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解析】 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C.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
D.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B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C
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
答案:C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2、用作副词
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②“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五、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1、游褒禅山记——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作品,主要记录了他游褒禅山时的所见所闻。
该文描绘了褒禅山景色的优美,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钟爱,表现出文人对宁静禅修的向往,以及对艰苦奋斗的理想的憧憬。
2、直抒胸臆:文中“苏轼”此次游褒禅山,仿若内心历程的一次表达,以“赤忱”的态度,把内心的情绪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是该文的最大特点。
如描写太平寺是“太平殿内一片清明,犹如一处乐游之境”、“山林尽翠,清风吹拂,气候甚温和”等等。
3、艺术风格:苏轼在《游褒禅山记》中采取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运用理性与感性的综合表达,勾勒出三个不同层次的景象。
第一层次描绘褒禅山的外景;第二层次叙述苏轼的心境变化;第三层次抒发苏轼的价值观与言论。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文言文,而《游褒禅山记》是文言文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将对《游褒禅山记》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文学家王之涣所作,他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之涣以清新脱俗的文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成为了他作品的特色。
二、《游褒禅山记》的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之涣游山的心情和感慨的记录。
褒禅山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市,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王之涣在登山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山水风景,更体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三、《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游褒禅山记》通过描写王之涣登山的经历,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感悟。
文中既有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对人生短暂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追求内心宁静与舒适的向往。
四、《游褒禅山记》中的文言文特点《游褒禅山记》以清新淡雅的文风著称,展现出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句式简练:文中运用了很多短句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
2. 字词精准:文中运用了不少精准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远。
3. 句法灵活:文中运用了多种句法结构,既有长句、并列句等,也有排比、倒装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五、《游褒禅山记》中的主题与思想《游褒禅山记》主要描绘了诗人游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追求内心的宁静:王之涣通过游山的经历,表达了对宁静与舒适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从外部的喧嚣中解脱出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2. 反思人生短暂:王之涣在观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深感人生易逝和时间的限制,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3. 崇尚自然和谐:王之涣赞美褒禅山的自然美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呼吁人们学会静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虚词。
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
1234567891213(三)其(四)乃1(五)则1234(六)以123456789可以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足以12以故1(七)为12(八)者(九)也123……者,……也123(十)盖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一)夫123(十二)何1(十三)于12345于是1(十四)所12所以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十五)既1(十六)焉123(十七)然(十八)遂1(十九)矣1(二十)哉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廿一)且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三、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区别:华花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三)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动5、策之不以其道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何可胜道.也哉(四)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五)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动词,(六)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吴广以为然3、有穴窈然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七)相1物以相之2将焉用彼相矣3公欲相鲍叔4相道之不察兮5已薄禄相6时相遣归五. 实词活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以他游玩褒禅山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游褒禅山记》的背景知识1.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褒禅山:位于湖北省黄陂县,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禅山”之称。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1.游览褒禅山的经过:苏轼先是在长江上游历,欣赏了长江流域的美景,然后登上褒禅山,游览山川美景,感叹山水的壮丽和瑰丽。
2.对自然山水的赞美:苏轼以绘画的手法描绘了山川风景,赞叹了壮丽的云海、秀丽的峰岭、奇特的石头等。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享受山水的美景会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快乐。
3.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游览山川的过程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就如同登山一样,需要攀登和克服困难,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同时,他也提出了追求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理念。
三、文章中的重要意象1.云海:云海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云雾的美丽和神秘。
苏轼形容云海如织,氤氲宛如仙境,使整个山水景色更加幻化和壮丽。
2.泉水:泉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清澈的水源和生命的源泉。
苏轼对泉水的描绘充满诗意,赞美泉水的清澈和快乐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3.石头:石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坚毅和刚强的品格。
苏轼形容石头如奇山异石,有着令人惊叹的造型和神奇的力量,寓意着人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四、文章的主题思想1.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赞叹:苏轼通过赞美褒禅山的山川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需要人们去欣赏和珍惜。
2.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探索:苏轼通过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阐述治学处事的道理,给后人以诸多启示。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字词解释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3、而卒葬之:卒,最终。
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屋舍和坟墓。
6、距其院东五里:距,距离。
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8、有碑仆道:仆,倒。
9、其文漫灭:漫灭,模糊不清。
10、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1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谬,错误。
12、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1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16、有怠而欲出者:怠,懈怠。
