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风景区分区模式
► 分区之间的界限模糊,极易引起混淆和交叉重复。例如保护区划中
的风景游览区,是依据景物、景点、景群和景区的集中程度,而不是 资源的生态敏感度。
►缺失缓冲地带,早期的保护区划中发展控制区是作为设施开发区
和景观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如今的发展控制区是4大区之外的地
1中国风景名胜区分区模式早期风景区的土地使用分区和流程规划顺序上风景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级现行风景区的分区体系三种分区交叉叠加需要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在大型复杂的风景区中方法并用规划十大景区分别是金河湾湿地公园景区阳明滩景区群力外滩景区天鹅湖景区动植物观赏景区太阳岛文化风情景区水上公园景区欢乐岛景区航运港口景区星海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强调风景保护分类保护区划分生态保护区可以配臵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禁止游人进入不得进行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极其设施进入自然景观保护区可以配臵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任何与其无关的人文设施严禁机动交通极其设施进可以安臵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文设施严禁机动交通极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风景恢复区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例如森林和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珍稀濒危生物等可以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应分别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利的行为
野营地、设施等,游客密度高,现地管理程度高。
有机动车的半原始区:区内只有道路维护,可供机动车通行,没有其他设施,现
地管理适中,很少遇到管理人员。享受原野地体验。
步道区:步道宽度5米,不允许机动车通行,自然景观为主体,但游客互 动性强。
国家公园分类
国家公园分类但从国家公园的内涵上说,在2008年⿊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建⽴之前,由国家政府部门主管的类似于国家公园的的概念被分属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酝酿中的国家海洋公园等多个⽅⾯,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
但这些提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公园”的概念。
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个或多个典型⽣态系统的完整性,为⽣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的⾃然区域。
它既不同于严格的⾃然保护区,也不同于⼀般的旅游景区。
国家公园以⽣态环境、⾃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标相抵触的开发利⽤⽅式,达到了保护⽣态系统完整性的⽬的,⼜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种能够合理处理⽣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关系的⾏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尤其是在⽣态环境保护和⾃然资源利⽤⽭盾尖锐的亚洲和⾮洲地区,通过这种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地促进了⽣态环境和⽣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极⼤地带动了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
主要意义设⽴国家公园,其主要的意义和作⽤⼤致可概括为三⼤⽅向:1. 景观资源的保存与保护;2. 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3. 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模式经过⼀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国家公园”已经成为⼀项具有世界性和全⼈类性的⾃然⽂化保护运动,并形成了⼀系列逐步推进的保护思想和保护模式。
⼀是保护对象从视觉景观保护⾛向⽣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法从消极保护⾛向积极保护;三是保护⼒量从⼀⽅参与⾛向多⽅参与;四是保护空间从点状保护⾛向系统保护。
国家公园根据⼀九七四年国际⾃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开会认定的国家公园标准为:1. ⾯积不⼩于⼀千公顷的范围内,具有优美景观的特殊⽣态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类开采、聚居或开发建设之地区。
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理——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
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理——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何思源;苏杨;闵庆文【摘要】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沿阵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旨在对我国多样化的保护地体系进行重组管理,实现高效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本的保护和全民公益.研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两类法定保护地的边界和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个体的边界和内部分区上应以实现保护目标为原则,借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根据管理目标细化功能分区,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注重景观价值,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土地权属及土地开发利用可能和方式,进而考虑气候变化和区域长期发展目标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动态,形成完整的边界和分区理论体系,从而满足全民公益,实现社区经济发展.在区划理论上,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是考虑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实现保护目标的管理需求和满足社区生计发展的利用需求,在土地权属和其他限制条件上实现不同组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规划,利用保护地役权来分离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制特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资源利用管理.【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12页(P1318-1329)【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边界;分区;生态系统;保护地役权【作者】何思源;苏杨;闵庆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北京1000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以此为契机明确保护地体系,旨在提高保护效率,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途径之一,是关系到绿色发展的要务。
这一保护地体系的重构和管理是一个在空间上调配资源的过程。
国家公园在空间上的边界划分涉及到利益分配,功能区划涉及到保护目标的实现。
