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与时代精神

合集下载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龙图腾
红山文化玉龙(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大型玉龙,年代距今5000多年,属
于红山文化晚期
龙字书法
2012年西安古城元宵灯会
6.1、什么是龙文化
• 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 文化,即中国文化
• 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 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 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 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
第九节 中国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 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 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 法则与制度。
以亲亲为基础,以君王国家为核心的伦
理型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持久凝 聚力的精神保障,也是中华文化历经磨 难而未中绝的文化动力.在魏晋南北朝 时代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之下,在统 一的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的时候,中国文 化仍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 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 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6.2龙文化的定位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代表文化。
• 龙文化有一个极其深远而宽广的坐标系。它的时间纵轴已 达八千年,甚至可以探伸到一万年——这是世界上其他一 些文化难以比肩的;它的空间横轴扫揽了整个中华大地, 及至地球上所有有华人生息的地方。
• 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先祖;龙 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脉;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联 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龙反映着中华民族的进步。
文化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产物。 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萌 芽阶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19秋•西城区期末)如表材料说明,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点是()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A.错综复杂B.分散杂居C.扩张征服D.多元一体2.(2019秋•平谷区期末)被人们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3.(2019秋•东城区期末)去中国农业博物馆参观的同学,在《中华农业文明》陈列馆中你一定会看见一座名为“大地曙光”的雕塑。

上面有五位传说中的人物:教民养六畜的伏羲、教民稼穑的神农、育蚕织丝的嫘祖、治理黄河的大禹和教化先民建造宫室的()A.黄帝B.仓颉C.伶伦D.隶首4.(2019秋•石景山区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位传说人物的名片,这位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5.(2019秋•昌平区期末)如图两处是海内外华侨寻根拜祖的圣地,与此有关的人物是()A.伏羲和女娲B.炎帝和黄帝C.后羿和蚩尤D.尧和舜6.(2019秋•西城区期末)被人们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尧B.黄帝、尧C.舜、禹D.炎帝、黄帝二.辨析题(共1小题)7.(2017秋•昌平区校级月考)大禹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判断对错)理由:。

三.材料题(共5小题)8.(2019秋•朝阳区期末)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

材料一炎黄是(他们所处)时代精神的象征。

炎帝是种植五谷的农耕文化的象征,黄帝则是垂衣裳而治天下的礼制文明的象征,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最初质点。

﹣﹣摘编自周洪《论炎黄学的学术定位、研究对象与构建原则》(1)依据材料一,以下能印证炎黄时代精神的是。

(填序号)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在战争压力下,围绕“耕与战”的目标实施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国家集权能力,是各国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炎帝文化简介

炎帝文化简介

简介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他带领先民所开创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火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在炎帝之前的时代,先民们不知耕种,不知米谷是重要的食物,只知采摘各种草木果实以裹腹。

是炎帝独具慧眼,首倡种谷,带领先民告别了漫长的蛮荒生活,跨过了通向文明时代的门槛。

《管子•轻重戊》曰:“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

”《新语•道基》说,古时“民人食肉饮血”,炎帝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周礼•天官•疾医》云:“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风俗通义》载:“神农悉地力种谷疏。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 能殖百谷百疏。

”疏通蔬,即蔬菜,如白菜、苋菜等。

《炎陵志》引《考古原始》云:神农之世,炎帝“作鉏耨,以垦草莱,教民种瓜蓏”,瓜即瓜菜,如冬瓜、南瓜、黄瓜等;蓏,是指植物果实,如桃、李、梨、桔、柚、枇等。

这些都是炎帝神农氏教民耕种的生动史料记载。

炎帝神农氏在教民耕种的过程中发明了耕播工具。

《周易•系辞下》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礼•含文嘉》说,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讲到炎帝神农氏制作的耕播工具耒耜。

耒耜的创造和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种植业的兴起,人们的食物逐渐有了剩余。

于是,炎帝部落把野生的猪、狗、羊、鸟、牛、鸡等进行人工饲养,既作为人的肉食,又驯其畜力服务于人,由此又出现了畜力农耕。

《论衡》(东汉•王充著)载述炎帝之世,神农氏“煮马屎以汁渍种者,令禾不虫”,便是当时畜牧饲养业的写照。

除文献记载外,炎帝神农氏时代的许多遗址遗物也为当时的农耕文明提供了确凿的例证。

擦亮炎帝文化品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擦亮炎帝文化品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擦亮炎帝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沈红星
【期刊名称】《新湘评论》
【年(卷),期】2023()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部署,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传承创新,全力做好炎帝陵保护建设和炎帝文化研究宣传等工作,守望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总页数】1页(P51-51)
【作者】沈红星
【作者单位】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擦亮“炎帝神农文化”名片打造知名旅游品牌——专访随县县委书记陈德贵
2.扬传统文化精髓塑民族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看专业文艺院团的文化自信
3.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市推进炎帝神农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4.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5.张国清在省文化中心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炎帝人物形象的特点

炎帝人物形象的特点

炎帝人物形象的特点炎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始祖,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君主。

虽然炎帝的存在尚未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但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炎帝的人物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他的生平事迹、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炎帝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

根据神话传说,炎帝在与蚩尤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终击败了蚩尤,保卫了人类的生活。

炎帝勇敢无畏,懂得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自己的子民,展现了一个君主的勇武之气。

