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辩证法——启蒙的概念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单传友【摘要】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视角之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利用“主奴辩证法”重构了启蒙的辩证法,将启蒙的源头追溯至西方神话.神话已经孕育了启蒙,但启蒙的精神本质是一种权力意识和控制意识.启蒙的世界意味着普遍权力的总体控制,意味着劳动异化和恐惧的彻底化,这使得启蒙重新蜕变为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目的在于重构积极的启蒙概念,重启启蒙的可能性.【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7【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启蒙辩证法》;“主奴辩证法”;权力关系【作者】单传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35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曾指出,“在奥德修斯战船上针对塞壬采取的措施,是启蒙辩证法充满预见的隐喻。
”[1]作者引用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段话,“但是主人把奴隶放在物和他自己之间,这样一来,他就只把自己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而予以纯粹的享受;但是他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予以加工改造”,以表明奥德修斯和他的水手们构成了“主奴辩证法”。
因此,“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一个视角。
“黑格尔的主人和奴隶辩证法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关于启蒙的进程、关于它的代价的观念的原型。
”[2]296而《启蒙辩证法》的核心命题是“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蜕变为神话”。
这意味着:第一,神话中奥德修斯的“主奴辩证法”已经是启蒙,战胜了自然,摧毁了神话,走向了自由;第二,这种启蒙最终跌落了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认,神话、权力和劳动的纠缠保存在奥德修斯经过海妖这个故事中。
第一,在神话中,奥德修斯历经食莲者、独眼巨人、女神喀耳刻等诸多磨难,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为什么只有在面对海妖的歌声时采取的措施象征了启蒙?第二,这种“主奴辩证法”在《启蒙辩证法》中是如何具体展开的?第三,为什么说这种措施不是像黑格尔所描述的走向普遍的精神自由,而是走向了启蒙的反面,重新陷入了野蛮?一“主奴辩证法”的历史形成严格意义地说,“主奴辩证法”是黑格尔的伟大创见,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是一个类意识,也即只有通过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承认才能存在。
张双利启蒙辩证法笔记
张双利启蒙辩证法笔记第一章启蒙的概念第一节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中。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阻碍人们心灵与事物本性和谐一致的那些特点却使得人类心灵与空洞的观念及盲目的实验结合起来。
不管这一结合多么体面,其后果与结局都是不难想象的。
今天,我们用我们的观念去把握自然,却又不得不受到自然的束缚:倘若我们能够在发明中顺从自然,我们就能够在实践中支配自然。
技术是知识的本质。
人们从自然中想学到的就是如何利用自然,以便全面统治自然和他者。
这就是其唯一的目的。
启蒙根本就是不顾自身,他涂抹了自我意识的一切痕迹。
这种唯一能够打破神话的思想最后把自己也给摧毁了。
权力与知识是同义词。
知识并不满足于向人们展示真理,只有“操作”,去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唤醒世界意味着根除万物有灵论。
在通往现代科学的道路上,人们已经放弃了对意义的任何探索。
对于启蒙来说,任何不符合计算和实践规律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
它一旦摆脱了外界压迫的阻挠,就会成长、发展、奋进。
在这一过程中,启蒙运动始终将自己的人权观视为一种更为古老的普世观念。
所以,启蒙运动每次遇到的精神阻力,恰恰给它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这说明启蒙总是在神话中印证自己。
任何被反抗所诉诸的神话,通过极端的事实作为反证,承认了他所要谴责的启蒙运动的破坏性理性原则。
启蒙本质上是极权的。
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这就是人!”便是启蒙精神的不变原型,不管他面临的是一种客观意义,还是一种秩序的轮廓,是对邪恶势力的恐惧,还是对拯救的希望。
启蒙进而把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被理解的东西称之为存在和事件:启蒙的理想就是要建立包罗万象的体系。
然而,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
面对理性同一的观念,神与人的分离已经变得无关紧要,而这正是对荷马的最早批评以来那种彻底理性最为关注的问题。
康德 启蒙辩证法
康德启蒙辩证法引言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巨人之一。
他的著作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启蒙辩证法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康德的启蒙辩证法旨在引导人们走向自由和解放,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对康德的启蒙辩证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阐述。
启蒙的概念与意义康德将启蒙定义为“人类摆脱无知和错误的状态,通过自己的理性寻求真理和自由的过程”。
启蒙是一种思想状态,一种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启蒙使人们从迷信、偏见和权威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辩证法的概念与意义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解决矛盾、冲突和问题。
康德的辩证法强调通过对立面的对比和统一来推动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它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找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康德的启蒙辩证法康德的启蒙辩证法将启蒙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旨在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批判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自由与理性康德认为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和目标。
自由不仅仅是从外部压力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责任。
而理性是实现自由的工具和手段。
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人们可以摆脱迷信和偏见,追求真理和自由。
批判与反思康德的启蒙辩证法强调批判和反思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怀疑和质疑传统观念和权威主义的说法,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寻求真理。
只有经过批判和反思,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统一与和谐康德的辩证法强调对立面的统一和和谐。
他认为矛盾和冲突是思想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但同时也需要通过统一和和谐来解决矛盾。
康德主张通过对立面的对比和辩证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和中间道路。
教育与社会改革康德认为教育是实现启蒙和辩证法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自由选择。
启蒙辩证法——启蒙的概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道德律的困境
• 道德力量=非道德力量=科学理性面前的中性的冲动行为和 模式
• 在强大的物欲与权欲面前,不具有永恒效力的道德力量会放弃其潜在 的可能性,与权力、利益取得和解,走向其对立面——非道德力量。 计算的、工具的、形式的理性发展到其逻辑终结点,就导致了 20 世 纪的极权主义的残酷统治。即,极权制度把抽象的理性同一性付诸了 实践。 • “在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和残酷无情的奥斯维辛杀人机器之间,是 否存在着分水岭?作为一项中性事物,集中营和大屠杀是否就是启蒙 主义坚信理性自治的固有产物?” ——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
写作背景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物化意识及对物化的 自觉扬弃→二战后,转为针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全方 位的文化批判 • 二战后的反思 法西斯极权主义和斯大林暴政、大屠杀、西方工人运动的 沉寂、消费社会和工业文化的兴起 • 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 了野蛮状态”?
