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概述(PPT 38页)

历史上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概述(PPT 38页)
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四、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略)
二、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1661年,19岁剑桥大学学习,阅读了一系列科学书籍 。 1669年,27岁为剑桥大学数学教授。 1687年,35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1690 年,48岁开始研究《圣经》 1703年,为皇家学会主席 1727年逝世,85岁
研究范围:力学、光学、数学、化学和神学。 牛顿的工作是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超一流的科学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四、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略)
天地

文质

学学

化 学
生 物 学
能量 星云说 渐变论 守恒与
转化
电磁 理论
尿素
元素 周期律
细胞 学说
生物 进化论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发展演化的
达尔文进化论冲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康德:运动、变化与发展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2019考研政治(第六讲)唯物史观-PPT文档

2019考研政治(第六讲)唯物史观-PPT文档
(突出表现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 性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性质,量)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2019/2/4 9
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四要素) 1、根本动力 社会 基本 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
2019风俗、习惯) 社 会 意 识 形 式
非意识形态的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 形式逻辑等
意识形态——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观念结构) 宗教、哲学等 (思想结构) (文化结构) (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019/2/4
7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 现在:
⑴ 各个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革命) ⑵ 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改革)
1、社会革命的实质: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 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 的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社会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和平革命
⑶ 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及表现。(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化理论的8、9章联系)
2019/2/4 19
(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最终动力) 原理
两个划分、两个归结
•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内容,是社会进 步的最高标准,是一切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最 终根源 • 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意义—— • 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整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pt

(整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pt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 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 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 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 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 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 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 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 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 活动。 ——列宁
最新.
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 一、社会存在的含义 • 二、社会意识的含义 •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四、理论意义
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等有制关系的性质将生产关 系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
②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生产力状况是以上二者的统一,表现为生 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最新.
19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一、劳动资料(也称 劳动手段 )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 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劳动对象
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 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最新.
10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意识的 性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化。
最新.
11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最新.
1

马克思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 _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108
四、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开展
• 1、传统开展观带来的危机
• 〔1〕传统开展观的内容
• 传统开展观把开展片面理解为科学 技术的兴旺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1、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
料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它具有两个方
面的性质:

从生产的技术结构方面来看,具有自
然的性质,是人和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
的方式;

从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来看,具有社
会的性质,同时规定着人和人之间的活动
互换。
•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 开展的决定力量
• 〔2〕社会历史观根本问题的 理论意义: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
历史唯 物主义 历 史 观 的 根 本 问 题
历史唯 心主义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 定社会存在
二、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 1、历史唯心主义 • 2、历史唯物主义
• 1、历史唯心主义
• • 〔1〕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形
——恩格斯
• F 循环历史观: • 中古代“五德终始〞说〔邹衍〕认
为,历史的变迁是由于土、木、金、火、 水五种德性或性能循环更替决定的。
• “代火者必将水〞 • 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

• 其他: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
荣辱。〞
••
——?管子?
• • “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 然那么温饱并至,而能不为善者希。〞
• 一、地理环境 • 二、人口因素 • 三、生产方式 • 四、交往实践与经济全球化

《讲唯物史观》课件

《讲唯物史观》课件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物质生活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基础观念不同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而唯心史观认为意识具有主 导作用。
《讲唯物史观》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生活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它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认为历史是阶级斗 争的产物,而唯心史观侧重 于个人意识和精神思维。
分析方法不同
唯物史观采用辩证唯物主义 方法,而唯心史观强调主观 思维和个人感受。
唯物史观的应用领域
医学研究
唯物史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学 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创 新。
工业生产
唯物史观对工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和技术进步有重要启示。
3
促进科学发展
唯物史观鼓励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和创新。
总结和展望
通过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为 实现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城市发展
唯物史观可以揭示城市发展的经 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
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启示
唯物史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变革 和进步。
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价值
1
指导政策制定
唯物史观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
推动社会改革

