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大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使北大引进了一大批具
有新思想的学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的传播得到 了开放的空间,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新 文化新思潮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思想自由,学术自 由的新风,不仅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名 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而且使他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 和五四运动的摇篮。 蔡元培的北大改革举措,明确了大学的宗旨,优化 了教学管理,逐渐使北大走向现代大学的轨道。
1927年,蔡元培参加南京国民党政府,
任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 大学院院长。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领 导科学研究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 变后,组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拥护国共 合作,主张抗战。淞沪沦陷后,他移居香 港。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文化的贡献,是中国近代
三、大学由谁来管理?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组织评议会—全校最高的权力机构 (每五名教授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然的 评议长) 2、组织各门教授会—分管各学门的教务,由各门 教授会主任组成全校统一教务处。 3、组织行政会议—最高行政机构,管理 教学外工作。 意义: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 得学术的人来管理教育。改变了封建衙门作风, 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 农、周作人等,也有在政治上落后保守,但在 学术上有造诣的旧派人物辜鸿铭、刘师培、黄 侃、陈介石、陈汉章等,当时,新旧学派共处 一校,各讲其学,形成新旧学派对峙、争鸣的 形势,有时甚至出现两个教师唱对台戏的情况。
蔡元培却不但看到陈独秀办《新青年》的才
智奇勇,还挖掘出了陈独秀深通训诂音韵学, 不在太炎先生之下,如此苦心全面评价陈独 秀,又以三顾茅庐之诚意,才终于把陈独秀 及《新青年》请进了北大。
思考?
“我反对第一流学者当领导!有的学者当了领
导还在做学问,乱套了!”著名学者、北大 教授陈平原日前在出席广州大学学校文化建 设论坛时表示,“大学要做到协调不同的学 科利益,就必须由二流的学者当领导”, “蔡元培在政治、文学等多个专业都是二流 或以下的,但他对每个学科都有涉猎,当校 长是很合适的。我对今天中国选拔校长的制 度表示遗憾!”
蔡元培先生在《国立北京大学校旗图说》中对北大
校旗上的五种颜色,即红白黄蓝黑的意义做出过解 释:红色代表包括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在内的“现象 的科学”,蓝色代表历史学生物进化学等学科在内 的“发生的科学”,而黄色代表包括植物动物生物 学等在内的“系统的科学”;而白色是日光七色的 总和,“自然也就是这三色的总和了”,故而用白 色来代表自然哲学;但是“人类的求知欲望决不能 以综合哲学和实证哲学为满足,必要侵入玄学的范 围。”而用黑色代表玄学。
当时讲文字学的有两位观点截然不同的学者,一
位是新派人物钱玄同,一位是拖着长辫子的旧派 人物黄侃。据王昆仑回忆,“有一天,听钱玄同 的课,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黄侃大声地骂起来钱 玄同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这引 起了王昆仑的兴趣,以后便“既听听钱玄同的课, 也听听黄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
辜鸿铭一向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眼中能看得上的
人寥寥无几,蔡元培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也许是 因为蔡元培请他到北大的,所以他对蔡元培一向十 分维护,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五四运动后,由于 政治上的原因,蔡被迫辞去北大职务,大家都竭力 挽留,辜鸿铭也走上讲台表示挽留之意,讲话时突 然来一句:“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 留不可。”他的用意很明白,但把蔡元培比作皇帝 的说法在当时却很不合时宜,若是换了别人,早挨 了众人一顿批,但因为他是辜鸿铭,而且又是为了 表达挽留蔡元培的好意,所以也就没人与他计较了, 反倒哄笑起来。
1902年同章炳麟、蒋智由等发起创立中国教
育会,任会长。同年,又组织爱国学社和爱 国女学,并任校长。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 盟会,并为上海分部负责人。1907年赴德国 留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 心理学等,曾编写《中国伦理学史》,并翻 译了《伦理学原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首
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
国文学。这个时期正是辜氏在西方文化界如 日中天的时期。被称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 作家”,从来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被西方如此 认可,并得到这样高度评价。就连李大钊也 在一九一八年撰文称“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 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 二十世纪之世界”。
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究其故。黄说: “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应叫胡适,应称 ‘往哪里去’才对。”胡一时语塞。 又一次,黄侃给学生讲课兴起之际,又谈起胡适和 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 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 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 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 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 大笑。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曾并行开两个哲学讲座,
一是由胡适主讲,主要是西方文化;一是由梁漱溟 主讲,主要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时间都排在星期六
下午。胡适在北大三院大礼堂讲,梁漱溟在北大二
院大礼堂。蔡元培这样安排,使两人唱对台戏,让
学生自由选听,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辜鸿铭(1857-1928),原籍福建同安,出生于马
黄侃(1886-1935)
湖北蕲州人 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 擅长音韵训诂,兼通 文学,历任北京大学、 东南大学、武昌高等 师范、金陵大学等校 教授。一生治学勤奋, 以愚自处,主张“为 学务精”、“宏通严 谨”。章太炎以太平 天国为例,谑封黄侃 为“天王”。
一次,黄侃问胡适:“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
大学的宗旨是什么?
