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民主与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分别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在夏朝时期,夏王制度得以建立,国家政权由一位君主统治,实行封建制度。
商朝时期,商王制度逐渐形成,国家政权开始向中央集权转变。
周朝时期,周王制度成为主导,实行封建制度,但国家政权逐渐向地方分权。
这些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
这一体制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地方政权相对较弱。
君主统治下的政府机构相对完善,包括尚书、卿、大夫等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涉及到宗族制度、官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商朝时期,商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如《商君书》等,为国家政权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周朝时期,周王制定了《周礼》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以礼法为基础,强调道德和伦理观念,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关系。
礼法制度主要包括嫡庶继承制度、宗法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等。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文书,如《大宛法》、《九章律》等,对于司法实践和法律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礼法为基础,注重道德和伦理观念,为社会秩序和家族关系的维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这些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民主与法制建设学生版
由专制走向民主----世界政治文明演进趋势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1、思想根源——法家思想韩非子提出“法治,中央集权”,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特点:皇权至上3、建立: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4、发展与演变(1)、秦朝确立: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2)、隋唐完善: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明朝强化:明朝皇帝废丞相,皇帝直管六部(4)清朝顶峰: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
二、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一)、思想根源:古希腊的民主思想(二)指导思想: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史实1: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倡导以人为本。
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史实2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英美法(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日史实如下:1、俄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完善美国的民主制度。
(四)现代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与变革危机:1、1929---1933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社会危机,冲击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2、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专制道路,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这种反动反人类的行为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高中历史复习(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巨变)
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十六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一、主要考点必修一: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3、改革开放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必修二: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4、教育事业的发展选修四:邓小平二、阶段特征拓展补充:政治上:……◆新时期中国外交特征: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多边外交、新型区域合作、全方位外交、无敌国外交经济上:……工作重心转移……;走向全面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二;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三、重点、难点、易错点、拓展点(一)民主与法制建设补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成就拓展:A、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B、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背景材料: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②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十二大,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③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理解:法制与民主关系易错点:1、依法治国提出与写入宪法2、有关会议区分(二)“一国两制”正确理解: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补打破坏,从台湾到祖国内地定居、探亲访友、……人员不断增加,通航……逐渐放松……补充:①七九停炮(1979年)——三十年来真正停火②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台湾政府允许探亲、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③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海基会”、1991年大陆“海协会”);④九二共识——一个中国;⑤汪辜会谈(1993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 1966年,文革开始。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江必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的错误。
2.宪法成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3.工厂、学习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4.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1979年,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3.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4. 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前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宪法变成一纸空文,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总结“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六单元)对于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当你学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楚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等,做到理解记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的开端)自查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十月革命的历程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实践: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过程: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自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1966-1976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一历史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12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在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方面,197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4)在人大的组织建设方面,相继增设了一些专门委员会,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加强全国人大的工作。
(5)在人大的工作制度方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各级人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6)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在立法和监督工作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了立法的步伐并增强了监督的力度。
⒉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使人大逐渐形成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这对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必要性:“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和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
(2)措施:①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
197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七部法律。
②1982年通过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多次修订。
⒉依法治国(1)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意义: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到肆意的践踏。
“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保障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还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特别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6.21
2.基层民主建设 (1)依据:1998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________________》 。 (2)表现 ①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②普遍推行_________
③创造性地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微点拨☆ [思维升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1)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 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 断。 (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①提出: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内容:________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3)加紧立法工作 ①1982 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②制定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
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形成以____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重新召开各级____________
(2)1982 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的方针。 (3)1984 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史料研习]
中考历史课件 完善民主 依法治国——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治
深化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策的科学化、民主
改革 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政治、 化,有利于加快社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阶段
社会 主义 建设 新时
期
名称
内容
意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有利于国家政权
(1)1861年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 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 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俄国 (2)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 (苏联)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俄 国十月革命以后,颁布了《和平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 (3)1936年苏联新宪法: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 墨西哥 况,保证宪法的实施,卡德纳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 的卡德 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改革 纳斯改革 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
级
1915年陈独秀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
新文化 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
运动 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无产 阶级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抗日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 民主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经验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经验曾令勋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总结建国5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而得出的基本结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开创时期,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以及有关劳动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公私企业管理等法律、法令。
所有这些法律、法令,对于维护革命秩序,保护人民利益,巩固民族团结,特别是摧毁一切旧制度,保障各种社会民主改革运动的胜利,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在党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指引下,一批重要法律和法令先后出台,这些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
第二阶段(1957—196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这期间,民主法制建设时伏时起,时弱时强。
第三阶段(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
在此期间,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了全面破坏和摧残。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2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坚定不移地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
(2)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立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中学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起先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超群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起先了”是指(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到来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开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实行的主要举措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3.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起先的标记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与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假如实行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实行这种方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地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确定的④周恩来发表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6.1965年,中心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法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法律一、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1. 法律的起源法律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需要,最初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形成明确的条文,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2. 古代中国的法律中国古代法律以《汉律》和《唐律疏议》为代表,强调礼法结合,注重刑法的严酷性和预防性。
