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

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一)语汇歧义

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如:

(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

为复杂的。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

意思。例如:

(4)a.咬死猎人的狗

b.咬死猎人的狗

(5)a.重要的书和手稿

b.重要的书和手稿

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

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按b种切分,是联合

关系。关系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有的语言片段只能作一种结构切,,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例如:

(8)出租房屋

(9)学习文件

(10)研究方法

三例都只有一种切分的可能,但语法关系上,既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也

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朱德熙先生认为这类歧义现象可以看作是因词的兼类而

造成的。"出租"、"学习"、"研究"都兼属动名词和动词,在上述例中既可充当

定语,也可充当述语,因而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示不同的意思。又如:

(11)他原来住在这里。

(12)a.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b.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例(11)中"原来"既可以作时间名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他曾经住在这里";也可以作语气副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真没想到,他就住在这里"。但不管作

什么词,"原来"都是充当状语,句子都只可能作一种结构层次的切分。例(12)中"没有"既可以作动词,这时只能按a句切分,意思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好";也可以作副词,这时只能按b句切分,意思是做的都是好事"。

语法歧义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况:

1.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的歧义。所谓语义关系,主要是指名词和动词之间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关系,其次是指名词和名词之间的领属、性质等关系。朱德熙先生称之为"隐性语法关系"。例如:

(13)反对的是少数人。

(14)援助的是中国。

(1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三例中的名词性成分"少数人"、"中国"和"她"都既可以理解为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受事。前两例反映了"V+的+是+N"这一句式的多义性。但使用该句式的句子并非都是歧义句,如"关心的是分数"、"反对的是战争"。

这种歧义现象不仅限于名词和动词之间,在名词与名词之间也同样存在。例如:

(16)鲁迅的书

(17)小白兔的杯子

名词"鲁迅"和"小白兔"作为定语分别是"书"和"杯子"的所有者,这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领属关系,也可以是对"书"和"杯子"的性质的说明,比如"鲁迅写的书"、"画有小白兔的杯子"。

下面是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歧义的另一种情形。例如:

(18)在火车上写标语。

(19)山上架着炮。

例(18)处所状语"在火车上"可以是说明"写"这个动作进行的场所(=他在火车上+他写标语,也可以是表示"写"的结果"标语"所处的场所(=他写标语+标语在火车上。例(19)"山上"既可以指"炮"这一事物存在的处所,也可以指"架炮"这一行为进行的处所。

2.因语义指向不明而导致的歧义。语义指向,是指一个成分与某一成分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句中某一成分如果语义指向不明,就会引起句子的歧义。例如:

(20)他又把英语读了一遍。

(21)玲玲最喜欢布娃娃。

例(20)如果"又"跟"英语"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即在语义上指向"英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先做了读英语之外的其他功课",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他读英语不止一遍了",这时跟"又"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就是"一遍"了。例(21)当"最"语义指向主语"玲玲"时,这句话是说"玲玲比任何人都喜欢布娃娃",但是"最"也可以是与"布娃娃"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这时这句话就要理解为"布娃娃是玲玲最喜欢的玩具。"

(三)语境歧义,

语境歧义,是指说写者的表达有明确的语义内容,而听读者在理解时由于受语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歧解。语境歧义一般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例如:

(22)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何医生在给"狂人"看病时说:"不要乱想,静静养几天,就好了。"又对"狂人"的哥哥说:"赶紧吃吧。"

何医生的两句话都有明确的含义,前一句是说好好休息养病",后一句是说"赶紧吃药"。但"狂人"的理解却是"养肥身体供他们吃"和"赶紧吃人"。显然,"狂人"一开始就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吃人的社会里,因此才产生这样的歧解。

下面这个例子里内隐性语境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