历史唯物主义PPT课件

历史唯物主义PPT课件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即第六、七、八课的内容
-
1
历史观的内容(新课改的提法)
•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二、实践的观点(基本形式) • 1、生产实践活动(最基本、首要的) • 2、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改革) • 三、人民群众的观点(群众观)
-
2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
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
9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 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 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
革中起主体作用.
-
10
[2010·广东卷] 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 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6
二、实践的观点(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生产实践活动
①作用: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②表现: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是人们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基础。
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
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
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 转化
11

《讲唯物史观》课件

《讲唯物史观》课件
生态保护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生态 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唯物史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应对经济危机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它探究经 济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
推动国际合作
题提供了思路。
社会治理
唯物史观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 了理论支持,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 稳定。
社会变迁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变迁的规律, 有助于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文化领域中的应用
文化传承
唯物史观有助于分析文化传承的 规律,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提
供了思路。
文化创新
唯物史观鼓励在尊重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
人生目标。
06
结论:唯物史观的未来发 展
唯物史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究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相 互影响和联系。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技术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探究新技术如何改变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 直接动力之一。阶级斗争不仅会推动 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推动阶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总结词
人民群众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中占大多数的 劳动群众。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 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强大 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意义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揭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纠正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克服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 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凝结着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 人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少走弯路......
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 利用,这是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其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借鉴 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是一个革命 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 择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 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和经验就必须坚定不移继承和 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和有害的做法就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 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中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的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 有害和危险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 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
第51页/共107页
2.社会基本结构
第52页/共107页
广义经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示意图
第23页/共107页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 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 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第7页/共107页
第8页/共107页
第9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10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11页/共107页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12页/共107页
第13页/共107页
济结构
经 济 结 构
狭义经
济结构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
第53页/共107页
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 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政治 结构
制度 设施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政治设施 法律设施
第54页/共107页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 级社会中的表现, 是阶级对立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件

02 03
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他 们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为无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理论支持。
传播与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 定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而历史唯心主义则强调 思想、精神和观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05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 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辩证看待现代社会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教导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复杂问题,避免片面和极端 。
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关系的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关系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阶级冲突和不平等的根源,从而寻找解决之道。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 源。
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形而上学主张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 题,否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而辩 证唯物主义则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
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只看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反 面;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事物既有正
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 体现在对经济现象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的分析上。它帮助人们理解经济发展 中的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变化,探究 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 素。
VS
历史唯物主义则提供了理解经济发展 和变革的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社 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以 及经济制度和社会阶级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他们便有着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思想观念。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 论意义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 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 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 一、社会存在的含义 • 二、社会意识的含义 •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四、理论意义
一、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
二、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 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 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矛盾运动的 规律,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另一个基本 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哲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eg:物质决定意识 辩 证法
学 历史唯物主义 eg: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为第一性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为第一性
主观唯心史观 客观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 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 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 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 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 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 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 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 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 活动。 ——列宁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3、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它表现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又有自己特 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思考题: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 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 相互对立呢?
• 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将生产关 系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
②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 生产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人与人的关系 包含剥削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到底是 什么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 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 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 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 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一、劳动资料(也称 劳动手段 )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 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劳动对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三、劳动者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 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 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③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 高劳动生产率。
• 二、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 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 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邓小平提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 科学技术的运用意义:
①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 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学技 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②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 提高管理效率。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规律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关系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 于生产力。
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力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 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独 立性。(见课本P97,第二段)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意识的 性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化。
答:历史威武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是对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但 是,这是总体上和最终意义上来讲的,作为社会存在 反映的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即社会意 识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 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各自具有自身的 历史继承性。所以,即便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置于 大致相同的社会存在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模一 样的思想观念,因为他们各自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 人生经历迥异,所接受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也相差甚远,
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 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复杂的系统结构 科学技术
• 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 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 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取 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 生产力状况是以上二者的统一,表现为生 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