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式太极拳著名传人李建军

合集下载

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新年展新貌

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新年展新貌

I* I总第344期 2019/04访武问道早春时2月28—3月2号,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武当杂志社社长刘洪耀先生赴河北邢台任县参加王其和太极 拳协会的系列活动,受到河北省武术协会顾问李剑方的 热情接待.与杨式太极拳名家赵幼斌先生.河北省道教 协会副会长邓元富道长进行了太极传承和发展的探讨期间又与河北传统武术联谊会会长、龙门武学掌门 人丁新民老师、山东崂山道教功夫团赵泓副团长,山东 金山太极院长徐士金先生、河北省道教功夫团团长金 龙,河北八卦门曹英俊先生、气功长拳代表性传人李永 禄先生、河北省企促会文教卫武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 式武学传人马凤山先生和马凤文先生,杨式太极拳府内 派名家耿保安,随手门内丹炼养名师臧吉祥先生等多位 方家,于保定会馆召开座谈会,宾主就传统文化之瑰 宝一一太极拳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远的探究. 丁新民老师代表河北武术界作了专题演讲,得到了各位 同道的一致好评。

真所谓:石门英雄会,共谋中华强.致力中国梦, 奋发铸辉煌。

(元富)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新年展新貌新春佳节期间,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 为开创新年工作新局面.一是召开了理事会和会员代表 大会,对2()18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深入研究了 2019年的工作计划二是受邀参加广东省东莞市东坑武 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协会年会。

会长张子英与邓凤平、刘 焕伦副会长及众会员同到东莞,与该协会会员欢聚一 堂、交流切磋,并以办班培训的形式指导传承:三是参 加广州曼印茶文化公司的年会,不但交流观看了年会上 的传统武术、茶艺插花、古琴古筝等中国传统文化表 演,而且张子英会长还亲自率队表演了武当赵堡承架太 极拳.受到热烈欢迎■张子英会长表示要把武当赵堡承 架太极拳同传统音乐、茶文化等结合起来.共同传承与 发扬,四是举办了2()19迎新春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拳架 提高培训班,针对已学会75式拳架,并习练有年的会 员.张子英会长亲自对每个招式的姿势、方向、手脚配 合等,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训练.使学员们在功理功法 上得到了很大提高,深受拳友们欢迎: (金安)岳阳市屈原区召开年度工作会议3月8日,湖南省岳阳市屈原区隆重召开2()18年度太极协会工作总结表彰暨2019年工作部署会,参加会议的 有区委区政府、教育局、总工会、老干部局、妇联的领 导,各乡镇专管教育乡镇长、办事处及各社区书记、各 辅导站长及会员代表近百人「大会总结表彰了2018年为 弘扬武术全民健身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部署安排了2019年太极协会工作。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

天下功夫探源46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文/李成银 郭会丽 林志刚李成银: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武术九段郭会丽: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林志刚: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传统体育保护标准课题组组长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历史的长河在齐鲁大地积淀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从原来的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的十大门类,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之一。

山东省此项目类别中以“传统武术拳种”居多,是此类别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项目。

截至2018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冠县查拳、莱阳螳螂拳、东明县佛汉拳、安丘孙膑拳、临清肘捶、新泰市徐家拳共计6项(不包括拓展项目);已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共计有37项:梁山武术、梅花拳(山东梅花拳学会、梁山县)、汶上文圣拳、子午门(梁山县、东平县)、新泰市徐家拳、孙膑拳(安丘市、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李沧区)、大洪拳(菏泽市、郓城县、滕州市)、二洪拳(鄄城县、曹县)、巨野县二郎拳、青岛市崂山区崂山道教武术、济南市济南形意拳、青岛市城阳区傅氏古短拳、临清市临清潭腿、螳螂拳(栖霞市、青岛市崂山区)、莱州市吴式太极拳、蓬莱市戚家拳、乳山市牛郎棍、临沂市兰山区黑虎查拳、东明县武术点穴法、滨州市滨城区程派高氏八卦掌、滨州市滨城区燕青拳、莘县张鲁查拳、东阿二郎拳、青岛市市南区鸳鸯内家功、洪派太极拳、聊城市东昌府区梅花桩拳、胶州三铺龙拳、威海市环翠区尹派宫式八卦拳等28项,拓展项目9项,共计37项,分布在山东省21个县市区域范围内,充分展现了山东省武术之乡的本色。

各项目都反映了申报地鲜明的地域特色,长久以来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方面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静出动势》读后感,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静出动势》读后感,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静出动势》读后感,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读《静出动势》有感涂继军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练习太极拳好处很多,经过中西方多年的科学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太极拳因其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拳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随着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牵扯的利益也越来越大,造成业内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人自身水平不够,但通过炒作等手段,把自己包装成太极拳大师,从中谋取利益。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雷雷事件,将太极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太极拳是花架子,所谓的太极拳只是“太极操”等等言论,极大的伤害了太极拳。

