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65fe3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c.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期末考试高分必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五柳先生传马说岳阳楼记等全部文言文重点梳理
![期末考试高分必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五柳先生传马说岳阳楼记等全部文言文重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76c7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2.png)
期末考试高分必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五柳先生传马说岳阳楼记等全部文言文重点梳理期末考试高分必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五柳先生传》《马说》《岳阳楼记》等全部文言文重点梳理《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一、通假字1、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1、许古义:附在整数字上表示除数。
(从阜阳到桐庐,一百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2、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3、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4、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五、重点句翻译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河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群山凭借(高)地势奋力前进。
这些山脉似乎在竞相延伸得更高更远。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看到这些雄伟的山峰,那些努力攀登的人已经平静了他们对名利的热情。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深谷,那些忙于世俗之事的人会流连忘返。
5、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枝互相覆盖,有时还能看到太阳。
六、阅读理解1.引全篇的那句话是:奇山怪水,天下无双。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9b8d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8.png)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根据中国的教育大纲,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供参考: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滕王阁序》 - 王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作,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4. 《赤壁赋》 - 苏轼-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出征的决心。
6. 《论语》 - 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7. 《诗经》 - 古代诗歌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和情感的诗歌。
8. 《离骚》 - 屈原-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以屈原的遭遇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国家的忧虑。
9. 《将进酒》 - 李白-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作,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这些篇目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必背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背诵。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22e4ba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0.png)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③翻:副词,反而。
④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①折戟:指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锈蚀。
关注微信号:广州中考助手③前朝:以前的年代,这里指东吴。
④铜雀:即铜雀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①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②四周星:四年。
③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④汗青:史册。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①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仙宫。
②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③绮户:雕花的窗户。
④婵娟:这里指月亮。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5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解析①聚:聚拢;包围。
②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③西都:指长安。
④经行:经过。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057bcdaaea998fcd220ecd.png)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烂,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天,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崇敬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知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出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讨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灰暗突然变得光明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叉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用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样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 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 古义:娇艳美丽。
今义:食品尝道好。
)(2)豁然开朗 ( 古义:地方广阔,光辉充足。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4133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4.png)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载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通“邀”,意为邀请。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则仅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困境。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十分普遍。
以《小石潭记》中的“以”为例,“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北冥有鱼》中,“怒而飞”的“怒”,原本是愤怒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奋发。
二、重点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者,……也”“……,……也”等。
如《核舟记》中的“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常会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在《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文章内容理解1、主题思想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人物形象文言文往往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在小石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出自己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
3、写作手法不同的文言文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d26cbb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语文课大家都是一样的看注释听老师讲古文,但大家有没有真正的听懂或看懂古文里表达的内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梳理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1654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2.png)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梳理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梳理:# 古诗词篇1.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滕王阁序》 -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水调歌头》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文言文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4. 《出师表》 -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嗟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 《赤壁赋》 - 苏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予谓夫子之贤,不在文辞,而在其志。
8.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八年级下册文言及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及古诗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9ecf1714791711cc791788.png)
《与朱元思书》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0a2c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3.png)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重点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重点段落: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重点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重点段落:描绘醉翁亭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闲适生活。
3. 《滕王阁序》 - 王勃- 重点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重点段落:通过滕王阁的建筑和周围景色,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
4. 《赤壁赋》 - 苏轼- 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重点段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重点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重点段落: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6.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重点段落: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的理想世界。
7.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重点段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离骚》 - 屈原- 重点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重点段落:屈原通过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
9. 《诗经》选段- 重点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重点段落:《诗经》中的名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重点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重点段落: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些古诗词及文言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这些作品,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739a9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3.png)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 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 的宾语。
▪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务者,窥谷忘 反。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 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 别指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充当省略主语的 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 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 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A 词语:
▪ 通假字:
▪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 律,如“满腹经纶”。
▪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9a61d292f60ddccdb38a007.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2、窥谷忘反3、才美不外见4、食之不能尽其材5、其真无马邪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四支僵劲不能动8、同舍生皆被绮绣9、百废具兴10、属予作文以记之11、玉盘珍羞直万钱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
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蹇,骑驴。
八下语文古诗文言文汇总
![八下语文古诗文言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4f7f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1.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汇总一、古诗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4.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文言文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打印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7f1bb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8.png)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打印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背诵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内容,供同学们打印和学习: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4.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2c3c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f.png)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打算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表达在哪 三个方面?
答: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患病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0)对食马者进展猛烈挖苦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一、解释以下加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往,到 辄:就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常常 晏如:平稳自假设的样子
3、兹假设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故虽知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依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 〔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生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23. 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围着,静静静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a0d49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0.png)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①唐•杜甫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在石壕村投宿时,遇到差役深夜抓人,于是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这篇不朽的诗作。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②投:投宿。
③一何:多么。
④前致词:走上前去( 对差役) 说话。
⑤戍:防守。
⑥附书至:捎信回来。
⑦新:最近。
⑧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⑨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⑩完裙: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⑪老妪:老妇。
⑫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作品主旨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石壕村亲眼看见差役深夜抓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写作背景公元760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
不料到了次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诗篇。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三重茅:多层茅草。
②挂罥:挂着,挂住。
罥,挂结。
③长:高。
④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
坳,低洼的地方。
⑤忍:狠心。
⑥能:如此、这样。
⑦呼不得:喝止不住。
⑧俄顷:一会儿。
⑨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⑩向昏黑:渐渐黑下来。
向,接近。
⑪衾:被子。
⑫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⑬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⑭寒士:贫寒的士人。
⑮突兀:高耸的样子。
作品主旨这首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叙写了秋风吹飞屋上茅草、村童抱茅而去、秋雨密集、屋破漏雨等情景,接着直抒诗人“广厦庇寒士”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卖炭翁唐·白居易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8)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与外界隔绝,断绝往来。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9)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10)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
今义:唾液。
)一词多义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其: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指渔人。
)(3)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①便舍(shě)船(动词,丢下。
)②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①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志。
)②寻向所志(志,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8)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三)文章主旨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
(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水声(古义:听到、听闻。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
今义:允许,或许,赞许。
)(5)影布石上(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2.一词多义(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2)清: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3)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4)乐: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5)以:①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②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③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6)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关系,不译。
)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
)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7)环:①如鸣珮环(玉环。
)②竹树环合(环绕。
)(8)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②为岩(动词,成为。
)3.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3)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7)如鸣珮环(名词作动词,作响。
)(8)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跟从。
)(三)文章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感情。
(三)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重点词语1.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古今异义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矫首昂视(古义:举。
今义:矫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今义:奇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以至鸟兽、木石(古义:以及。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罔不因势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
今义:六书之一。
)3.一词多义(1)其: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②而竖其左膝(他的,指佛印的)③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那,那个)④则题名其上(指船底)⑤其色墨;其色丹(它的,指字的)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代船)(2)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3)可: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4)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做)②文曰“初平山人”(是)(5)者: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人)②其两膝相比者(……的(两膝))(6)为: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雕刻)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③为人五;为窗八(刻有)(7)之:①能以径寸之木(的)②箬篷覆之(代船舱)③闭之(指窗户)④石青糁之(指刻字的凹处)⑤左臂挂念珠倚之(指竖起的左膝)(8)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qí奇妙)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9)木:①能以径寸之木(木头)②以至鸟兽、木石(树木)4.词类活用(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2)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3)箬篷覆之(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4)石青糁之(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文章主旨课文细致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四)《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