阅读线索
理性同一性 • 神话 启蒙
• 前神话(巫术与泛灵论)→神话、荷马史诗(众神与必然 性)→古希腊哲学(本原与逻各斯)→笛卡尔(心物二分) →斯宾诺莎(自我持存的努力乃是德性的首要基础)→培 根(知识即力量)→康德(道德律) • 知识与权力的共谋
何为启蒙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 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 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代替幻想。”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我们用我们的观念去把握自然,却又不得不受到自然的 束缚:倘若我们能够在发明中顺从自然,我们就能在实践 中支配自然。” ——培根《对人类知识的颂扬》 知识的本质:技术→权力
启蒙辩证法:启蒙的倒退和神话的重现
启蒙辩证法:启蒙的倒退和神话的重现摘要: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在神话—启蒙—真理的启蒙历史结构中,阿多尔诺认为启蒙倒退为神话一开始就蕴含在以启蒙为中介的历史结构当中,文化工业和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
人们建立起来的理性也不过是神话的另一种重现。
只有从启蒙本身所蕴涵的内容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启蒙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启蒙;神话;文化工业;理性启蒙运动作为人类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哲学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以神话与启蒙为核心,集中论述了以启蒙为目标的现代性如何依其本性辩证地转化为启蒙的反面,启蒙如何于自身中包含否定自身的本质环节而最终导致“启蒙的自我毁灭”这一启蒙的逻辑:“神话就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
因此,我们要从启蒙本身的含意出发,追求启蒙真正的价值和新的视域。
一、启蒙与启蒙运动“启蒙”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法国启蒙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一同出现的,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法国大革命的新思维使启蒙完成了自己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造就了本身的现代形式,同时启蒙也规定了现代社会的品格、方向和内容。
康德关于“启蒙”的经典定义是人必须永远具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启蒙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的追求无可否认,但其和理性的最直接和最大程度的契合,是启蒙在近代最为突出的表现。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2]。
近代启蒙的事实也证明启蒙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但问题是,在这些诉求得到满足之后,启蒙本身发生了翻转,这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论证的重点。
他们通过将启蒙过程描述为不完整的,对启蒙运动的进步叙事提出了质疑。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启蒙辩证法》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启蒙辩证法》杨丽【摘要】《启蒙辩证法》作为对启蒙理性进行批判的理论表达,已成为经典文本。
作为这一文本的效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只不过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最终会瓦解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as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Habermas to criticize enlighten⁃ment reason has become a classic text. As part of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 of the book, Haberma believes that the critique of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is just a general ideological one, resulting nec⁃essarily in a“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and the regulatory basis t o deconstruct social critiqueulti⁃mately.【期刊名称】《求是学刊》【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哈贝马斯;《启蒙辩证法》;启蒙理性批判;交往合理性【作者】杨丽【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9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阅读策略是把它放在西方现代社会及其意识形态转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中,尤其是放在启蒙理性对现代社会的规范有效性的“问题史”上来加以把握。
因此,哈贝马斯一方面能同情地理解和透彻地感受到他的前辈学者对启蒙的激进的批判姿态,同时又从启蒙理性批判的效果史上,透彻地洞见到这一启蒙批判本身具有的内在的理论缺陷,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是批判理论所附着其上的“意识哲学”的关键环节。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①[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第5页。
②[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第3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711页。
从西方启蒙理性的实际进程来看,不管是在其神话阶段,还是在近代以来的哲 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启蒙与神话都在相互纠缠。启蒙由神话开启,而启蒙又 不断地堕入神话;进步与退化总是交错,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退步。可以看到,在 这些主要的启蒙阶段上,启蒙并没有将其根本目标实现出来,“彻底合理化的现代 世界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解神秘化;恶魔般的物化和沉闷的孤立等诅咒还是萦绕不 去”。③经由社会化大生产和文化工业的腐蚀,如同在人类的早期阶段人卑微地匍 匐在自然脚下一样,人再一次沦为卑微的存在物,在庞大的经济机器和社会统治机 器的体系中艰难维生。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识,并独断地将抽象概念和理论及其对应的现实世界的社会统治关系视为永恒普遍 的真理。概念和思想本来只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事物的中介,但在这种哲学中却被具 体化和实体化,反倒成为先验地产生世界和创造秩序的绝对者和主宰者。正如有学 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在神话的环节,人们是通过崇拜由特权者们所刻画出来 的自然本身而崇拜由这些特权者们所规定的社会秩序,那么在哲学的环节,人们就 是通过承认这些哲学概念的普遍性来认同既定的社会统治关系。”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57页。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命
种各样的功能”①为代价的统一;经历了充满危险、欺骗和狡诈的理性历险后,人 也再无法回到远古时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融为一体的混沌时光。换句话讲,奥德修 斯既没有寻到真正的自我和主体性,也再也回不到神话的家园。奥德修斯的狡诈正 是理性的人希冀走出神话宫殿的手段,但也正由于这狡诈,理性暴露出了它的局限 性,即后来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中的通过计算和工具而对他人劳动进行剥削。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摘要:启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全面性、多维性和辩证性,它所蕴含的实质反映着人类思想精神的独特质地。
