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代戏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清代戏曲

清代戏剧以前期为盛,可视为明代戏剧的延续,但创作的生气已有所衰退。明末清初的李玉、李渔,前者多迂腐的说教,后者则偏于单纯的娱乐。康熙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晚明戏剧的精神,但情绪上有一种浓厚的空幻迷惘之感,这和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的诗有某种一致之处。

乾隆时代的文学,总体上呈现复苏的势头,但戏剧并未跟上这一步调。这时,高级士大夫蓄养家伶的风气和文人对戏剧创作的兴趣都开始减退。尽管作品的数量还不少,但大多缺乏创造力和新鲜感。乾隆以后,值得一提的戏剧作品更微乎其微了。

当然,民间的演剧并不因此而冷落。清中期以后,随着“雅部”即昆曲的逐渐衰退,“花部”即各种地方戏曲日渐兴盛。但这主要是民间艺人根据以前的剧作或传说故事加以改编来演出,所重的是唱腔与做工,剧本大抵很简陋,所以很难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评述。

第一节清初戏曲

清初戏曲保持明末的旺盛势头,有三类作家:

一是吴伟业、尤侗等具有才学的文化名流以戏曲抒写心意;

二是李渔等专写风情喜剧,

三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的创作成就最高。

一、吴伟业、尤侗

吴伟业、尤侗的剧作以结合个人身世、借历史素材抒发内心郁闷为主,抒情性较强而不重演出的效果,实际是一种书面文学。

1.吴伟业以名诗人兼作戏剧,撰有《临春阁》、《通天台》(杂剧)和传奇《秣陵春》。都是“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爱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为李玉《北词广正谱》作序)

《临春阁》写南朝冼夫人有武功的故事。

《通天台》写梁朝沈炯亡国后流寓长安,郁郁寡欢,一日登汉武帝所筑通天台,上表心事,后梦武帝爱其才欲授官,沈力辞。

《秣陵春》写南唐亡国后,徐适游金陵,与李后主宠妃黄葆仪之侄女黄展娘相爱,后在天堂由李后主牵合,结为连理,后返人间受诬被捕,宋朝皇帝令当场作赋取为状元。

2。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西堂,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年间以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因鞭挞旗丁而被黜。六十多岁才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作有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他也擅长诗文,有《西堂全集》。

尤侗为人耿直,恃才自负,因仕途坎坷,长期闲置,多愤世之情。其剧作也主要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

满,抒发内心郁闷。如《钧天乐》写科场积弊,博学多才的沈白等名落孙山,不学无术的贾斯文等却依仗财势而高中;后来天界开科考试真才,沈白等才一展抱负,得志于仙宫。

五种杂剧中,《读离骚》隐括《楚辞》诸篇,写屈原遭谗放逐、投汇而死,被龙王迎为水府水仙,宋玉赋辞以祭;《清平调》写李白因《清平调》三章极受杨贵妃称赏而得中状元,荣耀一时;《桃花源》写陶渊明辞官归隐,作词自祭,最后入桃花源成仙,也都是通过为历史上不得其遇的才士贤人鸣不平,发泄自身的牢骚,并虚构这些人物的结局,以快心意。

另外,《吊琵琶》谱王昭君故事,《黑白卫》谱聂隐娘故事,亦多不平之慨。

尤侗的剧作思想并不深刻,情节也缺乏新异的创造,其长处在于能以老练而简朴的文辞抒写磊落慷慨之情,呈现出激昂飞扬的气势,具有诗剧的特点。《读离骚》中写屈原题壁问天的一段曲辞长七百余字,气魄宏大,虽不太适于演出,阅读的效果却很强烈。当时的名诗人王士禛称道他的剧本说:“激昂慷慨,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池北偶谈》)不无过誉,但指出了尤侗剧作的一种特色。

二、李玉与“苏州派”

苏州在明代就曾经是戏剧创作与演出的一个中心城市,到了清初,仍有许多作家在这里活动,形成一个重要的创作群。其中李玉最为著名,另有朱翯、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丘园等,除丘园是常熟人而生活在苏州外,其余都是苏州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彼此交往密切,常合作写剧,所以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苏州派”。

李玉(1610——约1671)号苏门啸侣,吴县(苏州)人。出身微贱,父亲可能是相国申时行家中戏班中曲师。

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说:“李子元玉,好奇学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士林。而连厄于有司,晚几得之。仍中副车。甲申以后,绝意仕进。”

焦循《剧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

1.李玉传奇有三十余种,今存二十余种,早期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曾关》、《永团圆》、《占花魁》)。

