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战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检测的方式,辨清熟记“属”“乃”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2.通过分析项羽形象,进一步了解掌握《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评价项羽性格与命运,初步感知悲剧美。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本、学案、积累本
【活动一】学习成果汇报(课前小测)
通过课前小测展示学习成果。
一个实词、一个虚词(学生做小卷,同桌交换批改,抽背)
我们刚才“通过梳理检测的方式,辨清熟记“属”“乃”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投影1)
齐读本节课另外两个学习目标。
(投影1)
导入:在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可谓是最为悲壮的英雄。
两千多年来人们在他身上倾注了太多复杂的情感。
他的豪气、侠气、义气、骨气俨然化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符号审美符号镌刻在中华文化的丰碑之上。
今天就让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次走进《垓下之战》,去看一看太史公笔下那个有血有肉、鲜活饱满的项羽是怎样炼成的。
【活动二】走进文本,初识悲剧美。
(3、4、5段)
鲁迅先生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说它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求“真”,文学价值求“美”。
也就是说,在《史记》中存在两种叙事方式:为了求真的历史叙事和为了求美的审美叙事。
(投影2)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3、4、5段中有哪些历史叙事,老师做了一个整理,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直夜溃围南出。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至阴陵,迷失道,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围之数重,项王无所惧,力战,所当无敌。
汉军欲得封赏,不退,项王持短兵接战,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自度必死,以头赠故人,乃自刎而死。
同学们看我这个缩减版和原文版相比,原文版多了什么?(投影4、5、6)
D3中多了霸王别姬情节,多了一首《垓下歌》
D4中多了一场突围之战(快战)
D5中多了与乌江亭长的对话和那条小船
这些多出的情节文字就是审美叙事的文字。
正是这些文字让项羽形象生动丰满了,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更多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情感。
生齐读这段话。
(投影7)真正的悲剧艺术效果:既令人悲伤,又令人振奋,既给人痛感,又给人快感,从而使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获得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提升,以及超常的审美愉悦。
——朱斌《悲剧艺术效果的生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项羽,去具体感知司马迁是如何用这多出来的一歌一战一船让项羽的人生悲剧幻化成感动人心的悲剧美从而达到真正的悲剧艺术效果。
【活动三】走近人物,感受悲剧美(3、4、5段)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下面小组内分享交流。
提示:做好记录,3分钟后班级交流。
(投影8)
当我读到【】时,我看到一个【】的项羽,总有一股【】之情在我心中激荡,因为【】,此处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
(一)垓下之围
下面请第一部分小组来分享你们的阅读体验。
1、垓下歌
霸王别姬这一幕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司马迁为项羽配上的这首《垓下歌》。
有了这首歌,项羽就不仅仅是一个有血性的霸王,一个力能扛鼎的英雄,更多了一腔柔情。
为什么说是配上的这首歌呢?明末清初周亮工这样说——(投影9)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与?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周亮工(清)板书:笔补造化
2、此时最能表现项羽这种复杂心境的一个词是什么?最能烘托当时悲凉气氛的词是哪一个?
(“泣”,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随从将士的“泣”,写尽了他们心中的不忍,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
3、在《项羽本纪》中,记载过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当项羽以五万楚军力敌四十万秦兵之后,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与文本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表现出的情境有何不同?(投影10)
(后者侧面渲染烘托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将帅神威;前者则侧面写尽了末路英雄的无奈,众人的不忍)
我们想象一下,曾让所有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盖世英雄,现在却唱着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平添英雄末路的凄凉悲怆之感?清代吴建思对司马迁的这种写法评价很高,他说:一腔悲愤,万种低徊。
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
(投影11)真可谓是“令人悲伤”“给人痛感”(投影12)
板书:悲伤之痛
4、男生大声齐读《垓下歌》
(二)东城快战
但英雄就是英雄,即使是末路,也要让自己有一场完美的谢幕。
请第二部分小组给大家分享你们的阅读心得。
1、项羽说“为诸君快战”,快是什么意思?(痛快、畅快、酣畅淋漓)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的决战。
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是决战,而是快战。
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
2、语言: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死,并不可怕,承认失败,那才可怕。
)
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请生翻译,判断句式),你们能体会此时项羽的心理吗?
