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预学案

12课预学案
12课预学案

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射不亦精乎?

(2)徐以勺酌油沥之。

5.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6.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请你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下联。

7.材料探究。

材料一:韩斡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韩斡每天都能看到饮酒客人的坐骑,久而久之,从心底里产生了对马的热爱,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于是他就抓紧空闲时间,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就这样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最终他画的马匹体态优美,人们交口称赞。

材料二:成龙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有拉筋、劈腿、翻筋斗等动作。大清早5点便起床练功,练到晚上12点止。除了练功外,他还要做清洁、洗碗……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19个小时的艰苦训练中成长的。

结合《卖油翁》,谈谈这两则材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02 课内精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2)久而不去()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以钱覆其口()

9.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0.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11.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12.“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03 拓展阅读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

9-12课模拟学案(杨才莉)

9.巨人的花园 一、我能读拼音写词语。 yang yìyǔn xǔw?i qiáng xiān guǒpiāo xiāng ()()()()gūdúxùn chìfùgài kuáng fēng dàzu?()()()()lěng kùyúkuài chāi chúxuěhuāfēi wǔ()()()()gào shìpái huǒlàlàxiān huāshang kāi lǜshùch?ng yīn ()()()() long dōng níng shìliǎn jiácǎo cuìhuākāi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孤独──()喜欢──()允许──()凝视──()常常──()仍然──()训斥──()喧闹──()三、找朋友 漂亮的寒风快乐地训斥 欢乐的严冬尽情地游戏 刺骨的笑声大声地渡过 漫长的花园孤独地玩耍四、比一比,再组词。 溢()允()墙()牌()脾()益()充()啬()啤()碑() 添()凝()愉()拆()辣()舔()疑()偷()折()喇() 五、给多音字加上读音,再组词: 尽禁答吓 六、修改病句 1.我认真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3.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的体裁是() A寓言B童话C戏剧 2.课文是以()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A 事件发展B主人公情感变化C时间 3.课文中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震撼:“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巨人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来的原因: 一是因为自己太(),表现在一次次()孩子们;二是因为自己太(),便现在一次次()孩子们。他想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和()。我明白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任务】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P50“资料回放”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禁烟?。 2、经过: (1)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英军由南向北,最后到达,威胁清政府政治中心。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由南向北,到达,侵入中国经济中心。 (2)中国军民的抗争: ①爱国将领:。②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割让领土:,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此外,取得了、、等权利。 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两次鸦片战争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侵略与抗争第1、2课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2、正确区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深刻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3、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止时间,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的暴行,掌握俄国抢占中国领土的具体史实;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太平军对内反封建、对外反侵略的爱国壮举。 4、分析列强对华扩大侵略的基本原因,进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归纳清政府的腐朽和革命的本质面目,揭示列强贪婪残暴的本质。 5、提高搜集和分析资料、列表归纳等学习能力。 6、理清教材线索,掌握“战争”题材内容的一般学习方法。 [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4、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法引路]:1、从以下几方面掌握“战争”题材的内容:战争的背景(原因);战争的起止时间;战争的简要经过;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战争的结果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战争的影响。 2、课前查阅鸦片战争爆发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试归纳中英之间的差距。 3、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历史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做到时空结合。 4、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分析归纳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三方面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从参战国家、战争持续时间、战争影响三方面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扩大。 [预习导航](自主阅读教材,记忆基础知识)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12课学案

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细致入微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技巧。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文言虚词的用法、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张岱 (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专心从事著述。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积累诗句】读读背背和西湖有关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二、【合作探究】 【查查读读】 1、读课文2遍,给下列生字注音。 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 沆.砀.()一芥.()长堤.()铺毡.()喃.喃() 2、结合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梳理归纳下面文言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上下一白()是日更定() 白更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来自互联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学案(含答案)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答 案)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的发展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过程。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分析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实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2特点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3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

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思维点拨中山装寓意民主.法制,“断发”带有与清政府决裂的象征意义,不缠足运动有利于妇女解放,因而都是进步的.革命的表现。 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发展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高涨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思维点拨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板书:陆游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20XX-20XX),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20XX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 思维激活 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 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 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英法发动战争 (1)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当时在位的两位皇帝 是和。 2、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2、措施:汉高祖、和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②注重发展。

3、表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表现是 。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②提倡。③重视。(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2)、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自学完成) 阅读课本69和70页,完成以下任务: 1、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3、东汉中期以后,和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桌一对一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的最佳成果。) (二)、质疑反馈: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 修1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搜集,掌握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史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历史事实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清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三、教材内容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五、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六、教学资源建议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在那里,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200多年前的小故事。 (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师:(屏幕呈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在世界的扩张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幅地图,你们能不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出可以证明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证据? 生:美洲基本上是独立国家,因此,英国很难进入;在亚洲,这时英国已经占领新加坡、马六甲、缅甸部分、印度的大部分、阿富汗部分;非洲的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被侵占。因此,英国如果要进一步侵略的话,只剩下三个地区: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一个是非洲内陆地区;一个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就是说,英国接着会在这三个地区扩张。 师:分析得非常好!实际上,由于对非洲大陆内部的不了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时英国还不能进入非洲内陆;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而且人口稀少,市场也不可能庞大。所以,英国下一步扩张的方向必然是东亚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能置身事外吗?能够避免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吗?不能。 师:1792年马戛尔尼乘兴而来,1793年他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国,临行前记下了对中国的最后印象: (听录音: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一批有能耐的警醒的值班军官有幸在过去的150年间使其设法浮于水面,并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的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象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旧的底板上重建起来。) 师:当时的中国情况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和马戛尔尼所说的那样?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 (屏幕呈现反映中英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观念、社会性质对比的表格,教师把学生分析材料的结果随机填入表格之中) 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腐败;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新概念第二册第12课学案

Lesson 12 Goodbye and good luck 再见,一路顺风 Our neighbour, Captain Charles Alison, will sail from Portsmouth tomorrow. We’ll meet him at the harbour early in the morning. He will be in his small boat, Topsail. Topsail is a famous little boat. It has sailed across the Atlantic many times. Captain Alison will set out at eight o'clock so we’ll have plenty of time. We’ll see his boat and then we’ll say good-bye to him. He will be away for two months. We are very proud of him. He will take part in an important race across the Atlantic. 生词与短语 luck [l?k]n. 运气, 幸运harbour ['hɑ:b?] n.港口 captain ['k?pt?n] n. 船长proud [praud] adj.自豪的 sail [seil]v. 航行important [im'p?:t?nt] adj.重要的 race [reis] n.比赛 Captain Charles Alison查尔斯.艾利森船长 early in the morning 一大早 the Atlantic 大西洋, 全称为“the Atlantic Ocean” Exercises: 一、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om shall we meet at Portsmouth Harbour early tomorrow morning? 2.Where will he be? 3.At what time will he leave? 4.Shall we say goodbye to him, or shall we travel with him? 5.What will he take part in? 二、翻译: 1.明天一大早我们将在码头为他送行。 2.“涛波赛”号是艘有名的小艇,它已经多次横渡大西洋。 3.艾利森船长将于8点钟启航,因此我们有充裕的时间。 4.他要离开两个月。 5.我们真为他感到自豪。他将参加一次重大的横渡大西洋的比赛。

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学习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由此得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 (2)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导火线) 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 典型例题分析: (2010年杭州模拟)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链接合作探究一: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参考地图册P28,了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2、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请连线) ①主要内容:②危害: A.五口开放通商破坏贸易主权 B.割港岛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关税主权 D.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G赔偿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