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告诉你,股骨颈骨折综合评判及处理的最佳选择

合集下载

股骨颈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股骨颈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股骨颈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股骨颈骨折大多数属于10级伤残,但如果因为其他因素,可能还会被评断为9级伤残、8级伤残等。

1.10级伤残。

对于股骨颈骨折,主要是由于局部受到撞击,或摔伤而导致。

对于局部骨折如果只是局部出现骨裂情况,并且保守治疗效果较好,没有发生股骨头坏死、功能受限等后遗症,即可判定为10级伤残。

2.9级伤残。

对于股骨颈骨折,如果保守治疗无法改善症状,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对局部切开,然后进行复位内固定,才能使股骨颈的稳定性得到恢复,这时可判定为9级伤残。

3.8级伤残。

如果股骨颈骨折比较严重,在术后出现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所以可判定为8级伤残。

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

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

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发布时间:2021-10-29T07:24:02.7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5期作者:李纯刚[导读] 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外力撞击等有关,每年骨折人数较多,李纯刚天全县中医医院,四川省雅安市,625500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外力撞击等有关,每年骨折人数较多,痛苦程度较大。

今年年初,小王在开车去公司的路上因撞车就出现了股骨颈骨折。

发生车祸后,小王感觉腰部和双下肢无法自主活动,十分疼痛,被救护车送到院后,医生为更详细的观察病情,用CT等对腰腹部、双下肢进行探查,发现骨折情况明显,当即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并根据骨折情况,为小王进行了相应治疗。

因小王出车祸后并未被随意搬抬,骨折处的移位现象不明显,身体状态较好,治疗以牵引复位、固定等为主,后续还配合CT等检查,观察骨折处情况再决定是否需其它治疗。

小王以为复位、固定等后就可以,但主治医师还为他提供了维D钙、营养搭配等,目的为增强体内钙质、营养物质,促进骨折处恢复。

小王因为骨折情况不严重,所以采用牵引复位、固定等治疗方法。

操作虽然简单,但治疗效果较明显。

治疗中还涵盖较多内容,能改善不同程度的股骨颈骨折,还能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手术治疗一般出现骨折移位、身体状态较差等时需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多依赖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等,能较好的改善股骨颈骨折。

手术治疗能直观、灵活的改善骨折,让骨骼间重新建立联系,恢复血液循环,不需静养太久就可下床活动,身体能重新获得支撑。

像内固定加肌骨瓣移植术能较好的改善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坏死、残渣等,重新置入血管骨瓣等,让骨骼能重新恢复血液运输,提高骨折处活性。

股骨颈骨折处的骨组织、肌肉组织等紧密连接,相互间可正常传递钙离子等,保障骨胶原合成,让骨骼的支撑力、活动能力等变强,缩短髋关节等恢复时间,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等。

这种治疗方式多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使用,能为青壮年长期健康负责,提高髋部等良好性。

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

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

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以50~70岁年龄段的人为最多。

受年龄影响骨骼强度也逐渐降低,故受外力影响耐受性也较低,是一种外伤导致股骨颈基底和股骨头均受损的骨折。

同时,股骨颈为人体重要运动关节之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治疗需求较高,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也日益增多。

此类型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由于骨折部位特殊,骨折后血液供应极易被破坏,极易发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对局部产生较大的剪切力,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国内外对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该类型骨折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对近年来一些报告进行了总结。

1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其类型与选择治疗方式、判断预后有较大的相关性。

按照骨折类型的不同,(1)股骨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以下,股骨颈完全在骨折之间,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以下。

(2)头颈型,股骨头下面是骨折面的一部分,由股骨头的另一个部分组成。

(3)经颈型,各种骨折面经颈类型中,该类型最严重,头下型血运破坏最严重。

按照骨折的转位程度有四种:Ⅰ型为不全骨折;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位移;Ⅲ型:骨折部位脱臼,股骨外翻,轻微隆高股骨颈部,向外旋转;Ⅳ型:骨折完全偏位,股骨外翻,稍有运动股骨颈,向外旋转。