关于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思考与建议朱彦鹏;李博炎;蔚东英;李俊生【摘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对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范围交叉重叠、多部门多管理目标影响保护效率、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等主要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要构建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国家公园主导、科学规划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区域和规模.同时,建议适时与"大部制"改革相结合,由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管理,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由另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等职能,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a great reform of Chinese current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which primarily aims at solving some main long-standing issues,like overlapping scopes,low protective efficiency caused by multi-sectors and multi-objectives,and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erv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the ecosystem and with the reference to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first task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to create the protected natural area system composed mainly of natural reserves and national parks,which is dominated by national parks for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key areas and the scale of national parks In the meantime,to achieve unified management of nationalparks and protected natural areas,we suggest to set up two departments duly in combination with super-ministry system reform One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administration of national parks and unified control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while the other one is responsible for regul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7(042)002【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国家公园体制;体制改革;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划建;统一管理【作者】朱彦鹏;李博炎;蔚东英;李俊生【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认识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26•【文号】•【施行日期】2017.09.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9月26日)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做法,立足我国国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基本原则——科学定位、整体保护。
坚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确定国家公园的范围。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专题研究——总体规划中的分区规划
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分区规划向来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里的分区类型包括景区(遨游区)、保护分区、功能分区等。
近年来,随着总体规划工作的深入,分区规划的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
有专家提出,“风景区的所谓开辟,必须坚持在功能分区原则下的定位建设,才干健康发展”。
建设部也提出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中加入“核心景区”的概念,对其进行专项规划。
从字面上看,分区就是希翼通过在空间上建立起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在政策上进行支撑来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传统形成的分区理论和技术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名称不统一,定义不明确,技术不科学等,已经不能很好的协调现阶段保护和利用之间关系。
而且,风景名胜区的分区技术与国际上和其他相关领域分区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借鉴和改进。
因此有必要对分区规划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尽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在保护和利用协调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如它的资源特色具有典型性一样,它的规划和实践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中也体现出相当程度的典型性。
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第一批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较早的(1980 年开始)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较早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名录。
因此,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分区规划进行研究,不仅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对全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为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理论和技术提供建议。
目前国际上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通常应用的分区类型为Management Zones,即管理分区或者管理政策分区。
以下简单介绍IUCN 管理分区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
IUCN 管理分区定义如下:special and/or unique values zone 具有杰出的资源价值,限制或者禁止遨游活动。
primitive/wilderness zone 禁止机动车道路和基础设施,禁止人为操控的管理技术。
国家公园等级划分
国家公园等级划分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政府划定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资源。
为了便于管理和规划,国家公园被划分为不同等级。
一级国家公园是最高级别的保护区,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游客,拥有最大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色、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文化风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二级国家公园是中等保护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保护和文化价值次于一级国家公园,但依然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常常成为地方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级国家公园是最低保护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旅游开发程度较高,资源利用也相对较多。
除了自然风光以外,文化建筑、历史遗迹等也是三级国家公园的特色。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属于与国家公园类似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重要文化、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自然风景名胜。
总的来说,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是维护我们珍贵自然环境的必要措施和方式。
