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病

玻璃体病
玻璃体病

第一节概述

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collagen)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组成。球样玻璃体的容积约4ml, 构成眼内最大容积。玻璃体周围由视网膜内界膜构成后部不完整的基底层(basal lamina)。连接视网膜的玻璃体厚约100-200μm,称皮层玻璃体。在晶状体和周边视网膜之间,前部的皮层凝胶暴露于后房的房水。晶状体后的玻璃体前面的膝状凹,又称“环形膈”(“annular gap”)。玻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玻璃体基底部,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中心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玻璃体膝状凹前有一腔,玻璃体通过Wieger 韧带附着到晶状体上。Wieger韧带断裂可导致玻璃体s前脱离,使膝状凹的玻璃体凝胶与房水接触(图 13-1)。

Cloquet 管是原始玻璃体的残余,它从视盘延伸到晶状体后极的鼻下方,位于膝状凹内。覆盖Cloquet 管的凝胶极薄,并且容易受损,在玻璃体前脱离、晶状体囊内摘除术或Nd:YAG后囊切开术时,Cloquet 管很容易断裂。Cloquet 管宽约1-2mm, 如果它缩聚在晶状体后,可以在裂隙灯下看到,称Mittendorf 点,另一端附着在视盘边缘的胶质上。如果玻璃体动脉退化不完全,持续存在视盘上,称Bergmeister 视乳头。玻璃体视网膜的连接由玻璃体皮层和视网膜的内界膜组成。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玻璃体为粘弹性胶质,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具有缓冲外力及抗振动作用;玻璃体构成血-玻璃体屏障:又称视网膜玻璃体屏障,能阻止视网膜血管内的大分子进入玻璃体凝胶;正常玻璃体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增生,维持玻璃体内环境的稳定。

玻璃体的主要分子成分是教员和透明质酸,玻璃体胶原80%为II型胶原,IV型胶原交联于胶原纤维的表面,V/XI型胶原组成玻璃体胶原纤维的核心部分。透明质酸是由D - 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粘多糖,玻璃体凝胶是由带负电荷的双螺旋透明质酸分子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

第二节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人出生时玻璃体s呈凝胶状,4岁的玻璃体内开始出现液化迹象。液化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18岁时,20%的玻璃体s腔为液体。45-50岁时,玻璃体内水的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80-90岁时,50%以上的玻璃体s液化(liquifaction)。老年人玻璃体s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体s和晶状体囊的分开称玻璃体前脱离,玻璃体s和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称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PVD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为65%~75%。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

随年龄增长,玻璃体的组织学变化有(图13-2): 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逐渐耗竭溶解,胶原(collagen)的稳定性被破坏,玻璃体内部分胶原网状结构塌陷,产生液化池,周围包绕胶原纤维,称玻璃体凝缩(syneresis) ;

2. 玻璃体劈裂(vitreoschisis),玻璃体皮层内的劈裂;

3. 后玻璃体腔液体玻璃体通过皮层孔进入玻璃体后腔,开始仅部分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逐渐导致玻璃体完整的后脱离;

4. 基底层(视网膜内界膜)增厚,与后部视网膜粘连变松。除年龄外,无晶状体眼、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长眼轴等多种状态会引起PVD。

二.玻璃体后脱离

【症状】当发生PVD时,患者会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环形物等,这是浓

缩凝胶体漂浮到视野内造成的。如果脱离的玻璃体对视网膜构成牵引,患者会有“闪电”感视觉。牵引导致血管的破裂,产生玻璃体积血,患者会出现“红色的烟雾”。过强的牵引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时,视物有遮挡。

【并发症】视网膜血管的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马蹄孔形成,可导致视网膜脱离;不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可导致老年特发黄斑裂孔的形成;视网膜内界膜的缺损可刺激产生黄斑前膜。

【治疗】出现PVD症状时要详查眼底,存在玻璃体积血时,要进行眼超声波检查并随诊到看清楚眼底,警惕视网膜裂孔的形成。

第三节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不发生出血。玻璃体积血多因内眼血管性疾患和损伤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

【病因】

l.视网膜裂孔(retinal break)和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2. 玻璃体后脱离(PVD)

3. 眼外伤(trauma)

4.视网膜血管性疾患伴缺血性改变:(l)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枝静脉阻塞(CRVO、B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病)(4)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5)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Premature retinopathy)

5. 视网膜血管瘤(retinal angiomatosis).

6. 炎性疾患伴可能的缺血性改变:(1)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2)葡萄膜炎(uveitis)包括扁平部炎

7. 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导致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出血量大时血液从视网膜下进入玻璃体腔,最常见的是脉络膜息肉样变。

8. 其他引起周边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疾患:(l)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2)视网膜劈裂症

9.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retinal telangiectasia)

10.Terson 综合症(蛛网膜下腔玻璃体出血综合征)

【诊断】

出血量大时整个眼底均不能窥见(图13-3),依据症状和眼底检查进行诊断。患者应进行双眼眼底检查,以寻找病因。眼底不能窥见时应进行超声波检查, 排除视网膜脱离和眼内肿瘤。也可令患者头高位卧床休息两天以后,再行眼底检查。

【治疗原则】

1. 出血量少的不需特殊处理,可等待其自行吸收。

2. 怀疑存在视网膜裂孔时,令患者卧床休息,待血下沉后及时给予激光封孔或视网膜冷冻封孔。

3. 大量出血者吸收困难, 未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纤维血管膜时的可以等候3个月, 如玻璃体血仍不吸收时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合并视网膜脱离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应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第四节其他玻璃体疾病

一、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 retinoschisis)又名青年性视网膜劈裂症(juvenile retinoschisis), 发生在男性, 为性连锁隐性遗传.表现为玻璃体视网膜的变性。常为双眼发病。自然病程进展缓慢, 部分病例可自行退化。

【临床表现】

1. 症状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视力减退。

2. 眼底检查

1) X-linked retinoschisis的内层隆起,通常在颞下象限,劈裂视网膜前界很少达锯齿缘,而后界可蔓延到视乳头。常合并内层裂孔。如果视网膜内层和外层都出现裂孔。将会发生视网膜脱离。

2) 黄斑部出现典型的“辐轮样结构”或称“射线样结构”

3)部分病例发生反复的玻璃体积血

3. 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电流图显示a波振幅正常,b 波振幅下降。

【治疗与预后】

该病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时,无手术指征。合并玻璃体出血时,最好采取保守治疗。当合并视网膜脱离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二、Wagner玻璃体视网膜变性和Stickler综合征