1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1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19、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右,周围。
20、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21、方是时:方,当、正在。
2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2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2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注释作者:王安石一、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名作动, 筑屋定居
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和尚
当初
死后葬在那里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命 个)缘故 名, 称
……者……也, 判断句
那禅院
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指慧褒的弟子 在慧褒墓旁盖 的房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南面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 到达;于: 介词,引进处所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 幽深昏暗, 叫人迷惑的
懈
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那里 在
嘲笑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疑畏卒不敢取
终究
卒然边境有急
同猝, 突然
五万兵难卒合
同猝, 仓促
重点字词
• 舍: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
温故知新:由“记”谈起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 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我们接触过的与 “记”有关的文章
游 褒 禅 王山 安记
石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 推行新法, 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 罢相, 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 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 又 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 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故又称 “王文公”。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篇游记,使用的是文言文。
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深入描写了禅理境界,是一
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
下面是《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
的归纳整理:
1. 常见的动宾搭配:如“登山、泛舟、瞻仰、游荡、观瞻等”。
这些词
在对景描写和游记中常常出现。
2. 单音节词重复的表达手法:在一些神态描写和修辞手法中,常常使
用单音节词的重复,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如“俯俯仰仰、悠悠闲闲”。
3. 处所词作动态动词用:在文中有许多使用处所词作动态动词来使用,如“翻回、转到、过来、回到”等。
4. 指代词的运用: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指代词,如“其、之、乃、其间、
然后”等等。
他们都是指代前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5. 反问句的表达手法:反问是文言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此非芜菁之苗乎?此非蒲柳之枝乎?”
6. 经验和事物名词的运用:在文中,许多经验和事物的名词都被广泛
运用,比如“霁、阳、云、箫、松、山、水、屿、岛、谷、峰、嶂、澗、渚”等等。
7. 比拟与拟人手法:比拟和拟人是唐代文人非常擅长的手法,如“麓山
如鍼,势若倾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等。
8. 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山高
水长、远近名山、巍峨屹然、旖旎婆娑”;中心句,“烟霞缭绕,仙境
般的美景令人陶醉”等。
总之,《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通过对自
然美景和禅理境界的描写,展现出唐代文人的诗性和哲学表达能力,
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游褒禅山记 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高中阶段学过的篇目有《病梅馆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本文通过记游阐发人生哲理,得出两点启示:一是达到目标,要有志、力、物等主客观条件,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二是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
二、文言词法(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寻常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求学的人……的原因(四)一词多义1、观(1)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观看2、文(1)其文漫灭碑文(2)独其为文犹可识字(3)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文章(4)鱼龙潜跃水成文同“纹”,波纹(5)文过饰非掩饰3、然(1)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4、道(1)有碑仆道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五)虚词1、其(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6)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难道(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2、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2)由山以上五六里而(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三、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2)有碑仆道省略介后(3)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省略介后(4)遂与之俱出省略(5)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四、本文名为游山,实为谈治学、处事的大道理,作者是如何看待“志”、“力”、“物”三者之间关系的?作者认为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第一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 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 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 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
】【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一次游山的经历,阐述了治学处事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他的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文体这是一篇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
二、字词解释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3、而卒葬之:卒,最终。
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屋舍和坟墓。
6、有碑仆道:仆,倒。
7、其文漫灭:漫灭,模糊不清。
8、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9、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10、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1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1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14、方是时:方,当。
15、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6、既其出:既,已经。
17、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1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
19、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21、险以远,则至者少:险,险峻。
2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非同寻常。
23、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24、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志向。
2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随,随从。
26、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然,但是。
2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28、亦不能至也:至,到达。
29、然力足以至焉:焉,那里。
30、于人为可讥:讥,批评指责。
31、而在己为有悔:悔,悔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详细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悔
