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具制作课件
《数学归纳法》课件
《数学归纳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归纳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给出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然后证明当n取任意一个自然数时,这个命题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 验证当n=1时,命题是否成立;(2)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3)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的问题。
2.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通过PPT展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步骤,并进行解释。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
5. 板书设计:将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和关键点进行板书,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
答案:略。
题目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n^2+n+41是一个质数。
答案: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归纳法应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以及数学归纳法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归纳法》。
一年级数学《七巧板-动手做(二)》课件
动手做(二)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图形 游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这个图形是由七块不同颜色的 图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所以叫七巧 板。用它拼图可拼1600多种不同的图。
探究活动(一):
活动要求:先独立观察七巧板,
1
再完成探究单。
2
4
3
5 (1)七巧板由__7_个图形组成。 7 (2)七巧板由__3___种图形组成,
(3) 七巧板有__5__个三角形, 有__1__个正方形。
(4)3号图形是_平__行___四___边__形__。
探究活动(二):
1
(1)问题: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2
4
3
5 7
活动要求: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守株待兔”的故事
Hale Waihona Puke ----七 巧 板 之 美
生 活 中 的 魅 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七巧板之美----生活中的魅力
----拼图达人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 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2)_1_号和_2_号图形完全一 样, _4_号和_6_号图形完全
一样。
1
2
4
3
探究活动(三):
5 7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图形的简单拼接和分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理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形卡片、剪刀、直尺、彩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利用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特征。
(2)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引入概念。
(3)图形的拼接和分割:指导学生用剪刀、彩笔等工具,进行图形的拼接和分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例题讲解:讲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求解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基本平面图形及其特征。
2. 板书右侧:展示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例题。
3. 板书下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并标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A. 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B. 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
C. 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形。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
(2)A. 正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面积为25平方厘米。
B. 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面积为32平方厘米。
C. 圆形的周长为18.84厘米,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1课件
编号:__________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1课件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1课件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程简介1.2 教学知识点1.3 教学内容安排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5.2 新课教学5.3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内容9.2 延伸内容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案如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1课件的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有趣、实用的数学课件,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教案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学课件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案如下:1. 教学难点:学生对多媒体软件的操作不熟悉,难以独立完成课件的制作。
2. 教学重点: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有趣、实用的课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案如下:1.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等。
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软件。
五、教学过程教案如下:1. 导入环节: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新课教学:向学生讲解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作课件。
《蚂蚁搬家》课件.2
【公开课课件】《蚂蚁搬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的第三节“蚂蚁搬家”。
详细内容包括:利用蚂蚁搬家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过程;学习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观念。
3.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图表的制作。
难点: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蚂蚁搬家的视频资料。
学具:每组一张图表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蚂蚁搬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蚂蚁搬家吗?它们是如何搬家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 教学新课(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2)以蚂蚁搬家为例,示范如何制作图表,展示数据。
(3)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制作一张关于蚂蚁搬家的数据图表。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表作品,分享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蚂蚁搬家》2. 内容:(1)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2)图表的制作与运用(3)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数据,尝试制作一张图表。
(2)根据教材课后练习题,分析图表数据,回答问题。
2. 答案:(1)略(2)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蚂蚁搬家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024版2024年《认识物体的形状》精品完整教学课件
2024年《认识物体的形状》精品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数学教材《认识物体的形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常见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识别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识别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特别是相似立体图形的区分。
重点: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体图形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纸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物,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模型,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相似立体图形的区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物体的形状》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常见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立体图形的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判断下列图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模型,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圆的周长计算演示器
自制教具评选和参评作品技术资料一、教具或名称:圆周长计算演示器二、教具制作人单位、姓名、三、教具装置图图1四、仪器或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借用圆形的齿轮与横向的齿轮条滑动一周后的刻度显示来演示圆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使教学形象化,演示效果更为科学、生动和有趣。
教具使用ABS板材制作,外形酷似老实的收音机,内部轮廓与圆形齿轮又像一个小车。
2、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以下计算结果。
⑴C=2πr =πd⑵r1=2.9cm C1=18.2cm⑶r2=1.8cm C2=11.3cm五、制作材料20cm×30cm×3mm、20cm×30cm×2mm、20cm×30cm ×1.5mm的ABS白板各一块,直径5.8cm、直径3.6cm的圆形齿轮各一个,长12cm的齿轮条3个,直径2mm、长10cm的铜丝一根,直径3mm、长10cm的ABS圆管一根,ABS胶水一瓶。
如图2所示。
图2六、制作方法1.测量好之后切割板材,如图3所示。
图32.切割好全部板材之后,先素组,如图4所示。
图43.用ABS胶水将板材粘贴之后,在中间卡槽部分刻出导轨。
如图5所示。
图5(注:导轨作用便于圆形齿轮固定轨迹横向移动。
)4.粘上标尺与公式信息,将圆形齿轮用铜丝穿过,成品完成。
如图6所示。
图6七、使用方法1.将本教具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或90度直角立在黑板上,使用大圆形齿轮时,将半径红线对准标尺的0刻度,用手向右沿着导轨横向滑动到导轨另一端时,此时圆形齿轮的半径红线刚好转动一周后位于标尺的18.2cm刻度。
(体现出C=2πr =πd,r1=2.9cmC1=18.2cm)。