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区
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区国家公园是一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为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以下是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区的详细介绍: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
它包含了公园内最具代表性和稀有的生态系统,以及物种最集中的区域。
核心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
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是为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区域。
它可能包含了一些需要特殊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或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
生态保育区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是为了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区域。
它可能包含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或者为了满足特定保护目标而需要恢复的区域。
恢复重建区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投入,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科普宣教区科普宣教区是为了进行环境教育和科学普及而设立的区域。
它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物种和自然现象,用于开展各种环境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
科普宣教区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解说人员,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参观体验。
资源利用区资源利用区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设立的区域。
它可能包含了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产资源,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利用区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缓冲区缓冲区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核心保护区的干扰而设立的区域。
它可能包含了公园周边的村庄、农田和建设用地等,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对核心保护区的负面影响。
缓冲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的协调发展。
入口社区入口社区是指国家公园周边的村庄、城镇或其他人口密集区域。
它是游客进入国家公园的重要通道,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提供良好的接待和服务体验。
入口社区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国家公园的环境和秩序。
我国国家公园跨省管理模式完善的思考——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2022年5月中国林业经济May.2022第3期(总第174期)CHINAFORESTRYECONOMICSNo.3(Total174)•研究报告•我国国家公园跨省管理模式完善的思考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丁㊀琳ꎬ贾卫国(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ꎬ南京210037)收稿日期:2021 ̄08 ̄04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地社区协调机制研究 (2019131031)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研中心项目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管理模式研究 (JYCL-2020-00083)ꎮ第一作者简介:丁琳(1997-)ꎬ女ꎬ江苏泰兴人ꎬ硕士研究生ꎮ通讯作者:贾卫国(1969-)ꎬ男ꎬ安徽六安人ꎬ博士ꎬ教授ꎮ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ꎬ资源与环境经济ꎮ责任编辑:郑德胜摘㊀要:完善管理模式已成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必然趋势ꎮ以首批试点之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ꎬ分析其管理现状和阶段性成果ꎬ针对现存的跨省管理问题ꎬ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中央和地方共管的管理性质ꎬ提出了以构建跨省域协调新机制为突破口ꎬ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权ꎬ解决中央职权行使和各片区差异化管理问题的建议ꎮ关键词:祁连山国家公园ꎻ管理模式ꎻ委托代理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5919(2022)03 ̄0017 ̄04DOI:10 13691/j cnki cn23-1539/f 2022 03 004ReflectionsonthePerfectionoftheCross-provincialManagementModelofMyCountry sNationalParks TakingQilianMountainNationalParkasAnExampleDINGLinꎬJIAWei-guo(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ꎬ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Nanjing210037ꎬChina)Abstract:Improvingthemanagementmodelhasbecomeaninevitabletrendtopromotethecon ̄structionofnationalparks.ThispaperanalyzedthemanagementstatusandphasedachievementsofQilianMountainsNationalParkꎬwhichisthefirstpilotsinourcountry.Itanalyzedtheexistinginter-provincialmanagementproblemscombiningtheprincipal-agenttheoryandthemanagementnatureofQilianMountainsNationalParkcentralandlocalco-management.Finallyꎬitputforwardthemethodsaimingatsolvingtheaboveproblemsꎬwhichincludedbuildinganewcross-provincialcoor ̄dinationmechanismasabreakthroughꎬscientificallydividingtheadministrativepowersofthe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ꎬandsolvingtheproblemsoftheexerciseofthecentralauthorityandthedif ̄ferentiatedmanagementofvariousregions.Keywords:QilianmountainnationalparkꎻManagementmodeꎻEntrustedagent1㊀问题的提出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ꎬ我国在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ꎮ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ꎬ美国作为国家公园发源地ꎬ进行了很多关于国家公园管理理念㊁管理体制㊁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ꎮ其中ꎬBarker等(2008)确定了保护和发展的管理目标[1]ꎻJollen(2009)和FredWatson(2013)等人提出了环境监测[2]和分区管理[3]措施ꎬ用以化解管理和开发冲突ꎬ并在相互借鉴和不断创新中结合国情形成了中央集权型㊁地方自治型和综合管理型3种不同的成熟管理模式ꎮ刘红纯(2015)研究发现虽然各国在立法和管理方面存有差异ꎬ但在管理目标㊁规划管理体系㊁原住居民㊁土地权属和政府市场关系5个方面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体情况极为相似[4]ꎮ说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2年第3期明国际相关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国家公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ꎬ因此国内最初多以经验启示研究为主ꎮ比如ꎬ周武忠(2014)通过剖析国外管理模式设计的应用情况ꎬ提出设计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明确管理目标ꎬ再考虑管理重心差异性和结构适配性[5]ꎻ肖晓丹(2019)由法国管理模式改革引发思考ꎬ认为法国在设立背景和目标等方面与我国情况更为相似ꎬ相比美国更具参考价值[6]ꎻ张书杰(2019)和肖晓丹(2021)提出的英国的合作伙伴管理模式[7]和澳大利亚的社区共管模式[8]ꎬ都为我国解决管理中的责权利问题提供了新方案ꎮ此外ꎬ徐菲菲(2015)等人进行管理对比研究ꎬ提出了公益性和生产性矛盾处理方式[9]ꎮ近年来ꎬ也逐渐出现中国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管理难点的探析ꎮ就三江源国家公园而言ꎬ赵新全(2021)分析归纳了 