此外,炎帝也被尊奉为仁德圣主。

根据传说,炎帝十分关爱子民,为人们解决疾苦,推动社会进步。

他教人民农耕,发展生产,并且以仁德之心教化子民,倡导仁爱和公正,树立了中国古代君主的典范形象。

与此相应,炎帝还被视为“尧舜禹”之前的伟大统治者。

他通过制定法律规章、整理天地万物、设计八卦图等方式,为后世的领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

他将内政经营与任用贤能之策结合在了一起,为后代君主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

另外,炎帝也是一个善于思索的智者。

据传说,炎帝在位时,曾三过草木,五参百兽,以研究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而且他还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养料亏损,兔乘尔庐”的指导原则,使国家充满活力,百废待兴。

除此之外,炎帝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君主。

他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注意培养子民的道德品质。

他倡导崇尚道德和个人修养,并倡导以文明的方式处理人民间的矛盾和争议。

他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君主的楷模。

总的来说,炎帝人物形象具有勇敢无畏、善于掌控火焰、仁德圣主、具有智慧和温文尔雅等特点。

他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君主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炎帝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得到广泛的描述和赞美,在后代的历史记录和文化创作中也一直有所延续,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值得敬仰和追寻的楷模。

试述炎帝神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的相通性

试述炎帝神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的相通性

试述炎帝神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的相通性作者:肖新俊解德玲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3期摘要: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我们深入地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寻求神农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切入点,光大神农文化中古为今用的融会点,凸显神农文化中与时俱进的闪亮点,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支持。

关键词:炎帝神农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通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与黄帝轩辕氏共同为人类新石器时代代表人物的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原始社会勤劳智慧和强大部落首领的象征,他及其后代率领其部落在长期的生存、发展和迁徙中,创造了特征鲜明的传统文化——炎帝神农文化。

如同任何文化都是其内在核心即民族精神的体现一样,炎帝神农文化也不例外。

通过对有关文献总结表明,炎帝神农文化精髓主要包括开拓创新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进取精神、爱国统一的民族团结精神、天人合一的公平和谐精神。

这些精神数千年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绵延壮大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1.开拓创新的艰苦创业精神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文明史册上最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划时代人物。

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创立了九大具有开创意义的“丰功伟绩”。

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民耕;遍尝百草以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制弧剡矢以抵侵凌;台榭造屋以安民居;削桐为琴以怡民情。

”尤其是由炎帝神农开创的农耕文明,使中华先民完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革命,即“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其深刻性犹如从“农业革命”转化到“工业革命”一样。

