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复习课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复习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2、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3、对比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与差异4、学会根据气候图判断各种气候类型教学内容与步骤:二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天气状况,是多变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关注空气质量)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二、气温与降水1、气温(1)概念: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一般用0C表示,读作“摄氏度”(2)气温的变化A、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B、气温的年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情况相反。
(3)气温分布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2、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的主要类型、雨量的等级(2)主要的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等(3)降水的变化:A、季节变化:各月降水柱状图(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B、年级变化(4)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三、世界的气候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划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来划分,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200C: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3)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0C:亚热带季风、地中海(4)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一般<00C:温带海洋(最冷月>00C)、温带大陆、温带季风(5)寒带气候:大部分月均温<00C:冰原气候、苔原气候(6)特殊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低纬多,高纬少B、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C、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中考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3.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典型例题讲解,总结复习。
教学难点
1、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2.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反思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学时
1
总课时
1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比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和天气预报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感受地理的实用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天气与天气预报,七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所有学生都看过天气预报,能够说出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和识别部分天气符号,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学习,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利用留白式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风湿。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问题探究:.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学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6)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复习重点:(1)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日报图,识别不同天气符号。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3)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影响气候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
复习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能力。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3)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4)世界气候类型和分布。
(5)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过程:这个单元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及其规律,气温曲线图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创新能力题以搜集某地气候资料绘气温曲线图或气温曲线图变式进行考查。
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世界任意一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影响的主导因素,一般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为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1.气温与生活(1)天气的观测①工具:温度计②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③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2)气温的计算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多变的天气
(6)天气与旅游的关系:高兴、危险等。
(7)天气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晴天,开运动会多好!雨天,运动, 好难!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我们可以从那些渠道去了解天气情况呢?
(广播、电视、报纸、12121电话、看云识天气等。)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初中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章的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名称
养成了解天气的好习惯,让我们受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例举家乡的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与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不联系实际去学习,掌握知识不牢。
2、某市专业气象台2004年10月23日08时00分发布的天气预报: 【市区天气】
今天多云,明天多云转阴,后天多云转阴有雷阵雨 温度:26—15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月23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26 ℃ ),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日出前后)。
小结
天气们要及时了
(1)天气与交通的关系:雨雪天,路难行。 危险!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等。
(2)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天冷了,穿羽绒服防寒;暖气御寒等。
(3)天气与军事有关:火烧赤壁;东方战争等。
(4)天气与农业关系:适当的降雨和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洪水淹没农田;寒潮和霜冻,冻死或冻伤农作物;干旱:农作物干旱死等。
2、对知识归纳不够。
难点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去引领学生了解天气情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的特征教案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天气的特征
难点名称
天气的特征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即借位又退位的计算。
难点教学方法
填写示例
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
2.XX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由于受地球表面性质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 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一致,移动路径基本相同的大团空气,叫做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常常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有时可以占整个大陆或海洋,垂直范围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气团的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它的发源地,大致可以分为冷、暖、干、湿四种情况。所以可把气团分为湿热、干热、 湿冷、干冷四大类。当气团离开源地向别处移动时,一方面气团本身改变了原来的性质,成为变性气团。另一方面,则使气团到达地区的夭气发生剧烈变化。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和赤道气团。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是起源于西伯利亚一带的严寒、干燥而 稳定的极地大陆气团。它暴发南下时随着地面性质改变,气团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性极地大陆气团。在每年11?4 月的冬半年里,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活动频繁,在它控制下, 天气特征是寒冷干燥、晴朗、温度日变化大。热带太平洋气 团起源于太平洋热带区域,温度高、湿度大,在夏季特别活跃,以东南季风的形式影晌全国大部分地区,是降水的主要水分来源。赤道海洋气团起源于赤道附近的洋面上,比热带太平洋气团更为潮湿。在盛夏时,它主要影响华南地区,天气潮湿闷热,常有热雷雨。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学会判读等温线图。
②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③了解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掌握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比等高线地形图,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习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大屏幕,在本月里,世界发生的一些大事总能吸引我们的视线:G20峰会在法国南部小城戛纳闭幕;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庆典;泰国曼谷继续被洪水围困。
当我们关注这些事件本身的同时,如果带上地理的思维,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比如,从他们所穿着的不同服饰上你能获得什么地理信息?冷热的实质是各地气温的高低。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温会不同呢?会有怎样的不同?我们今天学习气温的分布,将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板书)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气温的高低变化呢?我们以前学习过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高低的变化,请大家告诉我,是什么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图1)。
地面的高低变化我们能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那么世界各地气温的高低能不能用类似的地图来表示呢?回答是肯定的。
当我们在这幅地图上,将数值变小,单位变成℃,这就成了一幅等温线图(展示图2)。
我们把地球上年平均气温相同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52页。
要学会使用这幅图,我们必须学会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为此,让我们一起重温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二)对比学习等温线(概念与判读方法一一对照学习)1、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变化,等高线是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多变的天气——风
1、解释概念
什么是风呢?在气象学中,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2、风的天气符号——风,教师释疑
风的表示如同我们看到的飞镖一样。
由风杆和风尾组成。
(如图
所示)
通过观察,你可以获取两点信息:一是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
方向。
此幅图上风从北吹来,为北风。
二是风力。
风力,共分18
级,级别越大,风力越强。
风尾中一道风尾代表2级风。
3个横杠代表几级风呢?6级。
当风力达到8级时用小旗表示,叫做风旗。
风向标的特点:风尾不论是风旗还是横杠都画在风杆面向风向的右侧。
11111111
1
3.难点释疑:风向-风的来向:
风向是本节课的难点,以教师传授为主,采用形象比喻的方式(风向比喻成“射箭”)让学生理解风向是“风的来向”,箭从何方射过来看作风从何方吹来,这样即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方位法”和“箭头法”两种方法进行讲解分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箭头法”指导:a、做垂直于风尾的箭头 b.箭头从什么方向来,就是什么风。
识别风向、风力
北风6级东北风6级东风6级东南风6级。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导学案课标要求(2022年新版)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4、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5、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6、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命题点1 天气与气候1、天气与气候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3、常用的天气符号4、风向与风力符号(1)风向: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向标包括风杆和风尾,风尾在风向标的哪个方向,就表示吹哪个方向的风。
(2)风力: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
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二道风尾表示风力4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6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
8级以上用其他符号表示。
