行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被认为是首选的方式。

研究发现,相比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菌群失调等,从而减轻肠衰竭儿童的并发症。

因此,肠内营养是肠衰竭儿童营养支持的最佳选择。

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乳糖、脂肪乳、肠内营养液等。

根据研究,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肠内营养配方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因此,对于肠衰竭儿童来说,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肠内营养配方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还需要关注肠衰竭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

肠衰竭儿童由于长期腹泻或其他原因,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需要根据体液和电解质的情况,适当调整肠内营养配方中的浓度和成分,以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

总的来说,肠衰竭儿童的营养支持应该以肠内营养为首选,选择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肠内营养配方,同时关注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由于肠衰竭儿童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各异,每个儿童的营养支持需求也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的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等静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临床首次真正地应用肠外营养是1967 年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 和Wilmore ,应用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 于1 例短肠综合征的婴儿,虽然仅存活22 个月,但从此开创了临床营养的新时代。

二、分类:中心静脉营养:对于胃肠无功能或者在7-10天以上不能使用胃肠道或者通过外周静脉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者,应行中心静脉营养。

包括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上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

周围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不超过10天及少量营养支持可以考虑。

三、适应症常见应用肠外营养的病人有: (1) 7 天不能经胃肠进食的病人。

(2) 短肠综合征。

(3) 消化道瘘。

(4) 麻痹性肠梗阻。

(5) 急性胰腺炎。

(6) 多发性内脏损伤。

(7) 脓毒血症。

(8) 大面积烧伤。

(9) 炎性肠道疾病。

四、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①导管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神经血管损伤、导管体内断裂、空气栓塞、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后皮下积液等。

②感染并发症如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营养液污染等。

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长期的传统PN 可导致肠黏膜萎缩及肠道细菌移位,如果在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酞胺,可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源性败血症的发生。

③代谢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

应注意输注速度和胰岛素的使用,严密监测血糖、尿糖、电解质。

④肝胆并发症成人中以脂肪变和脂肪性肝炎最常见,儿童以胆汁淤积为主。

多数患者这些变化是暂时的,停用PN 后可恢复正常。

⑤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常见的有低钾、低镁、低磷。

在PN 过程中,应定期测血电解质、应用安达美。

五、肠外营养制剂的分类及特点1 碳水化合物制剂碳水化合物制剂是最简单、有效的PN 制剂,可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50% ~ 60% ,葡萄糖是PN 最常选用的能量制剂,临床上常配制成5%、10%、25%、50%等规格的注射液。

此外,70%葡萄糖注射液专供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

临床常用制剂还有果糖、麦芽糖及糖醇类(如山梨醇和木糖醇)。

但这些制剂均不能长期大量应用,否则会引起高乳酸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

目前已不主张单独应用葡萄糖制剂,而应与脂肪乳剂合用,以减少葡萄糖用量,避免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另外,在大量输注葡萄糖时,需补充适量胰岛素以弥补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每日葡萄糖用量不宜超过400 g。

目前,3 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木糖醇的混合制剂已在日本出现,这种新型制剂的葡萄糖浓度较低,使得血清葡萄糖水平也低,从而减轻了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而果糖和木糖醇又增加了葡萄糖的利用与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最好的代谢效应。

2 氨基酸制剂氨基酸构成肠外营养配方中的氮源,用于合成人体的蛋白质。

人体蛋白质由20 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8 种人体不能合成(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必须由外界提供,称必需氨基酸。

现有的复方结晶氨基酸溶液品种繁多,都按一定模式配比而成,可归纳为二类:平衡型与非平衡型氨基酸溶液。

临床选择须以应用目的、病情、年龄等因素为依据。

每天提供的氨基酸量约1 ~ 1.5 g/kg 体重,约占总能量的15% ~ 20%。

平衡型氨基酸溶液中所含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符合人体基本代谢所需,生物利用度高,适用于多数营养不良病人,如乐凡命(8.5%、11.4%)、格拉命、5%复方氨基酸等。

其中8.5%和11.4%的乐凡命含18 种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包括酪氨酸和胱氨酸。

格拉命含有17 种氨基酸,其主要特点是含有L-甘氨酰-谷氨酰胺,能在血浆中迅速分解出谷氨酰胺。

非平衡型氨基酸溶液的配方系针对某一疾病的代谢特点而设计,兼有营养支持和治疗的作用,目前主要指肝病、肾病、创伤和婴幼儿用的氨基酸。

肝病用氨基酸富含支链氨基酸,能够调节血浆支链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用于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昏迷的治疗,如安平、肝安注射液等。

肾病用氨基酸由8 种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构成,用于纠正因肾病引起的必需氨基酸不足,如复合氨基酸9R注射液(肾安,肾必氨5.53%)。

创伤型氨基酸富含支链氨基酸,用于手术前后、严重创伤、烧伤和骨折等,如15- 氨基酸HBC。

婴幼儿用氨基酸能提供足量的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婴幼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胱硫醚酶的活性低,故应降低苯丙、蛋、甘氨酸的用量,同时富含婴幼儿体内不能合成的酪氨酸、胱氨酸(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如爱咪特。

近年来,个别氨基酸在代谢中的特殊意义已受到重视,如谷氨酰胺(Gln)在PN 中已有着重要的作用。

Gln 不仅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非必需氨基酸,经研究还发现,在PN 液中加入Gln,可改善体内的氮平衡,促进肠道黏膜和胰腺的生长,对防止肠黏膜萎缩,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及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防止肝脏脂肪化,骨骼肌蛋白合成均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的PN 液中多不含Gln,主要是因其不稳定,遇热会分解产生氨和焦谷氨酸等物质。