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㊃炎黄学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18.05.005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霍彦儒(宝鸡市社会科学院,陕西宝鸡721000)摘 要:炎黄精神是炎黄二帝在缔造中华民族㊁创建中华文化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主要是:敢为人先的实干实践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㊂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㊁增强文化自信自觉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炎黄精神至今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㊂关键词:炎黄二帝;炎黄精神;文化创新;文化转化中图分类号:C 9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8)05-0021-07炎黄二帝在其缔造中华民族㊁创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精神 炎黄精神㊂这种精神既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㊁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成的 基因 ㊂这种发端于上古㊁绵延数千年的炎黄精神,已成为我国不同时期㊁不同地域人们共有的一种民族精神和力量源泉,是今天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重要基石,为丰富今天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提供了有益价值㊂一㊁炎黄精神的内涵所谓炎黄精神,就是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和以黄帝为首的姬黄族及其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在摆脱愚昧和野蛮㊁追求先进和文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干㊁创新㊁务实㊁进取㊁和合㊁献身等伟大精神㊂这种精神既是炎黄时代的时代精神,也是中华原始先民所共有的精神㊂从文献记载和传说看,炎黄二帝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在做出这些重大贡献的实践中所逐渐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也是极其丰富的㊂概括起来讲,炎黄精神主要表现在如下6个方面㊂(一)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炎帝作为姜炎部族的首领,其实干精神表现在与民并耕而食 ,即与他的族民们一样,上山狩猎,下田耕种㊂在生产实践中,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日积月累,逐渐认识,不断总结,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㊂而这些发明创造,都是他敢为人先大胆探索㊁反复实践的结果㊂史书载炎帝为 火师 而 火名 (‘左传㊃昭公十七年“),他不仅善于利用火蒸煮食物,以化腥臊,防治疾病,而且他还善于把火推广应用到农耕生产方面,用火烧荒,开垦土地㊂这种 刀耕火种 的农耕技术,就是他在对自然界的长期探索中,在农耕生产的实践中,逐渐认识㊁总结出来的㊂又如,粟谷的发现,医药的发明,都是他长期培植植物㊁遍尝百草的结果㊂炎帝的实干精神还不仅仅在于他的亲身参与,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 敢为人先 ㊂就是说,炎帝所实践的领域,许多是他人未能或未敢闯入的 禁区 ㊂尝百草就是一例㊂黄帝与炎帝一样,也是一位敢为人先的有为者㊁实干者㊂他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与族民们进行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上㊂‘鬻子“说: 黄帝年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㊂ 说明黄帝从小就树立了要发展社会㊁治理天下㊁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㊂等到长大,他看到各个部落生产能力低下,族民生活困难,相互抢劫,争斗不断,便立下建立联盟㊁统一天下㊁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大志㊂于是,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推行德治,又通过征伐,与炎帝族和蚩尤族联盟㊂黄帝所有的发明创造和赫赫功绩,都来自于他的敢收稿日期:2018-06-18;收修日期:2018-07-2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8@Z H 003)作者简介:霍彦儒(1947 ),男,陕西扶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华炎黄文化和中国先秦史研究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38卷 第5期 2018年9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38N o .5S e p .2018为人先的实践㊂正是在他利民利族的实干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感召和带动下,他身边的臣子也都有发明创造,如羲和占日㊁常仪占月㊁臾区占星气㊁伶伦创律吕㊁仓颉造字㊁史皇作画等㊂由于黄帝拥有一个想干事㊁干实事㊁干大事的有为团队和众多杰出助手,因而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㊂也正是黄帝及其臣子的这种利民利族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创造了黄帝的盛世时代㊂‘淮南子㊃览冥训“载: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㊁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㊂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塾博,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㊁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从上面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黄帝统一天下后,由于他与其臣子的实干而使社会有了很大进步,族民们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确是不争的事实㊂这也被大量出土的仰韶中晚期的各类文化遗存所证明㊂有为才有位,实干才被尊㊂正因为黄帝具有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才受到族民们的拥戴, 诸侯咸归黄帝 ,尊黄帝为天子㊂(二)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炎黄时代的主旋律㊂炎帝的创业活动,也就是他的创造发明活动㊂史传炎帝发明了耒耜㊁粟谷㊁医药㊁纺织㊁琴瑟,建立了市场等㊂但这些发明创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更何况是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之下,其艰难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㊂炎帝发明医药, 一日而遇七十毒 百死百生 (‘淮南子㊃修务训“);发明耒耜,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周易㊃系辞下“);发明琴弦, 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 (‘新论㊃琴道“), 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世本“);等等㊂从这些记载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炎帝为了发明创造这些东西,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㊂正是他的这种百折不挠㊁坚韧不拔的创造㊁创新精神,才使他在创业实践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不怕挫折和失败,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㊂黄帝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领导人物,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创造者㊂据史书记载,黄帝与其臣子的发明创造达二三十种之多,不仅涉及人们日常生活衣㊁食㊁住㊁行等方面,而且涉及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㊂‘尚书大传㊃略说“载: 黄帝始 礼文法度,兴事创业㊂ ‘白虎通义“载: 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㊂ 又说: 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世不易㊂ 这里都是说,黄帝是法度的创造者㊁发明者㊂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依据古史传说和纬书残篇详细论述了五礼产生的时代和经过㊂其中在讲到礼起源时说: 皇氏云: 礼有三起,礼理起于太一,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㊂ 孔氏援皇侃说认为,黄帝之前有 礼理 礼事 ,但没有形成 礼名 ,黄帝时代才有了 礼 之名,肯定了黄帝对制度文明的创造㊂‘云笈七签“卷二说: 三皇之后,而有轩辕黄帝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一别,贵贱有殊㊂ ‘玉海“卷一〇二引‘通历“说: 黄帝兴封禅之礼㊂ 说明中华礼仪文化的形成期为黄帝时代㊂黄帝对制度文明的创建,还反映在创嫁娶制度和创丧葬制度等方面㊂这些创造发明,不仅反映了黄帝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勇于探索,善于思考,而且反映了黄帝善于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㊂所以我们说,黄帝的创新精神也是与其大智大勇㊁百折不挠分不开的㊂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正是这种大智大勇㊁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才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且愈走愈强㊂(三)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不管是炎黄二帝的实干精神,还是其创新精神,都与他们脚踏实地㊁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分不开㊂炎黄二帝的求真务实精神,就是一切以氏族㊁部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为全体氏族㊁部落成员谋福利为其出发点和归宿㊂炎黄二帝的发明创造,无不与氏族㊁部落的前途命运相攸关,与族民的生死存亡相联系㊂炎帝发明耒耜,是为了提高农耕生产水平,解决族民吃饭穿衣问题;发明 