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毛壳菌
球毛壳抗生物质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1 3 1 对 病 原 菌 菌丝 生 长 的影 响 将 活 化 的 病 菌 . . 菌丝饼 ( 径 6rm) 种 至 P A 平 板 中心 , 距 中 直 a 接 D 在 心 2 C 的 圆周 上 等距 离 打取 4个 孔 。在 菌 落 长 至 m 距孔 1C I , 相对 两 孔 分 别 注 入 5 I 浓 度 为 I 时 在 X O 4 0t / 0 g mI 的粗 提液 , t 以丙 酮作 对 照 。待 对 照 菌落
一
株 分 离 自健 康 毛 白 杨 ( o uu o noa) 的 P p lstme ts 上
取 上清液 用等 体积 的 乙酸 乙酯 萃取 3次 。萃取 液经
无水 硫 酸 钠 干 燥 后 , 滤 , 0 ,4 / i 过 3 ℃ 1 0r m n旋 转 蒸 发, 得黄褐 色 固体 粗 提物 , 少 量 丙 酮 回溶 收 集 , 用 待 丙酮 挥发 后 ,  ̄ 闭保存 备用 。 4C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 。 目前生 产上对 该病 的 防治主要 以化 学药剂 防 一 治为 主 , 随着 人们对 环保 意识 的增 强 , 学农 药的使 化
用将 会 受到越 来 越 多地 限制 。 因此 , 使 我们 开 发 迫 环境 友好 型 的生物农 药产 品 。某些拮 抗 真菌如木 霉
菌 产生 的抗 生 物 质 对 植 物 病 原 菌 有 较 强 的 抑 制 作 用, 已经成 为 开发新 生 防产 品 的重要途 径 之一 。 球 毛 壳 ( h eo im g o ou ND3 C a tr u lbs m) n 5菌 株 是
丝 生长 和 分 生 孢 子 的 萌 发 ; 栗 离体 水培 枝 条 抑 菌效 果 达 6 . 9 , 对 照 相 比 , 一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了发 病 率 , 制 了 板 栗 疫 板 62 与 在 抑 病 菌 在 枝 条 上 的 扩展 和 定 殖 。 这 为将 来球 毛 壳抗 生物 质 在 田 间应 用打 下 了基 础 。 关 键 词 : 毛 壳 ND 5 抗 生 物 质 ; 栗疫 病 ; 物 防 治 球 3; 板 生 中图分类号:642 S 6 . 文献标识码 : A
球毛壳菌素F对Poly(I:C)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水平的影响
基金项 目: 南京 晓庄学 院青年专项 (0 9 X 3 ) 20 N Y 1 .
作者简介 : 赵俊丽 (98 )女 , 禹州人 , 士 , , 17一 , 河南 博 讲师 研究方 向为细胞 与分子免疫 .- a :1 99 i .o .n Em i z0 9@s ae c l j2 n m
微生物制品和微生物药物提供了宝贵的源头线索¨. 球毛壳菌( he mu l o m) C at i g bs 是子囊菌中毛壳菌 o m o u
属 的模 式种 , 分布普遍 , 且广泛存 在于土 壤 、 植物 残体
还可以诱导产生多型 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 , 这些细 胞 因子 的 网络 活性 可 以相互 协 同 , 成 一 系列 连 锁 形 放大反应 , 加重炎症 反应, 最终导致机 体的广泛损 伤, 造成 诸如感 染 性 休 克 、 多器 官 损 害 、 I 危 重 DC等 症 的发生 . 目前还没有 文献 报道 关 于 内生 菌产 物球 毛 壳菌
素 F对免 疫细胞产生 的炎症因子水平 的调节 作用 . 本 实验我 们 采 用 球 毛 壳 菌 素 F处 理 小 鼠 巨噬 细 胞 系 R W247 检测它是否对 Pl(: 诱 导 R A 6. , o IC) y AW247 6 .
细胞 的 T FO水 平 进行 调 节. 实验 为 进 一 步探 讨 N- L 本
哚 类生物碱 cat l oi he go s A和 C 它们均表 现出对米 o b n ,
黑 毛霉 ( u o m e e) M cr ihi 的生 长抑 制作 用 . 毛壳 菌 球
素 F C at lbs ) c2 3N O ) 从 内生 真 菌 ( heo ooi F ( 3H8 2 5 是 g n 类 中分 离得到 的一种代 谢产物. 人工 合成 的双 链核 苷酸 聚合物— — 聚肌胞 苷 酸
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葡聚糖酶活测定及抑菌试验
pat a oe e a s b th ny eat ie eed fr t T ep一1 3一g cns ci t w s i icn l t gnclw l , u ee zm ci t s r iee . h np h l l t vi w f n , l a aeat i a g f a t u vy sni —
a d P.g i a moeefciey n r e r f t l .C a tmim lbs m o l rd c 一1 3 一gu a a eu d rid cin w t i s e v h eo u go ou c ud po u e B , lc n s n e n u t i s o h x
0 6 f r 1 a s i d ci n wi ) iua i r e elw l ,w i h ci i e r e p cie y mu h lw r . 1 at d y n u t t P , c lra g  ̄ a c l al U e 1 o h r s h l t e a t t swee r s e t l c o e e vi v
显 。在 6种植 物病 原真 菌细胞壁 诱 导下 , 球毛 壳 菌可产生 B一13一葡聚糖 酶 , , 但是 产 酶规律 不 同。
在稻 瘟病 菌 、 立枯 丝核 菌和 尖孢 镰 刀 茵细胞 壁诱 导 下 , B一1 3一葡聚 糖 酶 活要 明 显 高 于杨树 烂 皮 ,
病菌、 核盘 茵和 叶枯 茵。其 中 , 稻 瘟病 茵 细胞壁诱 导 l 在 1 d后 , 酶活 达到最 高 , 0 6 而杨树 烂 为 . 1U; 皮病 菌和 叶枯 茵细胞壁 的诱 导产酶 效果 最差。球毛 壳 菌可作 为生物防 治真 菌。 关 键词 : 毛 壳菌 ; 球 生物 防 治 ; B一13一葡聚糖酶 , 中图分类 号 :7 3 1 ¥6.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19 2 1 ) 3— 0 0— 4 10 7 7 (0 0 0 0 5 0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种类生防菌的种类前言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现更为高效的农药,减少亩用量;二是使用更为科学的施药手段,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科学正确的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四是使用生物防治的手段代替传统农药。
前三种方式是人们十分熟知并研究较多的领域,第四种方法目前取得的成就较少,但它是十分有效的农药减量增效途径,是未来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防治中的生防菌。
生防菌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植物的生理活动影响着其体内及周围微生物的分布,而这些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寄生、竞争、偏生等关系。
而使用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就利用了植物与微生物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即生防菌来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或降低病原微生物致病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植物病害发生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因绿色安全、不易产生抗性、选择性强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至今已经分离筛选到许多对各种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程度防治效果的各类生防菌,其中一些己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生防菌的种类随着研究者对生物防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被发现,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防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巴氏杆菌和促进植物生长菌等,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盾壳霉、毛壳菌、青霉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
1、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是芽孢杆菌科的模式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的研究也有较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均有相应的产品问世。
如我国的百抗、麦丰宁、亚宝等。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主要为竞争和产生抗生素拮抗,枯草芽孢杆菌与一些植物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位点,可通过竞争生态位点起到生防作用;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枯草菌素、伊枯草菌素等,可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内生毛壳菌的发酵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毕业作品]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界中的一个很大的种群。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被人类记录的真菌约有12万种。
真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些真菌有食用价值,有些真菌则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生产抗生素或治疗癌症等。
植物的内生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可以产生各种活性天然产物,是一种丰富资源。