5、空气质量(1)空气质量指数(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②人为因素:如燃烧秸秆、排放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目前,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3)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①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②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小试牛刀1、(2021新疆11)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遭受台风袭击,以下天气符号表示台风的是()A. B. C. D.2、(2019新疆7)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以下代表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3、(2020新疆8)“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A、B、C、D、命题点2 气温与降水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测定(2)气温日变化特点①定义: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最高气温:午后2时(14时)左右③最低气温:日出前后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气温年变化特点①定义: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4)等温线的判读方法①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差别很大,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第一节多变的天气●重点内容1.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2.初识天气预报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逻辑联系天气及其特性多变性--天气预报空气质量--保护大气●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提供真实的情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重点内容: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逻辑联系什么是气温--气温的变化(日、年、曲线图)--气温的分布(水平、垂直、世界)●学习方式: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例1,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例2,阅读气温分布图●模式化--等温线呈现特点分析●现实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分析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与第二节是姊妹篇●重点内容: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逻辑联系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世界)●学习方式: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用图、绘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重点内容1.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2.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重在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重在举例分析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逻辑联系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差异的规律--主导因素●学习方法:归纳、推理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
2 .对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3 .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范围),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区及景观特点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逐个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在对比中找规律,抓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使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存在降水差异,山上和山下存在气温差异。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天气图。
③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读卫星云图图、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培养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对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对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和讨论教学法、启发式读图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法:
读图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大气环境质量。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知道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认识并记住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天气及天气的特点;学会简单的看图识天气。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定义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下面几句话,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2.天气预报查询天气预报的途径活动(1)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电视、互联网、电话、短信、广播、报纸等。
视频:天气预报。
(2)了解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
(3)了解卫星云图3.关注空气质量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洁净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从早到晚,随着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受到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有很多。
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与监测。
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有什么危害呢?阅读: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
通常,我们把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这些微小到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污染物,尤其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而且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而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的杀手”。
4.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对比“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看看发现什么?【总结】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总结】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为天气与气候,是中考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天气与气候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理解并掌握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和特点。
2.能够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3.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辅助教学。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分好小组,确保小组合作顺利开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学生,检查其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分析某个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气候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精】地理教案_中考专题复习天气与气候(导学案).docx
中考专题复习(三):天气与气候一、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章的学习要求 1、 天气(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卫星云图;(3)、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纬度分布、 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分布的各自特点);(2) 、根据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年、日变化规律以及一年、一日当中气温最高值、 最低值出现的时间;(3)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年降水分布的特点;(4) 、根据气温、降水资料,会阅读分析并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 随时间变化特点;(5) 、在能举例说出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举 例说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气候类型(1) 、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九种)的名称及气候特征,并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各 种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2) 、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以及人 类活动以气候的影响;(3) 、根据气候特征(及其差异)说出其以人类生产(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生活 的影响。
二、中考考点梳理 考点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区别特点描述时间的长短 变化大小 天气 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时刻在变化 气候长时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2.天气预报图(1)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 往往下的雨就越大。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米* ▲分f 各* ** 0暗 多云 阴 小甬 雷甬 布夹雪 小雪 中雪 台风要点: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分今命▲ 4V中甬 大雨 X 冰雹 大雪考点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天气与气候总课章节(课题)名称第三章复习学时132知识技能过程时理解气候的准确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三维目标项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培养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起学生灾害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值观内容解决措施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活动意图札记第三章世界的气候一、天气和气候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气候区别1、短时间2、多变性1、较长时间2、相对稳定性联系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课本46面图3.6)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安排一节读图课和一节讨论学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课.生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第一自例:节课主(_西北风六级_)(_北风六级_)(_东北风八级_)通过复二、气温和降水引导习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阅读教2、气温的变化:填写师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课本指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侯复习教学设计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教学设计1.考点归纳、分析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①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2.重难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2)知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3.易错点(1)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①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风五级北风三级。
②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从上即北方吹来,可判定为北风8级。
则是东风8级。
则是东北风6级。
(2)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降水就越多。
(3)读“天气符号”图,应记住这些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并注意区别多云和阴天,中雨、雷雨和大雨,小雪、中雪和大雪的符号,明白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①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②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等温线图的判图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
a.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
b.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c.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d.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复习旧课归纳总结: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
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不大.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
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少,大陆东岸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分
布地
区
气候类型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
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
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
做好笔记,完
成练习。
教师总结
归纳,学生
做题加深
理解记忆,
巩固所学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