本文《启蒙辩证法》的创作逻辑出发,对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进行全面地分析,用辩证的方法探索《启蒙辩证法》中神话与启蒙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启蒙理性观,为当前时代启蒙思想提供启迪。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神话;启蒙;理性一、《启蒙辩证法》的创作逻辑(一)理论逻辑1.基于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个概念,深刻揭示了工人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一社会现象背后下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就四各方面提出对异化的分析,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摒弃了费尔巴哈提出的“类本质”的概念,将“异化”理解为与人本身相对立的人类活动。
“但这里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马克思将人类活动和生产资料联系起来,提出劳动异化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领域的异化。
2.汲取卢卡奇物化理论《资本论》中提到商品拜物教,它是指“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则是从其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的,他认为商品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并让前者获得了物的性质。
要想彻底消除物化,实现它的唯一方法只能完全取决于无产阶级意识的成熟,自然地反思这种物化关系存在的不合理性,并且有意识地去批判这种社会规律。
就现实而言,无产阶级意识需要被唤醒,克服物化要求他们需要明白自己的立场,意识到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是占主体地位的,与资产阶级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能够透过社会现象看到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识破资产阶级的谎言。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摘要:与一般认定启蒙观念追溯至近代不同,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把启蒙发源追溯至神话时代,他们认为,启蒙是反神话的产物,即启蒙脱离了神话,启蒙就是解神秘化和理性化。
基于此,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同时表达出,启蒙就是表现在神话之中并在其中确立自身。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表现出一种合理的反思与深刻的批判,对梦想是征服自然与把理性从神话的镣铐中解放出来的启蒙,由于其自身逻辑而走向了反面,走向自毁的历程作了深入剖析。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的批判,在其表象是直指启蒙精神,但从本质来讲其针对是工业文明,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史。
关键词:启蒙;启蒙辩证法;理性一、启蒙辩证法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来源(一)社会背景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1962/1966的意大利版前言”中写道:“德文版的《启蒙辩证法》是一部断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准确地说是在1942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撰写这本书。
当时还处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治之下,按照我们原初的设想,他它应当成为一部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导论。
”19世纪到20世界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及资本积累的阶段,在这个高速发展阶段中资本主义的矛盾也逐渐显示出来,生产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同时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也愈演愈烈,生产关系的矛盾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与社会的双重异化逐步显现。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所面对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程度不断加深、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空前灾难以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的悲惨局面,感受到的是人类在高度启蒙的基础上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以及巨大灾难。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与灾难相伴生的双重境况下《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对启蒙提出了历史性问题:“人类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了深深的野蛮状态,其原因究竟何在?”(二)思想来源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西方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现代批判理论的起点,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总判断是社会的异化,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时将这一理论扩展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新异化形式之上,并将异化视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启蒙的辩证法
启蒙的辩证法启蒙的辩证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启蒙。
启蒙是指人们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一种思想觉醒和认识提升的过程。
在启蒙时代,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念和权威,追求自由、平等、理性和进步。
辩证法则是一种思维方法,旨在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统一。
它认为事物存在着内外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等方面。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是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人们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
辩证法强调多角度思考和全面分析,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通过全面的思考,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启蒙的辩证法还要求人们要善于用理性思维来分析问题。
在启蒙时代,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念和权威,追求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人们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还要求人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办法。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面对问题时,人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的矛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还要求人们要善于运用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
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
在启蒙时代,人们通过实践来验证和验证新的理论和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启蒙的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它强调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全面分析。
在启蒙时代,人们通过辩证法的运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启蒙的辩证法要求人们要善于用理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矛盾和解决办法,并运用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