日中为市 ,搞物物交换,是为了便利族民的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发明琴弦,是为了丰富族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以乐舞和谐族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姜炎㊁姬黄部族的团结㊂黄帝正妃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是为了改善族民的服饰衣着;发明房屋宫室,是为了改善族民的居住条件;发明舟车,是为了族民便于 引重致远 ,行走天下;黄帝臣子仓颉作书(文字),是为了族民便于相互交流和记事;等等㊂因为炎黄二帝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与族民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急族民之所急,想族民之所想,诚心诚意地为族民谋利益,实实在在地为族民办实事,所以,被族民推举为首领,并被后第38卷第5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世人们赞誉为 人文初祖 ,并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㊂(四)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除上面所说的三种精神外,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炎黄二帝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㊂炎帝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不仅体现在他所做出的众多贡献上,而且还体现在他为中华民族兴起和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㊂为了姜炎部族的生存㊁繁衍和壮大,他在其生息之地姜水之畔建聚落,使族民们过上定居生活;随着氏族人口的增长,炎帝又带领姜氏族民迁徙四方,开拓新的生活之地㊂涿鹿㊁阪泉之战后,炎帝虽失利,但他并不因此而退却㊁气馁,除一部分族民继续留居中原㊁晋东南等地与黄帝联盟,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外,又带领一支族民,迁徙于江汉及衡湘地区,建立新的生活㊁生产区,并把以农耕为主要内容的姜炎文化传播到迁徙之地,与当地土著族民共同发展姜炎文化,从而使姜炎文化辐射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与黄帝文化共同构成炎黄文化,连绵数千载而不衰㊂黄帝的开拓进取精神,主要体现在不满足于局促的生活环境,为部落㊁部族发展不断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和领地㊂根据‘国语㊃晋语“记载,黄帝与炎帝早期共同生活于渭河中上游地区,而随着部落的发展壮大,黄帝带领族民迁往四方各地,东到东海,西至甘青,南越长江,北达晋冀,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大半个中国㊂他是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㊂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㊃五帝本纪“)㊂正是因为黄帝这种不满足现状,奋斗不止㊁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使华夏族有了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存空间,最终使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成为今天的多民族人口大国㊂我们今天拥有的广袤无垠的国土,追溯其源头,也是来源于黄帝㊂(五)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和合就是和平㊁和谐㊁合作㊁融合㊂炎黄二帝的共襄和合精神,体现在炎黄二帝在处理族与族㊁人与人㊁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的虚怀若谷㊁包容宽厚㊁相互协作的品德上㊂‘越绝书㊃外传枕中“载: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务利之而已矣㊂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㊂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㊂ 因炎帝在治理天下时,能秉公办事,不求回报,不贪天下之财, 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所以,族民们都拥戴他㊂炎帝在治理天下时,还能 怀其仁诚之心 养民以公 ,所以, 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合同 (‘淮南子㊃主术训“)㊂因炎帝能以 仁诚之心 对待族民们,能把 养民 当作部落的公事,所以,大家面对财物没有纷争,互相谦让,彼此襄助,因而财物很丰足,不劳顿身心,而能取得成功,因有天地的帮助,建立起人与人㊁人与自然之间的 合同 关系㊂因而,炎帝时代是 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 (‘淮南子㊃齐俗训“)㊂黄帝的共襄和合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㊂一是以战争促和㊂战争既是流血的征服,同时也是流血的文化交流㊂中华民族早期的大融合,就是通过战争实现的㊂根据史书记载,黄帝当时所处时代是一个大动荡㊁大融合的时代, 诸侯相侵伐 ,百姓苦难,而 神农氏世衰 弗能征 ㊂蚩尤是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史记㊃五帝本纪㊃正义“引‘龙鱼河图“)㊂于是,黄帝 修德振兵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史记㊃五帝本纪“)㊂黄帝通过与炎帝和蚩尤的战争,终于形成了 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的局面,实现了天下的第一次统一㊁融合㊂而成为 天下共主 的黄帝,并未对战败者赶尽杀绝,而是表现出一种宽容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抚万民,度四方 ㊂其所到之处, 治五气,艺五种 ,即顺应天时地利,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继承㊁推广炎帝重稼穑㊁善农耕的传统,促进了黄河流域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和发展,并通过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㊂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促进了 万国和 ㊂使黄河流域各部落相融合,走向联盟㊁统一的局面(以上此段未标注引文者均见‘史记㊃五帝本纪“)㊂二是黄帝的共襄和合精神还反映在以分封促社会和合方面㊂据‘国语㊃晋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宗,只有两姓与黄帝同姓姬㊂而黄帝不论异同,封其子孙约七十国(‘路史㊃国名记“),分布于今天的河南㊁河北㊁山西㊁山东㊁陕西㊁安徽㊁广东㊁四川㊁湖北㊁江苏㊁蒙古㊁青海等地㊂通过分封子孙,治理各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和合的统一局面,而且奠定了中华古国最早之版图和以后中华民族之雏形㊂此后一些少数民族如西藏之羌㊁回族之安息㊁苗黎族之禺号㊁蒙古族之匈奴㊁东胡族之鲜卑等,据史学家考证,也自称是黄帝子孙繁衍发展所形成[2]587㊂三是黄帝的共襄和合精神还体现在图腾综合中㊂民间传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㊂而龙是黄帝(大龙)综合各部落图腾(小龙)而成的图腾象征 龙㊂所以,大龙身上既有鹿之角㊁牛之头㊁虾之须,也有小龙的影子,即朱雀的爪子,浑身长满鱼之鳞,是一个各部落图腾的合和体[2]587㊂四是黄帝的共襄和合精神还体现在他善于团结各类人才,协作共同做事上㊂据有关文献记载,黄帝有近霍彦儒: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200个辅佐自己的臣子,他们组成政治㊁科技等不同团队,而黄帝都能将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 咸尊轩辕为天子 ,服从黄帝的调遣和管理㊂炎黄二帝的共襄和合精神与他们的 崇德 尚仁 品格分不开㊂‘淮南子㊃道应训“: 昔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㊂ 说明炎帝是善于团结㊁襄助其他氏族,所以,宿沙族民才离开本族首领,而归顺炎帝族㊂贾谊‘新书㊃修政语上“载: 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㊂ 意思是说,黄帝把行道义作为职责,取法天地,建立人伦关系,排列好万物,首先在天下实践诚信和仁义㊂‘韩诗外传“卷八载: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㊂ 说明黄帝统一天下,作了天子后,给百姓以实惠,注重德治,施行仁爱,达到了 宇内和平 ㊂黄帝对其 敌人 也不是要杀便杀,而是 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 后, 乃仰天而叹 ,在 万民欲令 下,才不得已 行天子事 擒杀蚩尤㊂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 ,而黄帝没有像杀蚩尤一样去对待蚩尤族的其他成员,而是 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史记㊃五帝本纪㊃正义“引‘龙鱼河图“)㊂说明黄帝共襄和合精神是与 德治 仁义 紧紧连在一起的㊂为此,我们可以说炎黄时代是中华民族德治㊁仁义思想的开端㊂我们说,正是炎帝㊁黄帝的这种共襄和合精神,使炎帝部族㊁黄帝部族和蚩尤部族,形成了华夏联盟集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谐社会,为形成华夏族(汉民族前身)乃至为中华民族建立 大一统 国家奠定了基础㊂(六)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我们知道,炎黄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权制到父权制,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蒙昧野蛮到开化文明的转折时期㊂历史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受血与火的考验,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㊂炎黄二帝以及我们的原始先民要完成这一划时代的转变,不难想象,他们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㊂更何况,当时我们的原始先民,从衣食来源来说, 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衣其羽皮 未有火化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从居住环境来说, 冬则居其营窟,夏则居其橧巢 与麋鹿共处 ;从生产手段来说,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和骨器㊂险恶多变的自然环境,无法科学认知和掌控的天灾人祸,时时都在压迫㊁威胁着原始先民的生存安全㊂但是,从前文所说的炎帝㊁黄帝的创业来看,面对如此的困难阻险,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和以黄帝为首的姬黄族,没有退却,没有屈服,而是以坚韧不拔㊁顽强拼搏㊁自强不息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以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一步一步艰难地创造着人类的文明,改造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㊂最能说明炎帝无私而无畏的献身精神的是典籍中记载的,炎帝为了发明医药,亲尝百草, 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 一日百死百生 ㊂民间传说,炎帝在辨尝百草中,误食了一种毒性极强的草 断肠草而死㊂这个传说虽有很大的附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 死 是与 救死扶伤 ,创造人类先进文化㊁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分不开的㊂联系到炎帝建立的多方面历史功绩,这种 死 不正是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吗?