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合集下载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精选文档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精选文档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对夏济安翻译的《瓦尔登湖》和网上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此译作中,夏济安翻译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述大自然的原始、纯真,令现代人心驰神往。

译者也通过对汉语中词汇、语序、句子结构等的精妙把握,几乎成功译出了原作的精髓,让译文读者体会到原文读者的精神享受。

一、语序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汉语序比较固定,反映了中国人逻辑思维的过程及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

英语语序灵活,不一定按这一顺序排列:例1:原文:“the lost pig which is said to be in these woods, whose tracks I saw after the rain?”夏译文:“还是那头丢失了的小猪?据说它在这片树林里,雨后我见过它的脚迹?”网上译文:“还是一只据说迷了路的小猪跑到这森林里来了?下雨后,我还看见过它的脚印呢。

”例2:原文:“I pursued with a paddle and he dived,but when he came up I was nearer than before. He dived again”夏译文:“我划桨追去,它潜入水中,等它冒出来的时候,我和它愈加接近了。

”不难发现,例1这句原文中有明显表现时间前后顺序的词,如“is said”、“saw”、“after”。

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来排列,而不是按原文的描述顺序。

“见过它的踪迹”这个事件发生在“下雨”之后,因此如果用汉语表达的话,应先译出“下雨”这个事件。

此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此例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意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意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而形合则是指词语和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严格按语法规则组句。

例1中“is said”的连接用了被动语态的手段实现,译成中文则是简单的“据说”,“after”则是使用连词来表达时间上的逻辑关系。

英汉句子基本结构的逻辑关系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基本结构的逻辑关系的比较与翻译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汉句子基本结构的逻辑关系的比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11001摘要f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进行交流的工具。

我们每天使用语言,我们蛀活在一个语言文字的世界里,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说话、写字或阅读。

语言对人类来说实在是不可缺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赖于正确而高效地运用语言。

这就是语言的共性(普遍性)。

但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上千种语言,不同的民族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的个性(特殊性)。

语言的差异并没有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在人类的成功交流的后面是什么在起作用?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夕撰并极其语义表现的一致性来探索语言的普遍性及其人类的翻译活动的可译性和忠实性。

f人是有理性的,思维是每一个具有正常大脑的人都有的一种能力,、具有全人类的性质。

思维是理性的、抽象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反映人类思维过程和客观实际的。

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说不同语言的人地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如果正确的话,是没有什么差异的。

无论何种肤色或何种民族的人,他们的逻辑思维必须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砝客卿疼姆的认识才会有统一性,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才能成功:j’’~属维的共性使得“普遍语法”存在于人脑中,表现了人类语言的实质,反映了人在掌握语言过莽起够具有的一个普遍共同的基础。

这就是语言共性论的基础。

吵/f,我们首先阐述了当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的观点,他根据普遍语法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TG语法)。

按照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来分析,句子的基本句型是由NP十VP(即:s—NP+vP)的基本结构构成。

每个句子有两种结构: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一个句子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意味着从内容到形式的转换。

句子的形式是由句子的表层结构表达的,句子的意义是由其深层结构表达的。

表层结构反映语言的差异性,深层结构反映语言的相似性。

一个句子的语义表现(即:一个命题)是语义规则在深层结构的运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施事和受事)、属性、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散文是一种修辞性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达要合乎一定的审美标准。

在翻译散文时,要考虑到语言的美感,因为它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汉英散文翻译的问题。

一、音律美音律美是指文字的语音和语调的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汉英的句子长度不同,中文句子较长,英文句子较短。

这是由于英文表达时更注重简洁性,而中文则喜欢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受。

因此,在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音律美,在结构、长度、韵律等方面要尽量和原文一致。

例如:“北风卷起枯叶,飘向往事的眼眶”,这句话由于使用了短句,体现了汉语的音律美。

如果翻译成英文时,可以使用并列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North wind whisks up dry leaves, drifting towards the eyes of the past.”使句子结构简洁并保持英文的语音美。