将Gln 进行化学修饰形成二肽,即丙氨酰-L-Gln 和甘氨酰-L-Gln,便可克服其缺点;经静脉注射,在二肽酶作用下还能迅速分解释放出Gln,提高生物利用率,且无积累作用,又能弱化肠黏膜通透性在PN 后的升高,减少感染性并发症。

目前临床静脉用谷氨酰胺制剂是丙氨酰谷氨酰胺(力太,莱美活力),由于渗透压高(921mOsm/L),不能单独输注,需加入全营养混合液或其他液体中使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 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另外,根据平衡氨基酸液的理论,静脉营养液中的各个氨基酸比例应符合机体的需求,但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由于各个氨基酸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差异,某些氨基酸含量较少甚至缺乏,而有的氨基酸含量又过多。

氨基酸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氨基酸的体内代谢,因为机体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遵守“木桶理论”,即含量最少的氨基酸决定机体蛋白的合成质量与数量。

肽类技术的发展解决了部分氨基酸的上述缺点,保证了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够耐受高温消毒和较长时间的贮存,同时也提高了部分氨基酸的溶解度,使其达到完全平衡氨基酸的要求。

目前,已有二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混合液作为氮源应用于人类,酪氨酸和谷氨酰胺分别由甘氨酰酪氨酸、甘氨酰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提供,代表产品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

3 脂肪乳剂脂肪乳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所供能量可占总能量的25% ~ 50%。

目前脂肪乳剂有多种,其中以大豆油或红花油经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脂肪乳剂最为常用,该溶液中脂肪微粒的粒径大小和生物特征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理化性质稳定。

由于构成脂肪乳剂的原料不同,其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也不尽相同。

根据其长短,可分为长链甘油三酯(LCT,14 ~24 个碳原子)、中链甘油三酯(MCT,6 ~ 12 个碳原子)及短链甘油三酯(2 ~ 4 个碳原子)。

LCT 脂肪乳剂能提供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和能量,但其氧化代谢速度较慢,代表产品英脱利匹特。

与之相比,MCT 具有更多优点,包括快速提供能量、基本不在组织内沉积、较少影响脂蛋白代谢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轻因为肉毒碱缺乏导致的脂肪代谢异常、改善免疫功能等,因而特别适用于危重患者和肝功能不良者,用于新生儿的治疗也较安全。

不过,MCT 不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大量输注还会产生毒性,因此临床一般应用LCT与MCT 各占一半的物理混合制剂可扬长避短,对某些特殊患者(如严重创伤、感染、肝功能不全等)更为安全,其代表产品是力能、力保肪宁。

短链脂肪酸尚处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阶段,因其具有促进肠道血流,刺激胰酶分泌,促进结肠内水、钠吸收等特点,故在临床尤其适用于短肠综合征患者。

另外,处于研发状态的新型脂肪乳剂层出不穷。

如结构脂肪乳剂是继MCT/LCT 物理混合制剂后以化学混合为特点的新制剂,即在1 个甘油分子的3 碳链上结合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其耐受性好,氧化更快,不易发生酮症或高脂血症,能更明显地增强氮潴留效果,代表产品Struclolipid;80%橄榄油脂肪乳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常用的脂肪乳剂有更多的α- 生育酚,可减少脂肪过氧化,亦有益于维护免疫功能;鱼油脂肪乳剂,富含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血小板活化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生长,代表产品尤文;在LCT 或MCT脂肪乳剂中添加维生素E 的产品也已问世,其利用了维生素E 的抗氧化作用,可维护生物膜的稳定性,防止其受氧自由基或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损害,代表产品力保肪宁。

4、维生素制剂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B、C 和生物素等,后者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无储备,长期PN 时常规提供多种维生素可预防其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有一定的储备,短期禁食者不缺乏。

水溶性维生素制剂的代表产品是水乐维他,含9 种水溶性维生素。

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制剂为维他利匹特,含4 种脂溶性维生素,上述产品均可溶于全营养混合液或脂肪乳剂中使用。

成人每日维生素建议用量及常用临床制剂5、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或日需求量在100 mg 以下的元素,其具有重要的和特殊的生理功能。

对临床较具实际意义的微量元素包括锌、铜、铁、硒、铬、锰等,这些元素均参与酶的组成、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上皮生长、创伤愈合等生理过程。

代表产品是安达美,含9 种微量元素。

由于溶液为高渗(1 900 mmol/L)和低pH 值(2.2),需加入其他液体中输入。

6、电解质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护各种酶的活性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以及营养代谢正常的一类重要物质。

临床多应用单一性制剂,如0.9% NaCl 溶液、10% NaCl 溶液、KCl 溶液、MgSO4溶液、NaHCO3 溶液等,必要时也应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或格列福斯(每支含磷10 mmol,为成人每日基本需求量)。

成人不同病生理状态下每日需要六、能量消耗评估基础能量消耗(BEE)BEE(男):kcal/d=66.47 +13.75W+5.0H-6.76ABEE(女):kcal/d=65.51+9.56W+1.85H-4.68A或 20—25kcal/kg.dA 年龄 H 身高 CM W 体重 kg总消耗TEE:kcal/d=BEE*应激指数*活动指数应激指数(%)大手术 10-20 感染 20 骨折 20-40 外伤 40-60败血症 60 烧伤 60-100活动指数卧床 20 下床 30(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