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撰.doc中风(脑出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撰《千金方》论治中风证涉及针灸理论1首、针灸疗法80首,略述于后。

1病因病机

《千金》认为中风皆因正气虚弱,风邪侵入,或由饮酒、汗出、房劳、大怒、悲伤、思虑,伤寒热之、阴阳错乱而风中人体,痰火内生,浊阴内停;风邪归于六腑为热,归于五脏为寒;风善行数变,因人阴阳动静,乃变其性,有寒、热、虚、实之分。《要方·卷八·诸风》曰:“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房,中风则为肠风;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邪客于肌肤,血虚则成风疹斑疮;邪入肌腠,寒热相搏,灼阴肉枯;邪客于半身,气血瘀滞,经络失养则偏枯。以上为中经络。邪中关节、筋脉,则关节筋脉失润养而挛痉。风入脏则寒客于中,使卒喑、缓纵、噤痉致死;缓纵者脱,噤痉者闭;风入于阳经则狂,入于阴经则癫;阳邪入于阴病则静,阴邪入于阳病则怒。此为风中脏腑,有阴阳闭脱之异。孙氏引论曰:“脾脉络胃侠咽连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

2论治法则

2.1预防中风:《千金方》主张在未中风或初中风时即用汤药、针灸、蒸、熨,诸法之一法“防御风邪”,“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要方·卷八》)取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依次施灸,除足三里五壮外,其余为三壮,其炷如苍耳子大,熟灸,日一次。至随年壮。2.2卒中急救:卒然昏仆,或卒喑、缓纵噤痉致死者,盖为风入五脏,证虽有缓纵、噤痉、闭脱之分,但法从救急,可速取“防御风邪”之穴,依次灸急。或“急灸足大指下横文,随年壮”,取百会、人中、大椎等救急穴。

若卒中风口歪,以苇筒长5寸,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封,勿令泄气;一头内装大豆一颗,并用艾烧此端,使燃着,灸七壮。患左灸右,患右灸左。又可灸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艾炷如鼠矢大小,灸时横置之,两头同时放火。(《翼方·卷二十六》)

凡卒中风,口噤不开,灸机关(颊车)二穴各五壮。若不语,灸身柱七壮;若不识人,灸季肋头七壮;若服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纹理十四壮。

3辨证施治

孙氏对中风症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以灸为先,药、针刺为辅,精神、饮食调养为佐。

3.1主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五脏俞各穴。

3.2治法:中风初,先取主穴依次酌情而灸,其壮数皆为七壮。但脱证取百会、风池、足三里及五脏俞等穴可灸百壮。

3.4加减变化

3.4.1风中五脏之某脏者急灸主穴、本俞穴,并服续命汤。

3.4.2偏枯: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而神志清晰,宜针药并用“温卧取汗”。方用防风汤,针灸依次交替取身之一侧穴,先针刺,后灸。穴取风池、肩裄、曲池、支沟、五枢、阳陵泉、巨虚下廉。日服药一剂,针一次,九剂九针。灸更良。

3.4.3风痱:半身不遂,四肢强直,身不知痛,智乱不甚,言微可知,甚则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反折不得转侧。急者同“卒中”治法。若“不能语,手足不遂”宜灸法,以病者小手指内歧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丹注度上端毕……其状如倒作△字形也。男度左手,女度右手,嫌不分明,故以丹注三处,同时起火,各一百壮愈。若眼目闰动,口偏歪舌不转者,灸口吻边横纹赤白际,遂左右,随年壮,三报之。不瘥更报。(《要方·卷八》)

3.4.3风懿:卒不知人,咽中塞窒然,舌强不言,四肢不收,手足弹曳,病在脏腑,先入阴后入阳,汗不出者病危。先取“卒中”诸穴急救,后口噤不开者灸颊车二穴各五壮;失喑,不能言语,四肢缓纵不收者,先灸天窗五十壮,息火,再灸百会五十壮,又灸天窗五十壮。始发先灸百会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喜闭伏仍失音也,所以行灸天窗,次百会佳。”(《要方·卷八》)复久时,视病之轻重施灸,轻者悉取二壮,重者可灸百壮。

3.4.5猥退: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庶事皆废。针刺艾灸百会、本神、承浆、风府、肩骨禺、心俞、手五里、手髓孔、手少阳、足五里、足髓孔、足阳明各灸三百壮。(《要方·卷八》)但不可过多,多则臂强。若风热耳聋耳鸣,手不仁,冷风手战者加针支沟、阳池,忌灸。若半身不遂,脚不得履也,刺商丘三分,留三呼,泻五吸,忌灸。(《翼方·卷二十六》)

4康复调养

孙氏认为中风一证,若不注意调养休息,“还同俗类名利是务,财色为心者,幸勿苦事医药徒劳为疗耳。”(《翼方》卷十七)

孙氏中风证之防治及调养大法是古代医家疗本证之经验总结,其主要特点:一是确立预防和及时治疗中风的思想。《千金方》认为,中风发病卒然,皆由体虚风袭,或初中风后,无自觉不舒感,或有轻微证状而不及时防治,风邪蓄内,酿成卒中。因而提出适四时,避风邪,节劳逸、性欲等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中风的科学见解。孙氏在预防中风中全面强调养生,但尤注重人之精神和饮食调养。告诫人们不要贪财纵色,思劳费神过度,亦不能醉酒成癖,食辛辣油腻为常。孙氏这一思想与现代医学预防中风的思想是一致的,说明孙氏医学

造诣的高深及对医学科学的卓越贡献。二是强调辨证辨病论治。孙氏对中风证的辨证施治,可取主穴百会、风池、风府、大椎等穴。但因病程、病性及患病部位不一,其治法也不同。孙氏这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后世防治中风证是有启迪的。据统计国内用针灸治疗急性发作的中风(脑出血)证,有效率在60%以上;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有效率达90%左右。应用内关、人中等穴治疗急性脑梗塞及后遗证617例,总有效率达99.94%。有人曾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针刺和烟酸治疗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未见显著差异。通过对卒中风患者脑电图、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脂蛋白等治疗前后的测定,提示针灸可使卒中风患者的脑部血循环量增加,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三是灵活运用针灸方法。孙氏在急危重证的抢救中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如放血疗法、炷如鼠矢两边灸、以苇筒纳大豆入耳内灸等。但亦有忌灸者,如风热耳聋耳鸣针支沟、阳池,半身不遂刺商丘皆忌灸。孙氏在急救中用香头等易燃物代替艾灸的灵活思想现今已有实践。如香烟头灸足三里强身、灸阑尾穴止痛、灸耳门、听会、下关、颊车,治愈口眼歪斜证。用药灸发泡疗口歪有效率达97.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