《一捧雪》写严世蕃索取莫怀古祖传玉杯“一捧雪”,莫以假的冒充,被汤勤告发,陷之死罪,义仆莫诚代主替死,侍妾雪艳假装愿嫁汤勤将其刺死,最后严氏势败,莫怀古之冤昭雪。戏虽起于一杯,但揭露权奸误国的罪恶,反映明代政治的腐败,寄寓作者爱国之情,鞭挞了汤勤忘恩负义的可耻行径,歌颂家仆莫诚、侍妾雪艳坚持正义,反对邪恶之斗争精神。

《人兽关》取材《警世通言》里的《桂员外穷途忏悔》,写桂薪家贫时得施济救济而变富,但却不肯救济变穷的施济,因而一家变狗,作品虽宣传因果报应思想,但对忘恩负义的批判,对世态炎凉的描绘,相当深刻。

《永团圆》写江纳嫌长婿蔡文英家贫,逼其退婚。长女兰芳出逃投江,官府判江二女婚之。后遇救,后蔡生得官,二人终成夫妻,作品讽刺江纳嫌贫爱富,并为穷书生出气,情节富于喜剧性。

《占花魁》由《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妓女王美娘被卖油郎秦种的真诚所感动,自行赎身,嫁之,作品把小商人作为正面人物描写,歌颂其对爱情的真挚,反映市民的思想愿望。

2.后期的代表作《清忠谱》(与毕万候、叶时章、朱素臣和作)。

它根据明天启六年(1626)在苏州爆发的一起市民暴动的史实写成。晚年魏忠贤派厂卫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堂人原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引起市民愤怒,以市民颜佩韦、马杰、周文元、杨念如、沈扬五人为首,聚众万人至府衙请愿、遭到缇骑镇压,民愤、暴动,败后。周顺昌被押至京城,在狱中被害,颜佩韦等五人在苏州被杀,及明思宗即位,魏被黜,此冤才昭雪。张溥《五人墓碑记》、《明史·周顺昌传》都有记载。

《清忠谱》通过对此加工,歌颂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精神,表彰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尚品德,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地位。

《清忠谱》的主人公是周顺昌,其清廉耿介、忠贞刚直、疾恶如仇,是作家塑造的理想清官和忠臣的形象。他“居官多哉载,仍“如洗空囊”,住于茅屋,食止菜羹。戏剧突出其“清忠”,写其清以突其忠,然受阉党所害,故民愤然,其不屈服,牙齿被敲掉,还喷血大骂,其为忠清之悲剧人物。

颜佩韦,性情豪爽,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敢作敢当,具有群众领袖的作风和气派,其形象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艺术上突出成就是把群众斗争场面直接搬上舞台,填补了戏曲史上的空白,善于描写群众斗争,突出人物性格。

全剧以周顺昌同魏党之间生死斗争为主线,以颜佩韦等五人为救周发动市民暴动为副线,中间穿插左光斗等人的惨死。语言克服明传奇典雅华丽的缺点,注重语言的舞台效果,吴梅誉之“案头场上,交称利便”。

三、李渔

李渔(1610——1680)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戏曲理论家和喜剧作家。多次应乡试不第,后专从事戏曲创作,并自蓄家伎,到外献艺。今有《笠翁十种曲》:《风筝误》、《怜香伴》、《意中缘》、《玉搔头》、《凰求凤》、《巧团圆》、《蜃中楼》、《奈何天》、《比目鱼》、《慎鸾交》十种剧。

1.《风筝误》写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韩戚为同学,戚清明节放风筝,请韩题诗其上;风筝断线后为近邻才貌双全的詹家二女儿淑娟拾得,并和诗一首,戚生书童讨回风筝,韩生看诗十分欣喜,也作一风筝以戚生名义题诗,故意落入詹家,结果被大女儿丑陋的爱娟拾得,并约他晚间幽会,韩生冒戚生之名赴约,遇丑陋庸俗之女,狼狈逃走。后韩生中奖元,由戚生之父戚补臣作主,与詹家联姻,韩生不愿,詹父以淑娟妻之,直到洞房夜才知娶的是“绝世佳人”,而且女爱娟亦嫁于丑陋的戚生。

戏剧先以假为真,后以真为假,通过巧合误会使作品充满奇趣,情节新颖奇巧,讽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全剧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巧合,误会编织情节,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2.《意中缘》写穷秀才之女杨云友、董思白和妓女林天素模仿陈纪儒字画,二女慕董、陈,后如愿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