五个一 三江源首创模式[10]ꎬ苏红巧(2021)在三江源执法改革分析中提出跨省区长效执法合作机制尚未制度化的问题[11]ꎮ总体来说ꎬ我国对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关注度不高ꎬ目前的研究涉及经验总结多于理论探讨ꎬ缺乏对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系统性探析ꎮ祁连山国家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中具有典型性ꎬ以它为例对国家公园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ꎮ2㊀研究依据和方法2 1㊀理论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基础之上ꎮ该理论认为组织活动中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ꎬ必须重视激励与监督机制在组织内的建立和完善[12]ꎮ因为ꎬ委托人授予代理人一定的自主权ꎬ却难以约束和监控代理人的行为ꎬ而委托代理双方作为有限理性人ꎬ都会权衡利弊ꎬ做出利己的选择ꎮ一般情况下ꎬ代理人往往比委托人更有信息优势ꎬ加上拥有很大程度上的管理自主权ꎬ在利益博弈中很可能会造成委托人的损失ꎮ研究发现该理论是建立在 经济人 属性㊁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三个假设前提之上[13]ꎮ其中ꎬ经济人具有利己的根本属性ꎬ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综合管理框架ꎬ将风险预警和控制导向置于同一管控框架中ꎬ明晰委托代理双方的责㊁权㊁利ꎬ采取 任务管理 方式ꎬ不断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ꎬ打破管理中信息和利益不对称的约束ꎮ2 2㊀研究方法首先ꎬ通过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㊁甘肃省管理局㊁青海省管理局㊁祁连县分局㊁青海服务保障中心以及大拉洞管理站进行实地调研ꎬ以半开放访谈方式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所在ꎻ其次ꎬ采用归纳法ꎬ总结出祁连山现存的主要问题ꎬ即跨省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复杂ꎬ中央和地方在利益权衡下协调困难ꎻ最后ꎬ利用演绎法提出解决办法ꎬ构建跨省域协调机制并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监管和激励ꎮ3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现状分析3 1㊀基本情况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及后期的访谈ꎬ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行情况㊁事权划分以及经验成就等情况进行整理ꎬ从而初步了解管理模式发展现状ꎮ祁连山国家公园分布于青海与甘肃两省ꎬ出于资源与人员划分的考虑ꎬ目前实行中央与地方共管的保护模式ꎬ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安专员办管理ꎮ机构设置属于 混合治理型 ꎬ甘肃㊁青海分别依托省林草主管部门设立省管理局ꎬ并下设若干分局和管理处站ꎬ实行 管理局 省管理局 管理分局 的3级管理体系[14]ꎮ甘肃和青海在 条块结合 模式下分别呈现 以条为主 和 以块为主 的管理特点ꎮ对于事权划分ꎬ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参考中央印发的«总体方案»ꎬ提出其主要负责生态保护㊁确权登记㊁政策制定以及关系协调等事项ꎮ省管理局中ꎬ青海省目前已发布责任清单ꎬ以明确权责范围ꎮ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还发文制定了产业准入清单等一系列暂行办法以厘清管理和责任边界ꎬ并推出特许经营机制㊁社区共管机制㊁信息公开机制等一系列配套运行机制ꎬ解决了保护与利用[15]㊁保护与真脱贫[16]㊁透明化执法监督[17]等试点难题ꎮ3 2㊀经验性成果在机构㊁运行机制等方面初步建立的基础上ꎬ祁连山国家公园在试点实践中不断创新ꎬ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ꎬ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了管理新思路ꎮ青海片区的 村两委+ 共管模式和甘肃片区的生态移民 四个一 措施都对协调生态与民生问题有重要意义ꎮ其中ꎬ 村两委+ 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ꎬ发动社区群众举报监督ꎬ建立起村两委+党建㊁保护㊁宣传㊁自然教育四种机制ꎮ在不断创新中提㊀㊀2022年第3期丁㊀琳ꎬ等:我国国家公园跨省管理模式完善的思考研究报告出了 村两委+管护员+志愿者+村警 防护模式ꎬ实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防护的源头把控ꎬ以及 村两委+疫情防控 模式ꎬ在疫情下强化了基层防控力量ꎬ为国家公园疫情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ꎮ对比首批纳入青海片区 村两委+ 模式试点的老龙湾村ꎬ试水后实现了脱贫和管护两不误ꎮ此外ꎬ甘肃省的 四个一 生态移民措施ꎬ积极引导国家公园核心区原住民ꎬ推行 搬得出ꎬ留得住 的方针ꎬ在实现核心区居民全部搬迁的同时提供了配套的后续保障ꎮ4㊀试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2020年9月的系列实地访谈ꎬ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ꎬ认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跨省协调困难ꎬ中央和地方共管的模式下ꎬ各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多且复杂ꎬ而理性经济人在利己和博弈的情况下ꎬ形成中央职权行使和不同省片区差异管理的问题ꎮ4 1㊀中央职权行使问题祁连山国家公园在中央和地方共管模式下ꎬ有西安专员办代表中央ꎬ甘肃省林业厅㊁青海省林业厅代表地方ꎮ作为委托人的中央ꎬ将部分行政权力授权或委托给地方ꎮ但实际管理中ꎬ面临甘肃㊁青海两省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方面政策不同的情况ꎬ中央与地方对某些问题存在认知差异ꎬ比如省界的问题ꎬ以及国家公园与地方政府的权责界定的问题ꎬ各省进度内容有所差异ꎮ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委托人却无法对省政府相关部门等代理人进行直接管理监控ꎬ出现专员办协调有心无力的情况ꎮ而在委托代理中ꎬ作为代理人的地方各级掌握更多国家公园的信息ꎬ地方在处理跨省问题时很可能会做出偏离管理目标的逆向选择或败德行为ꎬ导致国家公园管理中决策㊁执行与监督职权与最初设计出现偏差ꎮ4 2㊀不同省片区差异问题祁连山国家公园实现统筹协调ꎬ需要甘肃㊁青海片区之间协调配合ꎮ而祁连山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又同属于甘肃省管理局ꎬ因此需要两个国家公园之间协调一致ꎮ其中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下ꎬ很容易造成职责混淆和权责越界ꎮ也就是说ꎬ两个国家公园在跨省管理中存在多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ꎬ且同一国家公园中各省政策制定和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ꎮ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甘肃㊁四川㊁陕西三省都有占地ꎬ各省片区之间在管理体制和人员待遇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ꎮ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ꎬ在利益驱动下ꎬ差异问题显著加上不同省片区单独施政[18]ꎬ难以采取多省协同合作[19]的集体行动ꎮ5㊀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跨省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实际情况与两会访谈相关建议ꎬ认为解决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问题的关键是构建跨省域协调机制ꎮ以合理确定跨省域协同保护范围和重点内容为前提ꎬ完善跨省域管理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ꎮ依据委托代理理论ꎬ引入监管和激励机制ꎬ规范委托代理关系ꎬ约束委托代理问题ꎮ5 