据文献记载,黄帝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部落㊁部族和族民㊂黄帝曾周游天下,其目的是为部落找到一处适宜的居住环境㊂在游历中,他学习各地先进的耕作和制陶技术,并将这些生产知识和技术带回部落,发展本族的农耕生产和手工业生产㊂还有传说,黄帝为了与炎帝族搞好关系,当黄帝听说九黎族人抢走了炎帝族谷种㊁而炎帝却怀疑这是黄帝族人干的事情后,他将自己的母亲作为人质,不顾身家性命,去追赶抢谷种的九黎族人㊂炎帝知道后,与黄帝族重新和好㊂黄帝时代虽是实行对偶婚制,但在一些偏僻地方还存在着抢娶漂亮女子的习俗㊂黄帝为了大家和睦相处,禁绝此类事情发生,便身先垂范,娶了丑女嫫母为妻,树立了重德重情的婚姻观㊂还有传说,当黄帝打败了蚩尤㊁炎帝后,不是急于祝贺其取得的功绩,而是考虑如何安置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蚩尤族人,组织他们发展农耕生产和手工业,其精神感动了蚕神和大地:蚕神为他献丝, 乃称织维之功 ;大地为他献草木, 述耕种之利,因之以广耕种 ㊂等社会稳定,族民安居乐业后,他又开始寻求新的家园和治国之道, 披山开道,未尝宁居 迁徙往来无常处 [2]588㊂可以说,黄帝的一生,既是开拓㊁创造的一生,也是奋斗㊁奉献的一生㊂总之,炎黄二帝在其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极其丰富的㊂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炎黄二帝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㊂这种精神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源头,构成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格的重要内容㊂二、炎黄精神的当代价值炎黄精神作为优秀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㊁发展和壮大,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第38卷第5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是中华儿女智慧和精神力量的源泉㊂不论是从古代的四大发明㊁周秦帝业㊁汉唐鼎盛,还是从近代以来无数次地抵御列强侵略㊁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我们无不看到炎黄精神的存在,看到炎黄精神在凝聚中华民族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㊁推进中华文明发展征程中所起的强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㊂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与炎黄二帝生活的时代有天壤之别,但炎黄精神作为一种升华了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在我们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继续发扬光大㊂正如习近平所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㊂自强不息㊁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㊁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㊂ [3]炎黄二帝的精神价值,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内涵㊂(一)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㊁发展来看,炎黄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头,而且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张岱年先生说: 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提出一项见解,认为‘周易大传“的两句话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述 自强不息的哲学基础是重视人格的 以人为本 的思想,厚德载物的哲学基础是重视整体的 以和为贵 理论㊂ [4]11 炎黄二帝致力于发明创造以造福于人民,正是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形象㊂ [4]13张岂之先生说: 什么是炎黄精神?一句话,这就是人文精神㊂ 人文精神可以称之为 以人为本 (或 以民为本 )的精神㊂ [5]13鲁谆先生说: 炎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相一致的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富有生命力和代表性的思想㊁品格和意志,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㊂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他们的精神理所当然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㊂ [6]31习近平指出: 中国人民的特质㊁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㊂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㊁继承㊁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㊂ 习近平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概括为 创造 奋斗 团结 梦想 [7]㊂炎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有传承有发展㊂中华民族精神内含着炎黄精神,炎黄精神又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融相交㊂因此,深入研究炎黄精神,传承㊁弘扬炎黄精神,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㊁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而且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共同体命运㊂(二)从国家统一㊁民族进步㊁文化发展看,炎黄精神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国家的昌盛㊁民族的振兴㊁人民的富裕需要弘扬炎黄精神㊂这首先是由 我们穷,底子薄,教育㊁科学㊁文化落后 [8]257的欠发达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㊂毛泽东曾经指出: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㊂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 [9]796邓小平也曾指出,在这种国情下搞四个现代化,就 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要有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 [8]222㊂如此,才能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㊂这也是由我国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宏伟目标所决定的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2020年全面建小康社会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㊂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㊁民主㊁文明㊁和谐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㊂要完成这 两个一百年 所设计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㊁艰苦奋斗的创业㊁奉献精神,扎扎实实㊁兢兢业业地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㊂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㊂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㊁更为艰苦的努力㊂ [10]这还是由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竞争态势所决定的㊂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㊁交融㊁交锋更加频繁㊂为此,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㊁文化竞争和政治㊁军事竞争愈演愈烈㊂尽管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㊁经济㊁文化㊁军事㊁科技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欢迎我们的崛起,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予以遏制㊁打压,甚至扼杀,或是挑起 贸易战 ,或是叫嚣南海 航行自由 ,或是扬言要 武力制服中国 ㊂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㊁挑战和压力,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㊁艰苦奋斗的创业和奉献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科技搞上去,军事搞霍彦儒: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