2.将本教具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或90度直角立在黑板上,使用小圆形齿轮时,将半径红线对准标尺的0刻度,用手向右沿着导轨横向滑动到导轨另一端时,此时圆形齿轮的半径红线刚好转动一周后位于标尺的11.3cm刻度。
(体现出C=2πr =πd,r2=1.8cmC2=11.3cm)。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家长会优质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家长会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进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使学生了解角的分类,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度量。
重点:数的认识,角的分类与度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量角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学校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数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认识和运算。
2. 例题讲解(1)亿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课件展示不同位数、大小的数,让学生认识数位,了解数的组成。
(2)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讲解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角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分类。
(4)角的度量: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测量角度。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题。
(2)分发三角板和量角器,让学生测量角度,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数位:个、十、百、千、万、亿加减法运算规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或相减2. 角的分类与度量: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量角器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亿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
(2)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家中物品的角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附后。
(2)测量结果自行核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和角度,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 角的分类与度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亿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重点:熟练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或相减的运算规则。
2024年《数鸭子》课件
2024年《数鸭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数鸭子》。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字,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组成;学会使用点数法、线数法和圈数法来数数;通过数鸭子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和组成,掌握点数法、线数法和圈数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数的顺序和组成,点数法、线数法和圈数法的运用。
难点:理解数的组成,灵活运用各种数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点数卡片、线数卡片、圈数卡片、数鸭子教具、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点数卡片、线数卡片、圈数卡片,每组一份数鸭子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数鸭子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鸭子的数量。
2. 新课导入:结合动画,引导学生学习100以内的数字,认识数的顺序和组成。
3. 点数法、线数法、圈数法讲解:通过教具演示,讲解三种数数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数鸭子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数鸭子》2. 内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数的顺序和组成点数法、线数法、圈数法数鸭子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填一填:请在点数卡片、线数卡片、圈数卡片上分别填上正确的数字。
(2)数鸭子:观察图片,数出鸭子的数量,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数方法掌握较好,但在数的组成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1.实践情景引入(3分钟)
课件展示美丽的城堡、花园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
2.例题讲解(15分钟)
(1)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
(2)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随堂练习(5分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理解周长和面积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三角板、直尺、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3.中间部分: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比较三个图形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答案:
(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周长=三边之和,面积=底×高÷2。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设定明确的讨论主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展开讨论。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4.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建议。
五、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应关注难度和答案的详细程度。以下是一些建议:
1.作业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2)图形的大小取决于其面积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微课程培训PPT课件
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 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 “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
34
形象要求: 课件美 课件有视觉美感,多角度地运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
-
36
如何设计微课课件
片头 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 时
长3-5秒。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内容 背景简洁,不要花哨 颜色文字搭配 每页文字不宜太多,一般不超100个字
片尾 作者更详细的信息
-
37
微课实例
-
38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Βιβλιοθήκη 研讨,相互 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 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 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 、美术等)。
•起源 2007年春天,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
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
-
12
翻转课堂的定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 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小学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
小学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图形》。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剪刀、彩纸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足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4.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幅有趣的图形画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彩笔和剪刀,制作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描述它的形状和特点。
2.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答案:1. (学生作品)2. (学生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竹节人课件
竹节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竹节人》。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制作竹节人,以及通过制作竹节人,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和乐趣。
具体内容包括: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步骤以及制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玩具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竹节人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竹节人制作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竹节人样品、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等)。
学具:竹节人制作材料(如竹片、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节人样品,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解:讲解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步骤。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竹节人的整个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制作竹节人。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制作竹节人材料:竹片、纸张、彩笔等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步骤:1. 剪竹片2. 画图案3. 剪裁图案4. 组装竹节人5. 上色装饰技巧:1. 刀工要准确2. 组装要牢固3. 图案要清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竹节人,要求造型独特、图案清晰、组装牢固。
2. 答案:学生完成的竹节人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竹节人,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竹节人的制作技巧掌握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民间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玩具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竹片、纸张、彩笔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制作
1.准备硬纸板大小两块备用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二.制作如下卡片,用打印机打印,自行设置纸张大小,两个为2:1比例
言字旁:认、语、诗、谁、请、许、说、话三点水:江、河、பைடு நூலகம்、海、沙、淡、没、洋、洗、活
明亮的灯光红红的太阳漂亮的衣服
3.