1㊀确定跨省域协同保护范围和重点内容确定协同保护范围和重点内容是跨省域协调机制运行的必要前提ꎮ将祁连山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同时纳入整合范围ꎬ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基本原则ꎮ借助当下遥感技术等大数据手段ꎬ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人文建设等自然资源空间和价值进行核算对比[20]ꎬ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公园空间规划体系ꎬ科学划分与大熊猫国家公园行政交界的区域ꎬ实现祁连山国家公园 一张蓝图绘到底 ꎮ在确保国家公园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ꎬ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内合理确定跨省协同保护的重点内容[21]ꎬ其中主要针对容易产生跨界问题的自然资源ꎬ比如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㊁冰川及水源涵养等ꎮ5 2㊀完善跨省域管理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和明确权责划分是确保跨省域协调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ꎮ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由于行政级别以及隶属关系等原因ꎬ在处理跨省域实际管理问题上缺乏协调高级别财政㊁环保等部门和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能力ꎬ以及西安㊁成都专员办无法统筹协调其省级管理局ꎮ因此ꎬ应当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权责边界ꎬ尽量削减中央和地方信息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ꎬ规范代理关系ꎮ其一ꎬ考虑到委托代理中各主体作为 经济人 ꎬ不仅是 自利和理性 ꎬ还有 遵循制度 的制度属性[22]ꎮ可以在中央成立由国务院牵头的决策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ꎬ突出中央的主体地位ꎬ高位推进跨省协调工作ꎬ并在国务院秘书处下面设立一个协调办公室ꎬ负责协调国家公园跨省管理问题以及重大问题的协商工作ꎮ其二ꎬ建议放权给地方的同时落实相应的风险和利益ꎬ加大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相关性ꎬ成为风险利益共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2年第3期同体ꎮ其三ꎬ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监管机制ꎬ比如出台地方经营管理状况与财政拨款金额挂钩等激励政策ꎻ规定跨省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控ꎬ决策委员会作为常设最高机构ꎬ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ꎬ启动重大问题临时会议以及年度集中协商会议议程ꎮ加大监督管控力度ꎬ确保及时处理国家公园管理问题ꎮ综上ꎬ凡是成熟的管理模式都需经过多次的实践与创新ꎮ虽然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已经初成体系ꎬ但仍然存在跨省协调等问题ꎮ本文虽提出构建跨省域协调机制ꎬ形成中央地方风险利益共同体ꎬ通过激励和监管理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权利ꎬ从而实现优化管理ꎮ但完善的机制设计需要建立在非常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之上[23]ꎬ此外ꎬ本文尚未进行实证设计对理论分析加以验证ꎮ参考文献:[1]BarkerAꎬStockdaleA.OutoftheWideness?Achiev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withinScottishNationalParks[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ꎬ2001ꎬ61(3):227-241.[2]JollenA.TimkoꎬJohnL.Inners.EvaluatingEcologicalIntegrityinNationalParks:CaseStudiesfromCanadaandSouthAfrica[J].BiologicalConservationꎬ2009ꎬ142(3):676-688.[3]FredWatson.SpatialPatternsofWire-snarePoaching:ImplicationsforCommunityConservationinBufferZonesaroundNation ̄alParks[J.BiologicalConservationꎬ2013(168):1-9.[4]刘红纯.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公园立法和管理启示[J].中国园林ꎬ2015ꎬ31(11):73-77.[5]周武忠ꎬ徐媛媛ꎬ周之澄.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ꎬ2014ꎬ48(8):1205-1212.[6]肖晓丹.法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ꎬ2019(2):11-18ꎬ91.[7]张书杰ꎬ庄优波.英国国家公园合作伙伴管理模式研究:以苏格兰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ꎬ2019ꎬ26(4):28-32.[8]侯艺ꎬ许先升ꎬ陈有锦ꎬ等.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社区共管模式与经验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ꎬ2021ꎬ34(1):107-112.[9]徐菲菲ꎬDorothyFox.英美国家公园体制比较及启示[J].旅游学刊ꎬ2015ꎬ30(6):5-8.[10]赵新全.三江源国家公园创建 五个一 管理模式[J].生物多样性ꎬ2021ꎬ29(3):301-303.[11]苏红巧ꎬ王楠ꎬ苏杨.三江源国家公园执法体制改革经验及其可复制性[J].生物多样性ꎬ2021ꎬ29(3):304-306. [1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ꎬ2004(19):98-100.[13]黄紫晗.重新诠释利他价值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一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调研发现[J].社会工作ꎬ2019(2):54-69ꎬ110.[14]张小鹏ꎬ孙国政.国家公园管理单位机构的设置现状及模式选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1ꎬ20(1):76-83.[15]温煜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路径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9(5):12-19.[16]张壮ꎬ赵红艳.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生态移民的有效路径探讨[J].环境保护ꎬ2019ꎬ47(22):32-35.[17]丁文广ꎬ刘迎陆ꎬ田莘冉ꎬ等.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保护ꎬ2018ꎬ46(Z1):41-46. [18]刘静娴ꎬ沈文星.对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兼论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ꎬ2018(12):93-96.[19]檀艺佳ꎬ李嘉.世界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与展望:基于国际林联第25届世界林业大会[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1(3):31-35.[20]周泽娟ꎬ赵庆建.自然资本核算方法研究:基于国家公园的视角[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0(2):6-10.[21]石蓝江ꎬ姚悦ꎬ乔玉洋.对桃花江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项目PPP融资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ꎬ2019(6):104-106. [22]李清霖ꎬ田敏霞.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人才保留效应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1(4):32-35.[23]张媛媛ꎬ何仲达.保险法视域下我国森林保险法律关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1(3):56-58ꎬ120.。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以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设立目的
1、统筹地理区域——解决边界问题 2、统筹经营体系——解决牌子问题 3、统筹体制机制——解决管理问题 4、统筹规范规划——解决规程问题
设立目的
1、统筹地理区域——解决边界问题
国家公园是个区域尺度的概念,要求至少在十 到二十平方公里以上。多由多个相邻或相近的景区 连片组合而成,并跨越多个行政区域。例如,列入 试点的长白山、神农架、武夷山等都需要综合考量 地理环境和行政建制因素。因此,国家公园试点的 建设“对交叉重叠和碎片化区域进行归并整合,形成 边界四至清晰的统一区域”。与各级城市、区县统筹 协调,确定好管辖权属与职能,“探索跨行政区管理 的有效途径”。
