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必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观念·线索特征

]

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结合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相关知识,了

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

(1)时代: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内容:人们用石斧、石刀清除树木、杂草,放火焚烧,用木棒、竹竿松土,挖坑点播,或撒播种子,任其自然生长。

2.耜耕或锄耕

(1)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

(2)内容: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等工具,提高了工效,取得较好的收成。

3.青铜农具

(1)时代:阶级社会以后。

(2)耕作技术:使用了青铜农具,开始懂得开沟排灌、沤制绿肥等技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4.铁犁牛耕

(1)时代:战国时期。

(2)耕作方式: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结合而形成新

的耕作方式;灌溉发展: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

发明了桔槔。

(3)意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完

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的演变

1.氏族公社集体土地所有制。时代: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1)时代:奴隶社会形成,商朝存在,西周完备。

(2)概况: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内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各级贵族把土地分成方块,称为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使用私田,以无偿为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

3.封建土地所有制

(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产生: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私田扩大,公田荒芜,井田

制日趋瓦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改革,公田、私田界限消失。

劳动者变成封建农民,土地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

取代了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3)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即官府和皇帝掌握土地;地主土地

所有制,地主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易错提醒】

1.商和西周时期金属工具并未普及

商和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当时,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只是被大量用在兵器和礼器制作上。

2.辨析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木、石、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

【巧思妙记】图示法理解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名师点睛】生产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因此,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也就成为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当时的经济形态和科技水平相适应的。

【概念阐释】

1.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

“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

【易错提醒】准确辨析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演进

1.耕作方式的演进

史料一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①火种。

——《广东新语》史料二

今②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

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①“火种”的“种”读作“zhònɡ”,不能读作“品种”的“zhǒnɡ”。意同火耨。

②画线信息指中国古代管理铁的冶铸事业的机构。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耕作方式?说明了什么?

提示史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实行“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说明了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农业技术的演进

史料“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画线信息意指穿着牛的鼻子。

史料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哪方面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提示对牛的控制,反映了当时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利用畜力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生产工具的变化

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

商和西

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