二、意境美意境美是指通过诗意、意象等手法来表达情感的美感。

在散文翻译中,译者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美。

对于使用成语、比喻等修辞的句子一定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英文表达方式。

例如:“时光是把杀猪刀,无情地割下我们的青春。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表达了青春易逝的主题。

翻译时可以选择使用类似的比喻进行表述,如“Time is a butcher's knife that ruthlessly cuts away our youth.”使原文的意境得以保留。

三、形象美形象美是指很容易让读者形成一定的图像感。

在翻译时,要考虑到原文中的人、物、情境等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对于难以翻译的专业术语或领域内的描述,要尽量保留对应的词汇或者使用同义词进行替换。

例如:“深秋的森林中,芦芭河潺潺流过,太阳一点点收起阳光,以天空为组织者,开头接受瑞雾的敬礼。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森林景象,其中“芦芭河”这个地方名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可以保留使用拼音,如“Lubahu River”。

英汉句子结构与口译略谈

英汉句子结构与口译略谈

2010年第1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2010第26卷JOUR NAL O F EDUCAT I ONAL INST ITUTE OF J IL IN PROV INC EVo l 26(总251期)T ota l N o 25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徐敏(5)女,湖北孝感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口译。

英汉句子结构与口译略谈徐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系,湖北十堰442002)摘要:从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入手,对这些差异进行分类并结合口译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根据口译的特点,提出了在口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归纳口译实践时的三个步骤及实施时所采用的方法与策略,揭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对比研究对口译活动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句子;结构;口译中图分类号:H 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1002502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为提高翻译人员素质、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

故进一步研究英汉表达上的差异,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当是翻译界的一项重任。

一、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 )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 、but 、or 等或从属连词t hat 、who 、when 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

