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讲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
《渡荆门送别》李白
【小知识】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一、作者介绍
【生平简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yún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开始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评价影响】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问题:“小李杜”是谁?李商隐、杜牧)李白在当时就已名噪一时,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mín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当时的诗人如贺知章就赞李白为“谪仙人”;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其诗大多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李白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语言流
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李白的诗歌具有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文本分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字词解释
⑴荆(jing 负荆请罪)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小知识】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在我国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月亮”这一意象,一般说来,代表着思乡、思念、团圆。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竹,代表高洁与气节;杨柳,代表离别感情。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2、作品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四、诗歌赏析
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清沈德潜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送别二字能否删去?
1、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 诗题云“送别”,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chuán笔功夫。
2、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二字,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问题二:这首诗哪句写的最好?哪几个字写得好?
【小知识】: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颔,下巴的意思。
首联——(起)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的背景。【叙事】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颔联——(承)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