华夏始祖的诞生烈山降圣远古时代,随着一位圣人的诞生,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初始的灿烂曙光。

这位圣人就是炎帝神农氏。

相传炎帝的母亲任姒(有虫乔氏之女),又名女登,她心地善良,长得也很漂亮。

一天在玩耍时,女登忽然看到天空金光闪闪,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身体马上就有了感应。

怀孕一年零八个月后,女登生下一个红球。

红球在田地里滚了几滚后,裂为两半,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婴。

只见那婴儿长着人的体形,龙的容颜,头上还长着两只青龙角。

大家正诧异间,又听见村口有人大声欢呼。

原来村口的石窟夹缝中突然涌射出九眼泉水,并且泉泉相通。

人们捧来一尝,香甜无比。

于是大家非常高兴,认为这泉水是当地的土地神炎帝的诞生献上的一份厚礼,炎帝就是出现在田野的神龙,他的降生,一定会给天下带来无限的希望。

炎帝神农氏果然不同凡响。

小时候,当他母亲女登和人们一起去狩猎或采集时,让他在旁边玩耍,这时,仙鹿会奔来开怀为他哺乳,神鹰会飞来张翅为他遮风挡雨(后来为不忘仙鹿和神鹰对炎帝小时侯哺育的恩,就用大石头雕了一只仙鹿和一只神鹰放在炎帝陵前作纪念)。

由于得到了神灵的保佑,炎帝出生后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会走路,到第七天边生齐了牙齿。

长大后,他身材魁梧,浓眉厚唇,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成为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英雄。

其实,炎帝的非凡智慧和过人胆识从小就展露出来了。

小时侯,他就喜爱种植。

常常把花草拔回来,种在泥地里;把树枝折下来,插在地上做游戏。

他嚼食植物的根、茎、花、叶及果实,记下它们的滋味、气味和颜色,留心观察它们的成长,并试着种植那些能吃的植物。

这些都为他的长大后为民造福打下了基础。

据史书记载,炎帝姓姜,名石年。

父亲是上古时代少典部落的首领,母亲女登为少典正妃。

石年生于烈山,又名烈山氏,也称连山氏。

“炎帝神农氏,姜姓也。

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妃。

”“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

”——《周易》“人生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

”——《帝王世纪》相传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山西高平炎帝文化故事

山西高平炎帝文化故事

山西高平炎帝文化故事
山西高平炎帝文化故事:
在山西省高平市,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叫做“羊头山”,这里曾经是炎帝的出生地。

据传,炎帝出生在一个羊圈里,当时有一只神羊口吐灵气,孕育了炎帝。

从此以后,炎帝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也被称为“神农氏”。

在炎帝的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也十分有限。

炎帝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明了许多工具和技艺,如耕种、渔猎、陶器、医药等等。

据说,炎帝还曾在高平市境内的丹河水中洗澡时,发现了草药,从而开创了中医药学。

此外,炎帝还曾经率领众臣巡视九州,教化民众,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炎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其创新精神和为民造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如今,在高平市羊头山上,有一座炎帝陵,是炎帝的安葬之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农业:炎帝引导民众种植五谷,改进农具,如发明耒耜,从而奠定了农工基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还推广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模式,带领部落人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

2、立市场:炎帝设立市场,进行物物交换,这是中国货币和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制衣裳:炎帝教会民众使用麻桑织布,制作衣物,结束了人们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的时代,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步骤。

4、造兵器:炎帝发明了弓箭,有效保护了人们免受野兽侵袭,增强了部落的安全性。

5、作陶器:炎帝指导人们制作陶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6、定农历: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炎帝制定了农历,确保人们能够按照季节栽培农作物。

7、教民工具使用:炎帝教授民众使用各种工具,包括耕种、狩猎、铸造等技能。

8、医药学:炎帝对医药学的研究有所贡献,可能还包括了对其他技艺如绘画、音乐等的传授。

9、统一华夏:炎帝与黄帝结盟,共同对抗蚩尤,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涵盖了农业、经济、军事、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炎黄子孙将他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初一议论作文:炎黄

初一议论作文:炎黄

初一议论作文:炎黄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炎黄二帝的形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他们代表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勇气,也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坚韧和毅力。

炎黄之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首先,炎黄之魂是一种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炎帝,我们的农业之神,他教会了我们种植五谷,养育了我们的祖先。

而黄帝,我们的文明之父,他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石。

炎黄之魂,就是对我们祖先的尊重和敬仰,是对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炎黄之魂是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困难,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文明。

炎黄之魂,就是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再者,炎黄之魂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

在我们的历史中,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面对外族的侵略,我们都从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梦想。