目前为止,从植物的内生真菌中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细胞毒等一系列活性。
一些结构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来源于毛壳属真菌。
已经发现的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结构新颖并具有新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炎、酶抑制活性、抗肿瘤、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等。
本文以天然产物化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机溶剂的萃取技术以及柱层析色谱的分离技术为手段,将植物内生毛壳菌TY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并对发酵液进行了分离提取及纯化。
提取物的分离提纯主要通过三种色谱技术即Seghadex LH-20、反相色谱、薄层层析色谱相结合来达到目的。
目前已经完成分离纯化工作,并且得到了一些纯度比较高的化合物样品,运用高分辨电子轰击质谱(EI-MS)技术结合氢谱(1H-NMR)技术对分离纯化所得到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即可以推断出分离所得的化合物为何,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发现新的物质。
关键词:内生毛壳菌TY菌株;发酵;次生代谢产物;结构鉴定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fungi in nature it belongs in the biosphere large populations.As of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bout 120,000 fungi discovered and recorded by humans around the world.Fung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and human beings 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Among them some fungi have edible value such as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some fungi have medicinal value such as Ganoderma lucidum which can extract effective substances to treat cancer or produce antibiotics.Plant endophytic fungi a wide range of widely distributed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natural products is a rich resource.So far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btained from plant endophytic fungi generally have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tion anti-tumor and anti-cytotoxicity.Som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derived from the genus Fungi.Some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t have been found are novel and have new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enzymatic inhibitory activity antitumor cytotoxic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The main basis of this article is the basic theory of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the use of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chromatographic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method and means to expand the fermentation of plant endophytic fungus TY strain,and the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and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were extracted.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fermentation broth is mainly through the use of three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purpose,the three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re: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reverse chromatography and Seghadex LH-20.So far has been complete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ork and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a number of relatively high purity compounds an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mple.At the same time some compounds with high purity have been extracted and identified.The structure is identifi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impact mass spectrometry (EI-MS) combined with 1H-NMR so that it can be clarified what are the compounds that are isolated and extracted and that some of the new substances may be found.Keywords:Endogenous caterpillar fungus TY;Fermentation;Secondary metabolite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第1节内生毛壳菌TY菌株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1.1 内生毛壳菌TY菌株研究现状 (1)1.2内生毛壳菌TY菌株研究的重要意义 (3)第2节分离纯化技术 (4)2.1硅胶柱层析 (4)2.2 Sephadex柱层析色谱 (4)2.3 反相层析柱 (4)2.4薄层色谱(TLC) (4)第3节结构鉴定主要技术 (5)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3.2核磁共振波谱(NMR) (5)3.3 质谱 (5)3.4红外光谱 (5)第4节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方法和路线 (6)4.1选题背景 (6)4.2研究目的和意义 (6)4.3研究路线和方法 (6)第二章内生毛壳菌TY菌株扩大培养与发酵 (7)第1节内生毛壳菌TY菌株的扩大培养 (7)1.1菌种的保存 (7)1.2.实验仪器和试剂 (7)1.3 实验方法 (7)第2节内生毛壳菌TY菌株的发酵 (8)2.1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8)2.2 实验方法 (9)第三章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萃取及分离纯化 (10)第1节内生毛壳菌TY菌株TY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10)1.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10)1.2 实验方法 (10)第2节内生毛壳菌TY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提取物的萃取 (11)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11)2.2 实验方法 (11)2.3 色谱分析 (11)2.4 详细流程图 (13)第3节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13)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13)3.2 C1部分 (14)3.3 C2部分 (14)3.4 C3部分 (15)3.5 详细流程图 (16)第四章结构鉴定 (17)1.1实验材料 (17)1.2样品 (17)1.3实验仪器 (17)1.4结构分析 (17)讨论 (18)结论 (1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对植物抗病性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n tan Rs一1 a l s pa tesfo ts u u t r fPo l stme ts r s d a e tmae i l.Afe isr i swela ln lt r m is e c lu e o pu u o n o a we e u e st s tra s tr
I fu n e o d p y i n e c f En o h tc Fun u a t mi m l b s m l g s Ch eo u g o o u ND3 5 o ssa c o Pl n s a e n tv te fDe  ̄ s z m e n Re it n e t a tDie s s a d Ac i ii s o f! e En y s u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1 ,4 8 :6~ 89 0 2 4 ( ) 8 8 ,1