4.漂亮漂漂亮亮仔细仔仔细细
5.
6.妈妈一边洗手,一边说话。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我从学校走出来。将打印好的打印纸沿虚线剪下,用胶棒粘贴在硬纸板上,剪下硬纸板多余部分
7.
8.心字底:总、忘、想、念、意、思、急、息
9.(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用螺丝钉在圆心打孔,固定两个转盘,如果喜欢各种颜色,可用彩笔涂上颜色。
到此你就给孩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小朋友羡慕的数学转盘了!
超实用四个制作小技巧让老师轻松做课件
超实用四个制作小技巧让老师轻松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了解度量角的工具和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度量角的工具和度量方法。
难点:角的度量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带有角的物体,并试着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 度量角的工具: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量角器,并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4. 角的度量方法: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角,并记录结果。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角的度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角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角的度量方法: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顶点上。
2. 让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 读取另一条边的刻度值。
七、作业设计1. 请用量角器测量课本上的角,并记录度数。
答案:略。
2. 设计一个含有不同角度的角的图形,并用量角器测量各个角的度数。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3. 是否有学生对角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创新?拓展延伸:1. 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度量方法。
2. 探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 比例与反比例4. 百分数的应用5. 量的计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使学生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与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乘除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比例与反比例等概念。
2. 例题讲解:a.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b.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c. 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 比例与反比例4. 百分数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运算b. 应用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c. 解决问题: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并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课件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机会。
希望家长与学校携手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分数乘除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比例与反比例等章节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比例与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优秀课件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的认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及百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图片,如购物、制作食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PPT展示百分数的定义,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如:“百分之二十”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五分之一。
同时,对比分数,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 读写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百分数,如“30%”、“66.7%”等,引导学生读写并理解这些百分数。
同时,让学生试着将一些分数转换为百分数,如“1/4”转换为“25%”。
4. 例题讲解(15分钟)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如“某商品打八折出售,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百分数的意义2. 百分数的读写方法3.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4. 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2. 某班级有50人,男生占40%,求男生人数。
3. 一件商品原价为200元,打八折后出售,现价是多少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概念讲解、读写练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并能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ppt课件
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 ,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等。
教师反思与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练
习等。
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
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应用题解题思路
01
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已 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列式计算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
03
02
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数量之间的关 系,找出解题关键。
检验答案
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题进行检验,确 保答案正确。
04
05 小学数学考试评价与反思
CHAPTER