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呢?当我学了两年多的太极拳,而教练仍是告诉我更多肢体上的细节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太极拳不仅仅是“以身领手”等身体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简单,太极拳经典之作《太极拳论》所谓“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四两拔千斤”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也不仅仅是靠练好肢体上的细节就能够达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李光昭老师的太极拳着作《静出动势》一书,才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书中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太极”,然后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太极”之理的拳,才能叫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呢?很多古籍对此都有解释,如《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三十年太极习练,三十载功法体会(上)

三十年太极习练,三十载功法体会(上)

三十年太极习练,三十载功法体会(上)作者:徐大平徐晓毅薛冰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6期徐翔,1956年生人,河北省北戴河人。

1974年拜太极大师李经梧为师,相继学习24式、88式、吴氏、陈氏、孙氏等太极拳和太极剑、太极推手,久练不缀,并在此基础上自创陈氏太极内功。

1986年,在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荣获吴氏太极拳第五名,中国武术协会授予武术五段称号,曾多次参加省、市太极拳、剑比赛获金牌、银牌。

从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退休后,开始收徒授拳,传承太极功法。

记者:徐老师,对于太极拳,无论是社会上,还是专业人士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理解,您可以向我们阐述一下您对太极拳的理解么?徐翔老师:太极一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根本、终极”之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把宇宙万物都包括在阴阳之中,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太极拳就是用阴阳理论为基础编造而成的一种拳术,它的招数,招招成圈,招招分阴阳;外柔内刚,动静结合连绵不绝。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相继学习过吴氏、陈氏、孙氏等太极拳,这些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到底有什么区别,又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徐翔老师: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流派主要包括陈氏、杨氏、孙氏、吴氏等。

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

现在广泛流传的陈氏太极拳是由陈发科先生改编的,其主要特点是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刚柔相济,柔中寓刚,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演练时配合呼气发出如呵、哂、嘘、吹声音,以加大劲力,并快慢相間。

杨氏太极拳由杨露禅先生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将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删改,又经其孙杨澄甫先生一再修订,定型为杨氏太极拳大架。

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

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

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是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汉族传统拳术。

赵堡太极拳以明朝山西王宗岳为师尊,在河南赵堡村内单传六代,由陈清平老师传于世人。

而以赵堡村传人和兆元在原来基础上大改而成。

由于赵堡村规严,世代祖训不外传,所以至今外人对赵堡太极拳知识不多。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

名家大师李随成原籍河南盂县。

1948年生于西安,1963年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代宋师郑悟清先生为师,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40多年。

1984年曾获陕西省太极推手75公斤级第一名。

现任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法人、馆长兼总教练。

西安武当赵堡太极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际太极易拳道总会名誉会长。

《武当》封面文章,《武魂》杂志均刊登有关太极拳搏击文章。

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报多次报导传拳事迹。

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光盘达一年之久。

2003年10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

倡导太极推手道,立志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内家拳法武术竞技代表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武术对抗项目比赛。

在第三届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推手擂台赛陕西省参赛资格选拔赛中,6名弟子全部获得各自级别的第一名。

在第二届焦作国际太极拳推手擂台赛获得65公斤级银牌、70公斤级铜牌、80公斤级第四名、75公斤级第五名,60公斤级第六名的成绩。

这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亮相,也是陕西省参加中国推手比赛历来最好成绩。

2005年10月18日在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香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天津、河南、河北、陕西等25省市66支代表队,参赛队员700多人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馆长李随成先生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家表演一等奖,参赛队员荣获套路竞赛团体第一名。

太极椎手56公斤级第一名、二名;60公斤级第一名、70公斤级第一名;75公斤级第一、二名;80公斤级第一名;80公斤以上级第一名的成绩。

缅怀一代武派太极拳大师吴海清先生

缅怀一代武派太极拳大师吴海清先生

缅怀一代武派太极拳大师吴海清先生/殷铁军来源:《精武》作者:殷铁军点击: 发布时间:2010-07-22 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小]吴海清先生,生于1918年正月初三,河北省清河县人氏。

幼年习武,练八方捶等拳术,后与顾印珂(外号“顾半趟”)先生一块磕头拜武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葛福来先生为师,开始学习武氏太极拳。

顾印珂是吴海清先生的亲姐夫,二人早起晚归勤学苦练,不论寒暑,一起练拳、打手、试劲,很是下工夫。

顾印珂功夫非常好,当时在全县比武大会上获第一名,无人能比得上他。

一时间国内练家都知道有个“顾半趟”,只打半趟拳,是当时武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中的。