另外,国外学者提出,骨折线将分型与国内医院用骨折段之间的关系分型,其中有学者1961年提出了分型,其中GardanⅡ;Ⅳ型骨折血运破坏严重。

2手术疗法对于Garden Ⅲl~Ⅳ型骨折病人,应选择手术疗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2.1闭合复位穿钉内固定法petrsen首创于1913年的三翼钉至今,我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高的结果,骨折的愈合率达到了70%~80%。

不愈合率为3.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8.6%,优良率为78.4%,与全国医院1999年的报表相差无几。

因为其不加压螺钉,手术后钉体松动滑脱,再加上钉体粗大,造成了局部血液的损伤,近几年来,临床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钉体脱壳,导致了骨折末端紧贴,难以松动,有利于骨折,因为其具有加压螺纹,促使骨折端紧密接触,脱出可能性不大,愈合率较高,不愈合率仅为7%,优良率为86%。

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衡量标准

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衡量标准

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衡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尤其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会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来进行选择,因此对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的准确衡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的衡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

一、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的分类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通常分为无移位、轻度移位、中度移位和严重移位四个等级。

无移位指的是骨折两端没有发生明显的错位,骨折线两侧韧带基本完整;轻度移位是指骨折两端错位小于骨干直径的20%,骨折两侧韧带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中度移位是指骨折两端错位在20%至50%之间,韧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撕裂;严重移位是指骨折两端错位超过50%,骨折两侧韧带完全撕裂,造成明显的错位。

1. 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

患者疼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出现畸形等情况,常常提示骨折的移位程度较为严重。

2. 影像学检查:X线片是评估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的主要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部位的移位情况。

在测量骨折移位程度时,通常采用股骨颈角度和骨折线错位距离两种方法。

股骨颈角度是指股骨颈轴线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正常成人的股骨颈角度约为120度~140度。

当股骨颈角度小于120度时,表示有一定程度的骨折移位,而角度更小则表示移位程度更严重。

骨折线错位距离是指断端相对错位的距离,通常采取最大错位距离来进行量化。

通过测量骨折线错位距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移位程度。

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不同,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功能锻炼、戴助行器等。

而对于中度移位或严重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在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右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和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右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术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置换手术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内固定手术包括钢板和螺钉的植入,以稳定骨折部位并促进愈合。

置换手术则是将受损的股骨头部置换为人工假体,以恢复髋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

除了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是右股骨颈骨折的选择之一。

对于一些较为稳定的骨折,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非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更为安全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休息可以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愈合。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肌肉力量。

药物治疗则包括镁离子和钙补充,以促进骨折愈合。

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之后,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包括早期康复和长期康复两个阶段。

早期康复主要是针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包括康复训练、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

长期康复则是指在骨折愈合后的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和饮食营养。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除了治疗和康复,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预防骨折的关键是预防跌倒。

家庭环境的改善、饮食营养的均衡和适当的运动锻炼都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手段。

此外,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及时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也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和预防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骨折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预防跌倒和保持饮食营养的均衡都是预防骨折的关键。

股骨颈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股骨颈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股骨颈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作者:温钟慧张琏瑜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为了对股骨颈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估。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对五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

结果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疗效;评估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死亡率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1]。

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以50~70岁者为最多。

股骨颈骨折在髋部骨折中也是很难治疗的常见骨折,据报道在老年髋部骨折中所占比例为55%~70%[2]。

由于很多患者都合并多种其他内科疾病,因此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对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和其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3]。

虽然这种骨折类型较为发杂,但是在股骨粗隆的部位有着丰富的血运,从而使患者在骨折之后容易愈合[4],考虑到上年纪的老年患者长期躺床上容易诱导其他并发症,因此目前治疗这类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这样便于患者及早下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

由于手术治疗所使用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目前对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众说纷纭。

为了探究我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种常用方法的疗效,以我院收治的29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分别采用五种方式进行治疗,并对这六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60例,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00例,平均年龄为(78.4±18.2)岁。

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7例;股骨开放性复位术,用DHS内固定29例;股骨闭合性复位术,用空心螺纹钉内固定18例;股骨开放性复位术,用拉力螺钉内固定45例;骨折牵引术31例。

