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心模式教学提纲
任务型教学大纲
任务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2. 学生能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体验语言乐趣并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任务一:购物对话任务描述:学生将分为小组,模拟购物对话,练习交际和购物用语。
任务要求:每组至少完成3个购物对话,包括询问商品价格、颜色、尺码等相关信息,并完成购买或退换货的流程。
2. 任务二:旅行规划任务描述:学生将分为小组,制定一个旅行计划并进行介绍。
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酒店预订、景点安排等。
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
3. 任务三:环保行动任务描述:学生将分为小组,根据所学环保知识,设计一个环保行动方案。
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环保行动主题,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并通过海报、PPT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介绍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让学生了解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设定阶段详细介绍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任务选择。
3. 任务实施阶段针对每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并解决问题。
4. 反思总结阶段每个任务结束后,帮助学生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自行评价任务的难易程度、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估1. 任务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语言准确性、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2. 学习成果展示评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任务成果,包括对话录音、旅行计划、宣传海报等形式。
3. 口头反馈在学生展示任务成果后,教师进行口头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勉励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努力。
任务教学法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以初中数学为例,选取“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进行任务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引入问题: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2. 激发兴趣: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任务设计阶段1. 任务一: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探究任务;- 任务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 教师点评:对各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 任务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际问题;- 任务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教师点评:对各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成果展示阶段1. 学生分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2. 全班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3.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任务教学法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阶段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2. 课后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2. 成果评价: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如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创新性等;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动力。
任务一:情景导入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让学生假装是一名导游,向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二:信息搜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和收集与中国的名胜古迹相关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任务三: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将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对全面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四:任务解决每个小组选择一座中国的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景点介绍、旅游路线规划等,并设计一份详细的旅游手册,为外国朋友提供参考。
任务五:结果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设计的旅游手册,并介绍所选择的名胜古迹的特点和魅力。
任务六:反思总结学生回顾整个任务过程,思考自己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和整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教学材料及方法:1. 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2. 分组互动讨论的方式;3. 展示板或投影仪等展示方式;4.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评价与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观察学生合作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2. 对学生设计的旅游手册进行评分,评价其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通过以上的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际任务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
这种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编写中的任务型教学
教案编写中的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教案编写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案编写中的任务型教学的要点和步骤。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调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实现真实的语言交际目的。
在教案编写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任务为中心: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情境模拟:教学任务贴近实际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语言,增强语言的应用能力。
3.侧重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4.鼓励学生合作: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案编写的任务型教学步骤在教案编写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需要明确任务目标、设计合适的任务活动和评估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下面是一个任务型教学的编写步骤示例:1.明确任务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确定学生需要通过任务达到的语言能力和技能目标。
2.设计任务活动:根据任务目标,设计合适的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可以包括情景模拟、问题解决、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对任务进行明确的说明,解释任务要求和完成标准。
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表达和策略。
4.组织学生合作: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促使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协作。
5.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在任务完成之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口头表现评估、书面作业评估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任务型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是小朋友们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中任务型教学也是非常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任务型教案设计的内容。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定的教学策略为依托,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达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教育中,任务是幼儿完成学习的重心,从而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设计关注的是任务的设置和实现过程。
在科学教育中,任务型教学首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结合实际,制定实现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最后落实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习效果的评估。
以下是一位幼儿园科学教师编制的一份幼儿园中班科学任务型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和周边环境中的一些常见动物。
2、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区分出羽毛类、脚爪类、刺绣类等。
3、探究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1、照片、卡片、绘画纸、颜料、剪刀、胶棒。
2、小学科技裙上的科普小工具。
3、视频或图片。
【教学流程】1、调查与询问:教师引导学生问家长动物的信息,并询问学生所感兴趣的动物。
2、情境激活: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食物、工具、特点等信息,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3、知识领悟:将动物卡片分类,区分出羽毛类、脚爪类、刺绣类等,引导幼儿认识到动物的分类方法,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类型。
4、实践探究:在教室和周边环境中观察常见的动物,记录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着手分析和解决问题。
5、反思总结:分组交流,总结动物分类的方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评估方法】1、观察幼儿的分类方法、观察并记录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观察、记录、记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观察、记录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反思】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适应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任务型教学实现对幼儿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更好地探索和发现世界。
任务型教学大纲
任务型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一、前言任务型教学大纲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大纲以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