佼佼者,对方只要一动手,他与之搭手就能把对方打出丈远。

后来“河北三杰”——顾印珂、闫志高、霍梦魁去沈阳教拳,虽是同辈人,但因吴海清先生比他们三人的年龄小得多,所以他们三人对吴先生都非常关爱。

吴先生天生聪明、悟性又好、理解得快,三人待吴先生如亲兄弟一般,练拳有心得体会从不对小兄弟保守,吴先生也很明礼,也更加尊敬三位。

吴先生的姐夫顾印珂到沈不久,因其武功超群,被当时的副省长车向忱、副省长巩天民、知名人士高凤五等人请去单独授拳,不让其对外授拳,一般人无法接近他。

吴先生练拳悟性好,又非常刻苦,四季寒暑一天不差。

天生聪慧的吴先生身上有葛福来师父的拳技,也有顾印珂身上的拳技,更将闫、霍先生的拳技融为一身,全部掌握了他们的武艺、劲法特点、拳艺精华。

吴先生视拳如命,他掌握的拳技练法、与人动手不用丝毫之力、落空打人、不与人接触的神意打人,完全符合太极拳论。

吴先生经常和我们讲:“这拳太好啦,识者千金难买,这趟拳是神意拳,货卖帝王家。

”所以这些年来,吴先生从不轻易收徒,要先看人的德行与人品,如果不好,都不会轻易给对方讲拳,更何况让对方看其动手了。

吴先生与人动手很少让外人看,但他在太极拳界,名声很大,大家都知道老吴头有绝技,说看吴先生动手是一种艺术享受。

记得我刚学拳不久,因我是带艺投师。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锦旗背后的故事怎么写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锦旗背后的故事怎么写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锦旗背后的故事怎么写》摘要:通过和李驻军先生的试验交流,余先生便打消了怀疑,坚定了随李驻军老师学习洪式太极拳的决心,十多年来李良民先生通过杂志和网络一直关注李驻军先生,关注洪式太极拳,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因学习洪式太极拳又走到了一起,因追随李驻军老师得以重逢2011年8月6号早上8点,河南民权的李良民一行五人捧着一面锦旗叩开了李驻军先生办公室的房门。

锦旗上黄灿灿的金字写着“竹林分别拳友一十六载无音讯;菏泽重逢皆因洪式太极有名师”。

说起这件事还要从今年6月13日福建永泰的余尔枝来菏泽学拳淡起。

福建的余尔枝先生也是其中一位。

余先生自幼痴迷武术,初中毕业后入武校练爿散打,后又学习武当松溪派功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入竹林武馆跟随武术奇人李紫剑先生学习轨迹拳,曾获过散打冠军,各类比赛的套路冠军等,后受聘为武当山武术馆武术总教练。

之后余尔枝跑儿乎跑逾了武术杂志上做广告教拳的名家那里学武,以实现自己的武术梦想。

多年的奔波和求学总让他对:功夫有一种未尽理想的感觉,于是他又不断求索,通过网络和资料多方对比,他选择了李驻军老师,选择了洪式太极拳。

太极拳到底能否实战呢?带着对太极拳的怀疑和对李驻军先生的好奇,余先生来到了山东菏泽。

通过和李驻军先生的试验交流,余先生便打消了怀疑,坚定了随李驻军老师学习洪式太极拳的决心。

在跟随李驻军老师学拳时,余尔枝谈到自己1995年曾经到河南巩义跟随李紫剑老师学过轨迹拳时,李老师说有一个叫李良民的学生1995年也曾到巩义跟李老师学过轨迹拳。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李良民?他是不是河南的?喜欢喝白酒,过去在电影公司工作?”听到李良民的名字余尔枝兴奋地问起来。

通过和李老师交流,大家判断应该说的是一个人。

原来余先生当年在竹林武馆练拳时就结识了李良民,两人分在一组成为练习技法的搭档,他们一起学拳,性情相投,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世事变迁,时光飞逝,一晃16年过去了,好友一直不见鸿雁往米。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武禹襄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

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

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

武式太极拳融儒家文化、道家养生、中医保健、武术强身于一体,具有增寿益智、祛病健体、美容塑身的功效。

武式太极拳,朴实无华,人称干枝老梅。

与人交手,不重招数外形,注重接劲打劲。

练习中要求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以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神奇境界。

李启轩和李亦畲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经论字亦畲,河北永年望族。

父世馨,字贻斋,生于1832年卒于1892年,终年60岁。

于1852年始,从其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

李亦畲躯干短小,目近视,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

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变脸变色,静以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

李亦畲精于技击、拳理,苦研拳功,勤于笔耕,继承和完善了其舅武禹襄的拳架和拳论。

著有“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决”、“擎引松放七言四句”、“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入韵,并绘“左右虚实图”二幅,“论虚实开合”等。