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和原真性,任何建设活动包括商业性开发经营活动都 应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游憩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 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管控旅游客流,创新游憩产品, 优化游憩区布局,满足公众对环境教育、游憩体验的需要。
要实现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多目标管理,就需要在空 间上进行功能区划,实施差别化管理,发挥各功能区的主 导功能。主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功能、脆弱性、敏感性,自 然生态分布特征,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度、分布特征 等,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和利用现状、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与 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展示的必要性进行区划。
• 2017年11月24日,通过《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 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
武夷山国家公园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比较
项目 保护意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公园
具有较为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实行 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层级更高,实行更严格的保护,是最重要的
严格保护,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和构成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
国家文化公园分区指标
国家文化公园分区指标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级的生态综合体,目的是保护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提供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各种服务,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战略,实现公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必须对公园进行分区指标的明确和规范化管理。
一、文化景观要素指标文化景观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文化历史的生动缩影和丰富表现。
文化景观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文化遗址、历史建筑、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重要组成部分。
1、文化遗址文化遗址是体现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必须予以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址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文化遗址的数量、分布、类型、等级、文物保护等级等信息。
2、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体现建筑艺术和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
历史建筑要素指标主要包括历史建筑的数量、分布、年代、类型、等级、文物保护等级等信息。
3、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文化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景观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文化景观的数量、分布、类型、等级、游客接待能力等信息。
4、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现,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缩影。
民俗风情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民俗风情场所的数量、分布、类型、等级、服务内容等信息。
二、自然景观要素指标自然景观是国家文化公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景观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森林、湖泊、山峰、水源等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情况。
1、森林森林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森林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类型、森林面积、森林病虫害等信息。
2、湖泊湖泊是自然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湖泊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湖泊面积、水深、水质等信息。
3、山峰山峰是自然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山峰要素指标主要包括山峰高度、山峰形态、旅游接待能力等信息。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研究——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研究——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苏珊; 姚爱静; 赵庆磊; 田盈盈; 周丁扬【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22【总页数】8页(P8319-8326)【关键词】生态文明; 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自然资源保护分区; 资源保护措施【作者】苏珊; 姚爱静; 赵庆磊; 田盈盈; 周丁扬【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北京102112【正文语种】中文自然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系统的空间载体与构成要素,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时期为契机,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1-3]。
201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北京、黑龙江、吉林、浙江等地区作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并要求试点区探索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保护管理模式[3-5]。
2017年9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是对既有自然保护地体制的一次改革创新,与既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一般自然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体制的关键在于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此外,国家公园还有着比既有自然保护地更加严格的保护要求[5]。
因此,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消除原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是对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一次全新尝试[6],对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区是国家公园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分区制度有助于增强保护措施的适宜性和区域针对性,使生态本底和各类自然资源得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促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7-9]。
公园分类及特点 PPT
大家好
21
• 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