【病因】

Wagner玻璃体视网膜变性(Wagner vitreoretinal degeneration)为玻璃体视网膜的遗传性变性。

【临床表现】

1.症状一般无临床症状,当合并视网膜脱离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2.遗传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眼部体征早年发生白内障。眼底特点包括,玻璃体液化致巨大的透明空腔;视网膜前玻璃体有致密的无血管膜牵引视网膜;平行于视网膜血管分布的视网膜色素;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4.视网膜电图检查正常。

Stickler综合征又称Stickler关节病玻璃体视网膜变性综合征。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眼部特点:视网膜前有无血管膜, 血管旁格子样变牲。玻璃体液化形成空腔、近视、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高, 伴多发裂孔。Wagner vitreoretinal degeneration可归类到Stickler综合征。

【治疗与预后】

存在Wagner玻璃体视网膜变性和Sticker综合征的患者应警惕视网膜脱离。对患者应进行眼底追踪,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格子样变性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三. 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临床特点】

颞侧周边部视网膜存在无血管区和增殖病变,新生儿期可看到牵拉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以后可发生晶状体后纤维增殖,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该病变双眼改变对称,患者常无症状。FEV的眼底改变与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相同。

【鉴别诊断】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在低体重的早产儿,常有大量吸氧史。眼底周边部血管分化不良致无血管区,最初发生增殖性病变在颞侧周边。FEV常发生在无吸氧史的足月产儿。

四. 玻璃体炎症

玻璃体是细菌、微生物极好的生长基, 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炎,又称眼内炎(endophthalmitis)

【病因】

1. 内源性

病原微生物由血流或淋巴进入眼内或由于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缺损而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等可引起玻璃体的细菌性感染。器官移植或肿瘤病人化疗后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常发生真菌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2.外源性

(1)手术后眼内炎:手术后Endophthalmitis可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以后,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玻璃体切割和眼穿通伤修复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葡球菌。病原菌可存在于眼睑、睫毛、泪道内,手术缝线、人工晶状体等也可以成为感染源。

(2)眼球破裂伤和眼内异物

【临床表现】

1.症状内源性眼内炎症状为视力模糊;手术后细菌性Endophthalmitis通常发生在术后l~7天,突然眼痛和视力丧失;真菌性感染常发生在手术三周后。

2.体征

(1)内源性感染通常从眼后部开始,可同时存在视网膜炎症性疾患。病灶发白,边界清楚。开始是分散的,以后变大、蔓延到视网膜前产生玻璃体混浊。也可发生前房积脓。

(2)手术后细菌感染常有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伤口有脓性渗出,前房积脓或玻璃体积脓,虹膜充血。不治疗视力会很快丧失。

(3)手术后真菌感染常侵犯前部玻璃体,前部玻璃体表面积脓或形成膜,治疗不及时感染可向后部玻璃体腔和前房蔓延。

【治疗】

1. 抗生素或抗霉菌药取决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测定的结果,但最初的给药可基于房水和玻璃体革兰氏染色结果。给药途径:

(1)眼内注药(2)结膜下注射(3)结膜囊点药(4)静脉给药

2. 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能排除玻璃体腔脓肿,清除致病菌, 迅速恢复透明度, 并且有利于前房内感染物质的排出, 目前广泛用于眼内炎的治疗。手术开始时可先抽取玻璃体液进行染色和细菌培养染色包括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和特殊真菌染色,以便确定致病菌。

五. 玻璃体寄生虫

玻璃体猪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 在我国北方地区并非少见。绦虫的卵和头节穿过小肠粘膜。亦可经血液进入眼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首先停留在脉络膜,然后进入视网膜下腔,再穿透视网膜进入玻璃体。

【临床表现】

1. 症状患者有时自已看到虫体变形和蠕动的阴影,合并眼内炎时视力下降。

2.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黄白色半透明圆形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大小约l.5~6PD,强光照射可引起囊尾蚴的头部产生伸缩动作,头缩入囊内时可见有致密的黄白色圆点。Cysticercosis cellulosae进入玻璃体后引起玻璃体混浊,有时引起视网膜脱离。

【诊断】依据眼内虫体的存在或ELISA绦虫抗体检查。

【治疗】存在于视网膜下的猪囊尾蚴可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如吡喹酮;进入玻璃体腔的猪囊尾蚴可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虫体,修复视网膜。

第五节玻璃体手术

自七十年代末期玻璃体手术以巨大的成功非常迅速的发展起来,八十年代,随着手术器械和仪器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玻璃体手术的成功率不断上升,手术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眼科治疗的常规手段。

一、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

1.复杂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1)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dislocation or subluxation of the lens):常见于外伤和某些全身病如马凡综合征(Mafan Syndrome),Marchesani综合征等。脱位的晶状体常引起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phacolytic glaucoma)。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方法比,可避免玻璃体脱出,可避免眼压骤降导致的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而且无后发障问题。

(2)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cataract associated with uvitis):晶状体完整切除后可以避免皮质残留激发葡萄膜炎的发作,不会再有虹膜后粘连,虹膜长期粘连性刺激是黄斑囊样变性的原因之一。

(3)外伤性白内障(traumatic cataract):严重晶状体损伤常合并晶状体囊膜破损、玻璃体与虹膜或晶状体皮质的粘连。常规手术易导致玻璃体脱出,或皮质的残留。有时破碎的晶状体碎片进入玻璃体腔,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容易地清除这些破碎的晶状体。

2.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在用常规方法清除晶状体皮质和前囊膜后,应切除后囊和前部玻璃体。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一般不能幸免,使用YAG激光囊膜切开术存在远期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3.眼前段修复性玻璃体切除术

(1)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vitreous loss):是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高发因素,发生后应关闭角巩膜切口后立刻行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2)玻璃体角巩膜伤口嵌顿(vitreous incarceration in the corneal wound):发生在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未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眼。Irvine报告白内障囊内术后40%患者发生黄斑囊样变性,这些患者均有玻璃体角巩膜伤口嵌顿。应考虑作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3)玻璃体角膜接触(vitreocorneal touch)和无晶状体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aphakic

papillary block glaucoma):发生在白内障术后或脱位的晶状体经角膜缘娩出术后,玻璃体向前涌出,引起角膜水肿和继发青光眼。应尽快安排玻璃体切除术。

(4)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白内障摘除术后因残留皮质及皮质纤维化或残留囊皮的增殖造成晶状体后囊和后囊下的混浊,和后囊上青蛙卵小体的积聚。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教薄的后囊混浊可以有效的恢复视轴的清晰度。许多白内障术者报告YAG术后无视网膜脱离发生,但不断的有视网膜术者报告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Leff等报告半年后发生率可高达11/15(73%)。不使用激光而是在白内障术中清除核和皮之后继续撕除后囊,McPherson等报告半年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可高达12/23(52%)。因此对于引起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眼,如高度近视、视网膜广泛格子样变性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先天性小眼球,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变性、对侧眼曾发生视网膜脱离,

