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详解

合集下载

最新细菌性皮肤病 [课件]ppt课件

最新细菌性皮肤病 [课件]ppt课件

1.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科学从问题开始”,抑或“科学从观察开 始”,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体现了不同的科学 模型。前者把科学研究看作是能动的、创造 性的活动,后者则把科学研究只视为一种自 发的、消极性的活动。
“科学从观察开始”这一论点,源自经验 论模型。
他们认为,经验、观察陈述是科学中的唯一必要要 素,理论术语的意义应由观察术语来定义,理论语 句应该且可以还原为观察语句。他们主张,进行有 成效的科学研究,必须反复地观察,不断地收集资 料,尽可能晚地提出假说,甚至认为只要资料完备、 方法合适,就能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有效性的科 学理论。
(2)支持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 燥
根据皮损的情况选用外用药物.
隔离消毒.
见书
预防调护
丘疹性荨麻疹 损害为红色梭形风团样 丘疹,中心可有小水疱,剧痒,一般无 脓疱及结痂等。
第二讲 社会科学研究程序
一、科学从问题开始
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什么?牛顿 “分析— —综合”的科学程序观,经验材料(事实材 料)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
问题是科学的真正起点,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2.社会科学问题的类型
最常见的社会科学问题分为如下类型:
(1)由某个社会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不自洽或概念 含糊不清而提出的问题。
两种情况值得考虑。其一,理论有个发生发展过程。 新理论常常是从旧理论中蜕变出来的,有时,在它 的原始形式中,它是嫁接在旧理论上的。随着新理 论的发展,它会逐渐地达到内部的自洽;有时,也 许为了保护新理论的存在,科学家有意把自己的概 念与当时占据权威地位的概念混为一谈。
糜烂:易糜烂 结痂:结蜜黄或灰黄色痂. 病史:单个可于5~7日后吸收,脱痂自愈。
大疱性脓疱疮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中发病率较高,尤其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易发生。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老年人 及免疫力低下者多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共 用毛巾、衣物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溃疡等。
早期、足量、足疗程用药
02
在疾病早期即开始治疗,确保药物剂量足够,且治疗时间足够
长,以彻底消灭病原菌。
联合用药
03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可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
以增强治疗效果。
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策略
局部用药
针对病变部位,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外用制剂,如软膏、洗剂等,直接作用于病 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如儿童、老年人等,推广相关疫
苗接种政策。
01
提高接种率
02 通过宣传教育、提供便捷接种服
务等方式提高目标人群的疫苗接
种率。
监测疫苗效果
对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03