S ad n gi l rl c n e h n o gA r ut a Si cs c u e
内生 真 菌 球毛 壳 N 3 植 物 抗 病 性 D 5对
及 防 御酶 活性 的影 响
高广增 李 超 王庆华 何 邦令 , , , , 聂化东 高克祥 ,
teat ie eoiae( O ) plp e o oiae( P h ci t s f rxds P D , o h nl xd s P O)adp e y l iea moi l s P L ee vi op y n h nl a n m na y e( A )w r an a
as e e td.Th e u t h we h tt e p a te sio u ae t lo d tc e e r s ls s o d t a h ln lt n c ltd wih Rs一1 atrND3 n i ie ah g n c e — fe 5 i h b td p t o e i x p n i g i o xe ta d d c e s d te d s a e p r e tg n ie s n e a d n n s mee tn n e r a e h ie s e c n a e a d ds a e i d x,b tsg i c n l nce s d t e u i nf a ty i r a e h i a tvt fPOD,PPO n ciiy o a d PAL o a e t h o to . I o cuso c mp rd wi t e c n r 1 n c n l i n,t hr e d f n e e y si d e h he t e ee s nz me n uc d
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a c s o e o l e d g se p na e u l n t e wae ,a e o rt a 0 f /ml tha o sg i — s o p r s c u d b ie td s o tn o sy i h t r nd wh n l we n 1 5 cu h ,i d n in f i
山东 农 ~ 5
S a dn gi h r cecs h n ogA r u ua S i e e l n
内生 真 菌 球 毛 壳 N 3 D 5的 生 物安 全 性 评 价
高建锋 李 雪 刘珊珊 孔丹丹 庄振 国‘高克祥 , 勇红 , , , , , 刘
n in fc nti a to e n mbe ft e r io p e e mi ro g n s s,a d i a o tx ct o a i l.The o sg i a mp c n t u i h ro h z s h r c o r a im h n th d l w o i i t n mas y
关 键 词 : 物 内生 真 菌 ; 毛 壳 N 3 ; 囊 孢 子 ; 物 安 全 性 植 球 D5 子 生 中图 分 类 号 :4 6 1 ¥7 .9 文献标识号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4 ( 0 0 0 — 0 1 0 10 — 9 2 2 1 ) 1 0 7 — 5
Ev l a i n o o o i a e u iy o d p y i n u a u to n Bi l g c lS c rt f En o h tc Fu g s Ch eo u g o o u ND3 a t mi m l b s m 5
长性状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小白鼠、 白兔 的毒 性 , 对 大 子囊孢 子在水 中的存活及对鱼类 的安全性 。 结果表明 , 毛壳 N 3 球 D 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黄瓜 、 菜豆和小麦的种子是安全的 , 并且 能够 显著增加须根数 和根 鲜重 , 促进种苗生长 , 根际菌群 数量 无显著影响 , 对 对动物来说 属低 毒级 ; 球毛壳 N 3 D 5子囊孢子 在水 中能 自 行消解 , 且低于 1 f/ l 0cu m 时为泥鳅生长无显著影响 ; 明球毛壳 菌 N 3 表 D 5无毒 、 污染 , 无 用于土传 病害 的生 物 防治无明显性 风险。
西藏色季拉山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西藏色季拉山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岳海梅;潘朝晖【摘要】从西藏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采集的323份标本中分离毛壳属(Chaetomium)及形态相似属真菌,共分离到29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将其中的27个菌株分别鉴定为3属5种:球毛壳(C.globosum)、马德拉斯毛壳(C.madrasense)、近缘毛壳(C.subaffine)、绳生二叉毛壳(Dichotomopilus funicola)和粗壮围领毛壳(Colariella robusta).通过ITS rDNA和28S rDNAD1/D2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离的29个菌株被划分为6个种.碱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ITS rDNA序列较28S rDNA D1/D2区序列变异更大,结合这两段基因序列可进行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这些结果可丰富西藏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资源库,为开发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58)004【总页数】11页(P532-542)【关键词】色季拉山;毛壳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作者】岳海梅;潘朝晖【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 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简称毛壳菌)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1],是毛壳菌科最大的属,据《真菌字典》(第10版)记载共81个种[2].我国对毛壳菌的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陈庆涛[3]报道了2个新种,戴芳澜[4]记录了该属30个种(含异名),孙广宇等[5]报道了3个新种和4个新记录种,谭悠久[6]发现了1个新种和10个新记录种,王雪薇[7]报道了31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5个我国新记录种,刘富江[8]报道了14个种,其中1个为我国新记录种.目前,我国发现并记录的毛壳菌共有31种.毛壳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含纤维素的各种基质上,可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并在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球毛壳(C. globosum)和角毛壳(C. cupreum)可以用来防治多种植物病害[9-10];球毛壳菌菌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11],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提高其抗旱性[12],提高杨树叶片的光合效率[13];此外,毛壳菌的代谢产物还可诱导植物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14].20世纪6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类和鉴定,其中ITS rDNA序列被推荐为真菌的通式性DNA条形码[15-16].该条形码同样适用于毛壳菌的分类鉴定,2016年Wang等[17]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重新确定了毛壳菌中36个种的分类地位,将这36个种分别划分到13个属内(作为其形态相似属),这是毛壳菌分类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地形复杂,土壤种类繁多,植被丰富,特别适合土壤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真菌学家们的关注.徐阿生等[18]和张惠等[19]对西藏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蔡晓布等[20]对西藏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记录的西藏真菌总计185科551属2 599种,占我国真菌总数的18.5%[21],占世界真菌总数的2.4%[22],这些数据说明西藏是重要的菌种资源库.色季拉山位于我国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北侧,主峰海拔高度为5 200 m,属于藏东南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其动植物和菌物资源很丰富,是西藏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体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展了一些关于西藏色季拉山真菌资源的研究,如:刘小娇等[23]对色季拉山区红菇科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和采集,鉴定出红菇属(Russula)15种、乳菇属(Lactarius)8种;邓丽君等[24]对色季拉山丝膜菌属(Cortinarius)真菌进行了调查和采集,鉴定出丝膜菌属真菌16种.目前,关于西藏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刘述春等[25]对来源于西藏林芝地区的一株毛壳菌的固体发酵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发现了新的活性化合物新聚酮类;Guo等[26]从西藏林芝地区油松和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株毛壳菌并发现1个新种.