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常规

1、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当短期(<2周)、部分补充营养或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可经周围静脉输注;但当长期、全量补充时则以选择中心静脉途径为宜。

2、护理评估:

(1)局部:病人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病人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3、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1)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①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②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③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④空气栓塞: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2)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①导管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呼吸困难,X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②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防。③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3M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保持导管通畅。④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

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⑤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

(3)代谢紊乱:①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渗透性利尿、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改变,甚至昏迷。对此,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停输葡萄糖溶液或含有大量糖的营养液;输入低渗或等渗氯化钠溶液,内加胰岛素,使血糖逐渐下降;另一种主要表现为脉搏加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低血糖性休克;应立即协助医师积极处理,推注或输注葡萄糖溶液。故肠外营养支持时,葡萄糖的输入速度应小于5mg/(kg·min),当发现病人出现糖代谢紊乱征象时,先抽血送检血糖值再根据结果予以相应处理。②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发热、急性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溶血、肝脾肿大、骨骼肌肉疼痛等。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停输脂肪乳剂。通常,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输注4~5小时。

(4)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时。可见输注部位的静脉呈条索状变硬、红肿、触痛,少有发热现象。一般经局部湿热敷、更换输液部位或外涂可经皮吸收的具抗凝、消炎作用的软膏后可逐步消退。

5、促进病人舒适感:

(1)体位:在妥善固定静脉穿刺针或深静脉导管的前提下,协助病人选择舒适体位。

(2)控制输液速度: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快速输注时导致病人因脸部潮红、出汗、高热和心率加快等而感觉不舒适。

(3)高热病人的护理: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多因输液过快引起;在输液结束后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对部分高热疯人可根据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

(4)注意输注温度和保存时间:

①静脉营养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应以4~C保存于冰箱内;在输注前0.5-1小时取出、置室温下复温后再输。

②应在配置后24小时内输完。

6、合理输液,维持病人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顺序:为适应人体代谢能力和使所输入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应慢速输注。

(2)加强观察和记录:观察病人有无发生水肿或皮肤弹性消失,尿量是否过多或过少,并予以记录,合理补液和控制输液速度。

7、健康教育:

(1)长期摄人不足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致营养不良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以防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2)病人出院时,若营养不良尚未完全纠正,应继续增加饮食摄入,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