Wagner-Stickler-Jansen综合征和马凡综合征等,建议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方法解决后发障。

(5)瞳孔膜闭和瞳孔移位:瞳孔膜闭(papillary membranes)和瞳孔移位(updrawn pupils)发生在白内障术后、眼外伤、严重的炎性反应后。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前囊膜的残留,皮质残留物机化等,眼外伤后囊皮破裂,部分皮质吸收,残余的皮质和囊膜机化等可导致膜形成。瞳孔区残留的膜收缩时,可导致瞳孔向残留膜的部位移位。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囊膜清除术可以较安全的重建视道。囊膜的彻底清除可使瞳孔恢复正常位置。

4.眼前段玻璃体异物

(1)玻璃体内磁性异物(magnetic foreign body)应作扁平部切口取出,选择取出途径最短的象限作扁平部切口,用磁头吸出异物。切口距角膜缘3-4mm .当玻璃体出血,看不清异物与视网膜的关系,要进行X线照像或CT检查,磁性异物不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待确定异物位置后再行手术。异物取出后行玻璃体切除术,以避免玻璃体脱出或玻璃体巩膜伤口嵌顿。

(2)玻璃体内非磁性异物(nonmagnetic foreign body)、脱位IOL和周围机化的磁性异物:要用玻璃体手术方法取出。大的异物或IOL可用异物镊夹住后,经角巩膜缘取出。

5.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最初是由 von Graefe1869年描述的眼手术后前房变浅同时眼压升高使

用常规控制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眼水不能使眼压得到控制的病例,现在恶性青光眼的概念延伸到下述

一组病例:1.中央和周边的前房不断变浅;2. 眼压不断升高;3.缩瞳剂不起作用,睫状体麻睥剂和散瞳剂

有效。恶性青光眼常发生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环扎手术后,也可以发生在眼内炎,或使用缩瞳药后,很少的病例可以自发。发生机制是由于玻璃体前界膜睫状环阻滞或晶状体睫状环阻滞,导致房水蓄积在后房,视眼内压持续增高。治疗先使用高渗剂和散瞳剂,高渗剂和散瞳剂无效时,扁平部玻璃体手术切除晶状体和前部玻璃体可恢复房水的前后房交通。手术并发症低于从角膜缘摘除晶状体。

二、眼后段玻璃体切除术

1.玻璃体积血

(1)外伤性玻璃体积血(traumatic vitreous hemorrhages):闭合性眼外伤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时可等候2-3个月,不吸收时再行玻璃体切除术。合并视网膜脱离时要尽早手术。有后巩膜破裂伤合并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要尽早手术,这时常合并玻璃体视网膜嵌顿。当视网膜脱离较浅,又合并玻璃体出血时,超声波诊断的可靠性受影响,要不断进行超声波的随诊。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合并玻璃体出血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怀疑视网膜脱离时应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时,要进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diabetic vitreous hemorrhages):手术目的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切断玻璃体内前后方向对视网膜脱离的牵引,剥除视网膜表面与视网膜粘连的纤维血管膜片。未行全视网膜光凝者玻璃体出血6-8周未吸收时可行玻璃体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已行光凝术者可等候时间长些。超声波发现牵拉视网膜脱离存在时应尽快手术。I型患者玻璃体出血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形成快,应尽快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手术使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风险从60%降到低于2%。

(1)其他血管性疾患合并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s induced by retina vascular diseases):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静脉阻塞等。原则同糖尿病性玻璃体出血。出血量少时可自发吸收,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s)吸收后要抓紧时间行激光,光凝后要定期随诊,直至新生血管或异常血管全部消退,否则会发生玻璃体再出血。双眼玻璃体积血患者,一眼手术时机可以提前。

2.眼内炎: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眼内炎( 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是由血源感染或免疫抑制所致。细菌感染见于心内膜炎和肾盂肾炎,霉菌感染发生在器官移植后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和肿瘤患者化疗后。外源性眼内炎(exogenous endophthalmitis发生在眼外伤、眼内手术后,如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移植、玻璃体切除等手术后。细菌感染多在术后1-7天,霉菌感染常发生在术后3周。30天后发生的急性眼内炎常由于伤口缝线感染,伤口滤过泡破裂引起。一旦发生眼内炎立刻行前房穿刺或抽取少量玻璃体,作格蓝氏染色和细菌增效培养或寻找霉菌菌丝,以确定病原体。手术后慢性眼内炎发生在术后几个月甚至一年,常见于IOL术后,临床症状较急性者轻,轻微的眼痛、视力下降和葡萄膜反应,玻璃体浸润,有红光反射,黄斑水肿。早期轻微的可行玻璃体腔注药,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明确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菌素和抗霉菌药,并能清除玻璃体腔脓肿,恢复玻璃体腔的透明度。

3.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

(1)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裂孔(retinal detachment with macular hole):常见于高度近视眼的女性患者,脱离范围小时可以单纯玻璃体腔内推注膨胀气体,如SF6,C3F8或C2F6,也可以直接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单纯玻璃体腔注气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高于直接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脱离范围广合并明显玻璃体牵引,或合并视网膜固定皱褶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膨胀气体或硅油注入。

(2)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vitreous hemorrhages):当玻璃体出血掩盖视网膜裂孔,或裂孔位置较后、不能从外路封闭裂孔时,用玻璃体手术的方法。

(3)视网膜脱离合并巨大裂孔(retinal detachment with giant tear):当巨大裂孔范围较大、裂孔瓣反转固定、或合并视网膜固定皱褶时应首先考虑用玻璃体切除术的方法治疗。

(4)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retinal detachment with retina incarceration):见于眼穿通伤、巩膜破裂伤、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放液穿通等,玻璃体脱出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嵌塞。较少的玻璃体嵌顿可使用巩膜上外加压方法,但发生视网膜嵌顿时要经眼内切净玻璃体后行视网膜切开。

(5)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表现为视网膜出现广泛的固定皱褶,单纯行巩膜扣带术不能使视网膜复位。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指C期以上的病变。

(6)渗出性视网膜脱离(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常发生在Coats病、视网膜血管瘤、葡萄膜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等病变,累及黄斑时,可考虑玻璃体切除联合凝固术和膨胀气体或硅油填充。

(7)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发生在外伤性玻璃体出血后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后,玻璃体切除术切断垂直向牵引视网膜的玻璃体条带,剥除平行向牵引视网膜的纤维血管膜。视网膜可逐渐复位。

