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梨园风采(二)》教学课件(第2课时)

《梨园风采(二)》教学课件(第2课时)

学唱戏曲
(2)模唱片段。 ①学生随教师模唱。 ②通过模唱与跟唱,学习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体会音乐中的滑音与甩腔等特点,感受花木兰的艺术形象。 (3)学习表演动作。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中人物的表演,模仿一两个动作。
表演展示
(1)分组表演。 ①分小组练习演唱与表演动作。 ②小组表演后其他组同学给予意见与建议。 (2)集体表演。
感受豫剧唱腔与方言的联系
(1)学说河南方言。 用河南方言学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辨别河南方言语音 语调与普通话的不同,分析河南方言的特点。 (2)聆听唱腔。 结合方言的学习,聆听这一句唱腔,分析唱腔与方言的联 系。
学唱戏曲
(1)唱段分析。 ①《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唱段用的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 板,曲调铿锵,朗朗上口。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 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采用二八连板即二八板的连奏,中 间没有间奏,很有气势。 ②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儿男”运用了切分音和甩腔,以 及重复的衬词“咳咳”,尽显英武豪迈之气。
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豫剧唱腔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花木兰 的英雄形象,体验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 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 心情感的特点。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梨园风采(二) (第2课时)
湖南省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 杨 静
导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欣赏豫剧《花木兰》片段。 教师播放豫剧电影《花木兰》片段。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剧 种?唱腔有什么特点? (2)介绍豫剧常识。 ①教师简介《花木兰》故事梗概,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导入
②总结豫剧唱腔特点:爽朗、大方、朴实、装饰音较多。 ③简介豫剧及其代表人物──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着重介绍常香玉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梨园风采(二)》第2课时

《梨园风采(二)》第2课时

1
2
1
72
|
(2235 1535 1131 5 ’35|6523 1 535 1131 5’35|2235 2156 1111 1111)| 4 0 7 67676 5 |
72
4 · 1 4 | 0 7 676765 | 4· 5 61 51614 3 | 2
2
2
1
1
-
| 5 ·556 12 76 | 5 ·612 2676 5 |
11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学唱、欣赏了四个经典地方戏曲唱段,体验了不
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了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让中 国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12
THANK YOU
2 2
6543 5 551 | 2
2
1
-
| 7· 6 56 1 2 76 | 5 · 612 26765 | 2543 2 5 51 | 2
2
-
|
10
欣赏《秦腔牌子曲》
剧种及主要流传地区
唱段 《楼台会》 《打猪草》 《断桥》 《苏三起解》 剧种 (越剧) (黄梅戏) (豫剧) (京剧) 主要流传地区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主要流行于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主要流行于河南等地) 全国流行
聆听作品
1= G
2 4
【喇叭牌子 】 3· 2 3 2 5
7
1 | 2) 6 2 5
|
6 1 3 5 3 | 0 6 1 5 3 | 2 (6 许 配赵 家,
5 3 | 2 (6 1 5 3 2 | 2 3 7 6 · 2 | 我 和柱 儿 不 认 识 我
自 幼 儿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豫剧相关知识,走进豫剧大师常香玉。

3、通过豫剧,进一步认识中国戏曲剧种。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可以适当尝试有难度的挑战,因此本课力求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地方戏曲——豫剧,及其唱腔,使学生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重点难点1、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2、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动画片视频导入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1)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2)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而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2【讲授】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1.播放豫剧音频并写板书《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选段(1)这是同学们对豫剧初听的印象,那到底什么是豫剧呢?请同学们看豫剧简介,请同学们在心中默读。

(2)刚才同学们在了解豫剧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它有五种伴奏乐器,下面请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

3.《花木兰》故事梗概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花木兰》选段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花木兰》的故事梗概。

(师背说)4、学说河南方言刚才我们在了解豫剧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它是用河南方言来演唱的,那么河南方言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语调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说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它有两个特点。

(1)有很多的第四音 (2).尾音重5、唱,河南方言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河南话说的已经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把河南方言唱出来,相信同学们会收获不一样的感觉。

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案(2份打包)教案1000字

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案(2份打包)教案1000字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京剧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的精彩片段,引出京剧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代表剧目等基本知识。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如下:
1.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昆曲、越剧等,但对于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京剧的唱腔和音乐特点。
3.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表演技巧,如舞蹈、朗诵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借鉴这些技巧来学习京剧的表演和化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课程平台:学校音乐课程平台,提供京剧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京剧知识网站、京剧唱段音频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表演、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感受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2. 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地方戏曲选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种戏曲?你对其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教师总结。

二、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地方戏曲的形成和特点。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

三、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20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2. 学生欣赏这些戏曲的代表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四、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现场演示,了解这些技巧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学唱地方戏曲(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段简单的地方戏曲选段,教学生学唱。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

三、戏曲表演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分组表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戏曲表演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梨园撷英 第2课时音乐学案

梨园撷英  第2课时音乐学案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地按京剧风格来歌唱的目标。

2、通过相关唱段的欣赏,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辨别这两各剧种的目标。

3、为《打虎上山》配舞蹈动作,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启发创造能力。

【学习重、难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学习过程】一、导入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分别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二、激情引趣1、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2、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