上述研究表明特殊生境是微生物新种和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从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采集植物残体、土壤和动物粪便等标本,进行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分析色季拉山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资源现状,以期为筛选西藏无公害生产的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菌株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的来源323份样品采集于西藏色季拉山沿线2 000~3 792 m 海拔高度的土壤、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1.1.2 供试培养基[6]分离培养基为马丁氏培养基,鉴定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CMA).1.2 方法1.2.1 菌株分离与纯化[6]树枝、树叶、朽木、杂草和动物粪便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将实验材料切成4~5 mm的组织小块,放入60%(体积分数)的乙醇中消毒6~8 min,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连续漂洗3次;将组织小块移至马丁氏培养基平板上,每皿内4~5块,25 ℃恒温培养,3~4 d后观察结果;解剖镜下挑取单个子囊果接种于CMA平板上,进行菌株的纯化和观察.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分离法.1.2.2 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形态鉴定形态鉴定参考Arx系统[27]和Wang等[17]的研究,将菌株接种于CMA平板上,28 ℃黑暗培养,定期观察直至子囊果完全成熟.采用莱卡(Leica)显微镜DM5000观察,每个菌株研究和测量20个个体.1.2.3 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分子鉴定DNA的提取主要参考Nakada等[28]的方法,略有改进.ITS rDNA序列的PCR引物对为ITS1-F(5’-CTTGGTCATTTAGAGGAAGTAA-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28S rDNA D1/D2区序列的PCR引物对为NL1(5’-GCATATCAATAAGCGGAGGAAAAG-3’)和NL4(5’-GGTCCGTGTTTCAAGACGG-3’),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合成.PCR产物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ABI 3730 DNA测序仪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SequenceMatrix(Windows-1.7.8)软件进行菌株ITS rDNA和28S rDNAD1/D2区序列的拼接.利用DnaSP 5.0软件对序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分别统计变异位点数(S)、单倍型数目(H)、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将分离所得29个菌株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的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并申请接受号;再利用BLAST(https:∥)进行同源序列查找,选择所需相关种的序列,并以小囊菌(Microascus trignosporus)为外群,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2 结果与分析2.1 菌株分离与测序从西藏色季拉山沿线2 000~3 792 m海拔高度采集的323份土壤、植物残体、动物粪便中,共分离到29株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分离率为8.98%.将分离到的29个菌株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的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并申请接受号,如表1所示.2.2 形态鉴定分离到的29株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中27株被鉴定为5个种:17株为球毛壳(C. globosum),菌株号为20-3-1、22-1、22-3-1、22-3-2、22-10、23-41、24-3-1、24-3-2、Z24-5、24-9、24-15-1、24-15-2、Z24-23-1、25-9-1、25-9-2、Z27-11-1和Z27-11-2,占分离所得毛壳菌菌株总数的58.62%,为优势种群;7株为绳生二叉毛壳(Dichotomopilus funicola),菌株号为2-2-1、2-2-2、Z18-1、22-3-3、Z24-2、24-28和32-5,占分离所得毛壳菌菌株总数的24.14%;马德拉斯毛壳(C. madrasense)1株,菌株号为Z24-13-1;近缘毛壳(C. subaffine)1株,菌株号为Z24-12;粗壮围领毛壳(Colariella robusta)1株,菌株号为LZT0008.5个种的代表菌株具体形态特征如图1~5所示.还有2个菌株Z24-11和Z30-4通过形态学特征尚不能准确鉴定到种.2.2.1 球毛壳(图1)C. globosum Kunze-Mykol. Hefte 1:16.1817(Fig.1)表1 样品菌株信息Tab.1 Information of sample strains菌株号基物海拔/mGenBank接受号ITSrDNA28SrDNA菌株号基物海拔/mGenBank接受号ITSrDNA28SrDNA2-2-1土壤3792KY132129KY247279Z24-11树叶2450KY132154KY2473042-2-2土壤3236KY132130KY247281Z24-12树叶2450KY132153KY247303Z18-1树枝3026KY132134KY247284Z24-13-1树叶2300KY132149KY24729920-3-1树叶2700KY132152KY24730224-15-1杂草2300KY132140KY24729022-1朽木2600KY132135KY24728524-15-2杂草2200KY132141KY24729122-3-1朽木2500KY132132KY247329Z24-23-1树叶2200KY132139KY24728922-3-2朽木2500KY132136KY24728624-28朽木3256KY132133KY24728322-3-3朽木2500KY132150KY24730025-9-1牛粪3538KY132145KY24729522-10树枝2800KY078824KY07882325-9-2牛粪3000KY132142KY24729223-41树叶2059KY132143KY247293Z27-11-1树叶3000KY132138KY247288Z24-2树叶2800KY132146KY247296Z27-11-2树叶2213KY132128KY24727824-3-1土壤2000KY132151KY247301Z30-4土壤2374KY132148KY24729824-3-2土壤2000KY132144KY24729432-5土壤3100KY132137KY247287Z24-5树叶2900KY132131KY247282LZT0008土壤2950KY132106KY24725624-9树叶2900KY132127KY247277(a)菌落;(b)和(c)解剖镜下的子囊果;(d)成熟的子囊果;(e)子囊果壁外观;(f)子囊果顶生毛;(g)和(h)子囊;(i)子囊孢子.(b)中标尺为100 μm,(c)~(i)中标尺为30 μm.图1 球毛壳菌株23-41的形态及培养特征Fig.1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 globosum strain 23-41菌落在CMA平板上的直径日平均生长量为7~8 mm,气生菌丝呈浅黄绿色至橄榄色,产生黄色至黄绿色分泌物;子囊果不埋生,球形至椭圆形,直径170~290 μm,有固定孔口,7~9 d开始成熟,反射光下呈灰褐色至浅橄榄色;果壁黄褐色,果壁细胞呈暗褐色交织状;子囊果顶生附属丝密生,褐色,直或略带弯曲,具疣,具隔,基部宽度3.0~4.5 μm,最长可达500 μm;子囊簇生,棍棒状,具柄,含8个子囊孢子,易消解,含柄部分长轴50~80 μm,短轴10~16 μm;子囊孢子成熟时呈浅褐色,内含多个油滴,柠檬形,两侧平滑,两头稍尖具突起,长轴10~12 μm,短轴6~8 μm,有单个顶生萌发孔[29].2.2.2 马德拉斯毛壳(图2)C.madrasense Natarajan-Proc.Indian Acad.Sci., B, 74:255.1971(Fig.2) (a)菌落;(b)解剖镜下的子囊果;(c)成熟的子囊果;(d)子囊果壁外观;(e)和(f)子囊果顶生毛;(g)和(h)子囊;(i)子囊孢子.(b)中标尺为100 μm,(c)~(i)中标尺为30 μm.图2 马德拉斯毛壳菌株Z24-13-1的形态及培养特征Fig.2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 madrasense strain Z24-13-1菌落在CMA平板上生长稀疏,呈浅黄绿色,无明显分泌物产生;子囊果不埋生,反射光下呈橄榄绿色至黑褐色,卵圆形,具固定孔口,直径200~310 μm,子囊果果壁呈褐色交织状;子囊果顶生附属丝弯曲,小波浪状或顶端略呈螺旋形,浅褐色,分隔不明显,具疣,基部宽度2~4 μm;子囊簇生,棍棒状,具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易消解,无柄部分长轴24.6~29.7 μm,短轴10.9~16.0 μm;子囊孢子呈柠檬形,成熟时褐色,两侧略扁不对称,一侧常有一个明显凸起,内含多个油滴,长轴10.3~13.5 μm,短轴6.6~9.7 μm,有单个顶生萌发孔.2.2.3 近缘毛壳(图3)C.subaffine Sergejeva-Not.Syst.Sect.Crypt.Inst.Bot.Acad.Sci.U.S.S.R.14:148.1961(Fig.3)(a)和(b)菌落;(c)解剖镜下的子囊果;(d)成熟的子囊果;(e)子囊果壁外观;(f)子囊果顶生毛;(g)和(h)子囊;(i)子囊孢子.(c)中标尺为100 μm,(d)~(i)中标尺为30 μm.图3 近缘毛壳菌株Z24-12的形态及培养特征Fig.3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 subaffine strain Z24-12菌落在CMA平板上呈白色至浅褐色,略有黄色分泌物;子囊果不埋生,卵圆形至安培瓶形,220~380 μm,有固定孔口,成熟较慢,培养至12 d后才开始成熟,但在滤纸培养基上产果较容易,气生菌丝丰富,反射光下呈深橄榄色至浅褐色,果壁呈深褐色交织状;子囊果顶生附属丝密生,褐色,具疣,有分隔,螺旋状弯曲,基部宽度4~5 μm;子囊丛生,棍棒状,易消解,具柄,含8个子囊孢子,无柄部分长轴41~68 μm,短轴10~16 μm;子囊孢子呈褐色,柠檬形或宽纺锤形,两侧平滑,两头略尖,长轴10~13 μm,短轴8~10 μm,有单个明显的顶生萌发孔.2.2.4 绳生二叉毛壳(图4)D. funicola,异名:粪生毛壳C. funicola Cooke-Grevillea 1:176.1873(Fig.4) (a)菌落;(b)解剖镜下的子囊果;(c)成熟的子囊果;(d)子囊果壁外观;(e)子囊果顶生毛;(f)和(g)子囊;(h)子囊孢子.