郝为真郝为真,名和。

永年城里人。

生于清朝末年(1849年)卒于民国初年(1920年),他体貌魁伟,敦厚强毅,深嗜武技,及观李亦畲打手,遂改从亦畲专心学太极拳,两年余仅得粗迹,勤学苦练者六载。

亦畲叹其诚笃,乃授之真诀,自此功力日进。

当时爱武者都以拜郝为师学拳为荣,授徒逅布华夏。

其拳技演为一派(曾一度称为郝派)。

其所传架子,系将武李氏所传架子加开合,按一至四呼发口令,以便领导学生集体学习。

生平无著作,现有讲解“不丢不顶”和叙述其“练功之阶段”的感觉两篇纪录。

他传子郝月如,徒弟有孙禄堂、李保玉、李圣端、李福荫、韩钦贤、张振宗等武林高手。

由于创编了一呼四发的开合太极拳,使武氏太极拳得到进一步发展。

守正创新,让非遗太极拳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守正创新,让非遗太极拳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十大新发展守正创新让非遗太极拳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刘火财太极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也是中国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既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需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念,更加关注其存续力和生命力,让文化遗产走进现实生活,并与之融合、绽放光彩。

一、太极拳在快速发展中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太极拳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习练太极拳人数多达3亿人,为中国文化传播和改善人类健康做出了应有贡献,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太极拳老龄化现象和太极拳价值取向问题显得越发尖锐,只有解决了这些突出矛盾,才能为太极拳的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让太极拳真正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1.太极拳的老龄化的历史原因为了普及和推广太极拳,1954年,原国家体委邀请各门派太极拳名家,根据简练明确、易学易练原则,保留太极拳传统风貌,突出太极拳群众性和健身性,制定了简化24式太极拳。

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追捧尤其是中老年人喜爱。

因为在有限的运动可选项里面太极拳似乎是最好的选择,清晨的公园小区,随处可见习练者的身影,太极拳已然成为公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时至今日,也产生了一些流弊,比如一说到太极拳,大家就会认为这是老年人著名投资理财专家、太极思维全球倡导者刘火财做太极拳表演,用身体给与会嘉宾诠释中正平和的太极思想8少林与太极‖ 2022年第8期二十大新发展的专利,也被贴上了老年人的标签,很多想练的年轻人也因此望而却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太极拳怎样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2.太极拳内在价值取向的迷失太极拳因为具备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以及防身自卫的功能而被备受人们所推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和出现了很多乱象,社会上的各种功夫造假、夸大宣传、大师宗师满地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信徒的膜拜和民族的质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质疑之声被2017年的一场民间约架推向了顶峰,一场关于太极拳实用性的话题引发了全民热议,新时代太极拳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二、青年才是太极拳的未来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怀着一颗武侠梦,我们对于武术的热爱大多源于此。

太极演绎和谐之美

太极演绎和谐之美

太极演绎和谐之美作者:王纯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2期太极的魅力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的,只有进入其中才愈觉精深奥妙,受益无穷。

他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混合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八极拳第九代传人、北京太极禅舍创建人。

但记者知道,眼前的这个人绝非像他的外表一样平淡无奇,他身怀绝技,散打、搏击都十分了得,曾有来自日本、俄罗斯、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的空手道、搏击、散打、跆拳道高手找上门来,或曰“讨教”抑或挑战,仅几招之内便纷纷败在他的手下,这些在本国范围内所向披靡的高手不甘心,接二连三地从地上爬起来反击,结果还是一样,几个回合下来不得不心服口服,甘愿拜他为师,为此他收了很多国外的弟子。

与李连杰师出同门“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武,当时家里人是因为我先天体质虚弱,希望我能强壮身体”。

身高近一米八的他,直到现在手腕脚腕仍然比一般人要细一些,可“先天不足”并未削弱他的“神力”。

芦春幼时习武是为了健体,但后来却因为喜欢而迷上了太极,甚至终生与之不离不弃,如今芦春与太极相伴已经有半个世纪。

芦春说,真正传统的太极不是形体的锻炼,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其精神层面上同时体现了佛家的慈悲为怀的气度,道家的集善事、奉善行的风格,还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品德。

“太极的魅力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的,只有进入其中才愈觉精深奥妙,受益无穷。

”芦春像是自言自语的一席话意味深长。

是的,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沿袭着国人自古以来的做人行事之道。

从其技击手段看,传统太极拳包含着中庸之道,在思想上讲究舍己从人。

习练太极要求把武德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口头上,它把待人接物、以善为本、以德报德、不即不离、上孝下敬等传统武德贯穿于太极始终。

芦春幼时曾学过散打,与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师出同门,他们都是中国散打创始人梅惠志先生的学生。

和师弟李连杰所不同的是,后来芦春渐渐远离了武术的“套路”,继而转向修身养性、随屈随伸、看似没有固定招式的太极。

江西省“体育·惠民100”举办系列太极拳活动

江西省“体育·惠民100”举办系列太极拳活动

武林动态时讯江西省“体育•惠民100”举办系列太极拳活动2020年11月28日,江西省“体 育•惠民100”太极拳系列活动暨江 西省“重阳杯”太极拳精英赛在江西 省南昌县举行。

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 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陈氏太极拳 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陈媛嫒和湖 南省武术协会特邀副主席、湘潭市太 极拳协会主席旷文华等参加开幕仪式。