六组患者的资料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这种骨折会给患者带
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较为稳定的股骨颈骨折,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可以考虑采用保守治
疗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休息、疼痛管理、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股骨颈骨折后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外科手术治疗往往是更
为合适的选择。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者置换术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主要包括钢板和螺钉的固定,而置换术则是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来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3. 骨折愈合期的护理。

无论是采用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骨折愈合期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骨折愈合期,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保持饮食均衡,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总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无论
采用何种治疗方案,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能够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适用于年轻患者或骨折较轻的情况。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减轻股骨头的负重,以及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恢复肌力和功能。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或骨折严重的情况。

外科手术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a. 内固定手术:将钢板、钉子或螺钉插入骨折部位,固定骨折碎片。

b. 髋关节置换手术:将患者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人工关节。

c. 骨折复位手术:通过外科手术重新定位骨折部位,然后固定碎骨片。

3. 双能X线吸收仪治疗:该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X射线设备来刺激骨折部位的骨组织再生,加速愈合过程。

在确定治疗方法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骨密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最佳治疗方法应该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的。

因此,如果患者遭受了右股骨颈骨折,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据告诉你,股骨颈骨折综合评判及处理的最佳选择
“与常规骨折相比较,股骨颈骨折没有明显的骨坏死及相应的清除过程,没有发现明显的血肿形成、大范围的炎症反应、软骨内成骨现象和外骨痂形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
院院长姜保国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最新策略。

姜保国教授指出,常规骨折愈合模式一般包括血肿形成期、炎症期、骨痂形成期和骨改建期的“四期”,临床医生
多年来一直遵循这一常规,没有人提出过质疑。

其实,当遇到包括股骨颈骨折在内的骨端骨折时,应该重新考虑其愈合是否也要经过这四个阶段。

“我们完成了一个骨端骨折的动
物模型实验,发现骨端骨折的愈合模式与骨干骨折完全不同,具有5个特点:一是没有明显的骨坏死及相应的清除过程;二是没有发现明显的血肿形成;三是没有发现大范围的炎症反应;四是没有发现明显的软骨内成骨现象;五是没有发现明显的外骨痂形成。

我们对骨端骨折的愈合提出了新研究机制,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瑞士的骨科杂志上。

这一机制未来将在临床上指导对骨折患者的复位内固定治疗,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和下地活动。


股骨颈骨折备受重视是因为它会造成整个人体运动功
能障碍;另外,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还容易带来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也是多年来开展股骨颈骨折研究的原因之一。

股骨头血供来自于4个动脉: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骺外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其中以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骺外侧动脉为主要血供来源。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有以下几种: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国际通用的Garden分型(I型:不完全性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有部分移位;Ⅳ型:完全移位)。

按骨折部位的解剖分型,则分为基底型、经颈型和头下型,这一分型是与血供密切相关的。

股骨头的血供很像一条“项链”,骨折线在“项链”以上的头下型,血供损伤严重;而
骨折线接近“项链”的基底型,血运会相对好一些;大家在选择治疗原则时,都在运用资料不断地进行否定。

另外还有
A0分型,但国际文献中几乎没有多少应用。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药物or手术?
当制定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时,第一个需要做的选择就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保守治疗是持续牵引及穿防
旋鞋制动,适合于GaIden I型、Ⅱ型骨折,骨折稳定,无移位,或具备手术指征,但身体素质很差,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由于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死亡率高,临床上逐步减少此种选择。

如果选择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内固定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姜保国教授指出,国内外专家对于股骨颈骨折治疗策略的共识是,一般年轻患者(70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介于两者之间年龄段(50岁至70岁)的患者应该选择何种治疗策略,目前仍无共识。

我国内固定(Intenal fixation)单钉类主要是三刃?;多钉类有空心钉、Knowtes钉、Moore钉、Neufeld钉、斯氏钉、三角针、多根螺纹钉或多根带钩螺纹钉等;滑移式钉板类:DHS、Richard钉、PFN内固定;加压类固定类:加压螺旋钉、AO松质骨螺钉。