英汉语序特点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语序特点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突出特点 , 已经是 学界公认 的结论 。相 比 部分往 往落在句尾这个位置上 。英语和汉语 都属于尾重语言 , 这 这为对 之下 , 英语语序相对呆板 . 其基本句子框架较 为有 限 , 而最为突 出的特 等翻译 提供 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一般来说 . 者最好 不要破 坏原来 的 译 点体现在 主语 的使用上 . 因此英语也被称为是 主语 突出语言。这就意 信息结构 . 应该保 留原来的信息焦点。 但这并 不是说 , 汉语的语序在 翻 味着翻译 时有可 能出现语序上 的变化 。从信 息结 构角度看 , 汉语和英 译过程 中不可 以受到任何破坏 . 这是不可能的 . 也是行不 通的 , 因为汉 语都是尾 重句 . 都把新信息放在句子尾部 , 从这个 意义上讲 , 我们提倡 语 在信息结构上 比英语要灵活的多 .表现最 突出的就是宾语 的使用 . 翻译要保持原来 的语序 当汉语 句子的宾语是表达未 知信息时 . 一般 出现于句末 , 当汉语句子 的宾语是表达 已知信息时 . 常常出现于句首 ( 赵振才 ,9 5 。 18 )
1 汉语语序特点解读
汉语是 主题突 出语言 . 突 出主题方 面非 常灵 活 . 在 说话人 可以把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 因此汉语 的语序在交 际中 比 些印欧语 句子 的任何一个部分作为主题放在 句首,而英语相对来说 比较呆板 . 一 主题 的突出受 到很多限制 . 大多数句子必须有 主语 . 绝 主语的 出现要 的语序更为重要 , 以说 . 可 语序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意义。 我国著名汉语 因此我们称英语为主语突出语言 言学者 申小龙认为 . 句子成分次序 的安排变化 总是 以句中一个相对稳 比主题 的突出显得更为规则化 . 定 的支点来观察 的. 这一支点一般是句子 的主要动词 。动词 作为句子 3 英 汉 语 序 特 点 对 文 学翻 译 的启 示 结构的语义核心 . 它所联系的第一层次是句子 的主语 和宾语 。它们对 于确立一 个句子的逻辑 结构是必不可少 的项 . 以称之为论元 , 可 而状 英汉语序异 同研究为翻译 实践提供 了很好理论基础。 在翻译过程 中. 译者关 注的不仅仅是原语 和 目标语的概念信息 , 而且要时刻关注 语、 定语则是句子结构的非论元成分。 ( 申小龙 ,9 9 7 18 : ) 6 因为语序代表 了一 种意义 . 我们可 以把这种意义 叫语篇 也有学者从多维度来阐释汉语语序。胡裕树从语义 、 语用 和句法 语序 的变化 . 三个视角 来分 析汉语语 序 .他认为句子 意义的变化 可分为三种情 况 意 义 ( ldy 19 :8 Haia, 9 53 ) l ( 胡裕树 .9 4 5 。 19 : ) 第一种情况是语义 随语序改变而改变 。如 ,我看 4 “ 可 以肯定地说 . 英语 和现代汉语 的主干成分及其语序是相似 的. 你” “ 和 你看我 ” 不 同的 . 是 而最大 的不 同是在相 同的句 子及结构 中植 也就是说 . 在大部 分情况下 . 英汉互 译时我们应尽 可能保 持原文的主 入 了不同的词语 . 因此 . 这两句话的不同不是 句法方面的 , 而是语义 方 位结构。如 : 1 . o a i t ;i i wo s h n b i e y f r b b s c me b o a Asf r fc l y t s r e t a rb r . r e o utn w i o i 面 的. 由于词语语序 的改变而造成 了语义改变 ; 二种情况是语 用 是 第 语序的改变。 比如 ,她来 了吗? 和“ 了吗 , ”后 者与前者的区别 ad te ; i “ ” 来 她? , n hn b 1 塑P YQ ! 盟 P 照 ! ! 婴 , esa ee h hl nvr l 不是语义上的 . 属于语用范畴 . 很可能是由于心理紧张的作用 , 使得讲 b i o t( rm O ra lc yFacs ao) ewt u. Fo f et aeb rni B cn h G P 话人把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动词脱 口而出 . 在交际过程 中是根据具 体 1. b 至王圆适, 其害过于纳贿, 因贿赂仅偶尔发生; 如有求必应, 看 则积习难 返矣。( 王佐 良译 ) 语境产生的 第三种情况属于语法层面的变化 像“ 客来 了” “ 客 人行事 , 和 来

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解析思考

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解析思考

龙源期刊网 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解析思考作者:张亚蕊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3期【摘要】文学翻译不仅注重句子语言结构的完整性,原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学内涵亦不可小觑。

文学作品中短小精悍的句子或许可以细细斟酌字词的使用,而长难句有时让译者翻译句子结构的同时忽略了文学内涵,因此,本文就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提出了一个方法——意群翻译法。

由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这种翻译方法翻译时不拘泥于英文语言结构,根据意群将原文句子结构重组,组合能够同时反映文学内涵的汉译句子。

【关键词】文学翻译;长难句;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意群分析法【作者简介】张亚蕊(1991.0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英汉语句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长期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书面文字的逻辑和表达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表达出意思的本身,还要将翻译的语句读起来通顺,在提升词汇量的同时,掌握英语语言结构和英语语言文化环境同样有必要。

下面简述了文学作品英语长难句问题和意群分析法。

一、文学作品英语长难句难点在阅读和翻译中理解长难句最重要的是客服畏惧心理,用平常心来对待文学作品中的长难句,再用下文要讲到的意群分析法来解构长难句。

首先长难句的长,一般都由两到三个短句通过连词、前置、后置以及从句构成,非常考验翻译者的词汇能力和对语法的熟练程度,其次长难句的难通常是句子中各种形式的倒装、省略以及根据作者因不同时代或文化背景所创作的特殊词汇。

通常在常规英语环境的长难句指是由以下五大短语构成:1.介词短语,通常这种结构为了补充句子完整性,在句子中起到状语、表语、定语或补充语的作用,这里特指with做介词的介词短语,with本身没有特定翻译,一般把with其后面的短语整体当作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来处理。