来自江西全省的35支代表队共约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比赛活动幵幕仪式由南昌县副县长伍曦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峰致欢迎辞,江西省太极拳协会主席徐理考和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陈家沟太极拳馆馆长程保荣分别发表讲话,由江西省体总会秘书长卢铁民宣布比赛开幕。

开幕仪式结束后,太极拳友们分别进行了太极单剑、太极单刀、太极拳五大门派等集体表演。

展示表演阶段,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的个人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陈正雷作了题为“以太极拳科学论证,享受人生颐寿天年”的讲座,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科学理论、习练太极拳的益处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令在场所有太极拳迷激动不己。

本次赛事的举办,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建设健康昌南的热潮中,为南昌市南昌县“创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增光添彩。

(编辑/凡人)和式太极拳网络大赛暨展演大会颁奖典礼圆满举行2020年11月11日,“太极贵和 杯”第八届和式太极拳网络大赛颁奖 典礼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 式太极拳展演大会颁奖典礼于温县和 式太极拳学院隆重举行。

中国武术协会原秘书长康戈武、焦作市政协原主席赵功佩等出席活动。

和有禄在致辞中向各位领导对和 式太极拳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 示衷心的感谢。

他说: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施,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式太极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坚信,经历百余年传承,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和式太极拳,在当代定能走向更大更广的舞台,发挥更大的时代价值。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始祖武禹襄武禹襄(1812--1880年),河北永年县人,约于1851年从杨露禅学陈氏老架,1852年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从而创造了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既把陈氏新架与老架结合起来,又把杨露禅“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结合起来,行拳时强调开合虚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并重视身法。

武禹襄传李亦畲(奢)(1832--1892),李传郝为真(1849--1920)。

郝从适应老年人需要考虑,去掉了一些动作。

以后,郝又传孙禄堂。

上述这些名家,每人对拳法都作了修改,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

武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连绵不断,身体挺直,讲究用内气推动身躯,用一臂保护身体半身,手不伸延到脚的垂线外等。

太极名家洪均生洪均生,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唯每日散步,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从陈家沟陈发科拳师学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遂拜陈发科为师。

洪均生自幼聪颖过人,善于思索,博览强记,通音律,工诗词,文武兼修,随陈发科习拳不久,即对太极拳的缠丝劲颇有心得。

为使习拳者走上便捷之路,洪均生将拳的奥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对太极的缠法、眼、手、身、步、双重、推手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说,习者容易诵记并得到完整明确的概念。

洪均生为人忠厚诚实,视师如亲,随师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

时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

洪均生在太极理法上,主张讨论实验,对有些著作及观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对那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毫不客气的提出批评,他提出教学相长的原则,并指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

”洪均生技高艺纯,发人腾空丈外而感觉不到疼痛,快拳进攻,略一抬手,来人便跌于丈外,屡试屡爽,被人誉为神技。

日本的曾吾忠弘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洪老师具有天才般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人曾试图推动他的身体,但在欲推的瞬间,突然力量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自己反而被弹出甚远。

怎样练好双翼太极拳

怎样练好双翼太极拳
lI 股
在学 J此 套 路时 就是 学 爿太极 敞 手 .学 习 辑一 招式 用法 就 是 技巧 的应 川 雠 一式 的 第一动 都 是以粘 连 劲 引化 .第 二或 第 三动才 是进 击 允分体 了太 极 “以四 陌拨 千斤 ” 的轻 灵 和 以 粘 随劲 进 的 整劲 练 套路 时 是武 形的 对垒 心态 ,而 不操 形 的 练 法 规范 标准 与竞赛套 路 相I J Jl掌 形是 瓦指 一 个方 . 足 瓦愣 形 . 肇是拳 顶阳 前 .拳背 与 小臂在 l剐一平 而 .每势 完 成 或 定势 时有 打 赢的 感觉 每 两 势之 r ̄lty,J衔接 都是 放松 . 自然 舒 键 . 步伐 稳 健 .眼 看 前 方 .必 须 令 神贯 注 ,势 势 以 腰带 动 肢 体 ,进 步 时 以脚 跟 先 符地 ,退 步时 以脚 尖 先 符 地 . 学 的 时 .就 把 每 一式 的 来源 、技 巧 、 法融 入其 中 把 每一动 的 走
行气 、攻 先