炎黄之魂,就是这种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炎黄之魂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传承、去发扬、去创新。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从文化中汲取力量,从现实中寻找灵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炎黄之魂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最后,我们要记住,炎黄之魂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

它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去践行炎黄之魂,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去创造我们的未来。

总的来说,炎黄之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我们要以炎黄为榜样,传承和发扬炎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一起以炎黄为准,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炎帝文化演讲稿600字

炎帝文化演讲稿600字

炎帝文化演讲稿600字炎帝文化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炎帝文化。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炎帝文化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

今天,我将从炎帝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价值和当代意义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炎帝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炎帝文化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教民耕稼、养蚕、制陶,创造了农业和手工业,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炎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谦逊、孝顺等,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炎帝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炎帝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炎帝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炎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炎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炎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炎帝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炎帝神农文化与中国梦

炎帝神农文化与中国梦

STU D IES O N C U L T U R A L SO F T P O W E R Vol. 1. No. 2 August 2016. 73 〜78文扎找实力珂免2016年8月第2期第1卷良帝神农忒化与中®梦刘玉堂黄莹摘要:炎帝神农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 程中,炎帝神农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弘扬炎帝神农文化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 弘扬炎帝神农文化的根脉效应;弘扬炎帝神农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作用;弘扬炎帝 神农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支持,使炎帝神农文化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 稳定的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关键词:炎帝神农文化中国梦根脉纽带动力炎帝神农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自认为是炎黄世胄,有着血浓于水的无限亲情和认同感。

这种现象不仅表明炎帝神农文化无与伦比的 文化价值及后人对炎帝神农氏强烈的认同感,更为重要的是,华夏儿女对炎帝神农文化 的自觉传承,代表着文化的归属,标志着身份的认同。

炎帝神农时代所开创的原始文 化,是宇宙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我们中华文化之源、中 华文明之根、中华民族之魂。

中国梦不能没有文化梦,文化是中国梦的支撑,一个民族 的复兴’不仅仅要靠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有灵魂来支撑’而这个灵魂就是文化。

文化的 力量,深深地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 大历史进程中,炎帝神农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①炎帝神农文化正是富含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弘扬炎帝神农文化是实现中 国梦的重要途径,能提高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意识;振奋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最新版)目录一、荆楚文化的定义与背景二、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1.炎帝神农文化2.楚国历史文化3.秦汉三国文化4.清江巴土文化5.江城武汉文化三、荆楚文化的事例1.曾侯乙编钟2.建始人、郧县人等史前遗址3.城背溪、大溪、屈家岭等文化遗址4.盘龙城、黄陂郭元咀、铜绿山等曾楚系列遗址正文荆楚文化是指源于湖北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荆楚文化包括了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等五个方面,这五大精神体现了荆楚文化的精髓。

首先,炎帝神农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荆楚地区悠久的农耕文明。

炎帝神农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农业始祖,他发明了农具、制耒耜种五谷、制作陶器、开辟市场,联合其他部落,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其次,楚国历史文化是荆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湖北地区的一个诸侯国,楚文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三,秦汉三国文化是荆楚文化的又一组成部分。

秦汉三国时期,湖北地区是战争和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许多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都与这一地区有关。

第四,清江巴土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反映了湖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清江巴土文化以土家族为主体,包括了土家族的语言、风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江城武汉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现代代表。

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江城文化。

荆楚文化的事例众多,如曾侯乙编钟,它是战国时期曾国的一件文物,代表了当时湖北地区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此外,湖北地区还有许多史前遗址,如建始人、郧县人等,以及城背溪、大溪、屈家岭等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反映了荆楚地区从史前到现代的文明发展历程。

还有盘龙城、黄陂郭元咀、铜绿山等曾楚系列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曾楚文化的繁荣。

感受炎陵文化,学习炎帝精神作文800字

感受炎陵文化,学习炎帝精神作文800字

感受炎陵文化,学习炎帝精神作文800字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90后株洲女孩,从小一直在炎帝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虽然城市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但浓厚的炎帝文化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且不说口口相传的各种炎帝传说让人们津津乐道,也不道每年的炎帝祭祀场面壮观,就说如今成为株洲人聚会、庆典集散地的炎帝广场,屡次改造已经装点得如诗如画,还有青山绿水环绕的神农公园,更是一副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画卷。

还有神秘的炎帝陵,一直都是我为之向往的圣地,在那里,我似乎可以听到炎帝的心跳,体验炎帝的呼吸,聆听炎帝的声音,感受炎帝的伟大。

正是这一点一滴炎帝文化的侵入,让我从小对炎帝神农氏就充满了浓浓的敬佩之情。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昔日神往的炎帝陵,终于见到了在我心中至高无上的炎帝神农氏!站在炎帝陵外,金色的琉璃瓦屋顶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格外的耀眼生辉,而那杏红色的墙头不时地飘出浓浓的香烟和人们虔诚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一股浓厚神秘的气息,仿佛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在向人们讲述千年古国百转千回的历史。

阵阵疑问布满心中,促使我加快了步伐,想进去一探究竟。

厅外,气势磅礴的对联悬挂在墙上,龙飞凤舞的写着:神州至上皇陵,人主开先帝号。

尝百草开医药先河,制耒耜奠农业基础。

正殿进口处放置着一只大案台,上面摆满了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绿豆、黑米等各种神农发明的种子,无言地向后人展示着炎帝的丰功伟绩。