大学怎么办学? 大学由谁来管理?
大学如何进行教学?
一、大学的宗旨是什么?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职演说
1、抱定宗旨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蔡元培多次向学生指出:“诸君须知,大学
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 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 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教 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的。” 他勉励学生去掉科举时代的风气,抱定宗旨, 为求学而来。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黄侃(时年28岁)为该
校国学教授。黄携眷赁其友吴承仕屋而居。黄侃平 时生活自由散漫,尽管教授待遇不低,他却常处窘 乡,连房租也交不出。后来他的长子念华久病医治 无效而早殇(时年19岁),黄痛惜不已,认为是屋 之不吉,举家迁出。临行,揭字条于大门曰:“天 下第一凶宅”。吴承仕见后十分恼火,指责黄侃不 付房租不说,还如此诅咒。黄侃却气冲冲地说: “再饶舌,须先赔我儿子来!”吴承仕只得摇头而 返。
“新潮派学生对于辜(鸿铭)、刘(师培)二
氏攻击之更不遗余力”,对此,一贯秉持 “兼容并包”之办学思想的蔡元培开导他们 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 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 宪。”
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这一原则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不同的人 物和主张,也在男生之外包容了女生,正式生之 外包容了旁听生,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专制 主义的束缚与垄断,对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起 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四、如何进行教学管理?
1、学为基干,术为支干 2、沟通文理 ,废门改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选科制与必修科目选修科目结合、学科制、学 分制相关。学科制是一种不同于学年制的成绩考 核制度,其特点是学生的升降以一门一门学科为 单位,不影响其他学科。学分制是一种不同于学 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是学校计算授课时数 的单位。一般以每学期每周上课一课时为一学分。 修完规定学分,可提前毕业。
辜鸿铭真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 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 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 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 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 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 问中国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 性地向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 《中庸》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 动》、《春秋大义》等。 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文诗。在 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和大雅。 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国风。”他 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文》。这位民 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头成为北大一 景。
二、大学怎么办学?
——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 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我 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 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整顿教师队伍
北大教员, 既有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
史上无人可比的。正如杜威所说:“拿世界 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 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 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 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 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北大改革 ——蔡元培的大学办学理念
第四讲 北大改革 ——蔡元培的大学办学理念
Hale Waihona Puke 生平及教育活动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 家、教育家、科学家。23岁中举人,26岁中 进士,28岁被授职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 失败后,他深感清廷“无可希望”,弃官南 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 长。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
来亚槟榔屿。名汤生(TOMSON),又号立诚,别 署汉滨读易者、读易老人。晚年自称东西南北老人。 曾祖为当地华侨首领,父辜紫云,在槟榔屿为英商 布朗经营橡胶园,母为欧洲人。因从小聪明伶俐, 被布朗收为养子。一八六九年,十三岁时,辜氏随 养父布朗赴欧留学,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后获爱 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为中国完成全部英式教育 第一位留学生。辜氏先后留学欧洲十一年,广泛涉 猎西方文学、哲学等,精通英、德、法、拉丁、希 腊等多种语言,这在早期留学生中也十分罕见。辜 氏后来暴得大名也与他精通多国外语有很大的关系。
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与颁布了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同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 的专制统治,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再次赴德。 1913年,又赴法国考察教育,与李石曾、吴玉章 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中国 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1916年底回国。1917年1月到北京大学就任校长 职。在他任北大校长期内,对学校进行了重大的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