(b)中标尺为100 μm,(c)~(h)中标尺为30 μm.图4 绳生二叉毛壳菌株24-28的形态及培养特征Fig.4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 funicola strain 24-28菌落在CMA平板上气生菌丝生长稀疏,呈白色至浅黄色,略产生浅茶色分泌物;子囊果不埋生,球形至卵圆形,直径176~234 μm,有固定孔口,10 d后开始成熟,反射光下呈暗褐色至黑色;子囊果附属丝聚集顶生,多轮二叉状分枝,附属丝反射光下呈暗褐色,具疣,具隔,基部宽度5~6 μm;子囊簇生,棍棒状,极易消解,具长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柄部分长轴20~32 μm,短轴8~12 μm;子囊孢子呈褐色,卵圆形,两侧平滑对称,一头稍尖,长轴4.0~5.5 μm,短轴5.7~7.2 μm,有单个顶生萌发孔.2.2.5 粗壮围领毛壳(图5)C. robusta,异名:粗壮毛壳C. robusum Ames-Monograph Chaetomiaceae p.35.1963(Fig.5)菌落在CMA平板上不产生气生菌丝;子囊果稍埋生,坛形至长椭圆形,有固定孔口,直径 180~280 μm,最高可达600 μm,7~10 d后开始成熟,反射光下呈金属灰色至黑褐色;子囊果果壁细胞成熟后呈深褐色,不规则形,大小7.9~10.6 μm,果壁细胞排列似花瓣状,靠近孔口的果壁细胞呈细长栅栏形,整齐排列成3~7层,厚度约57 μm;子囊果顶生附属丝褐色,具隔,具疣,下部刚直,顶端呈波浪状至螺旋状;子囊簇生,棍棒状,易消解,柄较长,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柄部分长轴30~40 μm,短轴10~16 μm;子囊孢子呈柠檬形,成熟后浅褐色,两侧平滑对称,两头稍尖具突起,长轴5.5~7.5 μm,短轴4.0~6.0 μm,有单个顶生萌发孔.2.3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2.3.1 碱基变异分析分别扩增29株毛壳菌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2个基因片段,ITS rDNA扩增获得538 bp,28S rDNA D1/D2区扩增获得511 bp,拼接序列总长为1 049 bp,共有63个变异位点,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45,核苷酸多样度为0.020 22,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19.185,ITS rDNA序列的多样性指标值均大于28S rDNA D1/D2区(表2).2.3.2 系统发育分析从GenBank中选择18个相关模式种的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表3),与分离的29个菌株序列一起构建色季拉山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的系统发育树(图6).结果显示分离的29个菌株被划分在6个分支中:第1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鉴定为球毛壳的12个菌株(22-1、22-3-2、22-10、23-41、24-3-1、24-3-2、24-15-2、25-9-1、25-9-2、Z27-11-2、22-3-1、Z24-5)和4个球毛壳模式菌株(CGMCC 3.12922、CGMCC 3.9994、CBS 105.40、CBS 148.51),自举值达97%;第2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鉴定为马德拉斯毛壳的1个菌株(Z24-13-1)和2个马德拉斯毛壳模式菌株(CBS 315.74和CBS 126663),自举值达86%;第3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鉴定为球毛壳的5个菌株(24-15-1、24-9、20-3-1、Z24-23-1、Z27-11-1)、形态学上鉴定为近缘毛壳的1个菌株(Z24-12)和2个近缘毛壳模式菌株(CBS 637.91和CGMCC 3.14297),还包括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到种的1个菌株(Z24-11),自举值达88%;第4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到种的1个菌株(Z30-4)和2个直立二叉毛壳模式菌株(CGMCC 3.12900和CBS140.56),自举值达99%;第5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鉴定为绳生二叉毛壳的7个菌株(2-2-1、2-2-2、22-3-3、24-28、32-5、Z18-1、Z24-2)和3个绳生二叉毛壳模式菌株(CBS159.52、CGMCC 3.12918、CGMCC 3.9459),自举值达99%;第6分支包括了形态学上鉴定为粗壮围领毛壳的1个菌株(LZT0008)和2个粗壮围领毛壳模式菌株(CBS 508.834和CBS 551.83 T),自举值达99%. (a)菌落;(b)解剖镜下的子囊果;(c)成熟的子囊果;(d)和(e)子囊果壁外观;(f)子囊果顶生毛;(g)和(h)子囊;(i)子囊孢子.(b)中标尺为100 μm,(c)~(i)中标尺为30 μm.图5 粗壮围领毛壳菌株LZT0008的形态及培养特征Fig.5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 robusta strain LZT0008表2 29个菌株的核苷酸多样性Tab.2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29 strains序列名称长度/bpSHHdPik中性检测(Tajima sD)中性显著性检验ITSrDNA5384690.8100.0323014.244-0.13417p>0.1028SrDNAD1/D2*******.7760.009734.941-0.10457p>0.10拼接序列104963110.8450.0202219.185-0.13001p>0.10表3 构建系统发育树所用的模式菌株Tab.3 Model strains used for 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菌株号基物 GenBank接受号ITSrDNA28SrDNACBS148.51C.globosum[17]棉花,美国GU563374GU563363CBS105.40C.globosum[30]书本,新西兰KT214566KT214597CGMCC3.9994C.globosum[30]土壤,中国JN209894JN209894CGMCC3.12992C.globosum[30]土壤,中国HM449053HM449057CBS126663C.madrasense[30]种子,伊朗HM365252HM365252CBS315.74C.madrasense[17]土壤,印度KC109751KC109751CBS637.91C.subaffine[17]谷物,美国JN209929JN209929CGMCC3.14297C.subaffine[30]茎秆,中国JN209928JN209928CBS551.83TC.robusta[17]垃圾,牙买加KX976652KX976747CBS508.84C.robusta[17]林地土,牙买加KX976653KX976748CBS140.56D.erectus[17]欧芹,美国HM449044HM449058CGMCC3.12900D.erectus[30]土壤,中国KC109760KC109760CBS159.52D.funicola[17]谷物,德国GU563369GU563354CGMCC3.12918D.funicola[30]羊粪,中国JX867123JX867123CGMCC3.9459D.funicola[30]废布,中国GU563370GU563355CBS212.74D.indicus[17]粪便,肯尼亚MH860845MH872583CBS860.68D.indicus[17]空气,德国KX976666KX976760CBS281.31M.trigonosporus[17]土壤,美国LM652443HG380436注:CBS.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可以用来区分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中的一些形态差异较大的种,如球毛壳、绳生二叉毛壳、粗壮围领毛壳、马德拉斯毛壳被划分在不同的分支上;但对于形态学上极为相似的种,如球毛壳和近缘毛壳不能很好地区分,这2个种的部分菌株也被聚在一个分支上. 综上,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的2个菌株Z24-11和Z30-4,通过分子生物学数据分别被鉴定为近缘毛壳和直立二叉毛壳;通过形态特征鉴定为5个种的27个菌株,结合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也被鉴定为5个种,即球毛壳、马德拉斯毛壳、近缘毛壳、粗壮围领毛壳、绳生二叉毛壳,可见形态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结果保持高度一致.3 讨论本研究从西藏色季拉山采集土壤、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样品323份,共分离到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29株,分离率仅为8.98%,该分离率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如:王雪薇[7]从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标本1738份,获得136株菌,分离率为7.82%;刘富江[8]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标本1098份,获得63株菌,分离率为5.74%.从本研究的种群丰富度来看,球毛壳和绳生二叉毛壳为优势种群.分支点数值表示自举值,标尺表示每个核苷酸位点上的0.01替换值.图6 基于ITS rDNA和2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Fig.6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ased on ITS rDNA and 28S rDNA sequences从本研究中碱基变异的结果分析,ITS rDNA序列总体在碱基变异位点、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等方面较28S rDNA D1/D2区变异更大,适合种级以上的分析;而已有研究显示5.8S rDNA及其两端的ITS序列不加入成熟核糖体,所受到的选择压力较小,进化速率较快,可应用于真菌中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作为真菌分子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的DNA条形码[31-32]. 