二、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特点1. 以任务为核心:本大纲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注重实践能力:本大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自主学习:本大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任务和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4. 多元化评价:本大纲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三、任务型教学大纲的任务分类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类任务:1. 信息差任务:这类任务需要学生通过交流获取对方不知道的信息,如问路、找地方等。
2. 观点交换任务:这类任务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对方的观点,如讨论电影、音乐等话题。
3. 推理任务:这类任务需要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推断出某些结论,如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等。
4. 独立解决问题任务:这类任务需要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如写作、翻译等。
5. 合作完成任务:这类任务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四、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1. 任务前准备:教师需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或语言点,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2. 任务实施: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应积极参与、自主思考、互相学习。
教师则在一旁指导、答疑、监督。
3. 任务后总结:任务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多元化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包括参与度、完成度、语言表达、语法运用等方面。
教案模板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一:选择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任务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解决方案: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选择以下基本要素:任务目标、任务情境、任务过程、任务评价。
任务目标:明确学习目标,确保任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任务情境:创设在真实或实际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任务过程:设计一系列与任务相关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
任务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任务二:设计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任务要求:根据选择的任务型教学设计要素,设计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
解决方案:按照任务目标、任务情境、任务过程、任务评价的顺序,设计以下教学步骤:1. 介绍任务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创设任务情境: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设计任务过程:设计一系列与任务相关的活动,包括问题导入、信息收集、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
4. 进行任务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个人报告、小组展示、作品展示等,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任务三:编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任务要求:根据教学步骤,编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
解决方案:根据上述教学步骤,编写以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介绍任务目标(5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创设任务情境(10分钟)- 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设计任务过程(30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与任务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郝超【编者】这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郝超教授在职教课程培训班上的报告内容,尽管集中谈了高职课程模式的改革,但其中承载了他们学校课改成员的艰苦劳动和智慧结晶,尤其是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课程开发的方法、技术和程序,及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验,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启迪和拓展视野的作用。
缘起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而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广大同仁的共同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2003年8月以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对高职课程模式的理论、实践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打破具有浓重学科性色彩的传统课程模式,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职教课程及其改革的现状,认为高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并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教学实施,从而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
这样的课程模式凸现的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的高职课程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模式图1 课程模式改革流程1.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岗位需求情况调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2003年年底,根据调研资料,我们邀请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明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任务中心”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与引导
“任务中心”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与引导作者:王浩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06期摘要:在任务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进行任务的设计,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和探讨,将总任务分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逐步的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任务教学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实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任务的设计与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
关键词:“任务中心”教学;高中生物;任务设计与引导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01新课改以来,《生物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方法和技能,除了教材内容以外,也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将教材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生物教学大部分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这就很难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设计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任务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去进行主动的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任务中心”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设计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任务的设计者,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以任务型教学为核心的教案
以任务型教学为核心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复印任务相关的材料2. 准备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辅助学生理解任务3. 准备学生小组合作所需的道具和工具三、教学步骤1. 引入任务(5分钟)通过显示一段视频或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任务的背景和目标。
例:本课的任务是帮助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新型的校园环境,使其更加美观、实用和环保。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你们的设计方案,并将它们呈现给全班同学。
2.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绿化专家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风格、植被种植等内容。
3. 资料搜集(15分钟)学生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建筑设计图纸、园林规划图、绿植种类介绍等,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4. 分工合作(15分钟)学生小组根据各自的角色职责,合理分工,展开合作。
将外部调查搜集的资料整合起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5. 方案呈现(20分钟)学生小组依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展示给全班同学。
展示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幻灯片演示、展板展示等形式。
6. 反馈交流(10分钟)全班学生就各组呈现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7.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任务型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运用能力、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呈现方案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全班讨论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所展现的语言运用能力、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教案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要点
小学教案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要点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的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明确任务目标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完成一项任务。