(8)眼外伤的玻璃体切除术(vitrectomy for eye injury):手术适应证有眼内炎,铜、铁异物和非磁性异物,严重眼外伤的眼球再建,严重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异物毒性强的应尽快手术取出,有些球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可以留在眼内,像石头、沙子、玻璃、瓷器、塑料等组织耐受性较好,如果几天后异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视力不受影响,允许将异物留在眼内。多数严重眼外伤的二期玻璃切除手术在伤后2周到3周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清除浑浊的玻璃体,取出球内异物,清除玻璃体内已开始的炎性反应细胞和因子,对发生的视网膜脱离进行复位。玻璃体手术在眼后段外伤的应用不仅使得过去不得不摘除的眼球得以保留,而且挽救了一定程度的视力。

5.黄斑疾病

(1) 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可以是特发性也可以是继发性。特发性黄斑前膜无确切眼病史,继发性黄斑前膜发生在眼病后或眼手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推测由于内界膜的缺损造成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增殖。继发性黄斑前膜上还有一些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黄斑前膜可以很薄,像玻璃纸样(cellophane maculopathy), 可引起视网膜内界膜的收缩产生表面的波纹(crinkled cellophane maculopathy), 比较厚的膜可以遮挡视网膜血管,引起明显的视网膜皱缩(macular pucker)。内眼手术后的黄斑前膜常常表现为黄斑皱缩(macular pucker),眼底镜下内界膜反光增强,变形,血管渗漏,时间长可以合并黄斑囊样水肿。大多数黄斑前膜经过一段生长周期后比较稳定,黄斑前膜常常导致患者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视力下降是缓慢的。通过玻璃体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可以缓解因前膜牵引黄斑导致的视力下降,一定程度的改善视物变形。手术适应症选择视力的标准一般为视力下降到0.3-0.4,但是要根据患者的视力障碍程度和工作性质对视力的要求,以及术者的经验决定。

(2) 特发性老年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屈光正常的老人,妇女多见。大多认为在玻璃体发生液化后脱离的年龄性改变过程中,后部玻璃体皮层与视盘和黄斑的粘连比较紧。中心凹部玻璃体对视网膜产生垂直向的牵引导致最初像马蹄孔样的裂孔形态,由于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对孔的平行向牵引力致使裂孔继续扩大。按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四期(Gass):1期又称孔前期(impending hole),中心凹消失变平,即将发生裂孔,中心凹部出现黄色小点或环,无玻璃体后脱离。2期:早期孔形成,呈新月型裂孔,裂孔瓣被玻璃体牵引,视力逐渐下降出现视物变形。3期:完全的黄斑孔合并中心凹部的玻璃体后脱离,常在3-6个月内发生。多数患者裂孔继续扩大,一般为500um。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孔缘的视网膜前膜膜收缩使内界膜起皱,以及孔缘的视网膜脱离。4期:玻璃体不仅和黄斑区分离,而且和视盘分离。患者通常主诉视物变形和中央区的视力下降,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中央暗点,视物变形加重。多数患者在形成全层孔后视力下降到0.1,少数病例继续下降到 0.05。激光黄斑孔周围可以导致视力的继续破坏。玻璃体手术的干预目的是封闭裂孔,阻止病变的进展。手术后裂孔封闭率高达90%,视力改善率50-70%,视力改善的程度受到术前病程和视力水平的影响。手术适应证选择

2-4期的黄斑裂孔,视力标准尽可能选择视力低于0.5的患者。但也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要求。

(3)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和中心凹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可由视网膜血管破裂,大的血管瘤破裂,视网膜裂孔,脉络膜裂伤和出血,视网膜手术外放液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所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出血少时不影响视力,出血多时可导致色素上皮脱离,也可进入玻璃体腔内。出血的厚度比范围对视力预后影响大。黄斑部视网膜下较厚的出血可切除玻璃体切开视网膜,将血块夹出。只有位于中心凹部或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才可用玻璃体手术、视网膜切开取膜以及视网膜转位或色素上皮片转位等方法,中心凹外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可行激光治疗。中心凹下的经典型的稍小的(病灶≤5400um)由老年黄斑变性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光动力学激光治疗可以减缓视力下降的病程。中心凹下的和近中心凹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也可以使用各种手术的方法取出血管膜,或将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转位到相对健康的色素上皮区,目的是争取稳定甚至改善视力。各种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之中。

(4)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包括一组由于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部分玻璃体与黄斑区和视盘附着紧密,产生对黄斑垂直向牵引的病症,病因不清。这种牵引导致中心凹变平,甚至出现囊腔,黄斑易位,使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复视。病程长的患者黄斑产生囊性改变。玻璃体切除术能够缓解对黄斑的牵引,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或稳定视力。

(5)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1)牵引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由黄斑附近存在纤维血管膜,牵引黄斑导致黄斑水肿和易位,手术清除血管膜后视力可以获得不同程度改善。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在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眼发生率低,并观察到一些患者自发产生玻璃体后脱离后,黄斑水肿减轻视力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的胶原的交联3倍高于普通眼,后玻璃体皮层增厚,OCT显示黄斑被牵引变平,增厚,可以合并水肿。部分病例经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皮层玻璃体的清除水肿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最近报告使用糖皮质激素trimcynolone 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药均有一定的疗效。这一部分的治疗仍在研究中。3)囊性黄斑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推测黄斑区容易产生囊样水肿的原因与黄斑区内界膜较薄、玻璃体视网膜的粘连较紧、玻璃体直接锚入Mǖller 细胞有关。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无晶状体眼和假晶状体眼有较好的疗效,很多研究报告平均改善3行以上~5行以上的视力。