2.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短语是翻译中的难点,不定式本身是一个完整语句,但不能把不定式短语看作整体,不定式本身有自己的宾语、状语和补足语,然后以一个整体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表语、定语或补足语。

从英汉对比研究看《兰亭集序》各译本翻译

从英汉对比研究看《兰亭集序》各译本翻译

从英汉对比研究看《兰亭集序》各译本翻译作者:贺丽菁来源:《牡丹》2017年第09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中国书法上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看,《兰亭集序》对后人都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角度,分析孙大雨和耿亮的兩个译本,并从综合语与分析语、形合与意合、动态与静态三方面分析和鉴赏。

一、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综合语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却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林”,这里的“山”“岭”“林”“竹”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变化,而译成英文后都加了s,变成“mountains”“cliffs” “forests”“bamboo groves”,可见英文是综合型语言,具有形态的变化,而汉语没有。

又如,“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一句,依照译者的理解,此句应该表示过去的时间,故此句译文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每个谓语动词都加了ed,而原文中却没有这样的形式变化。

再如,“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孙大雨在翻译时把“情随事迁”翻到了后面“as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d state of affairs”,可见汉英翻译中英译文的语序可作灵活处理。

由此人们得出一结论,在做汉英翻译时,要搞清楚英译文所要的形态变化,包括单复数变化、时态的转换等。

在必要时,适当调整译文与原文的语序,力求译文地道、通顺。

二、汉语重视意义上的完整,英语看重句子形式上的完整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指出,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文章开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原文中一串四字结构表明游玩的时间、地点和游玩的内容。

耿亮的译文把“岁在癸丑”处理成定语从句“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year Guichou” ,孙大雨则处理成时间状语从句“when the primordial signs of the calendar combine as Guichou”,不难看出两位译者都充分考虑到了汉语重意和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在英译文中把原文用连接词和从句连接起来;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都巧妙地采用了归化,清楚地向读者解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历年“癸丑”。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摘要:一、引言二、中英词汇表达差异1.词汇空缺现象2.词汇内涵差异3.词汇表达方式不同三、句法结构差异1.句子结构差异2.语序差异3.被动语态使用差异四、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2.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3.文化适应与翻译策略五、翻译技巧与策略1.直译与意译2.归化与异化3.增译与删译六、实例分析1.文学翻译实例2.商务翻译实例3.影视翻译实例七、结论正文:一、引言翻译教学作为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翻译教学中,中英汉对比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质量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分析中英翻译中的差异,并探讨相应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二、中英词汇表达差异1.词汇空缺现象: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上存在许多差异,部分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例如,汉语中的“关系”一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2.词汇内涵差异:中英词汇在内涵上也有很大差别。

如“狗”在汉语中常含有贬义,而在英语中则无明显感情色彩。

因此,在翻译时需根据语境进行调整。

3.词汇表达方式不同: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如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较为灵活,而英语则有较为严格的词类划分。

在翻译时,应注意词类的转换和调整。

三、句法结构差异1.句子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很大差异。

汉语句子以主谓宾为基本结构,而英语则以主语、谓语、宾语为基本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2.语序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序有所不同。

汉语中词序较为固定,而英语中词序较为灵活。

在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词序以保证译文的通顺。

3.被动语态使用差异: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少,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为频繁。

在翻译时,应根据英语的被动语态特点,适时将汉语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四、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中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这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

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赵龙【摘要】中英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语句成分、表述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从英汉语言结构就可以看出中英文化差异。

虽然中英语句都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是,句子成分的位置略有不同,如汉语语句只有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而英语不仅存在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而且有定语前置和状语前置,两种语言表述规则不同,因此,在做中英翻译时必须结合文化差异合理分配语言结构因素。

本文将举例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结构 因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和区域文化载体,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位于亚洲的中国和西欧的英国受不同地理环境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将简单分析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因素,并综合探索如何处理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