公园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除具有旅游价值、文 化教育、休闲游乐的功能外,还折射该城市的变 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 在而变得更有文化魅力。城市公园绿地具有物理 功能和精神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 奏的加快,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在提高土 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让公园这种城市公共绿地发 挥最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在城市发展和公众利 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大家好
50
• 规划设计特点 • (1)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 (2)力求变化 • (3)布局紧凑,空间层次丰富 • (4)组织交通,吸引游人 • (5)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
大家好
51
大家好
52
第三部分 国外公园体系
• 美国 美国公园强调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以优 美的风景,遮蔽地,草坪和水面为主题, 只在运动场和游戏场才有较多的设施。他 的分类系统如下:儿童公园,近邻娱乐公 园,运动公园(包括运动场,田径场,高 尔夫球场,海滨游泳场和露营地),教育 公园(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和博 物馆等),广场公园,市区小公园,风景 眺望公园,水滨公园,综合公园,林荫大 道与公园道路,保留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 用地等。
大家好
18
大家好
19
大家好
20
第二部分 各类公园共同功能
• 社会文化功能
休闲游憩,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 经济功能
防灾减灾,预留城市用地,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 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 环境功能
绿地上的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 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独具匠心的公园绿地布局,突出 城镇的个性,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小型生存空间,可以 给人以美的享受.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为了保护和维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决定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国家公园是指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保护的方式,对具有重要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自然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区域。
国家公园试点旨在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构建国家公园发展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国家公园体制健全、管理体制有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试点区域选取原则国家公园试点区域选取的原则如下:1.自然生态价值高:区域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代表性。
2.文化价值突出:区域内有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资源。
3.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服务设施基础。
4.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
5.社会支持度高:区域内居民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三、试点区域划分根据选取原则,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保护优先:重点保护区域,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如云南三江并流、四川稻城亚丁等。
2.文化保护优先:重点保护区域,主要用于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资源。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化遗址,如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北京故宫等。
3.旅游开发优先:重点开发区域,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业和提升旅游服务设施。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四川九寨沟、海南三亚等。
4.综合发展区域: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综合发展区域。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综合性国家公园,如北京周口店国家公园、广东云台山国家公园等。
四、试点工作内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根据国家公园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其中包括国家公园的设立、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主导、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特殊区域,其起到了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民众权益等多种功能。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已经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此,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就显得相当必要。
以下是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建设方案。
一、制定公园划定标准和划拨制度
国家公园应该围绕优美自然风光、特殊生态区域和文化遗产等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划分,达到覆盖自然和文化各类型的目的。
具体而言,应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公园的划定:
1. 自然风景区指自然景观在面积、垂直高度和崖壁比例等方面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域;
2. 生态系统保护区主要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地生态等进行保护措施;
3. 文化遗产保护区则侧重于古建筑、文物、史迹等。
划龙制度主要要将划往公园的土地及其它资源产权移交或划拨至公园主体,并以合理的形式进行协调和扶持。
应当充分保障原有使用者的生产生活和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入园经营管理、义务及福利等福利。
划拨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方案,包括土地流转、公有资产转让等等。
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管理机构。
公园规划—功能分区划分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儿童活动区:
➢ 儿童活动区内可根据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进行分区,一般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区和学龄儿童区。 ➢ 主要活动设施有: 游戏场、戏水池、运动场、障碍游戏、少年宫、少年阅览室、科技馆等。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儿童活动区
① 该区位置一般靠近公园主入口,便于儿童进园后能尽快地到达区内开展自己喜 爱的活动。避免儿童入园后穿越其他各功能区,影响其他各区游人的活动。
功能分区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3.1 分区的目的:
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
游憩娱乐需要,合理组织游
人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
3.2 分区的依据:“因人、因地、
因时、因物”而“制宜”
健康生活
和谐共生 绿水环绕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3.3公园功能区划分