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即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例如,如果教授一篇短文的阅读理解,任务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二、选择适当的任务任务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与他们相关的任务。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一项任务让他们观察校园中的植物,然后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
三、合理安排任务步骤任务型教学的任务通常由多个步骤组成。
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合理安排任务的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
例如,对于一篇阅读理解的任务,可以将任务步骤分为预习、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等几个环节。
四、提供适当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在任务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
例如,在阅读理解的任务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鼓励学生合作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教案时,可以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评价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型教学的评价应该与任务目标相一致。
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例如,对于一篇阅读理解的任务,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来评价他们的理解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要点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要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任务为中心的职高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微探
以任务为中心的职高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微探
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一种相对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
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以任务为中心
的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
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 情境化教学法
情境化教学法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和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进行角
色扮演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例如在餐厅点餐、进行网上商务交易
等等。
2.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任务,例如介绍公司、宣
传产品、组织会议等等。
通过在任务中练习英语,并把所学语言知
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在互
相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
他们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或者研究某个课题,并且要求他们在整个流
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
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
学习英语的同时实践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任务型教学大纲
任务型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大纲是指为了实施任务型教学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编写原则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任务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任务型教学大纲对于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它能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生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学大纲能够确保任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编写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原则1. 任务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任务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任务的设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体验到语言的实际运用。
2. 任务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任务应该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过于复杂以至于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 任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任务应该多样化,涵盖不同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情境。
任务的设置应该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大纲应该提供多样的任务类型和任务设计示例,以供教师参考和选择。
三、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师的角色: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合理组织任务的实施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2. 学生的角色: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任务的实施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应该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
3. 任务的评价: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任务的评价上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
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课堂中的重点知识和概念;•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辅材料和实例案例;•学生准备相关学习工具和笔记本;•确定小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确定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分享课程目标和重要性。
步骤2:背景知识掌握(10分钟)教师对课程中的背景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做笔记。
教师也可以利用互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复习相关知识点。
步骤3:设定任务(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个任务,并将任务呈现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实际项目或一个情景。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步骤4: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根据设定的任务,开始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分享想法,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步骤5:展示和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解决方案或答案。
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并总结出最佳解决方案。
步骤6:知识点讲解和概念复习(10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教师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步骤7: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个人或小组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
步骤8:反思和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感想和建议。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讲解,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补充说明•教师在每个步骤中都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例如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每个步骤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批判思考、合作解决问题;•配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提纲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提纲范文The Art of Crafting Compelling Long-Form Content: A Deep Dive The digital landscape thrives on content, a vibrant tapestry woven with words, images, and emotions. Yet, amidst the flurry of fleeting posts and ephemeral trends, long-form content stands tall, a beacon of depth and substance. It's an art form, a dance between engaging storytelling and insightful analysis, demanding both a skilled hand and a passionate heart. As a seasoned content creator, I've journeyed through the intricate world of long-form writing, crafting narratives that resonate and analyses that ignite thought. It's a journey fueled by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a yearning to delve deeper, to unravel the complexities of a topic, and present it in a way that captivates the reader's mind and spirit. The process begins with a spark, an idea that ignites a fire within. It could be a burning question begging for answers, a complex issue demanding exploration, or a personal experience yearning to be shared. This spark is nurtured by research, a meticulous gathering of information from diverse sources, each adding a unique thread to the tapestry. Facts and figures interweave with anecdotes and expert opinions, forming a rich and multiface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But knowledge alone doesn't suffice. The true magic lies in weaving these disparate threads into a compelling narrative. It's about finding the human element, the emotional corethat resonates with readers. It's about painting vivid pictures