学 套 路 后 JJlI“劲 ” .小 用 再 “加工 ” 一 以 中架 为准 .以 l8至 2fJ分钟 为宜 连 续练 两遍 气 感 明显 .岗 身 充满 力量 .连 续 练 三 趟 心旷 冲怡 .精 神饱满 .服睛 明亮 ,有欲升 11 ̄2_感 1.{I1个小HIf就 Llr学会套 路 . 簟f) 枕仃 “气” 订 “刚 ”有 “太 极劲 ”
该 擎 要特点 体现 任 四 个方面 ,一是 以意 念 为先 ,以意 行 气 。 l_j的叫 确 .攻 防意 {鲜 明 ,能 看出干 什 么 ,精神 集 中 , 目 )匕由 烁 .不1 ̄fI环 境 干扰 二 是 左彳了动 作 梢 ,方 向 相反 ,无一 flJ!lJ不得 力或 不 爿惯之 感 .运 行 自如 ,感觉 相 ,效果 相 I—J,使 全身平 衡 发陡 三是动 作 名称 和实 际相符 、逼 真 ,技 巧手 法清 楚 ,有轻微 的 、嗨 、,ff,j,¥声 .没有 脚 步声 四是 每一 个动 作 腰 允动 .以 腰动 带动 肢体 .外形 美观 虽慢 、柔 、 J,但 内 HIJ 脱 ,腹 I~有按 摩感 干¨肠 呜 音 .呼 吸快 慢 不定 .是运 动 式呼

李氏扶正气罐疗术,一技在身终身受益

李氏扶正气罐疗术,一技在身终身受益

李氏扶正气罐疗术,一技在身终身受益李氏扶正气罐疗术是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中一项古老的技术,天然绿色疗法,安全高效,疗效立竿见影,罐到病除,掌握这门传统中医技术的人少之又少。

李氏扶元药罐笫9代传人李建军,为了使这一项古老的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特开展李氏药罐技术培训。

李氏扶正气罐疗术采用中药煮制竹罐时,将中药有效成份充分的浸泡入竹罐纤维当中,在负压吸拔时,加上中药煮制后的温热性,快速的将中药成分导入患处,竹罐有着非常好的保温性,放在患处的竹罐温度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可以起到温灸的治疗作用,使得寒邪湿气造成的气血不畅,血液流通不好问题,迅速解决。

在拔除体内寒湿气体同时,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阳活血效果。

李氏扶正气罐采用北方特有的生长五年以上的优质竹子制的竹罐,因为北方冬季气候寒冷,竹子生长慢,竹子的纤维密度高,不易开裂变形,极为坚固耐用。

在经切割、火烤、去皮、打磨,中药高压高温渗透煎煮3次,防裂打磨上光,11道工艺以后才能制作成功。

煮罐时,使用李氏中医世代相传的32味秘方中药煮制竹罐,效果独特,煮罐药包为一次性,全部为新药头遍煎煮,药汤中药物浓度更高,药效更好,十分钟见效,三到五次终结疼痛,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效果立竿见影罐到病除,李氏扶正气罐疗术独特的温经、散寒、祛风、活血疗法,对体寒风湿患者可以快速祛除寒湿邪气,起到活血,祛风散寒扶阳的作用,颈肩腰腿疼治疗疼痛病10分钟见效果。

培训技术,寻找同行合作,美容院等场所新兴换代疗效产品,有效解决肌肉酸困疼痛,解决上网疲劳引起的腰椎,颈椎酸困疲劳,市场空间大,使用舒服,透气好不过敏见效快,适合个人创业。

便于操作,一疗程收回全部成本。

学会中药竹罐可以干什么?1、开设保健按摩店:学会中药竹罐疗法,再学习点按摩手法,就可以开始一家保健按摩店了。

中药魔罐每个部位治疗一次收费30元左右成本不到1元,患者尝试几次后就建议包年,每年收费1800元左右,也可以办卡消费,每20次收费500元左右。

洪式太极拳——精选推荐

洪式太极拳——精选推荐

承国粹,彰显太极神功:——记“太极明师”李驻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据艺秘守而不传于弟子者有之,以己之昏昏而欲令人昭昭者有之,以拳功敛财者有之,以至令今之传统功夫难现其光彩。

而太极拳流传最为广泛,得道者更为稀少,当年无敌之雄风难现。

究其因“名家、大师”多而明师寡矣!明其理法而又善教者更少,驻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少有的明师,是为记。

今年9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驻军老师“十•一”长假期间在山东菏泽举办“洪式太极拳首期全国培训班”。

我本已对传统武术失去希望,但心底又对传统功夫的神奇“割舍难放”,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曾走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几位练习形意、大成、太极、浑圆功等拳派的名家拳友,恕我直言,许多功夫说的神奇,事实却让学者伤心。

上辈的传奇功夫,现今成了某些人挣钱的金字招牌,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现存的那些真正大家只能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武迷“望门兴叹”了,我这次下决心做最后一次对传统功夫的探寻,如果还是“天桥把式”的话,从此免谈传统功夫,此行也就当做一次假期旅游吧。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我于9月30日凌晨2点30分到达菏泽,菏泽天气不好,下着小雨。

驻军老师冒雨到车站迎接我和一位威海来的拳友(李老师为了接我们一夜都没有睡好)。

驻军老师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但并没有消除我心中的疑虑,可侧面我感觉到李老师对人的真诚。