只有通过启蒙的辩证法,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霍格海默与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2)
启蒙的自我摧毁
• 理性和技术启蒙精神没有能够兑换自己的承诺,人类并没有从根本上 改变迄今为止受自然和神话奴役的历史,超越自在自发和异化受动的存在 状态,没有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一致 的理性的世界。启蒙精神并没有完全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认为,在理性 普遍统治的世界中,“人类不是进入到真正合乎人性的状况,而是堕落到 一种新的野蛮状态” •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启蒙的世界不是一个人性全面发展的世界, 而是一个全面异化的世界,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指出了启蒙精 神的异化现象,即启蒙的“自我摧毁”的具体表现。
• Ⅰ、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万能,理性至上,用知识取代神话,把人类 • 从迷信和愚昧中解救出来。 • • 启蒙精神认为,人们想从自然界学到的东西,都是为了运用自 然界,完全掌握自然界和人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 • 《启蒙辩证法》强调了理性原则在启蒙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在 书中,他们指出,“过去启蒙的纲领曾今是使世界清醒,启蒙想消 除神话,用精神来代替想象”
启蒙的辩证法
• (1).技术理性批判: • Ⅰ启蒙精神的基本内涵 • Ⅱ启蒙的自我摧毁
• (2).大众文化批判: • Ⅰ本真的文化(艺术):自由与超越 • Ⅱ大众文化:欺骗与操控
技术理性主义
•
作为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的技术理性主义, 直接源于希腊的古典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 兴的人本精神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构成了理性主 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理性主义和技术理性主义
古典理性主义在中世纪解体后,通过与自然科学联盟,转换出支撑现 代工业文明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 技术理性主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万 能论,它根植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无限潜力与无限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它 不再关心宇宙的起源是神创的还是天然的。它相信,人不仅可以通过理性 和科学而把握宇宙的理性结构,而且可以通过日益改善的技术手段去征服 自然。 技术理性主义文化信念,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推动了人类社会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面貌。然而,以功利目 的和技术手段的技术理性却孕育着内在的深刻危机。科学技术开始走向自 律,走向异化。开始成为独立的制约人的统治力量。人从自然的主人沦为 技术的奴隶。技术理性主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连同人们对科学技术的 迷信,无可挽回的动摇了。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概念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概念*本⽂选⾃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民出版社,2006年版。
由启蒙带来的神话恐惧与神话本⾝同出⼀辙。
启蒙对神话的揭⽰,不仅是⽤语义学语⾔批判所认为的那些含混概念和语词,⽽且也⽤所有⼈的表达,⽽这种表达在其⾃我持存的⽬的语境中已经毫⽆⽴⾜地。
斯宾诺莎的“⾃我持存的努⼒乃是德性的⾸要基础”这句话,包含了整个西⽅⽂明的真正原则。
有了这⼀原则,资产阶级在宗教与哲学上的分歧才没有了。
从⽅法论上把⼀切神话学意义上的⾃然⾜迹都彻底消除之后,⾃我也就不会再是⾁体、⾎液、灵魂,甚⾄原始⾃我,但是⾃我⼀旦被提升为先验主体和逻辑主体,它就会构成理性的参照点和⾏动的决定因素。
按照启蒙运动或是新教主义的观点,任何⼈如若不通过合理地依照⾃我持存的⽅式来直接安排⾃⼰的⽣活,就会倒退到史前时期。
冲动本⾝就像迷信⼀样具有神秘意义。
侍奉不是⾃我设定的上帝,就像酗酒⼀样也是愚蠢⾄极的。
对于直接的⾃然存在,⽆论顶礼膜拜还是同流合污,进步为它们所预设的命运都是⼀样的,进步也强烈谴责了思想和快乐对⾃我的遗忘。
在资产阶级经济中,每个个体的社会劳动都是以⾃我原则为中介的,对⼀部分⼈⽽⾔,劳动所带来的是丰厚的剩余价值,⽽对另⼀些⼈⽽⾔,劳动则意味着对剩余劳动的投⼊。
但是⾃我持存的过程越是受到资产阶级分⼯的影响,它越是迫使按照技术装置来塑造⾃⼰⾁体和灵魂的个体产⽣⾃我异化。
启蒙思想再⼀次注意到了这种情况:认识的超验主体作为对主体性⾃⾝的回忆,最终似乎也被摈弃了,并被⾃动控制的秩序机器那种更加平稳的运转所代替。
为了进⼀步实⾏严格的控制,主体性悄悄地把⾃⼰转变为所谓中⽴的游戏规则的逻辑。
实证主义,最终没有给思想⾃⾝留有任何余地,消除了个体⾏为与社会规范之间最后的壁垒。
主体在取消意识之后将⾃我客体化的技术过程,彻底摆脱了模糊的神话思想以及⼀切意义,因为理性⾃⾝已经成为万能经济机器的辅助⼯具。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对《启蒙辩证法》及其内容和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主要集中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进行的研究。
我只从启蒙与神话和文化工业俩方面进行概括。
一、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一)明确神话和启蒙的含义要了解“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首先需要对其所指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在《启蒙辩证法》的“神话——启蒙——神话”的中,神话两次出现,但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启蒙祛除“神话”,指的是神话传说,即以奥林匹斯诸神为代表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统治。
启蒙成为一个新的“神话”,指人的理性理性的绝对统治。
两种神话虽然所指不同,但其都被成为神话,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共通之处,即绝对的统治力量。
于是“神话一启蒙一神话”从内在来讲,是绝对统治——觉醒意识——绝对统治的过程。
就“启蒙”来说,霍克海姆和阿多诺所指的“启蒙”,具有两层意思。
就启蒙本身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变化,分为早期的“启蒙”,后期的“启蒙”。
早起兴起的启蒙,即自启蒙运动时的启蒙,宣扬解放和自由精神,即人的自我意识(理性)的产生,理性或者自我意识使个人觉醒,开始对自己之外那些绝对支配力进行反叛。
帮助人们驱除蒙昧,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通过启蒙,人们凭借理性的力量获得自我,注重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双向提高。
阿多诺所说的“启蒙”属于后期,指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发展到极致,把所有东西都用理性物化。
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来,物质层面的愿景实现了,但精神层面成为人的理性占绝对支配地位,试图将自然的一切都用理性加以阐释,崇尚技术决定论,使人完全被技术层面决定,使人变得更加异化。
人受制于理性,走向了启蒙的反面,使人回到了理性的神话。
(二)启蒙本身的弊端——与神话的关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本身不是尽善尽美,而是包含有一种使自身向神话倒退的自我摧毁的特性,尽管启蒙倡导的理性为神话祛魅了,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消蚀了自身,成为一种新神话的牺牲品。
《启蒙辩证法》的几对辩证范畴
“凯撒的归凯撒ꎬ上帝的归上帝” 的命题ꎬ说明每一
伴重新考察启蒙精神ꎬ提出质疑和批判ꎮ
1.3 启蒙辩证法的内涵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ꎬ所谓启蒙
辩证法ꎬ实质上就是辩证地看待启蒙精神ꎬ考察其
自身逻辑和整个社会历史功用ꎬ反对将启蒙神圣
个类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ꎬ每一个事物都有自身
运行的轨道ꎮ 白马是马ꎬ但白马不是黑马ꎮ « 启蒙
由事物自身矛盾所推动的ꎬ因为矛盾是普遍的、客
著名思想家也曾对启蒙发表过一些高见ꎮ 康德认
观的ꎬ因而这种变化和发展的态势也是永不停止、
收稿日期: 2018 ̄09 ̄28
作者简介: 王亮亮(1995 ̄) ꎬ男ꎬ甘肃镇原人ꎬ硕士生.
