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
思想产物
5
请各小组同学阐述诸子百家的思 想主张,并指出其思想对现代社
会有何现实意义?
6
一、儒家 万世师表 仁政礼治
创始人:孔子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性相近也。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
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51岁从政; 55岁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者72人
现实意义
8
怎样评价孔子?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 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 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 级所接受。 •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 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 出巨大贡献
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
材料四: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
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争霸
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养士之
风蔚然学兴在起,民最典间型的,就思是战想国后学期术的“自四公由子”,
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
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士的理念是:
性相近
人性善 人性恶
14




孟子 辩证地呢?看问题 荀子
人性善
人性恶
孟子说:一个小孩子在井边玩耍,不 小心跌入井中。路过的人,见此情景 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这 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这 说明,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
本性。
荀子说:由于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 所以才会发生争夺、残害、淫乱的事 情。如果顺从这种性情发展,就会引 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3 )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士俯””(一阶串腊层肉)的作为兴学费起,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Leabharlann Baidu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租。这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的大变革时期。周王室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 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各诸侯国为取得更多
的分王土晋地和室和田衰人氏民 代微, 齐相 ,,互形间成分进了封行战频国制繁七雄的、争战宗霸争的。法格战局国制。前诸期瓦侯,解之三间家 的兼并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
——《道德经》
16
道家:无为之道 逍遥自然
创始人:老子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法则
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 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政治观点: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无为”
人,曾是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 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不妄为,不胡作非为、 不为所欲为
17
庄子
(1)天道 (2)“齐物”“逍遥”
2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
步封推广建,经大量济荒地发被开展垦,出来阶,出级现关许多系井田变制公化田以
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 且改变了对耕田者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 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 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
酒”。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
的入室弟子。
12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 道”,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
伦理想观:人性本恶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观 政治观 伦理观
仁,礼
仁义
仁义
仁,德治
仁政民贵 君轻
王道 君舟民水
9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屈。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 国初期邹国人,是孔子之孙孔伋 的弟子。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 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 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三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
方技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的成长非常重要。
15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 之能胜。
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 为无为,则无不治。
人无有不善。 ——《孟子》
10
孟子 亚圣
• 仁义礼智
• 仁政学说 民贵君 轻、政在得民(民 本思想)
• 人性本善
现实意义
11
荀子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
曾游学于各诸侯国, “三为祭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4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
7
思想主张 “仁”与“礼”,德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
文化成就 整理和编写了古代文化典籍《诗》 《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 《论语》一书,成为儒学经典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