调整免疫策略
04
根据监测结果和疾病流行趋势,
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策略。
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01 完善监测网络
全身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局部用药效果不佳者,需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等全身用药方式, 确保药物能够到达感染部位并发挥治疗作用。
辅助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
辅助治疗措施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加强营养支持等,以提 高机体抵抗力和促进皮肤修复。
效果评估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细菌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受 等方面,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皮肤性病学》课件-温医大-第十章 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课件-温医大-第十章  细菌性皮肤病
在糜烂处的边缘表皮松弛卷起,手足可呈手套样及短 袜样剥脱,,以后糜烂处颜色鲜红转变为紫红色及暗 红色,不再剥脱,开始出现糠状脱屑。
病程7-14天。
➢实验室检查
疱液和咽拭子培养常阴性,而原发感染处才能培养 出金葡菌。
➢诊断依据
根据发病于5岁以内的婴儿,在红斑基础上发生 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大片剥脱等临床表现及细菌培 养结果,即可诊断。
➢ 鉴别诊断
脓疱疮 :损害仅为水疱、脓疱及结痂,而不形成溃疡。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为多数散在性小的丘疹、脓疱及结
痂,去痂后呈现米粒大到黄豆大的小溃疡,无深在性 穿凿性溃疡。 变应性血管炎:有紫癜、丘疹、结节及溃疡。病理检查 见血管壁有纤维蛋白变性及坏死性血管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克 林霉素或红霉素等。
好发部位:颜面、口周(尤以口角部位), 鼻孔周围、耳廓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病程一般6-10天,不留疤痕。
病情严重可有全身中毒症状伴有淋巴结炎, 甚至引起败血症、肾炎。
二、大疱性脓疱疮
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 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以发生,特别是HIV感染者。 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皮损初起为小脓疮,迅速变为大疱,疱壁松弛,
注意婴儿清洁卫生,尿布应清洁。 全身治疗 及早给予有效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
素、头孢类等。并给予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或 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局部治疗 莫匹罗星软膏
➢预防
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 能与新生儿接触。
五、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水痘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疹时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 疹为向心性分布,以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为主,可 有脐凹,同时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各个时 期的皮疹,口腔粘膜亦常受累。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麻风(leprosy)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 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麻风分枝杆菌
❖ 麻风患者是该菌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 ❖ 1873年挪威专家Gerhard H.A.Hansen从患者皮损中首次发
现G+、抗酸染色阳性麻风分枝杆菌 , ❖ 人工培养尚未成功,仅在少数动物身上接种
性脓疱疮 ❖ 皮损特点 红斑或丘疹 脓疱,壁薄易破,疱周绕有红
晕 疱破 糜烂面 结脓痂 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 好发部位 面部口鼻周,搔抓可自身传播 ❖ 自觉症状 瘙痒 ❖ 全身症状 发烧,淋巴结及淋巴管炎,败血症,急性
肾小球肾炎 ❖ 流行特点 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
临床表现
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 好发人群 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 ❖ 皮疹特点 丘疹化脓中心坏死黑色蛎壳状痂皮
溃疡,深达真皮愈后留有瘢痕 ❖ 好发部位 下肢和臀部 ,自身接种可引起多处发病 ❖ 自觉症状 疼痛 ,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 病程 2~4周或更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细菌检查 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阳性 细菌培养 脓液或血标本培养出金葡菌或
链球菌 药敏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发病年龄、好发部位、皮损 特点、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水痘、大疱性 表皮松解型药疹
治疗
局部治疗 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 抽取疱液 ❖ 抗菌溶液湿敷 ❖ 抗生素软膏
SSSS的治疗 加强护理、干燥暴露疗法 全身治疗 ❖选择敏感抗生素 ❖纠正水电介质
细菌性皮肤丹毒、蜂窝织炎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18/77
毛囊炎(folliculitis)
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好发于头面、四肢及会阴部。 初起为粟粒大红色毛囊性丘疹,周围有红晕, 顶端化脓形成小脓疱,中心毛发贯穿,分批 出现,互不融合,自觉痒痛。脓疱破裂排出 少量脓血,形成脓痂,但无脓栓。易复发。 外用杀菌、止痒和保护药物。如2.5%碘酊、 莫匹罗星软膏等。 抗生素内用。早期可应用紫外线、超短波。 慢性反复发作, 可应用免疫调节剂。
14/77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型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STEN)。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 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金葡菌 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或 称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使表皮棘层广 泛坏死,造成皮肤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 脱。
查菌强阳性(4+~5+)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病理:泡沫细胞肉芽肿。
43/77
瘤型(LL)
皮损广泛,多形性,弥漫性浸润斑,边缘不清 周围神经粗大,对称,软。 眉毛、头发脱落 肢体活动障碍,肌肉萎缩,畸形,指趾挛缩,溃疡。 查菌强阳性(5+~6+)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病理:泡沫细胞肉芽肿。
44/77
23/77
须疮(sycosis)
发生于胡须部位的化脓性毛囊炎。 中青年男性。好发于上唇近鼻部及下颌胡须处。损 害为毛囊炎性丘疹或脓疱,中心有须毛贯穿。自觉 痒、烧灼感或疼痛。平时注意避免剃须时的损伤。
24/77
疖(furuncle)与疖病(furunculosis)

细菌性皮肤病诊断与治疗PPT

细菌性皮肤病诊断与治疗PPT

分类:根据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不同,可 分为多种类型,如痤疮、毛囊炎、疖肿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细 菌培养结果进行诊断
病因: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治疗:抗生素治疗、局部用药、物理治 疗等
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皮肤表 面细菌侵入皮肤, 引起炎症反应
皮肤损伤:皮肤 破损、擦伤等可 能导致细菌侵入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细 菌性皮肤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 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 减少细菌滋生
加强医疗保健服务,及时发现和治 疗细菌性皮肤病患者,防止疾病传 播
细菌性皮肤病的 治疗效果与预后 评估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细菌性皮肤病的 诊断
临床表现
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皮肤损害 瘙痒、疼痛、灼热等不适症状 皮肤破损、感染、溃疡等严重情况 皮肤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病史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诊断依据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感 染源的历史
症状: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 疼痛、瘙痒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进行细菌培养、 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等 检查,了解皮肤病变情况
细菌性皮肤病的 非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 菌滋生
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冷敷:减轻红肿、疼痛等症状