种子的发明,是幽幽的历史隧道里最早迸发出的绚丽的人类文明火花。

五谷丰登,人类以食为天养育了一代代人。

神龛上炎帝安详地坐在上面,慈眉善目,长须垂胸,手握镰刀和草药。

炎帝像前,一只石雕和一只石鹿,充满着灵气,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人。

它们伴着炎帝左右的神气样子,让人猜想它们肯定有着不同凡响的身份。

果然,传说中鹿为炎帝喂过奶,雕为炎帝遮过阴,难怪后人会如此尊重它们。

另一个大厅里,展出了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石碑,上面刻满了文字。

据说是神农氏尝百草的记录,看着这些洋洋洒洒的文字,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炎帝尝百草时的场景,衣着简陋的他走遍深山草地,遍尝各种植物,并将这些植物的作用和味道一一记录了下来,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作者:傲游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3年第08期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人。

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千年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世代尊敬。

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形成的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炎帝文化历史悠久,它主要包括: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陶器文化、市场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

农耕文化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而且经过多次种植的土地日趋贫瘠,收获量越来越少。

这时,部落只有整体或部分迁徒,到新的地方披荆斩棘,烧荒垦土,刺穴播种,以取得更多的谷物。

经过多次迁徙,炎帝部落来到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的广阔平原。

这里,土地平衍广袤,土壤松软肥沃,是播种作物的好地方。

频繁的迁徙,繁重的劳动,先民们疲惫不堪。

为了让部落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炎帝决心改进耕地、播种和种植方法。

《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讲到炎帝神农制作耕播工具——耒耜。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将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

为了适应不同的耕播农活,先民们又将耒耜的主要组成部分制成可以拆装的部件,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

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

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

中医药文化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疾病毒伤之害”成为先民生存的最大威胁。

追思先贤——上党炎帝文化

追思先贤——上党炎帝文化

追思先贤——上党炎帝文化
郭俊明
【期刊名称】《山西旅游》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炎帝在上党开创了农耕文明,这是上党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还有什么能比炎帝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呢?不能让百谷山上的炎帝巨型铜像仅仅成为一种摆设。

打好炎帝这张牌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契机。

【总页数】2页(P6-7)
【作者】郭俊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2.5
【相关文献】
1.《上党炎帝文化旅游志》编纂工作推进会召开 [J], 王仰东
2.《上党炎帝文化旅游志》编纂工作推进会 [J],
3.在《上党炎帝文化旅游志》编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J], 李茂盛
4.山西古上党地区炎帝信仰与地域文化生成——以高平炎帝庙碑刻资料为中心 [J], 卫才华;李文平
5.上党地区炎帝文化遗存的多视角思考 [J], 谢耀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帝文化与时代精神
翁小芳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体育教研室
周庆丰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
摘要:炎帝文化之所以能世代相传而经久不衰,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所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理念,凭着这种理念,中华民族数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炎帝文化与时俱进理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大约从170万年以前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祖国的广大土地上劳动、生息、繁殖子孙后代。

在十分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开始只会简单地用石制工具,考古学上叫做“石器时代”,把只会打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旧石器时代”,把掌握了磨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器时代”。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经历了几十万年。

就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群开始向氏族社会过渡,首先是母系氏族社会出现和形成。

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许多氏族部落达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无论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妇女为中心进行。

再经过3000年左右,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即从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后期向龙山文化时期转变,炎帝及其后裔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尊的始祖,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认同和崇敬。

炎帝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许多内容和形式至今仍然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创制陶器,以储民用等,都是开拓创新的实践活动。

而在精神生活领域,乃至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方面,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对世界文明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概括归纳为六个方面:向往光明,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勇于探索,巧于创新的原创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的厚德精神和通神合天、怡情悦性的乐天精神。

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光辉典范。

炎帝的所思和所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变化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而不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无所作为。

这个理论较早见之于《周易·乾卦》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也应如此不停地自我奋发图强。

又指出: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乾指积聚沛然刚健的阳气而成的天,意思是说,君子应如天之然健强振作不已,追随时光向前发展的精神。

《周易·丰卦》中还指出:“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说,太阳正居中天必将西斜,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天地自然中的盈满亏虚,都是伴随时间的变化而更替着消亡与生息
的,作为人就更应该具有这种精神。

古人从对天体运行和社会变动的长期观察中感悟到人的思想和行为应该“与时偕行”、“与时消息”,这是很合乎情理的。

炎帝文化开辟的中华文化的先河,凭着与时俱进的理念,流淌到了21世纪。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使用“与时俱进”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可谓用词精确贴切,用意殚精极虑。

它既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得到深刻的揭示,指明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正确态度,又使炎帝文化中“与时偕行”和“与时消息”的理念承继下来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成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 更为中国广大人民所接受。

国家领导人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阐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自炎帝文化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形态。

国家领导人视察四川时曾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他还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因此,研究和弘扬炎帝文化中“与时俱进”的理念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华民族历史性的大进展,必将再造振兴中华的新的历史辉煌。

综上所述,可以说始于炎帝文化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世代相传而经久不衰,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所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理念。

凭着这种理念,中华民族数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凭着这种理念,当代的炎黄子孙、当代的中华民族正在阔步前进,开创一个崭新的盛世。

参考文献:
[1] 裴传永.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0.
[2] 人民日报,2002-5-23,2002-5-25,2002-06-01.
[3] 史记全本新注.太史公自序[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4] 四书五经.周易本义[M].北京:中国书店,1985.
[5]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 李佐棠.炎帝神农氏---开创农耕文化的始祖[A]王德蓉,曹敬庄,邓玲玲.炎帝与中华文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