6.眼猪囊尾蚴病

眼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在我国北方地区并非少见。猪绦虫的卵和头节穿过人小肠粘膜, 经血液进入眼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首先停留在脉络膜,然后进入视网膜下腔,再穿透视网膜进入玻璃体。当虫体活着时,尽管有炎性反应,但患者主觉症状轻,当虫体死亡后炎性反应迅速增强。临床表现早期患者有时自已看到虫体变形和蠕动的阴影,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黄白色半透明圆形(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大小约l.5~6PD,强光照射可引起囊尾蚴的头部产生伸缩动作,头缩入囊内时可见有致密的黄白色圆点。位于视网膜下的虫体可以引起周围视网膜水肿和炎症,甚至造成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虫体进入玻璃体后引起玻璃体混浊,原虫体所在视网膜下的部位可以形成瘢痕。虫体死亡后眼内炎加重视力下降。依据眼内虫体的存在或ELISA绦虫抗体检查。治疗存在于视网膜下的小的猪囊尾蚴可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如吡喹酮;较大的视网膜下猪囊尾蚴可以从巩膜侧取出,进入玻璃体腔的猪囊尾蚴可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虫体,合并视网膜脱离时修复视网膜。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 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 扩张症。 2.护理评估: 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 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 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 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b. 胸 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c.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 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d. 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 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e.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 建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3类:A.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B.呼气性呼吸困难C.混合性呼吸困难2.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3.护理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环境与休息,哮喘病人室内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保持呼吸道畅通;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B.活动无耐力:保证充分的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使用枕头、靠背架或床边桌支撑物增加病人舒适度;呼吸训练;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一、营养不良护理 (1)评估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等,观察有无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肢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一旦发现立即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溶液. (2)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3)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步补充,同时要根据小儿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尚好,应在原有膳食的基础上,逐渐添蛋白质和热能. 中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弱,对食物的耐受性差,饮食调整要逐渐进行. 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可给稀释牛奶或脱脂奶,少量多次,渐增至全乳,然后才能给肉末辅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给菜汤、果汁或碎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发生腹泻. 4)预防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 5)掌握输液速度,中重度患儿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 6)测量体重1~2次∕周 二、高热的护理常规 ( 1 )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热的时间、程度、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 ( 2 )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 3 ) 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 4 ) 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 5 ) 注意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重。 ( 6 ) 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降温处理30 分钟后测量体温。 ( 7 ) 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

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做到少食多餐,多饮水。( 8 ) 做好口腔护理, 必要时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 9 ) 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2. 健康教育指导: ( 1 ) 鼓励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的饮食, 增加水的摄入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 成人达每日3000ml。 ( 2 ) 鼓励穿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 3 ) 指导患儿家长了解发热的危险性、预防与处理方法。 ( 4 ) 切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 三、抽搐的护理常规 1.发作时护理: ( 1) 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解开领口及腰带,及时清除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及口腔内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 通畅。 ( 2 )牙关紧闭者,使用压舌板或牙垫,防止舌咬伤。 ( 3 )禁止用力按压肢体,防止骨折。 ( 4 )移除可能损伤病人的障碍物。 ( 5 ) 抽搐发作时应有人守护,必要时加用床挡, 防止坠床。 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 间及间隔时间等,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3 .抽搐发作频繁者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缓解期进食清淡、易 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饥或过饱、辛辣刺激。 4.保持环境安静,集中治疗和护理,避免声光等刺激。 5. 备好急救用品, 如吸引器、开口器、舌钳等。 6. 如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解除肌肉痉挛, 观察病人用药 后的反应并记录,使用镇静药物者,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7.抽搐伴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呼吸系统内容总结

呼吸系统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 1、诊断标准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在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之后,即可成立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2、慢支的分型: (一)单纯型只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而无喘息者,称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二)喘息型具有咳嗽、咳痰、喘息三项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者,称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慢支的分期 (一)急性发作期在一周内出现脓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一周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任何一项显著加重者。 (二)慢性迁延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者。 (三)临床缓解期指患者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咳痰,至少持续三个月以上者。 4、慢支的治疗:(一)发作期的治疗主要为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 (二)缓解期治疗主要为扶正固本,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预防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系在慢性小气道阻塞的基础上终未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它是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续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肺气肿。1、临床表现 症状: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慢性过程,进行性加重。 慢性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②咳痰③喘息④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⑤全身性症状:晚期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体征:视: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 触: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罗音。 2、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突发胸痛、气促加重(2)肺部急性感染(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上述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 1、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理: (一)功能性因素:缺氧性肺小动脉痉挛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高碳酸血症时本身不能收缩血管,主要是产生过多的H+,使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使肺动脉压增高。 (二)解剖性因素 (1)慢性炎症→肺小动脉炎→血管官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 (2)肺气肿,肺泡内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管官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重点提要)

呼吸系统 一、普通感冒: 1、症状: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咽干咽痒或灼烧感,喷嚏流涕、鼻塞,少量咳嗽,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无并发症,5-7天痊愈。 2、PE:无发热或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3、Lab: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4、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以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症状: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咳嗽咳痰,先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随后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连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PE:体征不多,呼吸音正常,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罗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Lab: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肺炎: 大叶性肺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以肺泡腔病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一)症状:多有淋雨、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诱因。 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发热:高热、伴寒战,可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丝或呈铁锈色痰; 胃肠道反应可类似急腹症;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 既往是否同一部位患过肺炎(与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鉴别)。 鉴别诊断: 1.肺结核:起病隐匿,干咳或咯血,少痰,消瘦,午后潮热盗汗,血常规基本正常,胸片肺上部病灶多件,空洞周围少量炎症,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肺癌:起病缓慢,不发热或低热,咳少量血痰,胸片多呈球形灶,边缘不规则,可有癌性空洞,内腔不整。 2.肺脓肿:咳大量黏液脓性痰或脓臭痰,高热,贫血,呼吸困难,病灶区叩诊呈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 当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本身功能紊乱致使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的高限时,称为发热。发热程度可分为375C ~38C,中等热38TC ~39C,超高热41 C以上。 (二)护理 上?体温 升?热型 期?伴随 1 下 症状观察要点 病程 降 期 指导要点 注意事项护理措施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体温变化 3.观察热型及发热时间,随时与医生联系 4.评估发热的伴随症状 5.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化验结果 6.高热病人卧床休息 7.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限制陪探人员 8.合理饮食,补充适量水分和营养 9.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10.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病情变 化 11.保持口腔清洁,高热者给与口腔护理 1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衣服干燥清 洁,预防褥疮 13.对怀疑病人为传染病者应早期隔离并及时 上报 14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病人,应及时留取标本, 协助医生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15.对高热昏迷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 注意安全护理 16.降温处理30min后测量体温 1.鼓励患者多喝水 2.告知患者穿透器、棉质衣服,寒战时应给予 保暖 3.告知患者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 1.冰袋降温时注意避免冻伤 2.发热伴大量出汗者应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法,以免 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4.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早遵医嘱给与药 物降温 5.必要时留取血培养标准 治疗饮食安静度饮 食原则:高热量、 高维生素、高蛋白 清淡易消化饮食 安静度:高热病人 卧床休息