文化娱乐区 01 观赏游览区 02
儿童活动区 03
注意安全防护要求
闹静分区
一些有寓意的景观可 激发老人的生命活力
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应有适 当距离,并以宜能相互观望为好。
在公园绿地的老人活动区内应注意设置必要的服务 性建筑,并考虑老人的使用方便,如厕所内地面要 注意防滑,并设置扶手及放置拐杖处,还应考虑无 障碍通行,以利于乘坐轮椅的老人使用。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④ 儿童区活动地周围应考虑遮荫林木、草坪、密林,并能提供缓坡林地、小溪流、 宽阔的草坪,以便开展集体活动及更多遮荫。
⑤ 儿童活动区还应考虑成人休息、等候的场所,因儿童一般都需家长陪同照顾, 所以在儿童活动、游戏场地的附近要留有可供家长停留休息的设施,如坐凳、花 架、小卖部等。
(3)功能分区与景观分区
公园功能 区划分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以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武夷山国家公园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比较
项目 保护意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公园
具有较为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实行 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层级更高,实行更严格的保护,是最重要的
严格保护,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和构成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
管理目标
以自然资源保护为管理目标,严格 强调生态旅游以及社会价值,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的 限制一切生产活动与人类活动,控 国家代表性以及社会公益性。鼓励公众参与管理,激发社会自然保护意识。 制区内自然资源利用与消耗。
管理体制
多头管理。由于同时涉及林业、农 由国家林草局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针对资源进行统一有效的整合管理。 业、环保、地质矿产等多个部门, 同时有效解决了跨行政区管理责权不明确的困境。实现一个公园,一个管理机 缺乏有利协调,管理职责不到位, 构,一个有关部门的垂直体系,有效的解决多头管理的破碎局面,形成规范, 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统一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3、统筹体制机制——解决管理问题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际上提出了“国家公园治理”的命题。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破解我国自然和遗产保护地多头体 制、管理分割、协调无力、合作低效的难题,探索公共资源统一高效管理模式的新途径。《方案》要求,“试点省份 要对现有各类保护地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整合,明确管理机构,整合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实现‘一 个保护地一个牌子、一个管理机构’,由省级政府垂直管理”。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以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汇报人: 时间:2019年10月8日
秦岭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1.科层集权模式科层集权模式下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由在明确的权力等级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政府各级办事机关构成。
具有明定法规制度、层级性职权分配、专业化职能分工等基本特征。
——生态与资源管理、游憩利用等主要目标管理职能由基层管理机构承担;——执法、财务、规划研究等实施保障职能由基层管理机构上移;——中间管理机构负责民主监督、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权力协调职能;——基本立法、宏观战略管理、行政问责等权力分配职能则由权威的综合管理机构集中负责。
2扁平分权模式扁平分权模式下的国家公园管理组织通过增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向下分权等方式来提高组织效率。
基层管理机构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与上级管理机构之间不是强调次序等级的科层关系,而是侧重权力中心下移和运行效率的目标管理关系。
——该模式下权力分配职能一般归权威的目标管理机构所有,通过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游憩发展等专业化管理部门对各国家公园进行直接业务管理;——基层组织的管理权限较大。
3协同均权模式协同均权模式下的国家公园组织结构追求多元治理主体的共识形成机制,力求通过共同体的建设达到有效权力分配、协调与实现,而主体的多元化往往导致不同国家公园的领导机制差异性较大,并呈现鲜明的去中心化和情景性特征。
国家公园管理单位的架构应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在人烟稀少、产权关系简单的经济落后地区,实施由中央综合统筹机构主导的科层集权模式似能更有效解决资金与技术等问题。
在人口居多、产权关系复杂、生态治理技术能力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禀赋达到国家公园基本条件的自然空间较少,采用科层集权模式又易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国家行业管理部门主导的扁平分权模式似可更有效地保障生态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促进国家公园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从顶层设计层面看,以上两个模式如在当前部门格局下推行,中国仍无法走出自然遗产地部门分割管理的现实困境。
建立兼具综合统筹、自然生态治理能力的权威专业化的自然遗产管理部门,统一国家公园的管理口径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活动,观光、史迹研究等游憩活动
特殊文化史迹
IV
游憩区
观光、游憩资源较集中地区
开发程度一般,建营地、小型接待设施和游憩设施
休闲、游憩娱乐活动
观光、游憩景观环境
V
服务区
公园的最外缘或者公园的入口附近
高密度开发,服务接待中心,管理中心等
旅游购物、美食品味、住宿接待
建筑、庭园环境
中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类别
位置
开发程度
游憩活动
景观特征
I
原始区
生态系统核心保护地区
保持原始状态,仅有林间小道
供科研、科学考察之用
稀有物种,濒危物种。独特的生态体系
II
自然区
自然状态、环境优良地区
维护自然状态。开发极小,仅有步道,必要时设汽车道
徒步观光、史迹研究等游憩活动
景观独特而优美
III
史迹区
文化史迹集中地区
自然环境区
I、II区与开发地区间之缓冲区
开发较频,如车道、设施等
提供接近大自然之度假住宿、乘车赏景等
含自然及人文景观、具游憩资源
IV
一般户外游憩区
属于国家公园边缓冲区具有极开发潜力,作为车道、露营地、眺望台及其他户外游憩设施
提供种类较频繁之户外游憩活动
具有较多之人文景观与游憩资源
V
高密度使用区
较小面积,但高度使用
V
原始地区
中央保护地
没有开发必要,或仅有步道,必要时设有汽车道
原野地、露营等
自然的、原始的;未开发的;远离文明
VI
历史与文化古迹
历史文化名胜资源存在的地方
有限的开发,如小径及解说服务中心
观景、研究
与历史、文化等兴趣相符的特性;国家性、区域性或地方性
加拿大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类别
位置
开发程度
游憩活动
景观特征
III
自然区
比I、II区更远,面积更大
有限的开发,如道路、步道、露营、野餐设施等,采用目标经营方式
活动与自然环境分开,如露营、划船、打猎等
自然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多样性的地形、湖泊
IV
特殊自然区
任何有特殊景观之地区
非常有限的开发,如步道、小径等
研究自然现象、观景
杰出的自然现象、风景;科学性、地质性景观;经常为一个大区域内的小分区
已开发之地区,或原有相当多之人为设施
游客中心解说服务及各类旅游服务
充满人为的建筑、庭园与服务设施
美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类别
位置
开发程度
游憩活动
景观特征
I
高密度游憩区
都市内,但也可以是国家公园里的一部分
高度开发,完全以游憩活动为目的
活动导向的运动及游戏
充满吸引力;自然的或是人为的景观
II
一般户外游憩区
比I区偏远
开发程度较强于工区、露营区及人为设施如旅馆、商店等
范围广泛,如钓鱼、水上运动、游戏等
充满吸引力;自然与人为景观都有
I
特别地区
中央保护地区
维持自然及原始状态,开发极小
未经许可,禁止人车入内进行任何活动。在限定时间内提供解说、观察
具有独特而优美之景观、生态体系及文化特征
II
旷野游憩区
于I区之外围
开发程度小,但在保护下仅供非破坏性之游憩使用
提供骑马、划舟等较原始性游憩使用
具有自然生态演进及野生动物观赏之景观特征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