一、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因素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即地理环境不同、传统历史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英国是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国家,四面环海的地域滋生了温带海洋气候,孕育着思想开放的海洋文明,因此,英国航海业、渔业、工业和畜牧业发达,而农业相对薄弱。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河文明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独具特色。

这从英汉成语和俗语翻译中就可以看出,因为古代中国农业与铁器牛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许多关于牛的成语,如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气壮如牛等,而英国在中世纪颇为流行骑士精神,在翻译这些成语时会用词汇“马”代替“牛”,成语“对牛弹琴”就翻译为“play the lute to a horse”,“风马牛不相及”译作“have no relevance whatsoever with horse and cow”,“气壮如牛”写作“fierce as a horse”。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翻译的重点,需要 遵循专业术语和行文规范。
详细描述
在商务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译文的语言表达需要规范 、准确、专业,符合商务文书的行文规范。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礼貌性和正式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注重译文的语气和措辞。
总结词
语法错误是汉英翻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英 翻译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 态和语态。此外,英语中还有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变 化等规则,也需要译者注意。为了避免语法错误,译者 需要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仔细检 查和调整。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例如,诗歌的翻译需 要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传达其深层含义。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情感色彩和修辞手法是翻译的重点, 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色彩和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出与 原文相同的情感和修辞效果。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能 够将原文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例如,小 说翻译中,译者需要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叙事风 格,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文学翻译分析报告

文学翻译分析报告

文学翻译分析报告文学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是一项充满挑战与魅力的工作。

它不仅要求译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有精湛的掌握,还需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内涵有敏锐的感知。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语言层面的转换。

源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在目标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中的某些动词时态和语态在汉语中可能需要通过词汇或语序的调整来传达相同的意义。

又如,一些具有文化特定性的词汇,如“pub”(酒吧)在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单一词汇,需要译者根据上下文和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灵活处理。

除了词汇和语法,句子结构的转换也是关键。

源语言中的长句、复杂句在目标语言中可能需要拆分成几个短句,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阅读习惯。

反之,源语言中的短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目标语言中组合成更复杂的句子,以保证逻辑的连贯性和表达的完整性。

在词汇选择上,译者需要特别谨慎。

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而文学作品往往依赖于词汇的细微差别来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

比如,在翻译描述人物情感的词汇时,“angry”(生气)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翻译为“愤怒”“恼怒”“生气勃勃”等不同的词汇,以准确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强度和色彩。

文化背景的理解对于文学翻译至关重要。

不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象征。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很容易导致误解或翻译的不准确。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通常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往往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因此,当翻译涉及到“龙”的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也是翻译的难点。

这些元素往往承载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翻译时需要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等效的表达方式,以保留作品的艺术魅力。

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双关语和隐喻,如果直译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到困惑,译者需要巧妙地在目标语言中创造出类似的效果。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A.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例1: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escapist therapy”.【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联合复句.例2: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例3: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B.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简单句.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译文】使我苦恼的是我做这种工作经验不多。

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
英译汉中句型的转换、英汉结构差异和汉译英选词 一英译汉中句型的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有相似之处,但更多 的是差异。同一个思想或概念,英语和汉语的 表达方式各不一样。在很多情况下,翻译的本 质,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在英译汉中,需 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去“替代”英语的表达方 式; 反之亦然。这种翻译中的句型转换,也可 以说是“改换说法”。
译文2: 译文2 对大部分人来说,“教的就是大楼里一间间的教室。
3这些替换手段,最典型的是一些标牌或标识的 翻译: Wet Paint! 油漆未干! No Smoking! 禁止吸烟! No littering! 禁止乱抛果壳和纸屑! 其次是一些成语或谚语的翻译 1As you sow , so shall you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因此,表达同一思想或概念的方式掌握 越多,汉译英时就能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文 体,选择适当的词汇和短语,翻译起来就能 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选自《笔译实务》2 级
3 Man did not learn to write until about 3000 B.C. . 译文1:人类社会到公元前3000年才学会书写. 译文2:人类社会到公元前3000年才出现文字。 4 The battle field became something holy. It was not touched. 译文1:这个战场几乎成为圣地,它一直没有被动过。 译文2:这个战场几乎成为圣地,至今还保持着当年 的旧观。
所以,“替换”在翻译中是广泛使用的手段: 例1Nowadays it is not seldom that a man lives to be seventy years old. 译文1:今天,活到七十岁的人不是不常见的。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

