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土空间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
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观念片面、体制复杂、法律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一部综合
的规划法来解决和化解。
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范式分析,我国《国土空
间规划法》已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
土地管理法是通过整合协调来实现
土地法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实现法的正义价值。
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在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具体到制度建构,则应通过“开发+保护+监管”的模式,完成该制度嵌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法;空间治理;价值功能;整体性
资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湖南省独立学院为例,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研究。
1我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法规是特定主体根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制定、认可和改
变法律规范。
新法律评价中,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1.1片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实施的各类空间规划有80多种,种类和数量
都很可观。
就其规划编制而言,我国空间规划的部门性色彩浓厚。
因为缺乏沟通
和协调,各种规划不可避免地变成了“部门策划”,在编制理念上有明显的片面
化倾向。
国土空间规划应着眼于国土空间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的,国土空间规
划应注重国土空间整体性。
土地空间的优质开发,还需要以整体性思想和方法进
行国土空间规划管理[4]。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仅仅
是单一规划的简单叠加,缺乏整体与体系,更割裂了不同规划间的内在联系。
1.2复杂的土地规划系统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在纵向上,我国国土空间规划
以“国家、省、市、县、乡”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五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各级
规划都是对上层建筑进行细化和落实,对国土开发的指标也是从上到下依次分配。
这一类似于“承包制”的计划制度存在着“刚性而不强、缺乏弹性”的弊端,忽
略了地方的个性化需要。
1.3分散的土地规划法律
就本质而言,规划是国家根据特定目的对私主体进行干预的行为,其合法性
来源于法律规定。
立法一方面通过授权来明确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对
其进行了限定。
但是,从相关规范的考察来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却呈现出
碎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立法。
当前,涉及我国空间
规划的法律主要有《土地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等,由于立法
主体、调整对象不同,各种法律衔接不充分,造成内容上的重叠,甚至发生冲突。
第二,效力层次低。
除个别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法律依据外,我国部
分规划仍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公布,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等。
虽然政
策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但是约束性是有限的,不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合
和协调。
2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具体制度
要清楚地指出,对国土空间我们不能只加以开发,也不能只保护不开发,如
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国土规划法》的基本内容。
据此逻辑,《国
土空间规划法》的具体制度可采取“开发+保护+监管”的结构模式。
2.1发展系统
1.
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分类制。
当前,我国以“国家、省、市、县、乡”为基础
的行政体制为基础,形成五级、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从宏观角度看,国家空
间规划是指对各级规划活动的规制和引导。
在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中
观层面的规划也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跨行政区域的空间规划问题,二是区
域边界的空间规划。
县级乡级规划编制要注重地方的个体差异,保持规划编制的
弹性空间,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审核制度。
土地规划编制要遵循自然与社
会发展规律,注重各种规划的协调,健全规划实施的传导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性。
土地规划审批应坚持“精简”的原则。
根据“谁负责,谁负责”的原则,对
各级各类规划在目标定位、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从程序、法律法规
等方面进行形式审查。
与此同时,减少需要由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数量,为地方土
地规划审批提供足够的空间。
2.2保护系统
第一,国土空间预警系统。
土地预警制度是国土空间事前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预先防范有损国土空间的行为。
但是,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的主流
思路是根据以往经验对警情进行警情预测。
这一以以往线性经验为基础的方法,
当面临由于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非线性变化时,往往力不从心。
建立国土空间
预警体系,应在“双评”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经验,定期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以不断提高预警水平。
第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
就规制对象而言,国土空间当然是客体,它
不仅包括所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因素,而且也包括居住在其中的人类及其行为。
从规制手段上,考虑到国土空间的复合性和立体性,应采取多元化调控措施。
可
以借鉴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做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允许利用、有条件利用、
限用和禁止用四类,综合差别化空间管理理念,分别规定使用规则,提高空间利
用效率。
第三,国土整治和修复体系。
土地开发必然导致空间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水平
的降低。
土地空间整治与修复是国土空间保护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对保障空间质量、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未开发土地、低效率的利用、毁损或污染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修复,实现国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空间质量。
2.3管理系统
第一,国土空间规划监察制度。
可借鉴环保督察制度设计,建立国土空间规
划督察制度。
具体地说,一是在监察理念上,规划督察应坚持“保护国土资源,
优化空间配置”的基本立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二,按照“谁审
批谁监督”的原则,明确各类空间规划审批单位应作为监督主体;最终,在督察
方式上可与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提高督察质量。
第二,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规划编制所坚持的技
术性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公众的能动性。
公共是规划角色的直接客体,
他们有权在空间治理中表达其利益要求。
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促进各主体间信息共享;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保
证信息公开、透明。
就公众参与而言,应畅通公众利益表达渠道,构建多元参与
方式;比如,在确定规划方向和目标阶段,可以通过听证、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在设计和选定方案阶段,可以采用演播室、模拟游戏等方式;在执行阶段,可以
通过电话反馈等方式。
第三,国土空间规划责任制。
权力使用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构建
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规划责任制度需要做好与土地管理
法律和城乡规划法有关内容的衔接。
问责方面,要充分发挥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
成果,发挥各级人大对总体规划的审核监督作用,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从编制到实
施的规范化。
结语
总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失序问题主要表现为顶层规范的缺失。
在本体论的
视野下,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已有一定的基础。
在功能论的视角下,《国土
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不仅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功能,而且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功能。
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
在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则以“开发+保护+监管”模式来
实现规则的嵌入。
然而,本文并不是从大类结构来构建具体制度,而是从大类来
构建,而对于立法时需要结合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对具体制度进行设计,如
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
参考文献:
[1] 周旺生. 立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9:55.
[2] 严金明,迪力沙提·亚库甫,张东昇. 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与立法框架[J]. 资源科学, 2019,41(9):1600-1609.
[3] 杨荫凯.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J]. 改革, 2014(8):125-130.
[4] 叶裕民,王晨跃. 改革开放40年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9,8(6):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