在本研究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球毛壳的17个菌株分别被划分在2个分支上,说明球毛壳菌的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变异,这与Arx等[26]和王雪薇[7]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球毛壳是一个变异较大的类群,几乎每个菌株的菌丝渗出物颜色、子囊果顶生附属丝形态、子囊孢子大小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绳生二叉毛壳与印度二叉毛壳(D. indicus)在系统发育树上明显被划分在不同的分支上,这与王雪薇[7]的研究结果一致,两者的子囊果、子囊孢子的形态和大小等方面非常相似,其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子囊果顶生附属丝,说明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可以用于区分形态上难以区分的绳生二叉毛壳与印度二叉毛壳.第3分支上将部分球毛壳菌株和近缘毛壳聚为一支,这与刘富江[8]的研究结果一致,近缘毛壳和球毛壳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只是前者的子囊果和子囊孢子较大,后者的子囊孢子一般小于12 μm,说明仅用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还不能明显区分这两个形态上相似的种,需要参考更多的基因序列进行区分.本研究中2个通过形态学特征不能准确鉴定的菌株,通过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可以进行初步分子鉴定,说明结合多基因片段有助于提高菌株鉴定的准确度.综上,本研究从西藏色季拉山采集的323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9株毛壳属及形态相似属真菌,其中球毛壳和绳生二叉毛壳为优势种群.通过形态学特征将29个菌株鉴定为5个种和2个未知种,再通过ITS和28S rDNA序列将29个菌株划分为6个种,为丰富西藏毛壳菌资源库和开发新的毛壳菌菌肥和真菌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相关文献】[1] KIRK P M,CANNON P F,DAVID J C,et al.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fungi[M].9th ed.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2001:610-614.[2] KIRK P M,CANNON P F,MINTER D W,et al.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fungi[M].10th ed.Walling-ford:CAB International,2008:420-450.[3] 陈庆涛.毛壳菌和壳针孢菌的新种[J].微生物学报,1973(2):124-128.[4]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 孙广宇,谭悠久,张荣.中国毛壳菌科研究Ⅰ.毛壳菌属的种[J].菌物学报,2004,23(3):333-337.[6] 谭悠久.毛壳菌科(Chaetomiace)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1-93.[7] 王雪薇.中国毛壳菌属Chaetomium Kunze及其形态相似类群的系统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05.[8] 刘富江.中国部分省(区)毛壳菌属真菌的分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9:1-93.[9] 李凯,袁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10] 印容,高慧娟,赵秀云.球毛壳菌及其产生的鞘氨醇对油菜根肿病的室内生防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5):58-62.[11] 宋富海,王森,张先富,等.球毛壳ND35菌肥对苹果连作土壤微生物和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5,42(2):205-213.[12] 丛国强,尹成林,何邦令,等.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对冬小麦苗期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8):1-13.[13] 夏宣宣,张淑勇,张光灿,等.连作土壤中施加球毛壳ND35菌肥对杨树生理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7):2249-2256.[14] 辛雅芬,米士伟,张淑玲,等.球毛壳菌在黄瓜上的侵染定殖及其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4):450-456.[15] GREIF M D,STCHIGE L A M,HUHNDOR F S M.A re-evaluation of genus Chaetomidium 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J].Mycologia,2009,101:554-564. [16] ASGARI B,ZARE R.The genus Chaetomium in Iran,a phylogenetic study including six new species[J].Mycologia,2011,103:863-882.[17] WANG X W,HOUBRAKEN J,GROENEWALD J Z,et al.Diversity and taxonomy of Chaetomium and Chaeto-mium-like fungi from indoor environments[J].Studies in Mycology,2016,84:145-224.[18] 徐阿生,罗建.中国盘菌属Peziza一新记录种[J].菌物学报,2007,26(1):148-149.[19] 张惠,范宇光,图力古尔.采自西藏的盔孢菌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5):134-135.[20] 蔡晓布,彭岳林,盖京苹,等.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5):216-221.[21] 戴玉成,庄剑云.中国菌物已知种属[J].菌物学报,2010,29(5):625-628.[22] DAI Y C,CUI B K,SI J,et al.Dynamics of the worldwide number of fungi with emphasis on fungal diversity in China [J].Mycological Progress,2015,14:62.[23] 刘小娇,徐阿生,邓丽君.西藏色季拉山区红菇科资源[J].中国食用菌,2010,29(4):8-9.[24] 邓丽君,徐阿生,刘小娇.西藏色季拉山丝膜菌属真菌资源[J].中国食用菌,2011,30(5):6-7.[25] 刘述春,孙炳达,旺姆,等.一株毛壳霉属真菌中新结构活性聚酮类化合物研究[J].菌物学报,2010,29(5):726-731.[26] GUO Y Z,ZHU M Q,SUN G Y.The family Chaeto-miaceae from China 4.Two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Chaetomium[J].Mycotaxon,2011,116:247-251.[27] ARX J A,VON G J,FIGUERAS M J.The Ascomycete genus Chaetomium[J].Nova Hedwigia Beiheft,1986,84:1-162.[28] NAKADA M,TANAKA C,TSUNEWAKI K.RFLP analysis for species separation in the genera Bipolaris and Curvularis[J].Mycoscience,1994,35:271-278.[29] WANG X W,WANG X L,LIU F J,et al.Phylogenetic assessment of Chaetomium indicum and allied species,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and epitypification ofC.funicola and C.indicum[J].Mycological Progress,2014,13(3):719-732.[30] 张桂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球毛壳菌对其生防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1-69.[31] SCHOCH C L,SEIFERT K A,HUHNDORF S,et al.Nuclear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region as a universal DNA barcode marker for fungi[J].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16):6241-6246.[32] 杨成龙,陈章娥,吴小平,等. 基因组ITS序列分析鉴定红曲霉菌株[J].核农学报,2015,29(2):252-259.。
毛壳菌产木聚糖酶条件的研究
现有制取木聚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其一 即用 乙醇洗涤后直接烘 干得到粗木聚糖 , 其二则为乙醇洗涤 后再用蒸馏水洗两次得到粗木聚糖 。 本实验根据选用的玉米芯材料做了上述两种条件下的对比实验 , 方法一所得结果见表 1方法二经蒸馏 , 水洗过 , 木聚糖几乎全部溶解在水里 , 损失殆尽。据此可知贵 阳本地产玉米芯木 聚糖为水溶性的 , 在粗木聚 糖 的制 取过 程 中不需 用水 洗涤 。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5 6 期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I O 瓜NA , UIH U Ⅵ I Y 0FT ( O Y I0FG Z 0 UNI T E 、 l HN oG
维普资讯
第 5期
1 4 1 玉米 芯 木聚 糖 的制备 ..