《汉律》是汉朝时期的法律总汇,而《唐律疏议》则是唐朝时期法律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3. 罗马法罗马法是西方法律的基石,其特点是系统性和普遍性。
罗马法中的重要概念如法人、契约、侵权等,对现代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法律的特点与变革1. 教会法的兴起中世纪时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教会法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会法主要规范宗教事务和道德行为,与世俗法律并存并互相影响。
2. 封建法封建法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法律形式,主要涉及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等问题。
3. 法律的统一与变革随着国家权力的加强和领土的统一,中世纪晚期出现了法律统一的趋势。
例如,法国的《拿破仑法典》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对后来的民法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现代法律的发展1.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是近代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宪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民法与刑法的区分近现代法律体系中,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私法关系,刑法则关注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两大法律分支的形成,标志着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3. 国际法的形成随着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法逐渐形成并发展。
国际法主要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战争与和平、领土争端、国际贸易等方面。
四、现代法律的特点与趋势1. 法律的民主化与人权化现代法律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人权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各国法律体系也越来越注重保护人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课件
D.邓小平理论
答案:A
栏 目 链 接
关 一个核心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键
两个表现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信
息 三个特点 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栏
目
本 1.在“文革”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重大挫折,民主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栏 目 链 接
课程 标准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 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栏 目 链 接
目标 分解
1.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根源在于“左”
倾错误的不断发展,要吸取其中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
设。
要表现是宪法失去权威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应用 思考
1.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谈 谈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栏
提示: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必 目
链
须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接 不能把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目 链
_刘__少__奇___案。
接
(2)根本大法和各类法律失去作用。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_人__身__自__由_不能保障。
(4)“造反派”全面___夺__权___,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陷 于瘫痪。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
___政_治__协__商____制度遭到破坏。
栏 目
链
温馨提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的最主 接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要求
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包括20课)(近代:中国)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侵占中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三、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烧圆明园。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五)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
非选择题专练(五) 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二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
截至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材料四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禁止霸座”“树立优良家风”“敬老爱幼”……草案中许多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印记。
这就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百度新闻(1)材料一中的“法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法律颁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说“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效。
(4)材料四中的数字和“禁止霸座”等具体内容的背后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哪些特色?(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历程。
2.追溯人类历史,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民主之源】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
——伯里克利(1)材料一中的民主制度是通过什么事件确立起来的?该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为王权上锁】材料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中考历史专题 民主与法制
“文化大革命” 国家的法制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给国家和人民带 期间 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民主 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现状,邓小平提出 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 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 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以宪法为核心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4)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 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首页 目录 尾页
·人教版
热点解读 开放性设问
线索梳理 专题突破
2.现代民主 (1)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的目 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 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 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2)1954 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人民利 益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确
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特点: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缓和的渐进 和制度创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法国:以革命 方式为主;历程曲折艰难,政权更替频繁,共和制 和帝制反复较量。说明:民主制的确立都尊重了本 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适合国情;资本主义 民主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英国 ③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 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 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④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 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⑤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 步限制王权 ⑥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 国确立 ⑦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 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高中历史讲解: 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的关系
高中历史讲解: 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的关系引言在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民主运动是一种对权力分配、参与和控制的追求,而法治发展则是指社会依法行事、保障公民权益的制度安排。
它们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的关系,并追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与思潮。
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的共同目标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即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主运动强调公民的参与和自由选择,追求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而法治发展则着重于建立法律制度,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法律实施。
这两者共同的目标在于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的互动关系民主运动和法治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民主运动在推动法治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而法治发展又为民主运动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民主运动对法治发展的推动作用民主运动可以促使社会推进法治发展。
当人民对统治者的不公与不平等感到不满时,他们有可能会通过民主运动的方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民主运动,如英国的“大选权运动”以及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都通过争取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平等参与来推动法律改革,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法治进步。
法治发展对民主运动的保障作用法治发展为民主运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主运动往往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才能确保其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法治的发展可以为公民提供合法的参与渠道,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例如,一个健全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可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权利,从而为民主运动提供了保护和支持。
近现代中国的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与法治发展过程。
这些事件与思潮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与民主法治的萌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旧政权被推翻,一个新的民主政治秩序的雏形出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 新人教必修1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全国人民
③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
意义:满族足平了等少,数也民保族证自了己祖当国家统作一主和的民愿族望团,结实。现了民
各民族大团结 56个兄弟,56朵花 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宁夏——西夏王陵
广西风光五十六内族蒙兄古弟大草姐原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④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 ②
B.② ③
C14.、③(④08广东单科)D与.《②中④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 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6、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 其主要职能是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与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数轴显示文革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B 项正确;数轴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A项错误;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1992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误;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属于民间选举形式,故D项错误。
【解题必备】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
(2)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深远,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4)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2.表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2)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加强。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包括四项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写进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轻巧识记】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
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
这反映了我国
有关法律文件的
时间法律
合计
决定
第五届人大(1978
41 19 60
年3月-1083年6
月)
第六届人大(1983
47 16 63
年6月-1988年4
月)
第七届人大(1988
60 27 87
年4月-1993年3
月)
第八届人大1993
年3月-1908年3
85 32 117
月)
第九届人大(1998
年3月-2003年3
20 12 32
月)
总计253 106 359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
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
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
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
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盛行于十年动乱时期.并
曾于1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
材料反映了党和
政府
A.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B.对民主法制认识的理性回归
C.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1.【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C正确; A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 B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D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村长”、“村官”、“村委主任”、“职务是老百姓给的”等信息即可判断出这项制度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所以D项正确。
3.【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