附:常见护理问题 二、咳嗽、咳痰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咳痰是指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异物、过热过冷的空气、刺激性气体、香烟或过敏 因素的刺激下,支气管分泌大量痰液。 (二)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第1讲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症状: (一)咳嗽、咳痰: 急性刺激性干咳——上感 咳嗽+白色泡沫或粘液性痰——慢支 咳嗽+大量脓性痰(静置后分三层)——支扩,肺脓肿 咳嗽+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 咳嗽+红棕色胶胨样痰——克雷白杆菌肺炎 咳嗽+脓性恶臭痰——厌氧菌感染 咳嗽+巧克力色痰——阿米巴性肺脓肿 咳嗽+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 (二)常用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炎症,痰液粘稠,以及疲乏、胸痛、意识障碍等导致无效咳嗽有关。 2. 焦虑与咳嗽剧烈、排痰不畅而影响休息、工作,久治不愈有关。 3. 有窒息的危脸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力排痰、意识障碍有关。 (三)护理措施及依据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2) 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避免尘埃与烟雾等刺激,避免剧烈运动、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等。 (3)饮食护理 (4)观察病情 (5)防止病菌传播 (6)促进有效排痰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湿化和雾化疗法 3)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4)体位引流 5)机械吸痰 (7)用药护理 2.焦虑 (1)环境介绍 (2)建立信心 (3)应对方法 3.有窒息的危险 (二)咯血: 痰中带血丝——肺结核,早期肺癌 整口咯血或大咯血——支扩、肺脓肿、空洞型肺TB,二尖瓣狭窄。 (三)呼吸困难: 气道阻力增加——慢支,支哮,肺气肿 肺扩张受限——气胸、胸腔积液,胸内占位病变 左心衰——肺瘀血 2.气体交换受损

1)严重者应置于危重症监护病房。 2)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用药护理 6)病情观察 7)氧疗和机械通气 (2)活动无耐力 1)舒适体位 2)呼吸训练 3)休息和活动 (四)胸疼: 病变波及壁层胸膜时引起。 突发胸疼+呼吸困难+干咳——自发气胸 胸疼+发热——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肺脓肿 胸疼+咳嗽、咳痰、咯血——肺结核,支扩,肺癌 二、体征: 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望、触、叩、听可有相应体征 另外,还有肺外体征:杵状指,关节肿痛 三、辅助检查: ⒈血液检查:WBC、DC、ESR ⒉抗原皮肤试验:OT试验,PPD试验过敏原检查 ⒊痰检查:培养,直接查细菌,查Ca细胞。 ⒋X线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作胸透、平片、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⒌支气管镜检查: ⒍活组织检查:肺活检,胸膜活检,淋巴结活检,适应症 ⒎血气分析: ⑴血PH值:正常值:7.35~7.45 ⑵PaO2:正常值:95~100mmHg <60(8.0Kpa)为呼衰 ⑶PaCO2:正常值:35~45mmHg 平均40,>50(6.67Kpa)为呼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㈠病毒: ㈡细菌: 二、流行病学: 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 二、细菌性上感(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为细菌感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起病急,有显咽疼,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征:咽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腺肿大,压痛。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共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英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H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老年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儿童性哮喘等十儿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

待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儿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 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 o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

第四章晶状体病

第四章晶状体病 A1型题(161-170) 161.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的哪一期容易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D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62.核性白内障早期与老年性核硬化鉴别的最好方法是D A.裂隙灯检查 B.直接眼底镜检查 C.间接眼底镜检查 D.扩瞳及裂隙灯彻照法检查 E.扩瞳及直接眼底镜检查 163.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为A A.绕核性白内障 B.全白内障 C.花冠状白内障 D.点状白内障 E.极性白内障 164.目前较普遍应用的白内障摘除术为B A.囊内摘除术 B.现代囊外摘除术 C.超声乳化术 D.针吸术 E.针拨术 165.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眼病不包括E A.严重葡萄膜炎 B.高度近视 C. 视网膜色素变性 D.视网膜脱离 E.电离辐射 166.外伤性白内障的原因不包括C A.钝挫伤 B.冲击伤 C.白内障手术后 D.电击 E.穿通伤 167.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D A.近视 B.视物疲劳 C.视力明显下降 D.视物变形 E.单眼复视

168.下列那种情况不会引起代谢性白内障C A.糖尿病 B.低血钙 C.长期应用类固醇药物 D.半乳糖血症 E.低血糖 169.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选择不考虑下列哪一项E A. 人工晶体常数 B.眼轴长度 C. 角膜屈光度 D.对侧眼的屈光状态 E.眼底状况 170.人工晶体植入的适应证不包括B A.高度近视 B.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 C.糖尿病性白内障 D.年龄在80岁以上 E.青光眼 A2型题(171-175) 171.患者男性,30岁,右眼拳击伤后晶状体全脱位到玻璃体中,右眼原为正视眼,目前的屈光状态为C A.正视 B.高度近视 C.高度远视 D.轻度近视 E.轻度远视 172.患者男性,23岁,左眼视力轻度下降1个月。检查:左眼晶状体前囊及前囊下环状混浊,既往无先天性白内障。最可能的诊断为A A. 钝伤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 中毒性白内障 D.微波性白内障 E.电击性白内障 173.患者男性,70岁,左眼突然胀痛,视力下降明显,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检查:左眼角膜水肿,虹膜前移,前房浅,晶状体混浊,体积增大,眼压高。诊断为白内障引起的青光眼大发作,目前患者的白内障处于哪一期B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74.患者男性,30岁,右眼2天前铁屑溅人并急诊将异物取出,今天突然右眼胀痛。检查:角膜伤口长约1mm,已闭合,前房有大量膨胀的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混浊。B超检查示玻璃体部分混浊,眼压40mmHg。最好的治疗方法为E

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种类 人工晶体(IOL):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0mm左右 原因: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 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困难。 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多样,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人工晶体按照硬度区分可以分为 硬质人工晶体(非折叠式人工晶体) 软性人工晶体(折叠式人工晶体) 分类对比 其 折叠以缩小其面积后,可以通过更小的手术切口植入 到眼内。 非折叠式:其晶体有序材料是硬性的,手术中不能将其折叠缩小 故手术切口相对较大。

小切口优势:手术切口越小,恢复快越快,术后的反应也越轻,术后术 源性散光越少。 特殊人工晶体简介: 边缘和表面形态设计(方形边缘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边缘和表面形态设计,近年来对后发障的研究肯定了方形边缘设计的人工晶体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周边囊膜向视轴中心生长,从而抑制后发障,故人工晶体的方形锐缘有屏障作用。最近研究发现方形边缘设计、相对扁平的前表面、 高折光指数是加重术后眩光等不良光学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方形边缘在光学上的缺陷,各公司推出各种新型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体,博士伦公司的Akreos采用低折光指数的新水性丙烯酸酯结合等凸的表面设计,希望使方形边缘带来的眩光现象减少。AMO公司的Sanser型人工晶体,在后光学边缘直角边设计的基础上,将光学边缘设计为圆钝形,从而起到减少眩光的作用。(具体效果待观察) 非球面人工晶体: 球面像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各种非球面人工晶体设计目的均是为了消除人眼的球差,以提高光学质量,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图像。博士伦非球面人工晶体本身采用双面非球面零像差设计,有均一的 屈光力,因此成像质量受人工晶体位置影响小,同时角膜的形状及瞳