胡晓瑜 , : 壳 菌产 木 聚糖 酶条件 的研 究 等 毛
4 5
玉米芯的粉碎选择新鲜的、 无虫蛀、 无霉变的玉米芯 , 先用锤子敲碎成小块 , 然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 , 粉
碎后 的玉米芯粉过 4 筛备用 。 0目 将玉米芯粉过 4 0目的筛子 , 1 玉米芯粉加入 5 每 0g %氢氧化钠溶液至 固液 比为 12 , :0 分别加热浸泡 1 , , , 2 4 加入无水 乙醇 , h h h 出现木聚糖沉淀 , 聚糖的乙醇液放入冰箱 中4℃过夜 , 将木 离心得沉淀用乙醇洗 涤两次 , 至乳 白色 , 将沉淀离心后 于 6 ℃干燥得乳 白色粉末 即玉米芯粗 木聚糖 , 4℃条件下封存备用 , 0 于 测 其 纯度 [J 7。
木聚糖 的碱法提取得率较高 , 反应条件温和 , 操作简单 , 是提取玉米 芯木聚糖较好的方法l 6。本实验研 6 J 究 了粗木聚糖制取 中的最优条件。 毛壳菌属为常见 的霉腐菌 , 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酶 , 球毛壳菌木聚糖酶生产力较强 , 本 的低 日 聚糖研究用的就是球毛壳菌l 。血红毛壳和舟形毛壳为 中国新 录菌种 , 5 J 目前未见相关研究 的报道。鉴于毛 壳菌属木聚糖酶的普遍高产 , 本实验采用五种未研究过的毛壳菌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各 自的产酶效果 。
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摘要: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植物生长性状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小白鼠、大白兔的毒性,子囊孢子在水中的存活及对鱼类的安全性。
结果表明,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黄瓜、菜豆和小麦的种子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显著增加须根数和根鲜重,促进种苗生长,对根际菌群数量无显著影响,对动物来说属低毒级;球毛壳ND35子囊孢子在水中能自行消解,且低于10??5cfu/ml时为泥鳅生长无显著影响;表明球毛壳菌ND35无毒、无污染,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无明显性风险。
关键词: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子囊孢子;生物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476??+.1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1-0071-05Evaluation on Biological Security of EndophyticFungus ??Chaetomium globosum ND35GAO Jian-feng??1, LI Xue??1, LIU Shan-shan??1, KONG Dan-dan??1, ??ZHUANG Zhen-guo??1, GAO Ke-xiang????1*, LIU Yong-hong??2(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China; ??2.Demonstration Forestry Farm of Hebei Province, Yixian 074200,China)Abstract The survival of the ascospores of Chaetomium globosum ND35 in water and its security to loach,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rude extract of antibiotics from C. globosum ND35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nd growth of plant, as well as its toxicity to white mice and rabbits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ude extract was safe for cucumber, bean and wheat seed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ibrous roots and the fresh weight of radicle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it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nd it had low toxicity to animals. The ascospores could be digested spontaneously in the water, and when lower than 105 cfu/ml, it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oach. Therefore, C. globosum ND35 was non-toxic andnon-polluting, and had no significant risk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Key words Endophytic fungus; Chaetomium globosum ND35; Ascospore; Biological security毛壳菌(Chaetomium spp.)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防价值的生防菌,以其作用机制多样性及防治病害的广谱性而越来越受到关注[1,2]。
青檀内生真菌球毛壳的抗氧化活性
高 强 ,吴振 莹 ,方 玲 ,陈双 林
( 南京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江苏南京 2 1 0 0 2 3 )
摘要 : 为 了获得 和利用具有较 高抗 氧化 活性 的植 物内生真菌资 源 , 在 菌种筛选 的基 础上 , 采用碘量 法、 铁 氰化钾
还原力测定法、 光照核黄素体系法、 分光光度法、 亚甲蓝光度法和 F o l i n — C i o e a l t e u法研究了分离 自1 株青檀内生真菌
N o . 8 1的总抗氧化活性 和对超氧 阴离子 自由基 、 羟基 自由基 、 D P P H 自由基 的清 除作用 , 为进一 步研究 和开发 具有 的抗 氧 化性的天然产物奠 定了基础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验材料
后弃沉淀 , 上清液蒸发去 乙醇 , 于冷冻干燥装置 中进行 冷冻干
至黏稠状 , 再加同等体积 的无水 乙醇 , 7 O0 0 r / m i n离心 1 5 m i n
林下参内生球毛壳菌FS-01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林下参内生球毛壳菌FS-01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作者:周春元许世泉闫梅霞崔丽丽华霜王英平来源:《广西植物》2020年第09期摘要: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
综上结果认为,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人参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资源。
关键词: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人参病原菌,抑制作用中图分类号:Q9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142(2020)09-1341-08Abstract: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haetomium globosum strain FS-01 against Alternaria panax,Sclerotinia schinseng,Botry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 and Fusarium solani of ginseng pathogens,mycelia,fermentation broth and conidia suspension were test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etomium globosum FS-01 had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five kinds of ginseng pathogens by confront culture. Among them,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to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panax,reached 30.80%,follow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nia schinseng,Fusarium solani and Botrytis cinerea; On the PDA plate mixed with Chaetomium globosum FS-01 fermentation broth,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to mycelia growth of Botrytis cinerea,reached82.09%,followed by Sclerotinia schinseng, Alternaria panax,Rhizoctonia solani and Fusarium solani; On the PDA plate mixed with Chaetomium globosum FS-01 conidia suspension,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to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panax,reached 83.72%,followed by Botrytis cinerea, 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nia schinseng and Fusarium solani. Endophytic fungi FS-01 strain ha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it could be utiliz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resource inhibiting ginseng pathogens.Key words:mountain-cultivated ginseng,endophytic fungi,Chaetomium globosum,ginseng pathogen,inhibitory effects人参(Panax ginseng)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种提高丹参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内生真菌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丹参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郑承剑,秦路平,翟欣,李秀清,韩婷,张巧艳,蒋益萍,贾敏
申请号:CN201611096389.X
申请日:20161202
公开号:CN106801014A
公开日:
201706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丹参内生真菌,是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植物活体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分类命名为球毛壳菌D68(Chaetomium globosum),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622。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丹参内生真菌在提高宿主丹参生物量及丹参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通过和丹参植株共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丹参根生物量,且对植株的冠幅、株高以及单个叶面积均有显著提高,还可有效促进丹参中丹参酮类和酚酸类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地址: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赵青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棉花根际真菌中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4期经济作物作者简介于欣茹(199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从事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25棉花根际真菌中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于欣茹(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摘要为了筛选各品种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拮抗真菌,探索其拮抗机制,以及测定其对棉花种子的安全性。