10月1日上午李老师开始讲课,他首先为学员讲了太极拳的传承、洪式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及其风格特点、练拳与做人之间的关系等。

随后开始进入正题,教学员进行洪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学习----划圈,李老师说“划圈”是洪式太极拳的核心功法,它是以手部的自转运动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运动轨迹,又称作“公转”,公转又分为正反旋,平时都叫“正反圈”。

划圈可以单手划,也可以两手同时划圈,在划圈时要配合腰裆转动,也就是腰裆劲。

它是洪式太极拳缠法的体现,更是获得缠丝劲的根本,我想这也是李老师将它定位于“核心功法”的原因吧。

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

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

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当看到近代太极宗师时,发现他们总和“中央国术馆”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杨式太极宗师杨澄甫及其弟子田兆麟、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丕等,都有在中央国术馆执教的经历,不仅仅是太极门派,还有形意、少林等各个门派的武林高手,可以说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可谓卧虎藏龙。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的介绍1927年下半年,刚脱离军界在南京就任政府委员的张之江(1882-1966),邀集钮永建、李烈钧、戴传贤、于右任、蔡元培、何应钦、冯玉祥、孔祥熙等26名国民党党政要员,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

1928年3月15日获准。

3月24日,国术研究馆在南京内桥金陵大舞台召开成立大会,租借韩家巷基督协进会的数间房屋为临时馆址。

国术研究馆除行政事务外,主要工作是设国术训练班,培养武术师资,并没有进行多少研究工作。

经李烈钧、邵力子、钮永建等人游说,将该馆归属政府直接指导,由财政部拨给经费。

并于1928年6月,将国术研究馆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

馆长仍为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

中央国术馆建馆初期,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为权力机构,负责议定重大馆务事项。

下设少林门和武当门,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列于武当门下,其他拳种皆入少林门。

这种分类不仅不够准确,而且加重了旧武坛的门户之见。

未出三个月,就酿形了多起争斗事件:如少林门长王子平和武当门长高振东徒手搏斗,科长马裕甫与柳印虎竹剑拼搏。

门长、科长相争,暴露了分门体制的弊端。

乃废除少林、武当两门的设置,采用“一会三处“的组织建制,设置机构。

一会,即理事会,三处包括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这个建制被作为中央国术馆的定制,写入《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

1929年2月,国民政府通令各级行政遍设国术馆(社)。

《国术馆组织大纲》规定“省、市国术馆正馆长,应推各省、市政府主席、市长兼任,或由省、市政府及董事会推荐资望相当都充之”。

人教版体育七年级全一册 8 武术:陈氏太极拳 课件

人教版体育七年级全一册 8 武术:陈氏太极拳 课件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 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太极拳是一项健身 性很强的运动。
太极拳的几个模糊问答
太极拳是老人的“专利”吗?
太极拳慢打是一种练习的 形式,慢打是为了让思想 尽量和肢体运动协调起来,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 效果。而不单是因为老人 不宜“快动”才练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王廷像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 动作,运动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有刚有柔。
杨露禅
杨健候
杨澄甫
杨式太 极拳
为杨露禅首创,经三代至杨澄甫定型。拳势中正舒展,动作均 匀柔和,架势幅度大,走弧形,目前流传最为普遍。
吴 式 太 极 拳
• 从健身考虑,练一些简化太极拳就可以了。如果有更多的时间、 精力和兴趣,或者想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太极功夫,学练传统太极 拳是更好的选择。好难“好”就难!
练太极拳配乐好还是不配乐好?
• 太极拳配乐也是个发展中的新事物。过去传统太极拳中没有音乐, 也没有条件去考虑配乐。后来一些人练习,特别是在表演和比赛 中加入了音乐,感觉效果不错。一般来说,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 拳,适当地配上音乐练习是可以的。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还便 于记忆,音乐也是一种调节工具。配乐要求节奏上要同整套动作 和谐,音乐的意境上能和套路的风格相吻合就更好了。不过,练 传统太极拳还是不宜配乐,因为传统太极拳的精细要求需要一个 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行拳中差之毫厘的感觉,就会产生谬以千里 的误差。
只要喜欢——老少皆宜!
学简化太极拳还是传统太极拳?
• 传统太极拳动作多用时长、要求细,布局结构不利于表演和竞赛, 相似、重复动作多且千人千面的认知与掌握各有所不同,不易统 一。