英汉语序差异及翻译技巧作者:丁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摘要:翻译涉及译者对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

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中国是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模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描述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本文就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序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简略地讨论了翻译中语序调整的方法。

关键词:英汉语序;差异;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161-02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是词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结构模式。

对同一客观事物或事实,英汉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英语思维模式是由点到面的外展螺旋式,其表达方式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轻到重,由弱到强;而汉语恰恰相反,呈内旋式: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重到轻,由强到弱。

此外,英语多倒装句,汉语则很少见。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所以两者在语序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需要对原文仔细思考,灵活调整语序,以达到译文最大程度的通顺。

有时译者冲不破原文结构的束缚,一味照搬原文的词序、语序,导致了译文的走形。

1.无主语时英汉语序的差异及翻译汉语中有大量的无主语句,而英语句型中除祈使句外一般都有主语,因此,把汉语的无主语句译成英语时,需要改变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例如:a.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we burst out, w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此处补增主语we。

b.世界到处都在说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被动语态结构中的主语。

c. 似乎有一个错误。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take.此处把汉语无主语句中的宾语转变成英语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

[知识]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及其翻译

[知识]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及其翻译

一、英、汉主语的类型英语里通常所说的主语是指语法主语,是句子中与谓语相对存在的成分,它在句子中一般位于主要动词之前,要求谓语动词与之保持一致关系,并需要谓语动词有所陈述,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用来说明谓语所陈述的是“谁”或“什么”。

从语法意义上讲,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且只能由名词、名词短语或主格代词担当,其它词类做主语必须转化成名词性质的短语,如不定式、动名词形式;从语义上讲,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

潘文国在《汉英语对比纲要》中把英语的主语分为四种,即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主题主语。

汉语的主语是位于一个句子的前半部的陈述对象,往往由名词、数量词或代词充当,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充当。

此外,空间方位词和时间名词也可以充当主语。

从语法意义上讲,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存在一致关系,主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略;从语义上讲, “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工具、与事、结果、描述对象、判断对象、评议对象等”。

因此,汉语至少有10 种主语。

即(1)施事主语( “警察抓住了三个小偷”) , (2) 受事主语( “三个小偷都抓住了”) , (3)零位主语( “下雨了”、“刮风了”) , (4)主题主语( “老虎是一种动物”) , (5)时间主语( “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 , (6)地点主语( “公共汽车上抓住了三个小偷”) , (7)工具主语(一把菜刀闹革命) , (8)方式主语( “这么快就盖好了一座房子”) , (9)存现主语( “处处有热心人”) , (10)关系主语( “这件事请保密”)二、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赵元任、李纳和汤生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性的语言,汉语是话题显著性的语言。

要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首先必须明白主语和话题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英语是偏重形合的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前后勾连,节外生枝,叠床架屋,句子复杂而不流散。

在这种句子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且要求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与之保持一致关系。

从英汉句法差异看流水句英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从英汉句法差异看流水句英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从英汉句法差异看流水句英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第一篇范文《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钱钟书先生以其独特的幽默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百态。

然而,要将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译成英文,并保持其原有的韵味和风格,对于翻译者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从英汉句法差异的角度,探讨流水句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注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句子结构较为固定,而汉语则更多地依赖于上下文和语气词来表达意思,句子结构较为灵活。

这就导致了在将汉语流水句翻译成英语时,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文的结构进行翻译,而需要根据英语的句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围城》的英译本中,翻译者林语堂先生巧妙地处理了这一问题。

他以流畅的英语表达,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例如,原文中的一句流水句“他走了进来,慢慢地坐下”,在英译本中被翻译为"He walked in and sat down slowly." 通过将原文的并列结构转换为英语的顺序结构,既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了英语的句法规则。