玻璃体病

第一节概述 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collagen)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组成。球样玻璃体的容积约4ml, 构成眼内最大容积。玻璃体周围由视网膜内界膜构成后部不完整的基底层(basal lamina)。连接视网膜的玻璃体厚约100-200μm,称皮层玻璃体。在晶状体和周边视网膜之间,前部的皮层凝胶暴露于后房的房水。晶状体后的玻璃体前面的膝状凹,又称“环形膈”(“annular gap”)。玻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玻璃体基底部,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中心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玻璃体膝状凹前有一腔,玻璃体通过Wieger 韧带附着到晶状体上。Wieger韧带断裂可导致玻璃体s前脱离,使膝状凹的玻璃体凝胶与房水接触(图 13-1)。 Cloquet 管是原始玻璃体的残余,它从视盘延伸到晶状体后极的鼻下方,位于膝状凹内。覆盖Cloquet 管的凝胶极薄,并且容易受损,在玻璃体前脱离、晶状体囊内摘除术或Nd:YAG后囊切开术时,Cloquet 管很容易断裂。Cloquet 管宽约1-2mm, 如果它缩聚在晶状体后,可以在裂隙灯下看到,称Mittendorf 点,另一端附着在视盘边缘的胶质上。如果玻璃体动脉退化不完全,持续存在视盘上,称Bergmeister 视乳头。玻璃体视网膜的连接由玻璃体皮层和视网膜的内界膜组成。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玻璃体为粘弹性胶质,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具有缓冲外力及抗振动作用;玻璃体构成血-玻璃体屏障:又称视网膜玻璃体屏障,能阻止视网膜血管内的大分子进入玻璃体凝胶;正常玻璃体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增生,维持玻璃体内环境的稳定。 玻璃体的主要分子成分是教员和透明质酸,玻璃体胶原80%为II型胶原,IV型胶原交联于胶原纤维的表面,V/XI型胶原组成玻璃体胶原纤维的核心部分。透明质酸是由D - 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粘多糖,玻璃体凝胶是由带负电荷的双螺旋透明质酸分子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 第二节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人出生时玻璃体s呈凝胶状,4岁的玻璃体内开始出现液化迹象。液化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18岁时,20%的玻璃体s腔为液体。45-50岁时,玻璃体内水的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80-90岁时,50%以上的玻璃体s液化(liquifaction)。老年人玻璃体s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体s和晶状体囊的分开称玻璃体前脱离,玻璃体s和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称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PVD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为65%~75%。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 随年龄增长,玻璃体的组织学变化有(图13-2): 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逐渐耗竭溶解,胶原(collagen)的稳定性被破坏,玻璃体内部分胶原网状结构塌陷,产生液化池,周围包绕胶原纤维,称玻璃体凝缩(syneresis) ; 2. 玻璃体劈裂(vitreoschisis),玻璃体皮层内的劈裂; 3. 后玻璃体腔液体玻璃体通过皮层孔进入玻璃体后腔,开始仅部分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逐渐导致玻璃体完整的后脱离; 4. 基底层(视网膜内界膜)增厚,与后部视网膜粘连变松。除年龄外,无晶状体眼、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长眼轴等多种状态会引起PVD。 二.玻璃体后脱离 【症状】当发生PVD时,患者会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环形物等,这是浓

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人工晶状体生物材料 的研究进展 摘要R idley于1949年用聚甲 基烯酸甲酯(polym ethyl2methacrylate, PMMA )制 造的人工晶状体(Introculer lens, IOL)植入后房,使视力得以恢复, 1953年以来各种类型的前房型 工晶状体应运而生, 1977年 Shearing设计了J形袢后房型人 工晶状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显微手术的日趋成熟,人工晶状体材料和植入技术的成熟以及与白内障摘出手术的完美结合,使得人工晶状体在性能越来越接近理想的自然晶状体,甚至比它功能更全。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调节植入 前言人的眼睛如同照相机,光线穿过眼睛的角膜通过晶状体聚焦而投射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由神经纤维传输到人的大脑内,使人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水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一旦混浊了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影响到人们的视力。现在恢复视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等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矫正视力最彻底的方法。 1 概念 人工晶体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 mm 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 6 mm 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 mm 的光学部直径。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 C 型或J 型的线装支撑袢。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 )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可折叠人工晶体。首先出现的是硬质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一、咳嗽、咳痰 (一)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补充营养与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以利稀释痰液。 3.促进排痰按医嘱用祛痰药物,还可采用以下措施。 (1)指导有效咳嗽 (2)拍背与胸壁震荡 (3)湿化呼吸道 (4)体位引流 (5)机械吸痰 4.预防并发症——对咳脓痰者加强口腔护理,餐前及排痰后应充分漱口;昏迷病人,每2小时翻身1次,每次翻身前后注意吸痰,以免口腔分泌物进入支气管造成窒息。 二、咯血 (一)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引起气道阻塞有关。 2.焦虑或恐惧——与大咯血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心理安慰护士应守在病人身边,使之有安全感,并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2.安静休息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 3.药物应用:止血药物、镇静剂、镇咳剂 4.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5.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 (一)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病变广泛使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或肺气肿有关。 3.焦虑或恐惧——与呼吸困难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刺激性气味,保证病人良好休息。 2.调整体位——病人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病人伏桌休息,减轻体力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多者,协助病人充分排出。张口呼吸者应每日清洁口腔2-3次,并补充因呼吸丧失的水分。 4.心理护理——增加巡视次数,进行必要的解释,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5.吸氧——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四、胸痛 (一)护理问题。 疼痛——与胸壁或胸内脏器病变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可减轻疼痛。