吉守样的吴门推手史

吉守样的吴门推手史
时代

吉 守 祥 的吴 门推 手 史
记者 I陶 瑾
03O l M 0DERN SUZHoU



极和 太 极推 手是 中国几 千 年来流 传 至今 的文
指点 ,逐 渐 艟得传 统太 极推 手的锻 炼 方法及 要领 。后 来

匕 他 专攻吴 式太 极拳 ,吴 式太 极最 早始创 于吴 全佑 ,相 比 其他 拳架 ,它 以柔 化见 长 ,更强调 松 、柔 ,其特 征可 概
主 要学 习拳 架和 推手 。 “有一 天下 午 ,唐老师 精神 特别
难忘的学拳记忆
作为 太极 拳体 系 中的重 要 内容 ,太极 推手 最能 反应
好 ,他 非常讲 究基 本 功 ,要求 严恪 。那天 他带 着我 反复 练 习 ‘棚捋 挤按 ’几 个动 作 ,大约练 了半 小时 ,我就 感
“两位老 师都 教会 了我 太极 推手 的真 正 内涵 。太 极 拳是 内家 拳的 一种 ,不追求 外在 形式 ,旨在练 意 。太 极 推手 上虚 下实 ,要求 习练 者必须 松空 修炼 ,不和 埘方 去 顶 ,大家 心平 气和 ,才 能完 成 自身五 脏六腑 的通 畅 ,打 通体 内循环 。”吉守祥 说道 。
推手中的智慧与哲理
太 极 推 手 是一 项 传 统 的 武 术 运 动 ,这 是 一 项 双 人 对练 项 目 ,需 要互 相 的配 合 .变 化的 自然 。你 来我往 之 间 ,可 以感受阴阳互变 ,虚实变化 间的奥秘 。
有的 人认 为太 极推 手 比较简 单 ,没什 么意思 ,这是 误解 ,其 实 ,太极 推手 体现 了东 方的 整体性 思维 ,道 理 深奥 ,变 化无 穷 。中 国传 统 武术 ,尤 其是太 极拳 ,它 的 技击 理论 是建 立在 《易经 》的对 立统 一变 化规律 上 的 。 吉守 祥告 诉记 者 ,通过 推手 练 习 ,既 可以 娃 身 ,又可 以 增加 对练 的趣 味性 ,还可 以体悟 太极 的哲 理性 ,比 如以 柔化 刚 、舍 己从人 、避 实就 虚 、逆来 顺受 、顺 势而 为等 等 。

康戈武: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康戈武: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康戈武: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溯源自温县陈家沟借助1963年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出版的陈泮岭(1891—1967)著《太极拳教材》,1964年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太极拳起源和发展简史》,1935年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刊行的《李氏太极拳谱》,1989年吴文翰发表的《近百年太极拳的发展和流派的形成》等文献得知,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流传的太极拳共有8式,其名目包括: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郝式太极拳(马立伯称“李郝派”)、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

谨取各式太极拳传人的文据为凭,简述其源起于下:(一)孙式太极拳创自河北完县人孙禄堂(1861—1932)。

孙禄堂初学太极拳于郝为真(1849—1920),后自创一式,以姓氏名,人称“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于1919年著《太极拳学•自序》说:“余受教于为真先生。

”禄堂之女孙剑云著有《孙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出版)。

(二)郝式太极拳传自河北永年人郝为真。

郝为真的太极拳学于李亦畬(1833—1892)。

郝为真的一些传人和太极拳传习人,以姓氏名其所传,称为“郝式太极拳”。

目前,因为郝为真之师李亦畬学于武禹襄,多称此系技法为“武式太极拳”。

郝为真之孙少如著《武式太极拳•前言》说:“先祖父名和,字为真。

先父名文桂,字月如(1877—1935)。

先祖父的太极拳是从邻居李亦畬先生处学来的。

李先生是他的舅父武禹襄先生所传授的。

”(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出版)。

(三)武式太极拳创自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

其弟子李亦畬于1881年修订的《太极拳小序》中述武禹襄研习太极拳的经历说:我郡杨某(露禅,1799—1872)从“河南陈家沟陈姓”学太极拳,“旋里后,市诸同好。

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

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武式太极拳著名传人李建军(图)
武式太极拳传人李建军简介
2006-4-18 14:32|发布者: 太极人|查看: 1869|评论: 2
1990年永年老城与姚继祖师爷合影(中姚继祖,左一李建军)
1990年北戴河与李经悟师爷合影
李建军,河北省邢台市人,1953年出生,系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代传人。

师承太极拳大师秦文礼,并为著名武式
太极拳大师姚继祖和陈式太极拳大师李经悟的再传弟子。

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拜于秦文礼大师门下始,凡三十年如一日,刻苦习练武式和陈式太极拳,并经常到永年姚继祖师爷和北戴河李经悟师爷处登门求教,向二位师爷学习太极拳理法、功法和技击技法,俱得真传。

后又兼修了吴式太极拳和八卦、形意、弹腿等拳种,皆得其精要。

并将诸拳种的技击精华融于传统武式太极拳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内外兼修、体用并重、突出内功和技击技法、独具风格的武式太极拳法。

使传统的武式太极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他现有弟子和学生百余人,遍及邢襄大地,他编创的这套拳法,也被广为练习,此拳法得到迅速推广。

目前,不仅其本人名扬冀南,
其编创和传授的这套拳法也已成为太极拳坛的一朵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