另外,翻译者在处理流水句中的省略和重复现象时,也展现出了其高超的翻译技巧。

在原文中,省略和重复是用来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的修辞手法,但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可能会使句子显得不完整或冗余。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适当地增加或省略某些词语,使句子既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则,又能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然而,翻译者的翻译并非完美无缺。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在处理流水句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导致译文不够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中的一句流水句“他看着我,我不看他”,在英译本中被翻译为"He looked at me, and I didn't look at him." 这样的翻译虽然保留了原文的结构,但使得句子在英语中的表达显得有些生硬。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日益频繁。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挑战。

语言差异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词汇方面,英语词汇丰富多样,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现象十分常见。

比如“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

而汉语的词汇往往更具形象性和隐喻性,例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源语词汇的含义,并在目标语中选择最合适的词汇来传达相同的意义,这并非易事。

语法方面,英语重形合,通过丰富的形态变化和连接词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更多依靠语序和语义来体现逻辑。

例如,英语中“He is taller than I am”通过“than”明确比较关系;而汉语“他比我高”则通过语序来表达。

这种差异使得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的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结构,否则可能会导致译文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句法上,英语句子结构较为严谨,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并通过从句、短语等扩展句子;汉语句子则相对灵活,短句较多,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比如“我昨天在公园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看起来气色不错。

”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将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并使用适当的连接词,以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则。

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文学作品英汉互译中的一大挑战。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宗教、习俗、价值观等。

历史方面,不同国家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和重大事件。

比如中国的“贞观之治”“辛亥革命”等,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英语读者来说,如果翻译不当,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

宗教信仰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佛教、道教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

相关的宗教术语和典故在翻译时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误解。

习俗方面,中西方在节日、礼仪、饮食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2332018年28期总第416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文/苗勤【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方法,但由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不同,二者在修辞手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借助大量实例对英汉修辞进行对比分析,接着探讨了英汉修辞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英汉修辞;对比;翻译【作者简介】苗勤,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一、引言修辞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独特的作用。

修辞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活泼优美、新颖独特,加强语言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提高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

二、英汉修辞的差异性首先,从语言及文字形式角度看,英语是表音文字,是由26个字母构成的,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表意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汉藏语系。

其次,从词汇及读音角度看,英语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重音语言,注重简洁和理性,反对文字堆砌,即使同一个词重音位置不同,这个单词的词性及词义都会不同,甚至一个词可以有多种意思,因此很难做到词的对称和音韵的齐整。

汉语是一种具有严谨的四声系统的声调语言,音、形、义可以统一于字上,结构上易于整齐划一,利于工整对仗。

再次,从语言形态学角度看,英语是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达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

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汇基本上无形态变化,主要靠词语、词序及暗含的汉两种语言的人民有着不同的民族历史、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这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也会有不同。

比如在中国楚汉战争时期,用“四面楚歌”来比喻四面八方到处受敌,陷入了走投无路、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说英语的国家没有这个典故因此没有这个成语。

又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经常用于含有贬义的词语中,如挂羊头卖狗肉、狗腿子、痛打落水狗、好狗不挡道、狗咬吕洞宾等。

而由于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狗在游牧民族的眼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英文中如果说一个人很幸运,就会说He is a lucky dog,但汉语中却很少用“狗”来赞美别人。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

文学作品英汉互译的常见挑战有哪些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越来越频繁。

这一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英汉互译并非易事,译者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

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英语注重形合,通过丰富的形态变化和连接词来表达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意合,更多依靠语序和语义来体现句子的含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比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短语或分句。

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内涵也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

许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而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

译者不仅要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和作品的整体风格来选择最合适的译词。

同时,一些词汇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成语、俗语、典故等。

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字面翻译,可能会导致目标读者无法理解或误解原文的意思。

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直译成“ A loss, sometimes, is a gain ”,可能无法传达出这一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韵味。

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常常被作者用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但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可能无法直接对应。