空心钉的适应证有:头下型的Garden I、Ⅱ型;基底型;骨质较好,55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骨扫描提示股骨头有血运。

从骨密度扫描评价来看,空心钉内固定具有5个优势:骨折端有效地加压;3根螺钉和骨组织组成稳定的立体框架结构,不易发生移位;中空螺钉有效减低骨折导致的骨内高压;小切口或闭合打入的方式可极大地降低手术的风险;常用术式是闭合复位7.3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其结果显示空心钉内固定可大大增加愈合率,术后疗效较好,没有增加股骨头坏死率的报道,但仍有较高的中远期坏死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主要有:70岁以上头下型GardenⅣ型,部分Ⅱ型、Ⅲ型;60岁以上部分GardenⅢ、
Ⅳ型;骨质不良疏松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创伤骨科医生,不管其采用如何先进的内固定技术,其前提是患者要具备承载内固定的骨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路径中,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高龄(>75岁)、身体素质差、运动量相对小的患者,可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为骨水泥型与无骨水泥型(生物型),适宜人群为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骨水泥主要增加低密度骨的把持力;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宜采用生物型假体。

过去很多临床问题都是依靠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来解决,最近几年全球医生更多地采用数据研究的方法。

比如,对于股骨颈骨折,应该选择内固定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专家们争论不止。

我们综合了从1980年至2007年为期20
多年的随机对照11篇文献的研究数据,Garden Ⅲ型、Ⅳ型患者人组,随机选择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治疗。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汇总
了两者术后的外科并发症和一般并发症的数据。

对术后2年外科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
换可显著降低术后2年外科并发症的危险性(RR=0.31,p
了解这些数据后,我们科室改变了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更多选择了关节置换手术。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生命风险减少,一旦关节置换成功,能为股骨颈骨折
患者带来终生的缓解。

什么样的患者适宜进行手术治疗,而不会在围手术期增加死亡风险?姜保国表示,老年髋部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而这些伴随疾病往往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手术治疗时需要认真考虑的。

目前关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伴随疾病分析尚不多见,于是我们汇总了2006年至2010年北京市35家三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系统分析了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伴随疾病及数目在手
术和非手术患者中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在纳入14577例患者中,女性9171例(62.9%),男性5405例(37.1%)。

FigurelA 显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2006年是2299例,2010年是3573例,2006年至2010年5年间增加了55.4%,显示了老龄化趋势和医院接收患者能力的提高。

FigurelB显示,75岁至8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3.7%),其次是65岁至74岁患者(27.5%)。

FigurelC可以看出,不伴随有疾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仅占18.1%,伴随有1种、2种及3种疾病的患者较多,分别占20.0%、16.4%和13.8%。

Figurel-A、B、C为所有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在不同出院年份、年龄组及伴随疾病数目中的分布情况。

从老年髋部骨折非手术住院患者出院年份、年龄组及伴随疾病的分布情况来看:Figure2A可见,2006年非手术患者
所占比例为32.6%,而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20.9%;Figure2B 可见,随年龄增长,非手术患者所占比例增加(≥85岁年龄组中非手术患者占39.7%,55岁至64岁患者中非手术患者占18.3%);Figure2C可见,伴随有1种、2种疾病的非手术患者分别占17.6%及21.6%。

随着伴随疾病数量的增加,非手术患者比例明显增加,伴随有6种、7种疾病的非手术患者比例分别为49.5%及56.9%。

从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伴随疾病的分布情况来看,所有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40.81%),其次为骨质疏松(21.44%),2型糖尿病(不伴有并发症)占2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5.43%)等。

非手术治疗患者中最常见的伴随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44.15%),其次为2型糖尿病(不伴有并发症),占22.6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4%),肺部感染(19.16%)等。

由结果同样发现,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非手术组的肺部感染、脑梗死、呼吸衰竭、褥疮发生率高于手术组患者。

在≥75岁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泌尿道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糖尿病并发症、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伴随疾病在≥75岁非手术患者中明显高于手术组
患者。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