(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虽知失败已是定局但仍然自负勇力。
他到此刻仍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认输不服气。
)
生齐读“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非战之罪”。
情节:阴陵迷道,绐陷大泽(揭示末路英雄丧失民心,写他不惯骗人,也从不相信有人敢欺骗他的直率、粗犷)
3、点名读“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①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汉将。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遂”字写项羽轻取敌人的神威,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
②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段描写成为后世写人文学的典范。
比如《三国演义》写“长坂桥张飞大喝一声,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笔法极为相似。
一呼,汉军皆靡;一叱,人马巨惊。
此处显然是夸张手法,写出项羽的神勇,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③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正如李晚芳所言——(投影12)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
——李晚芳(清)
板书:神勇之笔
语言:何如?(写得意、写自负,活画出项羽的豪迈性格)
此场景主要写项羽东城快战中的三次行动,以及快战之前的豪言,表现了项羽豪迈自负的性格特点和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这是一场哪怕死也要死得骄傲的战斗。
项羽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用激情点燃了两千年来每一个阅读和欣赏他的人,怎能不“令人振奋”“给人快感”。
正如朱光潜在谈悲剧艺术时说“悲剧情感区别纯粹的悲哀,因为它具有纯粹的悲哀缺乏的鼓舞人心的振奋的力量”。
(投影13、14)
板书:振奋之快
(三)乌江自刎
故事的最后,项羽在前有苍茫大江后有数千追兵时,情况却突然有了转机,那么项羽又做了怎样的选择,为何这样选择。
生齐朗读第5段“于是项王……乃自刎而死”
我们请第三部分小组同学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解读。
1.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进行赏析。
①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强自矜持的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能笑得出来!)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是项羽对命运的反抗,也是项羽对上天的绝望控诉,对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不甘心。
)(投影15)③“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
表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这告诉我们:在一个高贵之人的眼中,由衷的荣辱心、愧疚感,都是极有分量的,有时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
)
④“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表现项羽的什么性格?
(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赠给亭长,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
⑤“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慷慨赠头,出人意表。
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
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鲜明!用吕马童的逐利反衬项羽的重义。
)
2.如果说垓下之围时项羽的“泣”而悲歌是英雄本色的话,那么“笑”而自刎就是司马迁用这壮丽一笔写出了英雄华丽的落幕。
板书:壮丽一笔
乌江上的这条小船,就像一块试金石,如果没有这条小船,那么项羽的死只是从容的战死,但是有了这条小船,项羽的死就被赋予了最壮丽的色彩。
他的死就是他的不死。
消亡的是他身体,不死的是他抗争的精神。
而正是这种抗争精神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获得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提升,以及超常的审美愉悦”(投影16)
板书:抗争之美
【活动四】评价人物命运,升华悲剧美
然而,项羽终究是死了,死亡不可否认都是具有悲剧性的。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王立群教授曾说:“项羽的悲剧在于他不是用人之人而错据用人之位,他是可用之人而占据了用人之位。
”同学们,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自主思考1分钟)
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要有理有据;二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三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项羽,《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有艺术特色的名篇之一,其价值就在于刻画了一个机具复杂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项羽,正体现了“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所以不管他是用人之人还是可用之人,也许正是他的大优点、大缺点让我们对他如此着迷。
司马迁把最悲壮的诗篇、最动容的神情、最慷慨的死亡都赋予了项羽,把项羽的人生悲剧幻化成了感动后人心灵的悲剧之美。
板书:悲剧之美
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这一行行历史文字时,它们已经不是冷冰冰的字符,他们是跨越千年的心灵温度,传递着作者独有的生命情怀,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给养。
请同学们相信:(齐读)比阳光更灿烂的人性远比蝇营狗苟的功名更为永恒,精神上的人生远比肉体上的人生更为漫长与浩淼。
(投影)
【课时总结】
1、对照目标,回顾所学内容(投影)
2、齐背《垓下歌》,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课后作业】
必作:
1、完成学案《垓下之战》课后检测
选作:
2、请将你对项羽的认识与评价形成文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