译者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似或等效的表达方式,以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

比如,英语中的“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都传达了忙碌的程度。

风格和语气的传达同样具有挑战性。

每一位作者都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气,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华丽繁复,有的幽默诙谐,有的严肃庄重。

译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风格特点,并在翻译中尽量予以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摘要:英汉句子在结构上各有各的特点,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本文着重对英汉句子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分别阐释英译汉与汉译英之间的转化,并且就《放弃也是一种快乐》进行译例分析。

关键词:结构差异英汉转换译例分析
英汉语言类型不同,包括词语、句型、审美、音韵、节奏等等,也包括形和意的表现方式不同。

译者有一个共识:英语句子为“树状形结构”,而中文句子是“波浪形结构”,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英汉语言的这一差异,就这个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英汉转换
1.1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的特点是句子中的每一个成分,均可有修饰语,而且修饰语可以不止一个;一个修饰语还可被另一个修饰语修饰,被称之为“树状形结构”。

汉语中修饰语少而短,句子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被称之为“波浪形结构”。

汉语的这种句式,被称为“流水句”。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这便是最根本的一个差异。

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改换句型。

英译汉时,要把英语句子的“树状形结构”转换成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

反之亦然。

1.2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改换句型
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从属结构”,转换成“主谓结构”。

用“树状形结构”和“波浪形结构”的比喻来说,就是把一个一个的“枝杈”转换成一层一层的“波浪”。

例如,英译汉的转换:The air seemed almost sticky from the scent of bursting buds.
1)bursting buds:从属结构“正在开放的花蕾”;汉语译文是“花蕾初绽”;
2)from the scent:修饰sticky,汉语译成一个主谓结构,主语还是“花蕾”:“(花蕾)散发出一股芳香”;
3)The air seemed almost sticky是主句,也译成一个分句:“这是的空气似乎给人一种黏糊糊的感觉”。

这样,原文是一个英语的简单句:1个主句+2个修饰语(从属结构)。

汉语译文是3个分句,两个修饰语分别译成了两个分句。

反之,汉译英时,要把汉语中的分句转换成英语中的“从属结构”,就是把一层层的“波浪”转换成一个个的“枝杈”。

例如:美的山水孕育着美的心灵,美的心灵创造出美的艺术。

历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在杭州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Hangzhou’s beauty has cultivated and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artists:poets,writers,painters and calligraphers,who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have left behind immortal poems,essays,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praise of Hangzhou.
原文汉语第一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加上后面一句,可以说有三个主谓结构。

英语译文把两句合二为一,用一个主句,后面跟上了一个定语从句(修饰成分),构成从属结构,也成了英语典型的“树状形结构”。

二、译例分析
例1. 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

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笔者译为:Once we learn the true essence of giving up,we will then comprehend the subtle wisdom behind the Chinese saying that one can make up on the roundabouts what he loses on the swings,and we will naturally choose to give up at a proper time with mind as broad as the world and with perfect inner peace. Therefore,giving up renders an ideal way to achieve internal balance and happiness.
仔细分析原句,有两个“懂得了放弃的真意”,是汉语中重复的修辞方法,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省去一个使结构更清晰,可以用一个Once we learn the true essence of giving up统领全句。

同时,将“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译成with引导的状语,这样译文结构就比较紧凑。

整个原句比较长,笔者考虑在“这正是…”之前断句,将最后两个分句译成表结果的句子,用therefore开头。

例2. 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笔者译为:We can,after letting things go with firm resolve,embrace new life with ease,making new discoveries and meeting favorable turns.
首先,这句话没有涉及到主语,笔直考虑加上主语we,使译文层次更清晰。

其次,原文虽然有两个“才…”,但是笔者认为两个分句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投入新生活”之后,“发现新的转机”,因此考虑将第二个“才…”分句作为从属结构翻译出来,形成典型的“树状形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M王力文集:第一卷.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 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 陈宏薇.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 潘文国. 英汉语对比纲要[M ].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6] 刘復. 中国文法通论[M ].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