110 兰 州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第 27 卷
打破旧的传统、旧思想、旧观念的创新精神) 为基
究其内在规律ꎬ全面考察ꎮ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不但
点而相互穿插渗透的ꎮ
从启蒙自身的逻辑来解读启蒙ꎬ而且动态地考察启
2.1 神话与启蒙
蒙的作用ꎬ反对将启蒙绝对化、神圣化ꎮ 因此ꎬ在许
耶稣曾 针 对 不 满 其 所 传 教 义 的 诘 难 者 提 出
多思想家极力鼓吹启蒙的进步作用时ꎬ他却和其同
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2?由此可知?启蒙就是通过理性引导和召唤?高扬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极权宗教神学教权任何形式的蒙昧主义强权的束缚?以理性驾驭幻想和迷信?用科学取代神话和宗教?因此?启蒙的核心要义就是理性崇拜和人权至上?这就为霍克海默运用启蒙自身的逻辑?形成其独特的辩证法观来批判启蒙精神埋下了伏笔?也就可以理解他及其整个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一直被公认为是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启蒙精神的逻辑起点?12辩证法的含义辩证法即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所谓思辨?即通过相互辩论?达到关于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上升为真理?所谓实证?意为运用真理性的认识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成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福人类?为我所用?这一概念与形而上学对立存在?肯定了事物内在矛盾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矛盾所推动的?因为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这种变化和发展的态势也是永不停止第27卷第1期2020年2月兰州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vol27no????1feb2020????????????????????????????????????????????????????????????????????????????????????????????????????????????????????????????????????????????????????????????????????????????????????????永无止境的?因此?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要求我们揭示事物内部矛盾?辩证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全面考察?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不但从启蒙自身的逻辑来解读启蒙?而且动态地考察启蒙的作用?反对将启蒙绝对化神圣化?因此?在许多思想家极力鼓吹启蒙的进步作用时?他却和其同伴重新考察启蒙精神?提出质疑和批判?13启蒙辩证法的内涵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所谓启蒙辩证法?实质上就是辩证地看待启蒙精神?考察其自身逻辑和整个社会历史功用?反对将启蒙神圣化?过分鼓吹其进步作用?盲目夸大启蒙的效力?被表面现象和过去曾经产生过的辉煌作用所迷惑?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必须动态考察?整体把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挖掘启蒙自身逻辑?揭
启蒙与幻灭——《启蒙辩证法》的主体思想解读
启蒙与神话同源 二者都源之于恐惧 二者区别在于神话是 通过对神性的崇拜摆脱自然的恐惧 而启蒙则是通过对理性的崇 拜来摆脱神的恐惧 然而 启蒙辩证法 的悖论就在于启蒙的 本质是要使人从野蛮和神话的恐惧中摆脱出来 结果又使人落入 新的野蛮和恐惧 启蒙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神话是如何走向启蒙和启蒙是如何走向神 话的 文章选择了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主人公奥德修斯回家的历 程作为启蒙与神话交织的背景 为什么选择 奥德赛 作为原形 呢 因为作者认为在启蒙的源头 荷马史诗 那里我们就可以隐 约看到后来的 启蒙走向神话 的影子 通过这种原史探索去发 掘启蒙正是本文的一条主线 现在我们来看看 奥德赛 到底说 了什么吧
160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 SE EDUCATI ON