第一部分: 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一、介绍褒禅山概况 二、记游华山洞经过
前洞记叙简略 后洞记叙详细
•翻译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
的表凭借古今异义回上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由山以上五六里以远则至者少无物以相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为因为修饰用来表并列而连词用来因为以的用法回上层对于对于于人为可讥于是余有叹焉师不必贤于弟子求救于孙将军君幸于赵王回上层1以故其后名之曰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间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指好游者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10视其左右11后世之谬其传15路漫漫其修远兮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代词指自己助词无实在意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那些代词那些字的用法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其皆出于此乎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自己的代词这种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语气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表假设如果代词你的指赵太后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字的用法助词人称代词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其中表选择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 出立志的重要性;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1知识全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
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慧褒()庐冢(,)仆道()谬()穴()瑰怪()窈然()(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而卒葬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碑仆道4、其文漫灭5、盖音谬也6、有穴窈然7、有怠而欲出者8、不出,火且近9、盖余所至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则或咎其欲出者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4、而人之所罕至焉15、无物以相之16、其孰能讥之乎17、何可胜道(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由山以上五六里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8、火尚足以明也9、极夫游之乐10、常在于险远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解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著名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和友人同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革新,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在文学上,他的散文简洁峻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 文体知识《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游性散文。
记游性散文以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要内容,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重点字词1. 实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称。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寻常的景象。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2. 虚词(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能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并且。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也”表判断)2. 省略句(1)有碑仆道。
(“仆”后省略介词“于”)(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焉”后省略代词“之”)3. 倒装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应为“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往往有得”)四、文章内容分析1. 记叙部分文章开篇介绍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接着叙述了作者和友人同游褒禅山的经过。
作者详细描写了褒禅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一、《游褒禅山记》简介《游褒禅山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所著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游记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游记文学作品。
二、《游褒禅山记》的内容《游褒禅山记》主要讲述了韩愈游览褒禅山的历程,囊括丰富的描写褒禅山的秀美山川景色的情景,同时以褒禅山的知名寺院,名胜建筑地形壮观水景及其当地人物、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部丰富深刻的文学记述。
三、《游褒禅山记》的作品特点1、描写褒禅山的秀美景色:《游褒禅山记》对褒禅山的秀美景色有很多描写,他表现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热情洋溢和激越的情感,他对神奇的自然现象拥有最高的敬畏,理想主义的情感也贯穿其文稿中。
2、关注宗教信仰:《游褒禅山记》还关注了褒禅山这个地方的宗教信仰,甚至有传言褒禅山容纳中国最早的佛教传入。
文中也描写了褒禅山这里圣贤弟子们修炼、祷告、议事、祭祀的情景,他对这些信仰文化活动有着深深的钦佩。
3、表达和谐思想:韩愈也是一位和谐思想家,在他的游记中,他把自然因缘人情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地十分完美。
他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应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的,他在游褒禅山的记录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四、《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1、美学价值:《游褒禅山记》中,韩愈以其极具艺术的笔法描绘褒禅山的美,视角丰富,他的游记将褒禅山的苍劲如画、犹若写实,让褒禅山的生动美景复原,甚至比面前实景更加具有绘画性质。
2、历史价值:《游褒禅山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韩愈用自己的视角记载了褒禅山的当地文化,帮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历史文件,为我们深入学习当地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参考。
3、文学价值:《游褒禅山记》历来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游记文学作品,是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名著。
它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学习手记体文学,也把作者自身的思想情绪投射到具体的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游褒禅
山记
本文是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感谢您的阅读!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
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
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
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
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
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
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
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
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
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
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
三、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四、词类活用
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6、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7、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8、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9、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
名:名作动,识其本名。
)
10、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
②今义:很,十分)
2、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
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
六、句式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