with words, transporting them into the heart of the story, making them feel, experience, and connect. The structure becomes the backbone, a framework that guides the reader through the labyrinth of information. A clear introduction sets the stage, piquing curios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purpose. Each subsequent section delves deeper, exploring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topic, like chapters in a captivating novel. Transitions act as bridges, ensuring a smooth and logical flow, while the conclusion leaves a lasting impact, summarizing key insights and prompting reflection. However, even the most meticulously crafted long-form content remains dormant without the breath of life: the writer's voice. It's the unique perspective, the personal touch that infuses the writing with personality and authenticity. It's the subtle humor that evokes a smile, the raw vulnerabilitythat stirs empathy, the unwavering conviction that inspires action. Creatingimpactful long-form content isn't merely a task; it's a journey of exploration and expression. It's about embracing the power of words to inform, inspire, and ignite change. It's about leaving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mind, long after they've turned the final page. And that, my friends, is the true essence of this captivating art form.。
任务中心模式
雷德与爱泼斯坦在1975年提出了一套“履行任务 程序”,以促使案主完成其任务。这程序包括五 个连贯的步骤
• • • •
⑴提高案主承担任务的积极性; ⑵确定执行此任务的各种细节与步骤; ⑶估计可能出现的阻力; ⑷模拟及预习履行此任务的行为;
• ⑸总结并不断给案主鼓励,同时对案主的成功持乐观 期望的态度
生活上的任务
不足
生活上发生的问题 问题与任务解决示意图如右所示 当事人任务 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 强化解决问题的动机 应付生活任务 个案工作者介入
3.目标问题的确定
• 所谓问题,就是当事人个人能力的暂时 的缺乏。在处理问题时,应该认识到当 事人社会与心理的问题是各种内在和外 在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问题的决定 应该以当事人的意愿为标准,以他的期 望与愿意付出的的最大努力座位出发点, 而不是有外人或工作人员来决定。
四、评价
一.优点 1.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 楚也更聚焦。 2.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3.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二.局限
1.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 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2.理论的多元化,也可能使工作员感到无所适从,布置如何选择 理论。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 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3.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 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 案主想改变 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4.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3)沟通技巧
• 雷伊得与爱泼斯坦认为,沟通时工作者与当事人之间 的。案主最关心的是他的问题与任务,而他此时此地 的感受与需要,都体现在他的问题与感受上。因此, 沟通也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有效地沟通应具备以下 两个要素: • 一,有系统。沟通必须以任务进行的阶段为依据,集 中精力,不节外生枝。 • 二,有反应。要适时的给予案主适当的反馈,鼓励案 主表达自己,让他感觉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也帮助 他借助工作员的辅助去解决他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中心模式基本假设
人之所 以有问 题是能 力暂时 受到限 制,而 非病理 因素所 致
解决问 题之障 碍来自 环境或 资源不 足
人陷入 问题困 境时就 产生改 变之动 力,但 是人有 适应问 题之本 能
人有改 变动力, 但只想 减轻困 难到可 忍受为 止,而 非根本 改变
个人了解 到有问题, 而且处于 一种不平 衡状态下, 会使个人 采取行动 解决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基本特征: • 普适性 • 中介性 • 专业性 • 历史性 • 本土性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一方面基于社会工作的国际性普适经验;
另一面则着眼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结果。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个案工作常用的工作模式中: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 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 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 危机干须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 等等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社区工作常用的工作模式:
• 普通教科书一般都遵循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 年对于美国社区的研究成果,主张社区社会工 作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地区发展模式、社 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 考虑到中国社区发展的具体情形,我们不采 纳罗斯曼的观点,从中国本土社区发展出发, 我们将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区分为社区服 务和社区发展两种模式。
问题的 选择范围
案主知道这个问题存在, 并明显承认该问题
能清楚界定该问题(可操作)
社工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多来源于案主没有满足的需要
案主希望并有能力处理这 个问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 时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
适合处理的问题分类
人际冲突 资源不足
社会关系的不满意 社会变迁带来的问题
案主与正式组织、制度间的不适应 角色扮演的困难
任务中心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定义:
➢相关特征 ➢主要意义 ➢可能的类别
所谓模式主要指的是从经验中提升出来的、一种相 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方式。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 遍性工作方法。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 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 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 然。
反应性的情绪困扰 其它心理或行为问题(可操作化)
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界定
任务:受助者为缓和其问题的严重性欲采取的行动, 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为解决问题而需要做的 工作) 问题是目的。
服务焦点:发排序后找到核心问题;案主有能力解 决该问题;任务的制定是简洁有效。
该模式解决问题的效果显著。(注重效率——投入产出)
心问题的的范围,便于操作。
任务中心模式的评价
优点:
•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工的人力资本 • 综合运用沟通等辅导技术 •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局限:
• 对社工的挑战大,需要多元技术(对流派、技术的认识) • 流派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运用的空间有限 •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
• 个案工作者开始重新评估传统的治疗模式,积极探索, 寻找更有效可行的治疗模式。
• 1972年,雷伊德(Reid)和爱泼斯坦(Epstein)在他们 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
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
心模式。
怎么形成?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市的社区服务协会通过实验证明 ,简要的心理暨社会个案工作方式在处理家庭关系问题时 ,显得更为有效,从而肯定了短期疗法的效果。任务中心 模式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并发展起来。 • 20世纪70年代,雷伊德与爱泼斯坦两人极力提倡任务中心 模式,尤其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行政学院,特别开展了 对于此种模式的研究与教学。 • 1972年,芝加哥大学的雷伊德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 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 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 模式。
引。 • 具体分析问题,减少案主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 帮助案主选择任务,予以承诺,同时激发案主动
机。 • 与案主回顾工作过程。 • 当资源匮乏时,工作员可适当的作为案主的支援
系统。 • 协助案主决定需求,并修改为有助问题解决的行
动。
程 序:
• 问题探索与详述:预测 • 确认问题 • 订立契约 • 任务规划与执行 • 结束阶段
基本要求
• 设计时间有限 (一般为5节,不超过6节;2-3个月) • 目标清晰 • 服务简要 • 效果明显 • 介入过程精密(可测量)
治疗技术
两个要素: • 有系统 (核心问题、介入过程层次分明、循序 渐进) • 有反应 (工作者给案主及时回应、分享经验和 感受)
策 略:
• 协助案主澄清问题,给予清楚的定义。 • 拟定契约,得到双方的共识,作为工作过程的导
主要原则:
注重解决案主的核心问题 请在此重添视加段案落主内的容…参…与和能力
强调治疗时间的限制 治疗方法的综合性
如何确定核心问题:
• 列出案主所关心的问题 • 将列出来的文集问题的不同层面加以明确说明,帮助案主
分析问题 • 根据案主情况,将问题按照严重程度排列 • 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找出核心问题 • 工作者将核心问题归类,即确定问题的类型 • 对核心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详述其特质,尽可能的缩小核
起源和发展 工作原理
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
为什么会形成?
• 传统治疗模式目标过于远大,效率低下,费时较长。例 如w,e案lco主m觉e 得to 治us疗e 时the间se太P长ow目e标rP过oin于t 远tem大p而la放tes弃, N接e受w治疗 。C同o时nte,n治t d疗es时ign间, 太10长ye带a来rs 个ex案pe工rie作nc大e量堆积,效率工作常用的工作模式: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 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 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等等。大致来看,小组社会工 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属于小 组社会工作的模式;另一类则是个案社会工 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