一 主体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 在霍克海默 阿多诺的 启蒙辩证法 中并没有 完整归纳主 体这一思想 甚 至主体这一词 出现也是很隐晦 的 但不可否认 作为启蒙的伴生词 文中虽在借说启蒙 但实际 上关怀的对象仍是主体 霍克海默 阿多诺的 启蒙辩证法 一 直以灰色的笔调在重复一个问题 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 态 反而深深地陷入了野蛮状态 其原因究竟何在 这个问题 的追问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范围 它涉及到 整个西方文明从源头到现代社会的整个结构和原则 在霍克海 默和阿多诺 看来 这并不是 资本主义社会 对启蒙理性的误 用 而是启蒙本身就有问题 启蒙思想的概念本身已经包含着今天 随处可见的倒退的萌芽 启蒙的命运同时也就暗示着主体的命 运 在他们看来 铁蹄法西斯主义者虚伪颂扬的 以及狡猾的 人文专家幼稚贯彻的 就是 启蒙的不断自我毁灭 迫使思想 向习俗和时代精神贡献出最后一点天真 正是这种带有欺骗性 的启蒙使主体变得一步步走向了其对立面 主体与文明之间存 在着激烈的内在冲突 启蒙并没有像人们想象地那样带来全面 自由和进步 相反 它给人类带来了压抑 奴役和杀戮 当然 冲突带来的最大现实体现是二十世纪前半期所见的 新的野蛮 状态 法西斯 奥斯威辛 罪行 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的 大 清洗 运动 民主国家美国的 文化产业 的猖獗等等 主体 被毁灭成了当时的一个惨酷的事实 这给作者带来了莫大的冲 击 正是在目睹这些启蒙的种种暴行之后 作者深深地陷入了 反思 开始考问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并最终将思考的重心 放在了启蒙身上 这是启蒙反思问题的由来 也是促使作者探 索理性原史的缘由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启蒙辩证法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启蒙辩证法作者:王晓升来源:《求是学刊》2017年第06期摘要: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分析了启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
按照黑格尔的分析,当启蒙批判信仰的时候,启蒙和信仰在意识上结构是一样的,因此启蒙批判信仰实际上是启蒙的自我批判,但是启蒙认识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启蒙误识了自己。
而启蒙对于信仰的批判导致了精神失落。
它把有用性作为基本概念,在有用的世界中,手段被排除在目的之外,有用性全凭主观意志来确立。
在这里个人的意志自由被确立起来了。
而个人的意志自由是与一切社会组织形式相对立的。
自由意志和社会组织的对立最终导致了恐怖。
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工具理性,被工具理性充实了的人是不会考虑真理的,他们所关注的只是有用性。
这种只关注有用性的人也是乐于成为工具的人。
这种人就是极权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启蒙辩证法作者简介:王晓升,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6-0008-09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他们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特别是《启蒙的概念》一文中深入分析了启蒙和神话的关系,对启蒙以来现代文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分析是具有重要的思想背景的。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启蒙的分析和批判,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一、纯粹识见和信仰的内在联系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在分析自我异化的精神基础上分析启蒙精神的发生过程。
黑格尔认为,在封建君主统治的时代一种自我异化的精神出现了。
在这个时代,高贵的意识表面上愿意为国家作出牺牲,愿意为荣誉而战,但是实际上这种高贵意识最终和卑贱意识一样,要夺取君主的位置。
贵族们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言不由衷,陽奉阴违。
在这个自我异化的精神世界中一切都是颠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与道德:道德律的困境
• 形式主义伦理学
“当每个人都意识到道德律是空的,是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 的时候,就达成了康德认为的一种人类理想。” ——邓晓芒 理性同一性的张扬必然导致理论理性对实践理性的僭越,即必然对自 由的僭越、理性对感性的僭越。
• 理论理性VS实践理性
• 理性VS理性主体