考试形式及评价标准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 算题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 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概念、公式、定理等。
解题能力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清晰 ,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正确 率。
验证答案
将所选答案代入题目进行验证,确保 答案正确。
填空题答题策略
仔细阅读题目
分析空格前后内容
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明确需要填写的内 容。
根据空格前后的信息,推断需要填写的内 容。
注意单位换算
如果涉及单位换算,要确保换算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3
二、无限循环小数的输入
• 无限循环小数3.6……的简便写法 • 1 输入式子,选中循环的数字。 • 2 打开拼音指南 • 3 如数一个句号 • 注意:输入的句号前面必须留空格。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4
三、在Word输入公式
• 例一: • 步骤: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f(x平方,16)+\f(y平方 ,9)=1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5
例二:输入式子
• 步骤:
• 先输入x(1,2下标)=(下标通过Ctrl+=键入)
• 在按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键入eq\f(-b±\r(b平方-4ac),2a)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1
五、方程组与矩阵
例五:输入方程组 • 步骤: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b\lc\﹛c\a\al(2x+3y=5,x-2y=6))﹜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2
例六:输入矩阵 • 步骤: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b\lc\﹛﹜c\a\al(2 3,1 -2))﹜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高度,可以改变。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9
例四:输入向量CD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o(AB,\S)up30(→)) 在这里的30
这数字是孤的高度,可以改变。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3
说明:
• “ \b( )”表示用大小适当的括号扩住元素,默认为圆括号。 • “ \a( )”表示将数组元素排为多列,默认为列内居中对齐。 • “\al( )”表示列内左对齐,“\ar( )”表示列内右对齐。 • 如果内有三项,在括号内再输入一个项,注意前面项的后面输入
逗号。Leabharlann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整理:
2010.9.19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
一、在Word输入分数
• 方法一:
工具—自定义—命令—插入—公式 编辑器拖到窗口的工具栏。在这里我们可以键入 真假分数,而且还可以输入带分数。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2
方法二: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f(1,2)。 • 按shift+F9得到与结果,即为欲输入的式子。
• 重新按一次就是推出上下标。 • 上下标的另一种方法是:点击工具栏右边的小三角形,鼠标指针
移到“添加和删除按钮”后单击x平方与x下标,在窗口的工具栏中 出现x平方和x下标。输入x和2后选中2点击工具栏中x平方就实现。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8
三、孤与向量
• 例三:输入符合AB(孤) • 步骤: • 按着Ctrl+F9插入一个域。 • 在花括号内输入eq\o(AB,\S)up30(⌒)) 在这里的30这数字是孤的
10
注意:
• “\ o( )”的功能是将( )内的元素重叠,不管有几个。 • “\ s( )”的功能是将( )内的元素略微向上移一点。 • “\ s\ upn”和“\ s\ don”表示括号内元素上移或下降n个磅的值。n表
示数字。 • up是上标的意思。(英文缩写) • do是下标的意思。(英文缩写)
20
九、对齐与分布
例一: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 • 步骤: • 作三角形ABC。 • 在AB边的上方拉一条垂直线段MN。 • 选中MN及AB,单击水平居中。 • 将N点拉至C处即可。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21
C
C
N N
A
B
A
B
M
C
A
B
M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22
例二:作三角形一边上的三等分点。
• 步骤: • 作三角形ABC • 过C拉出一条水平线。 • 再复制两条。 • 选中三条水平线及AB,单击“纵向分布”按钮。
14
六、画简单几何图形
准备工作 1、更改绘图网络: • 视图—工具栏—绘图—绘图网络—对齐—对象与网络对齐。 2、删除画布:
工具—选项—常规—插入—点击“自学图形时自动创建绘图画布”。 如果删除画布,下一次画几何图形时不再出现虚线边框的画布。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5
3、画相交两圆时注意利用“填充颜色”可把遮住部分放出来。
17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8
八、画圆的直径和半径
• 画一个规则的圆。 • 画圆的上下外侧的切线。 • 两个切线同时选中,并进行水平居中。 • 圆的宽度与这条线的长度一样。 • 如果线的长度是圆的宽度的一半是半径。 • 然后直径( R )和半径( r )标志字母写。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9
R
r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这个操作在选定的圆上鼠标右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里实现。 • 选中两个圆(大圆和小圆),然后它们进行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水平居中
和垂直居中没有在窗口的工具栏上,因此我们把它们两个拖到工具栏上。拖 动方法:工具—自定义—命令—绘图—垂直居中和水平居中拖到窗口的工具 栏上。 • 最后它们两个进行组合。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4、画规则“圆”的方法: 按着Shift键同时画圆。
5、画正方形的方法: 按着Shift键同时绘图工具栏上的长方形来 画。
6、画垂直线的方法: 先画一条规则的横线(按着Shift键画),然后按着Shift键
画一条竖线。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16
七、画圆的圆心
• 先画一个规则的圆,然后复制它。 • 其中的一个圆设置“填充黑颜色、无线条颜色、高度和宽度分别设为0.3 ”—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6
注意:
• eq与 \ 间必须要用空格。 • 域中的“( )”与“ , ”必须英文状态下输入。 • 在 = - + 等符号前后各键入一个空格。 • 在域中不能按“ Enter ”键。 • 如果域结果有误返回要按Shift + F9.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7
四、输入平方立方的方法
• 上下标分别用“Ctrl + Shift + =”和“Ctrl + = ”。(平方和立方在这 里实现)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