音乐小知识: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A、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B、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C、师生交流后讲解三、新授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B、聆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1)、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2)、唱戏谱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音乐拓展: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讨论并交流了解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曲目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

四、创造与实践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2.才艺大比拼五、课堂小结。

梨园风采教案.docx

梨园风采教案.docx

古城中学集体备课记载薄课目音乐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思路设计:教具准备:学法设计:课题所属第二单组梨园风采元八年级单元别课后记载时间课堂教学设计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大名旦(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马连良这两位着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主备人顾建梅个人调整意见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歌曲《粉墨人生》导入二、新课教学1、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0 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了解京剧行当。

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文丑、武丑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旦为主要代表人物。

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学生:梅兰芳等。

教师:前后四大须生?教师:简介马连良及《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教具准备:电子琴、道具、自制课件,微机室,表演台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黄梅戏知识及其中《天仙配》《夫妻观灯》相关内容。

2、教室里面放一些戏曲演员的用品。

戏服,戏冠等创设出情境。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对花》发放歌谱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夫妻观灯》5分钟1、说内容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段唱的什么?(生答:看花灯时十分热闹拥挤,描写不同观灯人的神态)师:说的真好![图片]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老百姓在元宵节的晚上全家都要到街上看花灯猜灯谜。

虽很拥挤,但阻挡不了人们看花灯的热情! [显示歌词,带学生读一读]2、说表演师:你觉得演员表演得怎么样?(真实活泼)我们也站起来表演看灯人的神态,比比谁学的像。

(师生表演)3、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表演的比老师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戏吗?这是黄梅戏《夫妻观灯》的片段。

(生答,老师出示课题)师:你会唱黄梅戏吗?你了解它吗?(生答)师:我们安徽有天下闻名的黄山和黄梅戏,并称“二黄”。

做为安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我们更要了解安徽的文化,当有外地朋友来,你可以自豪地向他介绍咱们安徽的黄梅特色啊。

对不对。

那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三、黄梅戏方言特色[教师边演示边介绍] 5分钟师: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就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以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安庆地区方言去唱和说。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2. 教学组织方面,教学内容可能过于密集,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
3. 教学方法方面,可能过于依赖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改进措施
1. 制定更加严格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2. 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理解。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视频拓展:
要求学生在课后观看推荐视频资源,学习豫剧的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等。学生可以模仿视频中的表演,提高自己的戏曲素养。
(3)实践拓展:
鼓励学生参与戏曲实践活动,如参加戏曲表演、观看戏曲演出等。学生可以记录活动心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4)创作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戏曲相关作品,如编写戏曲剧本、设计戏曲舞台等。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课堂
课堂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谁说女子不如男》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评价:
1. 提问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豫剧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豫剧的特点、唱腔、表演形式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豫剧的了解程度。
4.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6.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案例和实际项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和实际应用。
7.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实践,如参加比赛、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参与豫剧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豫剧演出、参加豫剧讲座等,深入了解豫剧的艺术特色。

人教版八下音乐 2.4知识与实践 梨园风采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下音乐 2.4知识与实践 梨园风采 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梨园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和聆听,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技能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艺术手段、行当以及文武场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京剧人物行当的学习、赏析。

一、导入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二、教授新课(一)、介绍中国的八大剧种京剧、昆曲、粤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川剧,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介绍京剧的起源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与清代光绪帝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从1790年开始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起算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但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取了个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三)、介绍京剧中的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播放《脸谱》视频,并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出现的各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

《四》、介绍京剧的唱腔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五)、介绍京剧的四大艺术手段唱——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念——念白,朗诵的技法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武术或翻跌的动作(六)、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通过图片详细介绍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及每个行当中的细化。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梨园风采(二)欣赏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梨园风采(二)欣赏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二)》欣赏课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教学目标:1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有韵味地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走进豫剧大师常香玉。

3.通过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感受南方戏曲与北方戏曲的不同特点。

4.感受方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有韵味地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行腔韵味。

能感受到不同的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找找你喜欢的戏曲剧种并唱一唱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猜猜这是谁?课件依次出现这个人物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花木兰。

(以花木兰的形象写的《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读,花木兰的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谁能给大家诵读一下《木兰诗》。

2.师总结:人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赞颂花木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德英雄形象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二.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1.初听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说说这段唱腔语言有何特点?(方言,河南方言)。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高亢激昂)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种戏曲剧种吗?(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豫剧)2.复听并分析《谁说女子不如男》再次聆听,着重听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发现?(尾音重)师总结:浓重的方言,独特的唱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豫剧唱腔最明显的特点,你们能听出有哪几种伴奏乐器吗?(板胡为主,辅以小三弦,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击节)。

3.分析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在奔赴战场途中所唱的一段唱腔。

同行中有一位不愿打仗的壮士说:“这天下的苦事都让我们男子做了,女子们成天在家享清闲。

”为了开导说服他,花木兰列举事实,说明女子的功绩,得出: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的结论,唱得壮士哑口无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学设计海岛冰轮初转腾学习目标: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

