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构主义的课程论和发展主义的课程论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

贵阳六中 宫春雨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依据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即内在的规律。我们的教学,“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就是普遍而强有力的适用性;所谓“结构”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概念、原理或规则,“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则。选择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迁移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他认为,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探讨智慧生长的一个最有用的概念是表征或表征系统。

布鲁纳的这个模式的观念是在许多方面与皮亚杰的“内部结构”的观念相似的。我们在看布鲁纳和皮亚杰的著作中常常遇到“认知结构”、“模式”、“内部模式”“内部结构”、“图式”、“编码系统”、“再现表象”等概念。实际上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都是外部信息进入主体以后新信息藉以加工的依据。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一)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在他们最初生长的几年中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如怎样爬、走路、玩玩具,一般地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在这个时期,儿童通过做和通过看别人做什么而学习。告诉他怎么做,只有在儿童也能做出这个动作并看到别人也做出来时才有帮助。这个阶段,动作将从内部再得到再现(这就是所谓再现表象的意思)。

(二)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这些表象之对于所却觉的事物,很像照片与现实。因为照片是与现实的经验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三)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里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复制,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由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人们最终能假设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关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

在这三个系统的发展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一个年轻人达到布鲁纳所称的第三阶段时,并不意味着认知发展就停止了,它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具备了进一步理解世

界所需要的基本的工具。这个基本工具就是语言。通过语言,人们能为将来计划,能从其他人的行为中抽象出意义和打算,并能与别人交流,从而知道不同的时代、世界和观念。

布鲁纳和皮亚杰二人都同意说,年幼儿童不能同时保持对几件事件的注意,而按照布鲁纳的看法(1966),更高级的认知发展标记就是能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和考虑到几种不同的事件。这同样与皮亚杰有相似处,特别是与其形式运算阶段有相似性,但是对布鲁纳来讲这不是一个新的内部结构,而是由于语言使这种高级思维方式成为可能。

对教师来讲,也许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最重要的,还在于他相信当人们达到符号性再现表象阶段时,仍然极大地利用动作性和映象性再现表象,特别是当他们研究某种新事物时。比如当你刚开始学给一个照像机装卷时,可能你必须做几次,一直到你对这个过程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的再现表象时为止。如果这样,你就可能利用你的动作性再现表象。或许你也研究了图解,这样的话你就利用了映象性的再现表象。对教师来讲,这样的信息是十分明显的:主动和视觉的再现表象,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时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的可辨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才不被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花格衣服的人时,我们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人是位女子,她有两只手、两条腿等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决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

用布鲁纳自己的话说,人类在适应环境时,是“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独特性对它们作出反应”。这意味着,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借助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因此,布鲁纳的论点是: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很难被加工的。换言之,人们不大可能知觉全新的刺激输入。

布鲁纳进一步认为,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系统,所谓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类别作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较高级的类别比较一般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如:

食物

水果蔬菜 肉类

苹果 香蕉 桔子 青菜 萝卜 土豆 猪肉 羊肉 牛肉

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在研究学习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系统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编码系统。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人把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连结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第一是新知识的获得。他说:“新知识,往往同一个人以前模模糊糊地或清清楚楚地知道的知识相违背,或者是它的一种替代”。也可以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虽然有时可能发生某种“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