细菌性皮肤病详解

细菌性皮肤病详解

17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由凝固酶阳 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 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 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 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 干和四肢。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 松驰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 有潮红的糜烂,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 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 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病情 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 而危及生命。
•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细菌主要 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 Ⅱ组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 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 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 发肾炎或风湿热。
整理ppt
4
•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整理ppt
23
• 【预防和治疗】 应隔离和治疗患者,对已污染的 衣物及环境应及时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平 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 防止各种皮肤损伤,均有助于预防本病。
•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可 考虑辅以内用药物治疗。
• 1.外用药物治疗 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 脓疱未破者可外用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 大时应抽取疱液,脓疱破溃者可用1:5000高锰酸 钾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湿敷,再外用莫匹罗 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SSSS治疗应加强眼、口 腔、外阴的护理,注意保持创面干燥。
整理ppt
63
整理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内用药物治疗 皮损泛发、全身症状较 重(如SSSS)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宜选择金葡菌敏感的头孢类抗生素,必要 时依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对重症和SSSS 患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血 浆、全血或丙种球蛋白。

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 毛囊炎、疖和痈等是一组累及毛囊及其周 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因】 本 组皮肤病多为凝固酶阳性金葡菌感染引起, 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 属、大肠杆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高温、 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 质激素常为诱发因素。
• 【预防和治疗】 应隔离和治疗患者,对已污染的 衣物及环境应及时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平 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 防止各种皮肤损伤,均有助于预防本病。 •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可 考虑辅以内用药物治疗。 • 1.外用药物治疗 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 脓疱未破者可外用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 大时应抽取疱液,脓疱破溃者可用1:5000高锰酸 钾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湿敷,再外用莫匹罗 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SSSS治疗应加强眼、口 腔、外阴的护理,注意保持创面干燥。
• 发生于新生儿时又称新生儿脓疱疮 (impetigo neonatorum),起病急,传染 性强。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 尼氏征阳性,疱周有红晕,破溃后形成红 色糜烂面。可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易 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由凝固酶阳 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 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 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 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 干和四肢。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 松驰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 有潮红的糜烂,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 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 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病情 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 而危及生命。
•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 (一)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 本型 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故 又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 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 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 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 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的痂一般于6~10天后 脱落,不留瘢痕。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伴淋巴结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后者多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第一节 脓疱疮
• 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 【病因和发病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者约占50%~70 %,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两者亦可混合感染。温度较高、 出汗较多和皮肤出现浸渍时有利于细菌在局部繁 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湿疹)时,搔 抓可破坏皮肤屏障而利于细菌定植。 •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细菌主要 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 Ⅱ组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 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 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 发肾炎或风湿热。
• 【临床表现】 • (一)毛囊炎(folliculitis) 系局限于毛囊 口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部、颈部、 臀部及外阴疱,周围有红晕,脓疱 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一般 不留瘢痕。发生于头皮且愈后留有脱发和 瘢痕者称为秃发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发生于胡须部称为须疮 (sycosis);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 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为瘢痕疙瘩性毛 囊炎(folliculitis keloidalis)。
•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 可增高。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 球菌或链球菌,必要时可作菌型鉴定和药 敏试验。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典型临床表 现,结合细菌学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和 分型。 • 寻常型脓疱疮有时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 痘等进行鉴别;SSSS应与非金葡菌所致的 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进行鉴别。
第十章 细菌性皮肤病
• 正常皮肤表面的细菌可分为皮肤常驻菌及皮肤暂驻菌。前 者指能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后者指 着落于皮肤,经过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包括金黄色 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 感染性病变(如疖)、中毒性病变(如葡萄球菌烫伤样皮 肤综合征)和免疫介导性病变(如超抗原诱发或加重特应 性皮炎、银屑病)等。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可将细菌性皮肤 病分为球菌性皮肤病和杆菌性皮肤病。前者主要由葡萄球 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上,故又属原发 感染;后者又分为特异性感染(如皮肤结核和麻风)和非 特异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和大肠 杆菌等),其中非特异性感染常发生在原有皮肤病变的基 础上,故又属继发感染。本章仅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原发 性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 (二)深脓疱疮(ecthyma) 又称臁疮,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多累及营养不 良的儿童或老人。好发于小腿或臀部。皮 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 有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 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疼痛 明显。病程约2~4周或更长。
• (三)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萄所致,多见 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皮损 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疮,迅速变为大 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 后松驰,直径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 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 成糜烂结痂,痂壳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 沉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