理性本身超越了理性的主体——人。这种通过漠视人的生存和无视人 的尊严而强制制造出来的道德社会,仅通过形式主义的程序性原则— —道德律来维持,很容易被自然法则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所摧毁,导致 新的野蛮状态。
写作背景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物化意识及对物化的 自觉扬弃→二战后,转为针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全方 位的文化批判 • 二战后的反思 法西斯极权主义和斯大林暴政、大屠杀、西方工人运动的 沉寂、消费社会和工业文化的兴起 • 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 了野蛮状态”?(1895~1973)
• 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 所第二任所长,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代表作: 《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 《理性之蚀》、《论自由》、《工具理性批判》、 《批判的理论》、《社会哲学研究》等。
• 西奥多· 阿多诺(1903~1969)
辩证法——启蒙的逻辑
• • • • 启蒙倒退为神话: 巫术与祭祀:泛灵论、多样性、模仿、体验与沟通 父权神话:众神的等级体系、必然性、管辖与统治 启蒙:逻各斯、同一性、抽象(语言、概念、数学)、极 权主义
• “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是这样一种矛盾:即某物是其自身,同时又不是 其自身,某物自身即同一又不同一。……人们通常喜欢把概念说成是 所把握之物的同一性特征,然而,概念由始以来都是辩证思维的产物。 在辩证思维中,每一种事物都是其所是,同时又向非其所是转化。这 就是观念与事物相互分离的客观定义的原初形式。” ——《启蒙辩证法》
道德律的困境
• 道德力量=非道德力量=科学理性面前的中性的冲动行为和 模式
• 在强大的物欲与权欲面前,不具有永恒效力的道德力量会放弃其潜在 的可能性,与权力、利益取得和解,走向其对立面——非道德力量。 计算的、工具的、形式的理性发展到其逻辑终结点,就导致了 20 世 纪的极权主义的残酷统治。即,极权制度把抽象的理性同一性付诸了 实践。 • “在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和残酷无情的奥斯维辛杀人机器之间,是 否存在着分水岭?作为一项中性事物,集中营和大屠杀是否就是启蒙 主义坚信理性自治的固有产物?” ——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
康德即萨德
2. 同情有罪:尼采的权力意志、萨德主义、康德的道德律令 →冷酷无情、崇尚强者。
• “(严格形式上的)冷漠,是德性的必要前提。”热情冲动是不良的。 冷静和果断构成了德性的力量。“这就是道德生活的健康状态;而另 一方面,即便是由善的观念焕发起来的感情,也不过是一种马上继之 以呆滞沉闷的瞬间光彩。”——康德《道德学说的形而上学起源》 • 基督教道德起源于弱者对强者的怨恨。由于他们比强者弱,于是就发 明了这种道德。这种道德要求同情、怜悯、压抑人的自然本性,使人 变成听话的庸众,没有勇气克服自我,创造新事物。主人道德与奴隶 道德。 • “弗尼依尔嚷道,‘……只有卢梭这个人类的敌人,才可能坚持这样 的谬论,因为他自己软弱至极,他只能把那些他怎么也比不过的人们 降低到他自己的水平。但是我问你,五短身材的俾格米要想与有着赫 拉克勒斯身材和力量的七尺男儿相比,不是有点太厚颜无耻了吗?这 简直是蚍蜉撼树。’”——萨德《朱莉埃特》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 “科学专家研究的客体根本不受他本人的理论的影响,主 体与客体是严格分开的。即使事实证明客观事件最后终究 会受人类干预的影响,对于科学来说,这也不过是另一个 事实而已。客观事件是不依赖于理论的,而这种独立性正 是它的必然性的组成部分:观察者本身不能在客体中造成 变化。可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态度是社会发展的组成 部分:对历史进程的解释是经济结构的必然产物,它同时 既包括由这种秩序产生出来的对这种秩序的抗议,也包括 人类自觉的观念,即关于人的行动不再由外在机制决定而 由他自己来决定的那样一种状态的观念。……批判理论的 每个组成部分都对以现存秩序的批判为前提,都以沿着由 理论本身规定的路线与现存秩序做斗争为前提。”
The end
• 启蒙来自于对神话的否定超越,但最终又倒退为神话;启 蒙旨在摆脱恐惧,而最终变成了彻底而又神秘的恐惧;启 蒙旨在用知识代替幻想,正确地认识理解世界,可实际上 却片面化地理解了世界;启蒙旨在提高人的地位,增强人 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却使人陷入新的野蛮状态。
启蒙与道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 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理性能否达至道德?