本试验利用稀释平板法,从6个陆地棉品种(中棉所08、中棉所41、中植棉2、冀棉11、鲁棉研28和鲁棉研21)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用拮抗培养的方法筛选出对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F0609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1070有拮抗作用的真菌;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抑制作用;用浸染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4株对赤霉病菌F0609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筛选10株进行18S rDNA 测序,挑选4株与大丽轮枝菌V1070对峙培养,其中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n1对V1070的平均抑菌率达91%,棘孢木霉Tr1(Trichoderma asperellum )抑菌率为87%,高山被孢霉Mo1(Mortierella alpina )抑菌率为76%,层出镰孢霉Fu1(Fusarium laminum sp.)抑制率为70%;拮抗真菌黑曲霉An1能使大丽轮枝菌V1070菌丝破裂,产孢增多;黑曲霉An1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鲜重积累无明显影响。
经筛选鉴定了10株赤霉病菌F0609的拮抗真菌,其中4株对大丽轮枝菌V1070拮抗作用较好,其中An1能使大丽轮枝菌菌丝破裂,且对棉花种子安全性无影响。
关键词根际真菌;大丽轮枝菌;赤霉病菌;拮抗作用中图分类号S476;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4-0013-05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in cotton rhizosphere fungiYU Xinru(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yang 23606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antagonistic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various cotton varieties,theirantagonistic mechanisms had been explored,and their safety against cotton seeds had been detemined.This test used the dilution plate method,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six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Zhongmiansuo 08,Zhongmiansuo 41,Zhongzhimian 2,Jimian 11,Lumianyan 28,and Lumianyan 21).Used the method of antagonistic culture,fungi with antagonistic effects against Fusarium graminearum F0609and Verticillium dahliae V1070were screened.Observe the inhibitory effect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Conduct seed germina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immers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64inhibitory fungi against F0609were isolated from cotton rhizosphere soil;10strains were screened for 18S rDNA sequencing,and 4strains were selected for culture against V1070.Among them,Aspergillus niger An1had an average inhibitory rate of 91%against V1070,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1was 87%,Mortierella alpina Mo1was 76%,and Fusarium laminum Fu1had an inhibitory rate of 70%;Antagonistic fungal An1could rupture V1070and increased sporulation;An1had no significant obvious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fresh weight accumulation in cotton seeds.That was 10strains of antagonistic fungi against F0609were identified through screening,among which 4strains had a good antagonistic effect on V1070,and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cotton seeds.Keywords rhizosphere fungi;Verticillium dahliae ;Fusarium graminearum ;antagonistic effects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是由土壤传播的病原菌,可导致棉花黄萎病,常存在于寄主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中,一般杀菌剂无法接触到病原体[1]。
多菌灵抗性基因在球毛壳中的转化
多菌灵抗性基因在球毛壳中的转化
李梅;杨谦;宋金柱
【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
【年(卷),期】2002(012)002
【摘要】利用PEG方法将多菌灵抗性基因通过质粒pRB129转化到球毛壳原生质体,并在含0.5μg/ml多菌灵浓度下筛选转化子,转化率可达6~7个转化子/μgDNA.转化子可在1000μg/ml多菌灵处理条件下正常生长.将转化子在非选择压力下连续培养10代,其抗性稳定不变.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李梅;杨谦;宋金柱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哈尔
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
【相关文献】
1.影响球毛壳菌原生质体转化的因素 [J], 李梅;杨谦;李常银
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球毛壳菌遗传转化及T-DNA插入突变体的获得 [J], 高兴喜;杨谦
3.林下参内生球毛壳菌FS-01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J], 周春元;许世泉;闫梅霞;崔丽丽;华霜;王英平
4.苯并咪唑类抗性基因Ben^r在角毛壳菌中的转化 [J], 岳会敏;杨谦;吕游
5.球毛壳甲真菌病合并红色毛癣菌感染 [J], 伍燕兵;雷鹏程;冯小菊;陈荣;孙华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健康毛白杨枝条上分离出的优势菌种球毛壳菌ND35是一种广谱拮抗性真菌。
经检测,它对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苹果树腐烂病菌和杨树腐烂病菌等多种林果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特别是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抗生作用明显,具有在枝干溃疡、果树腐烂及苗木立枯等林果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开发应用的潜力。
生防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
与外源基因表达
【摘要】:正球毛壳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防真菌,能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拮抗作用。
有文献报道,毛壳菌可预防谷物秧苗的枯萎病、甘蔗猝倒病,降低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黑星菌引起的苹果斑点病等的发病率,且对立枯病丝核菌、甘蓝格链孢、拟茎点霉属、毛盘孢属、葡萄孢属等病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山杨根腐病(Fusarium acuminatum)、小麦斑枯病(Cochliobolus sativus)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对于这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历年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其抗生性物质的合成及活性方面,而对其转基因方面的报道鲜少见到。
而原生质体则
(这一部分不完整,没法下载)
球毛壳ND35菌株的促生、抗病和抗旱作用及机制初探
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ND35是从一株健康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中分离得到的优势内生真菌菌株。
表现出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其次生代谢物质对多种植物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并且能增强其抗病性和抗旱性。
本文研究了球毛壳ND35对拟南芥,板栗、核桃的部分促生效果;检测了球毛壳ND35发酵液中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长调节物质;测试了麦角甾醇和赤霉素对黄瓜苗期生长的促生效果。
研究了球毛壳ND35对立枯丝核菌黜.1侵染的杨树组培苗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球毛壳ND35对黄瓜苗生长和部分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如下:球毛壳ND35的促生试验显示,球毛壳ND35处理的拟南芥根长提高27.21%,侧根数提高42.28%。
核桃在播种时接种球毛壳ND35后,一年生的核桃苗高比未接种的植株平均高出28.96%,而地径比未接种的植株平均高出20.04%;早实板栗在接种球毛壳ND35三年后,处理组地径比对照组高25.58%;光化板栗在接种球毛壳ND35二年后,处理组地径比对照组高25.88%。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球毛壳ND35菌株发酵液中存在麦角甾醇(Ergoster01)、赤霉素(GA)、玉米素(Zeatin)及吲哚丁酸(IBA)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长调节物质。
检测赤霉素和麦角甾醇促生效果,结果显示:球毛壳ND35发酵液提取物赤霉素和麦角甾醇对黄瓜促生效果显著,而且在对根长的促生效果上,赤霉素提取物明显要高于标准品;在对苗高的促生效果上,麦角甾醇提取物明显要高于标准品。
球毛壳ND35接种杨树组培苗两天后,再用强致病性的立枯丝核菌黜.1菌株挑战接种,对寄主植物的防御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单独接种球毛壳ND35后的第三、四天POD的酶比活力开始高于对照组及单独接种Rs.1组,单独接种凡.1和同时接种球毛壳ND35和Rs.1的处理组自第五天起的酶比活力开始上升,在第六天达到最高,且同时接种球毛壳ND35和风.1在第五、六天分别比单独接种黜.1的处理组高10.01%和9.48%;单独接种球毛壳ND35处理组只比对照组PPO的酶比活力高,在接种风.1第五天开始PPO活性明显上升,到达第七天时,同时接种球毛壳ND35和黜.1的处理组比单独接种Rs-1的处理组PPO活性高18.59%;单独接种球毛壳ND35两天后PAL的酶比活力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单独接种黜.1组,同时接种球毛壳ND35和黜一l的处理组在第T球毛壳ND35菌株的促生、抗病和抗
旱作用及机制初探五天达到峰值。
球毛壳ND35对强致病性的立枯丝核菌Rs—l的拮抗效果为48%,说毛壳ND35对提高杨树组培苗的抗病性有一定作用。
球毛壳ND35对黄瓜抗旱作用的影响,设定五个水分梯度,分别为最大持水30%,40%,50%,60%和70%。
检测处理后黄瓜的根长、苗高、鲜重及丙二醛,酸,SOD等指标。
结果显示:接种球毛壳ND35后在最大持水量为70%时苗高、表现出显著差异,根长在最大持水量为30%和60%时有显著差异;丙二醛,脯氨SOD在最大持水量为30%和40%时表现出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脯含量和SOD活性大于对照。
球毛壳ND35对黄瓜在高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显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