2、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3、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大家都知道四大名旦吗?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梅兰芳:雍容富丽。

荀慧生:俏丽清新。

程砚秋:深沉委婉。

尚小云:刚健洒脱。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1、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2、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3、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师总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

如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学生课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回答。

学生答: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 (老师分析曲目的背景、唱腔类型,引导学生理解曲目内容)
- (学生跟随老师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 (老师分段示范唱腔,讲解音准、节奏、情感等)
- (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 (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发音、唱腔,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 (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5. 学习京剧表演动作
- (老师示范剧中角色的表演动作,如手势、步伐、眼神等)
-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模仿表演动作)
- (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 (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6. 小组讨论
-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 京剧中的角色行当如何体现人物性格?
8. 课堂小结
- (老师再次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 (老师强调学生对京剧的尊重和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学生跟随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京剧经典剧目介绍:《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空城计》等,让学生了解京剧中的经典剧目及其特点。
- 京剧唱腔如何表达情感?
- 京剧表演动作对整部戏曲的作用是什么?
- (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7. 总结和反馈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
- (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每人选择一部京剧曲目,分析其唱腔、表演动作和角色行当)
- 京剧表演艺术家介绍:梅兰芳、尚长荣、谭鑫培等,通过了解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和成就,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教案】《梨园风采》教案

【教案】《梨园风采》教案

《梨园风采》
——京剧
1、红色京剧脸谱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主要代表人物——关羽。

2、蓝色京剧脸谱代表刚强,骁勇,刚直不阿的人物性格,主要代表人物——窦尔敦。

3、黑色京剧脸谱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包拯。

4、白色京剧脸谱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曹操。

司马懿
5、绿色京剧脸谱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武天虬。

6、黄色京剧脸谱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宇文成都。

7、金色、银色京剧脸谱代表各种神怪形象,主要代表人物——孙悟空、杨戬, 二郎神。

8.紫色智勇刚义荆柯专诸。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梨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梨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梨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梨园》故事,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乐舞形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兴趣。

-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梨园》的故事内容和课文录音。

- 与梨园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

- 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示范视频或音频。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梨园》故事背景。

-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 欣赏与分析- 展示与梨园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和观察梨园的乐舞形式。

-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你在这些图片或音频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梨园里的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等等,促进学生对梨园的理解和思考。

3. 表演与模仿- 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 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梨园中的角色,并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

4. 讨论与总结- 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带领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梨园特点以及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梨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表演艺术对于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的激发。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展示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 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 收集学生的绘画、写作或展示作品,评估学生对梨园和传统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梨园》课文录音- 梨园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 简单舞蹈动作示范视频或音频。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 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 老生、小生、武生、红 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 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 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 作"俊扮"的,即扮相都 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
京剧的主要行当之 一,指戏曲中的女性 形象。 按扮演人物的 年龄、身份、性格及 其表演特点,又有比 较详细的分工,有正 旦(青衣)、花旦、刀 马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做”指的是做
功,也就是表演。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
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
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
(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
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著 名京剧艺术大师。清光绪二十年出 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 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 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 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 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 ,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 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 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 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 》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 》,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 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 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 时代。
解答疑问:
1、节奏,唱腔:这个唱段采用的是西皮流水,是1/4
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2、作品介绍: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 ,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即表现了他对亲朋 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 ,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梨园风采教案

梨园风采教案

梨园风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3.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4.戏曲表演的舞台布置和道具使用;5.戏曲表演的音乐和唱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2.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表演,让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能力;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

1.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教学步骤1.老师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老师介绍常见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3.老师进行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第二课时: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教学目标1.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戏曲表演的舞台布置和道具使用。

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老师的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练习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表演,让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欣赏:《游园惊梦》
二、学习重点:
1、了解昆曲逢唱必的表演特色;
2、能辨别京剧和昆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和体验昆曲一唱三叹的唱腔风格。

3、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预习案:
1、昆曲,原名“”;又称“”。

2、《游园惊梦》选自昆曲《》;其原名是《》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四、学习案:(可分组讨论)
1、音乐知识——昆曲
原名“昆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14~15世纪的江苏昆山,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昆曲曲调轻柔婉转、圆润流畅,唱词精雕细琢、谐美华匀,演唱者常常是“一唱三叹”、一字数转。

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牡丹亭》由明代词曲作家汤显祖创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离奇的爱情故事,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不满。

《游园》是《牡丹亭》中可以独立演唱的一折,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柔美细腻、委婉缠绵,是昆曲、京剧演员经常演出的剧目。

《游园惊梦》是其中的唱段,采用了[皂罗袍]曲牌。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江西临川人,以传奇“临川四梦”名闻天下,“四梦”分别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

突出的贡献使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看歌词音乐,并思考:歌词、曲调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哪种情
五、探究案:
小组讨论:
1、回忆之前学过的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分析一下,《海岛冰
轮初转腾》与《游园惊梦》在伴奏乐器、唱腔、表演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京剧与昆曲的不同之处,以及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