• 普遍性公式:“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 动。” • 质料公式:“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 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做手段。” • 自律性公式:“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 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 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的立法者。”
阅读线索
理性同一性 • 神话 启蒙
• 前神话(巫术与泛灵论)→神话、荷马史诗(众神与必然 性)→古希腊哲学(本原与逻各斯)→笛卡尔(心物二分) →斯宾诺莎(自我持存的努力乃是德性的首要基础)→培 根(知识即力量)→康德(道德律) • 知识与权力的共谋
何为启蒙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 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 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代替幻想。”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我们用我们的观念去把握自然,却又不得不受到自然的 束缚:倘若我们能够在发明中顺从自然,我们就能在实践 中支配自然。” ——培根《对人类知识的颂扬》 知识的本质:技术→权力
辩证法——启蒙的逻辑
1. 神话已是启蒙:秩序、统治、自我意识 神话的本质:神话即言说。神话是原初民试图对世界本原进行报道、 命名和叙述,从而阐述、确定和解释本原。言说渗透了理性,演变 为说教。 神话的内容:奥利匹斯神系的确立即统治权和秩序的建立,表现为 一种命运的必然性。 这种命运的必然性被古希腊哲学诉说为逻各斯,它主宰着世间的万 事万物,体现着事物的合规律性、规范性和一定的必然性。 “造物主和秩序精神在统治自然的意义上是相似的,人类与上帝的 近似之处体现在对生存的主权中,体现在君主的正颜厉色中,也体 现在命令中。” ——《启蒙辩证法》
启蒙与道德:康德即萨德
• 萨德:1740—1814,法国作家,代表作《美德的厄运》、 《朱莉埃特》等,以性倒错描写著称,曾因变态性虐待行 为多次遭监禁。“施虐狂”一词即源于其姓氏。 1. 理性的科学筹划:理性的形式主义因丧失了目的而沦为筹 划和计算的工具=纵欲生活中的图式化、程序化原则。 萨德笔下的人物并非是粗鲁、野蛮、无知之人,而是能够 很好地运用逻辑思维,冷静客观地进行思考和很好地权衡 利弊得失的“有识”之士。 无论是康德的道德律令,还是萨德作品中的朱莉埃特的自 律,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得到何种结果,最终都只服从于 理性的自由意志的支配。
2.
3.
辩证法——启蒙的逻辑
启蒙倒退为神话:自然中的神秘力量=诸神=逻各斯=理性 同一性 1. 理性崇拜与统治:知识与权力的共谋,启蒙所造就的神话 就是一种极权主义的统治。启蒙以普遍统治特殊、同质统 摄异质、单一代替多元的抽象的理性同一性的思维方式, 使人和自然高度抽象化,自然成了永远被设定的客体,成 为受人摆布和统治的对象,而主体的权力却不断扩张,成 了纯粹的占有者和操纵者。 2. 抽象同一性所造就的事物的重复再现,即神话中命定的必 然性。(去除了质的多样性的事物被单纯的量化和数字化。 数学公式:未知数。)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 的理论奠基者。 代表作:《启蒙辩证法》、 《新音乐哲学》、《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 《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 传统理论: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劳动过 程中,旨在帮助实现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批判理论:置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工之外,目的在于使人 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推翻社会再生产。 传统理论:从现存事实出发,得出与现存秩序像协调的 “顺从主义”结论; 批判理论: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并 不是真实的。 传统理论:演绎的和数理的,以学术-科学企业的形式完 全一体化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体系之中; 批判理论:辩证的,坚持“总体性”的批判概念,即对社 会制度和文化进行整体反思和批判。
辩证法——启蒙的逻辑
• 现代知识的特征:建立在数学原则和形式逻辑基础上 • 操作性:“知识并不满足于向人们展示真理,只有‘操 作’,‘去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它的真正目标。” • 明确性:严格遵循所谓的事实,排除一切模糊的、零散的 概念。否定性思维亦在其列。 • 体系性:“启蒙的理想就是要建立包罗万象的体系”,存 在和事件只有在体系中取得合法地位才能成立。 • 数学化:数学成了启蒙精神的准则。用公式替代概念,用 规则和概率替代原因和动机,任何不符合计算与实用规则 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