第八章玻璃体病

第八章玻璃体病 玻璃体是一种特殊的黏液性胶样组织,正常情况下呈透明的凝胶状态,主要由胶原纤维 和交织在其中的透明质酸组成。玻璃体本身无血管,原发病较少,其疾病主要继发于周围组织的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液化)及透明度发生改变(混 浊)。 一、生理性飞蚊症 生理性飞蚊症(physiologic myodesopsia)是指不少中、老年人眼前有飘动的小点或细丝状物,有时闭眼也可见到,但检查不出任何病变。 [病因] 该症为玻璃体内残留的胚胎细胞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所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自觉眼前有点、丝状物,特别是面对白色背景或晴朗的天空时明显,暗处则不明显,不影响视力,长期观察极少变化。 2.用检眼镜、裂隙灯及三面镜检查均未能发现玻璃体内有混浊物,眼底检查也正常。 (二)鉴别诊断 1.病理性飞蚊症是因玻璃体炎症、出血、变性等所致,眼前呈絮状、点丝状黑影飘动。黑影可进展,形态可变,视力受影响,用裂隙灯、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可发现玻璃体、眼底有病理性改变。 2.固定性飞蚊症是晶状体、角膜混浊所致。眼前黑点、黑斑不移动,与眼球运动方向一致,为固定状黑影,视力轻度受累。 [治疗] 向病人解释,无需治疗。 二、玻璃体炎 玻璃体炎(vitreocapsulitis)是指因炎症产物进入玻璃体,使玻璃体由透明变为混浊。 [病因] 1.外源性感染常发生于眼球穿孔伤、内眼手术后、角膜溃疡穿孔等,致病菌直接从伤口侵入眼内。 2.内源性感染由身体他处的化脓病灶经血行进入眼内。 [病理] 为急性化脓性眼内炎,多形核白细胞大量积存于晶状体后空隙、玻璃体基底部、视盘前及克劳奎特管内。晚期则形成睫状膜及视网膜前膜,导致睫状体及视网膜脱离。 [诊断] (一)临床表现1.有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病史。 2.早期症状轻微,眼前可有黑影飘动或闪光感流泪。发展快者可迅速出现畏光、流泪、 眼球剧烈疼痛,头痛及视力减退。 3.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水肿等。4.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玻璃体内可见灰白色颗粒状或棉絮状混浊物,重者可见前房或玻璃体积脓。眼底红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呈现黄白色反光。 (二)实验室检查 包括:结膜囊或伤口处刮片及细菌培养;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或玻璃体液进行检查及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 (三)鉴别诊断 无菌性眼内炎:见于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过重的虹膜、睫状体刺激应用性反应,也见于

有晶状体眼的全玻璃体切除术

有晶状体眼的全玻璃体切除术 刘文1,2,王丹丹1,黄素英1,戴玲2,于强1,2 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广州 510060; 2.广东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Total vitrectomy in crystalline lens LI U Wen3,WAN G Dan2dan,HUAN G Su2ying,et al. 3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Sun Yat2sen Univer sity, Guangzhou China,510060 [Abstract:] Objective:T o invest the possibility and effect of total vitrecto2 my in crystalline lens.Methods:A consecutive48patients(50eyes)with crystalline lens were enrolled for standard three port pars plana vitrectomy. The vitreous on the surface of vitreous base and pars plana were als o excised during operation.These cases included14eyes of rhegmategeous retinal de2 tachment(3eyes of giant break),4eyes of closed2globe injury,11eyes of open2globe injury(purulent endophthalmitis in2eyes),7eyes of macular dis2 eases,5eyes of miscellaneous vitreous hem orrhage,4eyes of Eales’disease,3 eyes of 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nd2eyes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The visual acuity(VA),anterior segment of globe,fundus and introcular pressure were examined periodically after operation.The vitreous base and pars plana were examined with the depressing2three mirror lens at the last follow2up visit or were viewed during the second operation.R esults: Su fficient total vitrectomy was performed in38eyes,partial total vitrectomy in 12eyes.N on2or mild vitreous incarceration in the sclerotomy sites accounted for86%of all the eyes.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PVR)did not occurred in the study.The accidental injury of the lens and the ciliary body didn’t appear.The success ful rate was90%after the primary surgery and the last success ful rate was94%after the additional operations.The VA was im 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operation(P<0.05).The surgical com pli2 cations were mainly iatrogenic retinal breaks,corneal epithelium edema,glau2 coma,retinal redetachment,cataract during or after operation and those were related to sclerotomy sites.Conclusion:The total vitrectomy is feasible in crystalline lens.It can prevent or decrease the vitrectomic com plications such as APVR and those related to sclerotomy sites. [K ey w ords:] vitreous/surgery;retinal detachment;vitreous base; phakia,ocular;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摘 要]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切除全玻璃体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对48例(50只)有晶状体眼患者,做标准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同时将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玻璃体一起切除。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4只眼(包括巨大裂孔3只眼),闭合性眼外伤4只眼和开放性眼外伤11只眼(包括化脓性眼内炎2只眼),黄斑部疾病7只眼,各种原因玻璃体出血5只眼,静脉周围炎4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只眼。手术后定期检查视力、眼球前段、眼底和眼压,最后复诊时用压陷三面镜检 收稿日期:2004-05-31;修回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刘文(1957-),男,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眼底病。E-mail:liuwen@https://www.360docs.net/doc/7814131104.html, 查并在再次手术中探查睫状体平部。结果:充分全玻璃体切除38只眼,部分全玻璃体切除12只眼。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和轻度嵌顿者占86%,未发生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无咬伤晶状体和睫状体并发症。一次手术成功率是90%,再次视网膜和玻璃体手术总的成功率是94%,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角膜上皮水肿、巩膜穿刺孔并发症、青光眼、视网膜再脱离和术中术后白内障。结论:有晶状体眼全玻璃体切除术切实可行,能预防或减少与巩膜穿刺孔相关的并发症和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关键词] 玻璃体/外科手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基底部; 晶状体,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779.62;R7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801(2005)01-0053-04 全玻璃体切除术是指包括玻璃体基底部以前的睫状体平部玻璃体一起被切除的手术。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是玻璃体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4],在手术中它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和玻璃体基底部撕脱[4],而术后嵌顿的眼内组织增生并收缩,可引起纤维血管内生[5]、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2 retinopathy,APVR)[6]、锯齿缘离断和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7]。减少这些并发症的最好方法是彻底切除锯齿缘及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以预防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8]。在无晶状体眼中,可通过巩膜压陷直接切除嵌顿的玻璃体[1],然而,在有晶状体眼中,要想不损伤晶状体又圆满处理这种并发症还不可能[9,10]。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已经掌握了不摘除而又不损伤透明晶状体的全玻璃体切除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预防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和APVR,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2月至2003年9月 间按计划所做的有晶状体眼全玻璃体切除术连续病例48例(50眼)。病例选择标准:无玻璃体基底部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晶状体大部分透明。 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42.58岁(4~74岁)。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4只眼(包括巨大裂孔3只眼),闭合性眼外伤4只眼和开放性眼外伤11  第7卷第1期2005年3月 眼 视 光 学 杂 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Ophthalm ology V ol.7N o.1 Mar.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